德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行动方案(2020-2025年)》《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要素保障措施》的通知
索  引  号: 510600-2020-011610
公文种类:通知
发布机构:德阳市政府
成文日期: 2020-11-20
发布日期: 2020-11-20
文       号:德办函〔2020〕39号
相关附件: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德阳经开区管委会,德阳高新区管委会,重点产业功能区,市级有关部门:

    《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行动方案(2020-2025年)》《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要素保障措施》已经市政府八届八十四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德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1119       

 

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行动方案

2020-2025年)

 

为贯彻落实中共德阳市委、德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意见》(德委发〔202010号),加快建设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打造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向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国家重大装备创新中心,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快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实施育群强链专项行动

(一)优化产业规划布局。编制市、县国土空间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工业用地规模不低于城市建设用地规模30%。编制及修编产业功能区控制性详规、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三图一表”及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等专项产业规划。坚持刚性执行“一县一园区、一区一主业”,严格落实项目准入审核制确保项目符合产业布局。

牵头单位:市经信局、市自然资源局

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局、各县(市、区)政府、德阳经开区管委会、德阳高新区管委会、各重点产业功能区管委会。[各项责任单位均含各县(市、区)、德阳经开区、德阳高新区、各重点产业功能区,以下不再单列。]

(二)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开展装备制造产业战略研究,编制装备制造产业规划。制定国机重装等龙头企业专项扶持政策,支持龙头企业混改和强强联合,裂变催生一批新企业。力争引进一批高能级装备制造新企业、新业态。加快推进一汽解放商用车基地等项目建设,着力培育汽车零部件与整车制造产业。加快推动建立能源装备制造(德阳)研究院、智能制造加工中心、发电设备国家检测中心,组建工程技术类本科院校1所以上。坚持举办四川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四川装备智造国际博览会。联合成都创建“国家级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装备制造产值突破2000亿元。

牵头单位:市经信局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教育局、市应急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经外局、市金融局、市协同发展局、市科协、德阳发展集团、德阳各通信运营商

(三)升级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医药食品、先进材料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推进什邡烟厂易地技改项目、剑南春3万吨技改扩能工程、雄健实业中江挂面产业示范工程等项目建设,做大川烟川酒川饮规模,提升粮油、火锅、挂面等名优特产影响力。进一步落实《德阳市加快医药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德办发〔20201号),支持企业加强标准化建设,提升新药研发能力,争取更多医药品种获批,发展仿制药深耕先进功能材料、新型能源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绿色建筑材料等细分领域,优化先进材料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着力做好场景示范应用、市场推广拓展,加快发展特种金属材料,积极培育玄武岩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锂电池材料、石墨烯材料。

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卫健委、市金融局、市经外局、市科协、德阳发展集团、市烟草专卖局

    (四)发展新兴产业集群。培育通用航空、数字经济2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抢抓发展窗口期,推进广汉机场改扩建、什邡通用机场建设,争取获批大型民用无人机设计生产,加快发展航空材料与零部件生产、运维服务、航空人才教育,培育壮大国家级通航创新型产业集群。做大继电器、连接器等电子元器件产业规模,着力引进一批机器人、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等智能终端设备企业,大力培育电子元器件、智能终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推进数字德阳建设。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政务和大数据局

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金融局、市经外局、市协同发展局、市科协、德阳发展集团、德阳各通信运营商

(五)实施补链强链工程。坚持纵向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横向打造优势产业集群,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实施产业链填缺补短工程,从纵向开展补充式、填空式招引,引进一批关键配套企业,补齐前端研发、后端服务等关键缺失环节。从横向推动产业成链、企业成群发展,通过招引龙头企业、寻求战略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资本等,推进产业链向左右端扩展,壮大产业集群规模;支持企业技改扩能,建设一批填平补齐项目,提高本地化配套服务水平。

牵头单位:市经信局

责任单位:市经外局、市文旅局

(六)实施筑巢引凤工程。推动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建立激励机制,每年评选3个示范型产业功能区,分别给予200万元工作经费和200亩用地指标奖励。每年安排1000万元以上财政资金,用于园区规划编制及修编、扩区调位、服务平台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补助。对科创空间按固定资产投入的10%给予最高50万元的补助。对多层标准厂房从第三层起按厂房建筑面积每平米100元标准给予最高500万元的补助。各产业功能区新建10万平米以上标准厂房,1万平方米科创空间,滚动储备1000亩成片“净地”。

牵头单位:市经信局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交通局、市经外局

(七)实施智能赋能工程。对规模以上企业购买工业机器人,按购买金额10%给予最高30万元的补贴。对大数据中心、软件创新中心建设项目按实际投资额20%给予最高500万元的补助。对纳入国家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的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对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示范工程按实际投资额20%给予最高200万元的补助。2025年,力争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200个、建成数字化车间50个、培育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2家。

牵头单位:市经信局、市政务和大数据局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

(八)实施招大引强工程。市县两级每年新归集产业资金10亿元以上,用于产业基金设立,开展基金招商。进一步落实《德阳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试行)》(德办发〔201945号)。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国制造100强等重点目标,着力引进标杆性企业和引擎性项目。加强与大型风投、创投公司和招商平台深度合作,引入战略资源。创立“外企之家”,推广“外事+招商”模式,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到2025年,累计引进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300个以上、签约金额2400亿元以上,其中30亿元以上项目30个。

牵头单位:市经外局

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德阳发展集团

(九)实施两业融合工程。坚持以龙头企业为主导,以产业集群为支撑,探索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增强“两业”融合粘度,培育“两业”融合集群,打造集成高端制造与现代服务功能的产业生态圈。到2025年,制造业企业服务投入和服务产出明显提升,示范企业生产性服务收入占营销收入达到30%以上,培育创新活跃、效益显著、质量卓越、带动效应突出的深度融合发展示范企业30户、示范平台5个、示范功能区2个,制造业龙头企业“两业”融合数量占比达到50%,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5%,“两业”融合成为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牵头单位:市经信局、市商务局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

二、实施培优育强专项行动

(十)建设精英企业家队伍。实施企业家精英、青年企业家培育计划。完善制造业优秀企业家表彰奖励机制。遴选20名领军型青年企业家、100名新锐型青年企业家,建立德阳市青年企业家英才库,每年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500人次以上。

牵头单位:市经信局

责任单位:市人才办、市工商联、市民营办

(十一)构建高质量企业梯队

——培育“头雁企业”。进一步落实《支持大企业大集团培育相关政策措施》(德办发〔20191号),对首次进入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国装备制造业100强的企业奖励300万元,对首次进入省大企业大集团100强的企业奖励100万元。

——壮大“大雁企业”。引导全市150户龙头、骨干、优势、成长型企业优化供应链、营销链,推动产品、市场、资本多元化扩张和业务专业化发展,实现晋阶升等,按等次给予法人代表奖励。对新认定为国家级制造“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省级制造业“隐形冠军”企业的,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的奖励。提升困难企业融资能力,给予土地性质、用途等规划调整及建设条件优化政策支持,重组盘活金广集团、得阳科技、金广广能等困难企业。

——升级“雏雁企业”。进一步落实《支持小微企业上规模相关政策措施》(德办发〔20192号),将“小升规”一次性奖励标准提高到10万元。筛选100户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高成长性小微企业,鼓励升规入统。

2025年,规上工业企业超过1500户,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亿元的企业2户、超过100亿元的企业3户、超过50亿元的企业5户、超过10亿元的企业40户;国家级制造“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达到5家,省级制造业“隐形冠军”企业达到10家;争取2户以上企业进入中国制造业500强或中国装备制造业100强、5户以上企业进入省大企业大集团100强。

牵头单位:市经信局、市科技局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经外局、

德阳发展集团

(十二)助推企业科技创新。坚持创新引领,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瞄准科技发展趋势,瞄准产业链供应链“卡脖子”技术问题,瞄准国家有需要、德阳有能力的领域,实现更多“从01”的突破。修订完善企业科技创新支持政策,适度提高奖励补助标准,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企业、科技研发创新平台、孵化器、知识产权示范或优势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建立中国航空(德阳)知识产权运营中心。2025年,全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以上,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4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000家,新培育“瞪羚”企业20家、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10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突破100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突破30家,成功创建国家重大装备创新中心。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市场监管局

(十三)全面提升品质品牌。修订完善支持企业提升品质品牌奖励政策,对主导制(修)订并获批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首次获得“中国质量奖”及提名奖、“四川省天府质量奖”及提名奖的企业,成功注册国际商标的企业,按程序给予奖励补助,提高企业积极性。壮大复兴“剑南春”“绵竹白酒”“中江挂面”“德阳酱油”等老字号品牌。推进“三星堆”国际IP品牌孵化与衍生品开发。到2025年,力争主持和参加制定标准100项以上,实现省级以上质量奖(提名)新突破。

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商务局

(十四)助推企业拓宽销路。坚持高起点融入国内大循环,加快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以上,且在市内行业排名前5位的工业制造业企业,按营业收入增长额3%给予最高80万元的补助。对规上企业生产的国内首台(套)产品,按当年销售金额30%给予最高50万元的补助;省内首台(套)产品,按当年销售金额20%给予最高30万元的补助。对首台(套)产品综合保险投保的,按不超过3%费率的投保费用10%给予最高50万元的补助。制定创新产品首购补助政策、直播带货等新型营销激励措施。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跨境电商专区”“川货电商节”等国家级、省级大型展会。

牵头单位:市经信局、市商务局

    责任单位:市工商联

(十五)支持企业扩大开放。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对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企业,出口300万美元以上的按实际缴纳保费的50%给予补助,对出口300万美元及以下企业按实际缴纳保费的70%给予补助,单个企业保费补贴最高50万元。推进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成都国际铁路港产业合作区等一批基础性、功能性项目建设,支持物流港开行南向为主、西向为辅的“周周班”国际班列。加快德阳跨境电商产业孵化园区等重点电商项目建设。开展外贸业务、出口退税、海关检验、外汇便利化等业务培训,每年培训企业150家以上。

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经外局、市工商联、市税务局、德阳海关

三、实施要素增能专项行动

(十六)强化用地保障。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推进“退二优二”,建立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体系。扎实开展存量中找增量三年攻坚行动,通过协商回购、兼并重组、强制退出等方式盘活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和低效闲置土地。利用现有工业用地新建或改造原有厂房、增加容积率,不增收土地出让价款。适时推进工业用地标准用地改革。未利用地用于工业用地出让金最低标准可区别情况按《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10%-50%执行。

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局

责任单位:市经信局

(十七)强化产融合作。组建总规模超过100亿元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基金。对在主板、创业板、科创板挂牌上市的企业一次性补助100万元,并按融资额3%给予最高400万元补助。

对成功发债融资的企业按融资额2%,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健全在德金融机构评价激励机制,新增制造业企业中长期贷款200亿元。扩充应急转贷资金支持企业名单库数量。研究探索数字货币服务制造业发展新模式。对专利权质押评贷款贴息。扩大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规模,开展商业保理业务。支持国有平台公司利用产业引导基金收购上市公司控制权。

牵头单位:市金融局、德阳发展集团

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财政局、人行德阳中心支行、德阳银保监分局

(十八)强化人才支撑。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全面落实人才引育政策,分层分类开展领军人才引进、英才计划、柔性引才等工作。组建德阳企业家和人才俱乐部。推进产教融合。开展学徒制试点,实施德阳首席技师计划,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线上+线下”四川省装备制造专业人才市场。发布装备制造人才需求白皮书。

牵头单位:市经信局、市人才办

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教育局

(十九)统筹环保用能推进“三线一单”成果应用。推广先进制造业“承诺制”“预审制”环评服务。探索推行“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落实环评审批和监督执法“两个正面清单”,实行建设项目环评“三个一批”。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在环保容量上予以倾斜。进一步优化固定资产节能评估流程,对负面清单外项目实行承诺备案管理。  

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经信局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 

 

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要素保障措施

 

根据中共德阳市委、德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意见》(德委发〔202010号),为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集中全市力量,强化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加快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落实“存量中找增量”攻坚行动,保障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特制定本措施。

一、资金方面

按照“市县共担、突出重点”的原则,从2020年起,每年投入20亿元以上财政资金,引导项目引育落地,扶持产业发展,每年撬动200亿元以上社会资金。

(一)财政支持

1.安排所投入财政资金的30%,扶持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先进材料、通用航空、数字经济等产业集群发展,助力新型化工、绿色建材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产业功能区建设。

2.安排所投入财政资金的20%,扶持重大产业平台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建设。

    3.安排所投入财政资金的10%,支持人才队伍建设,资助人才项目开发,单个项目资助额最高2000万元。

    4.安排所投入财政资金的20%,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激发创新主体活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完善科技服务体系。

5.安排所投入财政资金的20%,推进企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扶持企业上台阶,加快上市融资,争创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国装备制造业100强、省大企业大集团100强。

(二)金融支持。新发放200亿元以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贷款,对存量工业用地有机更新、智能制造技术改造项目给予1030%的贴息资助。组建总规模超100亿元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基金,支持产业集群发展。

(三)政策支持。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措施,6年累计为企业节约超100亿元;争取直供电、直供气等优惠措施,6年累计为企业节约成本25亿元。

二、土地方面

(一)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用于制造业项目,其中30%由市级统筹安排,形成“土地池”。

(二)各产业功能区储备不低于2000亩符合规划的土地,滚动储备1000亩成片“净地”。

三、激励机制

(一)建立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激励机制,每年评选3个示范型产业功能区,分别给予200万元工作经费和200亩用地指标奖励。

    (二)建立“存量中找增量”工作激励机制,每年评选2个示范型县(市、区),分别给予200万元工作经费和200亩用地指标奖励。

责任编辑:李应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