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支持IPv6
用户空间
统一登录
智能问答
无障碍
长者专区
EN
旧版
网站支持IPv6

长者专区
央视《2024年春节戏曲晚会》在德阳录制纪实——解读“川剧之乡”的流量密码

东山脚下,玄珠湖畔,一场将戏曲艺术与山水之美、科技舞美融为一体的晚会“出圈”了。

2月11日(正月初二)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戏曲晚会》在央视综合频道、戏曲频道以及央视频等社交媒体平台滚动播出,收视、热度、口碑等“全面开花”,刷新多项数据纪录。

在晚会获得广泛好评的同时,“川剧之乡”德阳作为录制地,也引起了全国及海外华人的关注。无论是情景诗词演绎《翰墨千秋》,或是四川方言节目《巴适得板》,还是川剧《报灯名》《三顾茅庐》、影视戏中戏《武林风云会》、创意戏曲舞蹈《梦回三星堆》,都展现了德阳以及四川厚重的文化底蕴。

如此精彩的一台晚会是怎样“炼”成的?时间回到2024年1月,晚会录制阶段。看得见的舞台设计、搭建,名家名角精彩演出,本地演员倾情参与;看不见的策划执行、统筹协调,多部门通力合作、默默付出……台前幕后的故事,由本报记者为你一一揭秘。

从底蕴积淀到顶层设计

达成一次值得称赞的“双向奔赴”

川剧,是一张具有极高辨识度的德阳文化名片。

作为仅次于除夕夜春晚的年度大型综艺晚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戏曲晚会34年来首次走进中西部地区进行录制,既是文旅大背景下的一次全新探索和尝试,也是与德阳的一次“双向奔赴”。

德阳,是当之无愧的“川剧之乡”。川剧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剧种,与德阳的清代文学家、诗人、戏曲理论家、“川剧之父”李调元密不可分。近年来,德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大力繁荣文艺创作,努力建设文化强市。原创川剧《草鞋县令》荣获第十七届国家文华大奖。以地方戏曲为载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德阳发展最厚重、最持久、最核心的优势之一。

德阳,传承着最纯粹的川音蜀魂。改编经典传统川剧折子戏《打銮驾》生动展现了川剧行当“净行、旦角”的非凡魅力;新编戏曲节目《新编安安送米》再现德阳非遗传说“安安送米”;学校戏曲社团成为传承传统戏曲的重要载体……不少到德阳送戏曲进学校、进企业的名家都感叹,德阳在传承戏曲上的经验做法值得借鉴。

德阳,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三星堆遗址“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金牛古道、庞统祠、诸葛双忠祠等三国文化遗迹遍布境内,全国“四大年画”之一的绵竹年画名扬海内外……除了李调元,还孕育了南宋著名理学家张栻、战斗英雄黄继光等众多古今杰出人物。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春节戏曲晚会落地德阳工作。经过前期的周密部署和密切对接,德阳按照高标准、高要求成立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专班各个工作组工作职责,并启动了实体化运行。

当历史沉淀和时代机遇际会,春节戏曲晚会如约而至。

从服务保障到参与演出

展现一个拼搏奋进的“德阳形象”

早在2023年12月20日,市委、市政府就成立了工作专班,专班办公室在春戏晚录制现场集中办公,秉持“当日事当日毕”的理念,连续奋战38天,全程协调录制期间的各项工作,点对点联系来自全国各地的戏曲名家、艺人和嘉宾,赢得了一致称赞和认可,展现了德阳高效、开放、热情的态度。

“能参与春戏晚的录制工作,虽然任务重、时间紧,但是更多感受还是责任和开心。”回忆那段时间,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罗雯和专班各条战线的同志们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

“我们一直在舞台周边的点位上待命,为大家保驾护航。”德阳市人民医院医生向敏表示,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很自豪能够为春戏晚尽一份责任。

为了保障晚会录制的顺利进行,德阳公安、消防、医疗卫生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均按照职责分工坚守岗位,全力以赴做好各类服务保障工作。对大家来说,能以此次晚会为契机、更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阳元素展现给全国观众,再苦再累也值了。

除了服务保障工作,还有众多德阳本地群众演员参与了晚会演出。他们在寒风中坚守现场、配合录制,短短几分钟的节目背后,往往是长达一两个小时“吹毛求疵”般的排练。

来自中江县广福镇的桃花龙表演在春戏晚开场节目中亮相,为了这短短几分钟,他们提前训练了1个多月;来自什邡夏氏舞狮的传承人也参加了演出,向全国观众展示了传统川西舞狮的风采;来自德阳市岷山路小学的孩子们参加了晚会《一脉相传》的表演,60个孩子从1月5日开始天天进行集中强化训练,只为展现德阳少年刻苦努力、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本地演员特别是小朋友们不畏严寒、吃苦耐劳、拼搏奋进的表现,深深感动了央视节目组嘉宾和演职人员,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和喝彩。

从舞台造型到舞美设计

绽放一种绚丽多姿的“德阳精彩”

德阳自古就有“川西明珠”的美誉。正是这份独有的古蜀文化魅力,为春戏晚导演组在舞台造型、舞美设计等各个方面提供了丰富的灵感。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戏曲晚会》总导演董艺介绍说,在今年的舞台设计中,他们特别将台下的观众和台上的演出作为一个整体“环抱”在一起,从而形成台上台下其乐融融的场景,与“龙兴九州,福聚四海”的晚会主题一脉相承。

作为德阳、四川重要的文化名片,本次晚会呈现了大量的三星堆元素。“为了将戏曲与三星堆融合,团队专程到三星堆博物馆采风,进行了大量调研。”董艺介绍道。比如,整个舞台搭建从古蜀文明中提取灵感,以对称、同心、内切的几何美感进行设计,生动还原古戏楼造型。从天空俯瞰整个舞台加观众区的造型,是根据三星堆图案演变设计而成,带给观众无限奇妙之感。

此外,创意戏曲舞蹈《梦回三星堆》作为晚会的特色亮点节目,将戏曲融合舞蹈并结合三星堆文物元素和《山海经》神话,展现三星堆文化的瑰丽奇崛。

“晚会整体舞美设计上,也将传统元素和时尚元素相结合,色彩碰撞融合,视觉包装使用了东方美学的设计理念。”董艺表示,晚会节目内容完美融入了德阳的历史文化以及非遗元素,比如三星堆出土文物的各种纹样、绵竹年画等,让大家感受到整体舞美的时尚感、传统感,把德阳当地的艺术元素和传统文化融合在每个环节的巧妙设计中,辨识度极高的“德阳精彩”贯穿整台演出。

从名家名角到明星艺人

收获一份弥足珍贵的“德阳记忆”

一半山水,一半城市;一半诗意,一半烟火。在德阳的山水温情与人文风骨之间,整场演出如梦如幻,带给观众“沉浸式”的视觉体验。来自全国20多个戏曲剧种、60多家戏曲院团院校的数百名名家名角、优秀青年演员和特邀明星、艺人以及央视工作人员,都感受到了“中国戏曲+古蜀文化”的魅力,对德阳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今年的春戏晚在德阳录制,我感到非常高兴。”国家一级演员谭孝曾表示,京剧与川剧渊源深厚,希望晚会能在新的一年带给大家幸福美满。“此次来到德阳,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是一个具有浓厚川剧氛围的地方,也从每个戏迷的眼神中看到了大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对戏曲的热爱。”著名京剧演员王珮瑜说,希望在孩子们心中埋下戏曲的种子,让他们了解并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星堆、火锅、熊猫都很吸引我,德阳有着历史悠久的神秘感!”中国香港艺人王祖蓝告诉记者,很开心有机会到德阳来录制春戏晚,并希望借此祝大家新年身体健康、龙马精神、龙腾虎跃。

成都籍歌手李斯丹妮则表示,回到家乡四川录制节目让她感觉很亲切,“小时候就来过德阳,希望这次能到德阳文庙、三星堆等地看看,感受德阳的文化魅力。”

原黑豹乐队主唱张淇曾经来过德阳,对德阳印象十分深刻。此次他和伙伴们在春戏晚演唱了一首将传统戏曲、流行音乐、嘻哈RAP融合的歌曲《国风超有戏》,“想让大家感受到融合类音乐以及中华戏曲的独特魅力。”

从全媒体矩阵到全平台传播

成就一个火热出圈的“德阳时刻”

1月13日,晚会开始排练录制,现场人数最多时达到上千人。各专班严阵以待,开始真正的“硬仗”。

“我和同志们全天24小时轮流值班,随时待命。”德阳经开区消防救援大队天山路站指导员彭建军说道,虽然辛苦,但能为春戏晚贡献自己的力量,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累并快乐着!我的工作是协助拍摄春戏晚台前幕后的花絮。”一大早,德阳日报摄影记者文潇就背着重重的机器开始了当天的工作,白天拍摄、晚上处理图片,“白+黑”连轴转。

相机、摄像机、手持云台……在晚会录制现场,除央视团队外,还有包括德阳日报、德阳广电等在内的多名本地媒体记者,默默蹲守在录制现场,穿梭在录制间隙,努力捕捉每一个精彩的瞬间,从一个画面到另一个画面、从一个采访对象到另一个采访对象,生怕错过一个细节,共同的心愿是呈现这台盛会的每个精彩瞬间。

春节期间,德阳日报社、德阳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在报纸、电视、广播、客户端、微信、微博、抖音、视频号等全平台刊发了《正月初二晚8点锁定央视!看梨园百花绽放德阳》《梨园春色耀旌城!德阳元素与戏曲惊艳“碰撞”》《揭秘!2024年春节戏曲晚会缘何“出圈”?》等报道,充分发挥了传播矩阵和媒体平台优势。

2月11日(正月初二)晚八点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戏曲晚会》在央视综合频道、戏曲频道完成并机首播。晚会总收视率1.30%,观众规模破7000万人,在当晚同时段全国上星频道收视排名中位居第一,较《2023年春节戏曲晚会》总收视率提升近10%。

同时,晚会获得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中国新闻》《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传媒内参》《广电业内》《新民艺评》等主流媒体、行业大号发文点赞,更有上百家中央及地方媒体争相报道。云听客户端以及港澳台地区的大湾区之声《湾区早晨》、台海之声《朝闻两岸》、香港著名综合性新闻月刊《紫荆》杂志等首次报道春戏晚盛况。

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葡萄牙、非洲地区、南亚地区、欧洲地区、希腊、意大利、日本等海外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主流华文媒体矩阵、20余个媒体渠道对节目进行了相关报道并给予了高度好评。美国、加拿大、韩国、泰国等4个国家近30块核心户外大屏持续展示晚会精彩内容。

这是春戏晚的高光时刻,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辐射全球的“德阳时刻”!(记者 刘倩 文潇实习生 邓佳仪

责任编辑:卿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