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服务“加速度”群众办事更方便

一小时内,存量房交易全流程办结;不用多次跑腿,同一个办事窗口,不同部门的信息同时填报……

“十三五”期间,德阳市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强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推动政务服务一窗受理、一窗通办,让“群众少跑路,数据多跑路”,大幅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和便利化水平,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群众办事越来越便捷,满意度不断提升。

深化“放管服”改革

提升政务集成服务

“十三五”期间,我市围绕集成服务目标推进“一窗受理”改革,全力打造“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政务服务新模式,实现社保、医保、就业创业、存量房交易、公安、出入境、公积金、企业开办、项目报建等板块窗口综合设置,政务服务事项100%“一窗分类”办理,工程建设项目、市场监管、公积金、公安等板块事项市、区两级合署办理。开通无差别受理综合窗口,推动11个部门50余个政务服务事项无差别“一窗受理”“一窗通办”,实现分散服务向综合服务、单一服务向集成服务转变。

以企业和群众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我市对涉及的相关政务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围绕申请条件、申报方式、受理模式、审核程序、发证方式、管理架构进行流程系统再造,将单个部门到多个部门、单个事项到多个事项、单一层级到多个层级的事项集成为企业和群众视角的“一件事”受理办理,实现企业群众办事从原来“每个部门最多跑一次”向“一件事最多跑一次”转变。目前,市、县两级已完成200个“一件事”事项清单梳理及首批“一件事”指南公布,市本级正在改造50个跨部门跨层级精品事项。

打通堵点断点

提升办事便捷度

这五年,我市不断加强“审批瘦身”,提高政府服务质效,开展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成本、减跑动、减排队“六减行动”,市本级178个事项实现“日办结”、74个事项实现“小时办结”、88个事项实现分钟办结,消毒物品生产许可由50个工作日压缩到3天办结,二类医疗器械备案压缩到1小时内办结,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分类压减至最长72个工作日内,存量房交易全流程最快38分钟办结,企业开办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全流程“零成本·一日办”,市本级提升为“零成本·小时办”。

项目服务方面,我市制发实施了11个重点园区和属地行政审批局“直通车” 服务方案,建成11个园区“直通车”综合服务窗口,打造了从立项到开工仅用时 50个工作日的“仟坤·天玺”项目等一大批样板项目,创建百事食品在中国投资项目最快审批纪录,投资项目全程代办工作规范纳入2020年度四川省(德阳市)地方标准修订项目立项计划,“德阳市多措并举畅通园区办事通道”入围四川省法治政府建设实践案例。

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我市还积极探索 “窗口引导帮办、数据线上跑路、快递线下配送”机制,推进事项跨省、跨市、跨县(区)通办,初步构建起“异地受理、远程办理、协同联动”政务服务新格局。

发展数字经济

提升数据价值度

“十三五”期间,我市携手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赛迪智库等数字科研领军人物、机构,系统布局数字德阳顶层架构、建设目标、发展路径,先后编制出台《智慧德阳规划(2020-2025年)》《德阳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年)》等,相继发布总投资474.08亿元的《数字经济机会清单》和总投资432亿的《新基建项目规划清单》。58同城大学“未来产业学院”、“华为ICT学院”、电子科大德阳校区、“德阳京东商学院”等建设稳步推进。发行6.083亿元政府专项债启动全省首批大数据领域新基建项目——德阳市智慧城市和大数据管理运营中心,统筹推进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公安、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文旅等数字场景应用,促进城市数字化治理、数字生活运用全民共享。

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大数据发展领导小组,实施“政务数据资源池三年行动计划”,发布城市经济、城市活力、成德同城、城区人口等大数据分析报告,推动政府管理服务数字化转型。

推进数字“战疫”,研发运用“疫情高发地区人员来德排查和统计分析”等多个疫情防控系统平台,“12345”政务服务热线“疫情智能问答助手”应用被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刊发专稿推广,“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构建旌城‘数字防线’”入编《四川省大数据战疫蓝皮书》。

在中国电子、华为、京东、深兰科技等数字企业带动下,58集团、时代飞扬、 四方伟业等数字企业相继落户德阳,初步形成电子元件、云计算、人工智能5G、区块链、电子商务等业态并举的多元数字产业格局,数字经济重点招商引 资项目总投资近600亿元,2019年数字经济总量达874.9亿元同比增长16.92%、占年度GDP总量37.45%,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记者 李涵

责任编辑:胡志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