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阳区孝感街道红伏村多渠道助农增收——念好集体发展经 跑出振兴“加速度”

淡白墙下鲜花点缀,小溪里碧波微澜,房舍边翠竹掩映,道路旁菜园齐整,30余处景点吸引游客前来游览四季花海、体验水果采摘……这里就是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旌阳区孝感街道红伏村。该村如何在党建引领下盘活集体经济,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特色化路子?这个曾经以传统粗放型农业为主的村落如何成为全市城乡融合发展的典范?红伏村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

支部+乡村旅游

集体经济展活力

红伏村之前的经营模式以传统粗放型农业为主,投入大,产出低,产业布局散乱,闲置资源利用率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红伏村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党支部积极发挥“桥头堡”作用,依托“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开发机构+运营机构”的合作模式,引导党员干部解放思想、对标一流、敢干干成,谋项目、引项目、推项目、落项目,通过盘活存量资源、明确主攻方向、凝聚多元主体、深化群众参与、抓实人才支撑,搭建起党建引领、服务发展建设的有效载体,打造了精品农旅融合景区。规划布局花集风光段、彩林风光段、村居风光段、荷塘风光段、稻田风光段五个主题段落,将最美田园路与城市绿道联通,形成全民健身绿道系统,呈现出前有微田园景观、后有观光长廊的全新风貌。

党支部积极开展新型职业管理、农民培训工作,园区成立了旌阳区新型职业农民之家,组织园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新技术轮训,从农村留守人群中挖掘、选择和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把返乡下乡人员培育为新型职业农民。探索出“农户+园区+超市”“企业+园区+出口”、“农户+园区+中央厨房”等新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合理分享利益联结机制成果。

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红伏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设备、引导村民增收致富。以娜芽植物园、勿忘我花海为代表的园区农园,开展2019年果蔬采摘季和户外露营节活动等,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吸引成都、德阳周边游客8万余人次,旅游收入达800余万元。

盘活存量促进产业

休闲田园雏形初现

“近年来,我们以红伏村为试点,通过产业融合共振发展,实现了美丽田园、幸福家园、开心乐园的美好愿景,也把红伏村打造成为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典范。”说起街道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旌阳区孝感街道党工委书记徐昌明首先提到集体经济。

2018年,清产核资后,红伏村资产总额约570万元,非经营性资产430余万元;经营性资产约140余万元。包含房屋30处、鱼塘1处、果园1处。结合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工作,该村通过“企业+村集体+农户”的经营模式,以扩建改造、发包租赁、合资入股、联合开发等方式,盘活闲置房屋40间,流转土地2200亩,增加村集体收入20万余元。

2019年该村利用扶持壮大村级集体 经济专项资金60万元,用于建设高端经 济作物种植大棚,通过用资产入股的方式与黄土河农业专业合作社合作,预计今年年底村实现收入3.8万元。此外,红伏村将40万元扶持壮大集体经济专项资金用于修缮老农机站、建村史馆,吸引隆基泰和、袈蓝咖啡等业主入驻投资,吸引投资超1000万元。

近年来,红伏村依托良好区位优势,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文、旅、教等产业融合,通过引导传统农业企业、专合社、种养大户转型升级深度融合一三产业,发展旅游观光、特色餐饮、亲子体验等 业态,培育“红光印象”农旅休闲旅游品牌,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整合种养、旅游、农副产品等农旅资源,开辟线上线下“双线”营销,线上通过金商客、德小鲜等网售平台大力推销本地农家旅游、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等,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线下以勿忘我花海园艺家为基地,展销各类花卉绿植,带动经济增收。

聚合“新农人”

培育新业态

红伏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采取“投资拉动、产业带动、服务创收”等方式,引进外部资本参与,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近年来,该村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投资+集体 参与+村民受益”的四位一体合作模式,由政府组织产业园区规划,吸引了北京袈蓝文化、隆基泰和首批投资10亿元文商旅项目,完成14个精品主题农园建设,将村集体资产改造为红光文旅集市,实现村集体收益100万元。

此外,村上按照“事前计划、事中协调、事后跟进”,围绕“村”“企”“民”三大主体,开展企业入驻民意调查,协调项目落地难题,调动村民参与解决劳务需求,以“跟踪式”服务优化社会资本落地营商环境,实现“村、企、民”三赢合作。通过资源入股,村集体年收入稳步增加,村民在本地企业务工可实现年人均收入3000元以上。同时,整合本地资源招商引资,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共创共享。

红伏村还充分发挥村民在村集体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宣传发动提高村民主人翁意识催发干事创业激情,齐参与、齐进步、齐建设。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推动实施乡村人才“引育留用”工程,红伏村大力培养“领头雁”“多面手”,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据统计,该村现有专业匠人100余名,职业农民60余名。通过柔性引才机制,吸纳返乡创业人才、农业职业经理人、社会各界精英、大学生村官等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注入资金和智力,激发内生动力,带动致富创收。近年来,该村一大批本土培养出的“新农人”,筑巢引凤来的“新农人”,已成为红伏乡村振兴的“兴农人”,他们建设美丽家乡、叙写美好乡情。

徐昌明介绍道,目前,在概念性规划区域内已流转土地1800亩,受益农户202户588人;在农业主题公园、合作社就地就近务 工村民280余人;开展定向指导培训300人次,当地村民借助农业主题公园和合作社的辐射带动,已涌现出一批乡村咖啡、食用菌种植、苗木培育等方面的产业发展带头人。下一步,孝感街道将深化园区规划,做精做细主题农业园,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开拓农村众创空间,让村民成为实践都市休闲农业的新农人、新创客,持续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赖雅莉 记者 邱洁

责任编辑:胡志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