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全要素护航重点项目建设——打出服务“组合拳” 用心当好“店小二”

“我们项目从接洽到签约再到落地开工,仅用了不到4个月时间,这都得益于德阳优质的营商环境。”2021年4月30日,总投资50亿元的德阳光玻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在四川罗江经济开发区正式开工,项目相关负责人对我市营商环境赞不绝口。

如何推动重点项目快速落地?要素保障是关键。近年来,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牢固树立“要素跟着项目走”的意识,在健全机制、资金保障、用地保障、优化审批服务等方面打出“组合拳”,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加强金融保障力度 筑牢稳增长“压舱石”

近年来,我市通过持续加大金融对小微企业、绿色低碳产业、乡村振兴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支持力度,着力扩大信贷增量、提升服务质效、优化工作机制,重点领域获得信贷显著提升。

截至今年2月底,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72.69亿元,同比增长19.31%;乡村振兴贷款余额848.68亿元,同比增长7.25%;制造业贷款余额239.94亿元,同比增长8.07%,其中投向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70.89亿元,同比增长160.3%,快于全部中长期贷款142.4个百分点。

紧盯中心工作,加强重点项目金融保障力度,引导全市金融机构主动对接重大项目清单,有效发挥金融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撑作用。目前,全市金融机构已为41个省市重点项目授信261.8亿元,重点项目贷款余额145.9亿元,同比增长169.7%。同时不断提高融资便利度,提升金融服务企业的精准性和直达性,一方面,加大政银企对接力度,推广运用德阳政银企大数据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已实现32类政务数据共享,助力企业在线融资10.7亿元;另一方面,引导金融机构降低贷款利率,切实为实体经济纾困减负。此外,深入推进“金融顾问团”服务,累计服务企业328次,落地项目157个,帮助企业实现融资达213.07亿元。

市金融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通过“四个”持续,进一步强化金融要素保障,服务实体经济:持续扩大信贷规模,引导信贷资源向装备制造、乡村振兴、绿色低碳和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倾斜;持续加大重点项目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聚焦聚力项目投资主战场,综合采取银团贷款、投贷结合、基金引导等方式,形成金融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出台德阳市支持企业挂牌上市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的若干措施,持续优化服务助力企业上市;持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以金融安全稳健发展保障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此外,我市还深入结合国省重大政策,加大对上资金争取力度,去年争取到中省预算内投资12.58亿元、较2020年增长14.1%;新增政府债券额度116亿元,增幅全省第一。

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全面保障项目建设用地

高质量发展需要空间资源,但土地是稀缺资源,不可再生,耕地红线需要严格保护,如何化解供需矛盾,高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是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018年11月,德阳经开区启动将原德阳金鑫厂改造为德阳冶轴文创园文化创意街区工程,在保留大量旧厂房并对危旧厂房加固改建、对古树进行保护的同时,增加文创街区、小剧场、民俗博物馆、城市共享图书馆、机车俱乐部等时尚文化元素,成为德阳举办画展、沙龙、公益等活动的文化创意交流集聚地,吸引了大量的手工艺人、工业设计、微电影制作等领域的公司和个人入驻。2019年,德阳冶轴文创园正式开园,原厂房面积9600平方米,现已整新改建使用7800余平方米,入驻企业42家,带动就业人数500余人。

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近年来,我市着力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挖掘土地利用潜力,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全面落实“增存挂钩”制度,用好“存量”、用活“增量”,为保障“十三五”已开工、“十四五”重要基础设施、民生项目和重大产业项目近两年建设用地需求。同时,深入开展“亩均论英雄”“标准地”改革,积极做好低效闲置用地盘活、存量土地消化利用、增量土地精准保障等工作,持续推进产业功能区“十万万千”工程,全面保障项目建设用地。编制了《德阳市国土空间规划近期实施方案》,涉及全市393个项目,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深化“放管服”改革 持续优化审批服务

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提升园区政务服务水平和效能,持续优化园区营商环境,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德阳市园区行政审批“直通车”服务实施方案》,为企业提供“园区受理、网上审批、快递送达”的“一站式”服务,实现“园区企业办事不出园”。

据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站式”服务即对暂不能下放或园区无力承接的事项,按照“受理权和审核决定权相对分离”的原则,实行“园区受理、网上审批、快递送达”服务机制,由园区作为园区企业服务前台统一对外受理,并通过系统平台流转到相关审批责任主体审批,各审批责任主体作为园区审批服务后台提供服务。同时实行容缺预审,即对已确定实施、基本条件具备但部分申报材料暂缺的项目,按照容缺预审相关规定促进服务前移和加快办理。强化代办服务,即在园区组建代办服务队伍,对每个企业分别配备代办员,提供全程指导、协调、跟踪、督办服务;对园区不能办理的事项,由园区代办员负责与相关政务服务机构代办员做好工作对接。开展“特需服务”,即根据企业需要,积极落实特事特办、跟踪督办、陪同协办、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等多种服务。拓展线上服务,即积极推进网上办事平台建设,抓住“一网通办”在德阳试点契机,加紧开发园区行政审批“直通车”服务功能,并推动与省一体化平台对接,畅通园区项目审批网上运行通道。此外,加强政策指导,依托企业专属钉钉群、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深入开展政策资讯推送,定期组织各审批部门深入企业和园区,开展针对集团客户的集中政策解读专题培训。

我市还推行“产业功能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构建“企业—产业助理—审批部门”的全链条服务闭环模式,“一对一”服务企业664家,帮办代办审批事项497项,提供线上服务3000余次。(记者 曾征 伍玲)

责任编辑:胡志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