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2020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典型案例(五)

创新专利权质押新模式 “专利”变“红利”

融资难、融资贵是民营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瓶颈。针对此现状,德阳市出台《德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支持开展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专利权质押贷款及其保证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大力推动以“银行贷款+保险保证+政府补偿”为特色的专利权质押融资新模式,变“专利”为“红利”,被国务院、省政府确定为“第一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成果”在全国推广。

一、创新一个模式,拓宽融资渠道

德阳市以全面创新改革实验区建设为主线,以国家知识产权局把德阳列入专利质押融资试点工作城市为契机,创新以“银行贷款+保险保证+政府补偿”为特色的专利质押融资模式,引入保险功能,保险机构提供贷款保证保险服务;建立风险补偿,设立风险补偿金,对合作银行贷款本金损失给予补偿,进一步降低信贷风险;引入补贴功能,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给予贴息、贴费和工作补助,有效拓宽了民营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为破解企业发展瓶颈起到重要作用。

二、建立三种机制,形成合力共推

一是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建立以财政“兜底”为重点,政府、银行、保险三方风险共担,对专利权质押贷款产生的本金损失,保险、银行、财政采取3:2:5的比例进行分担补偿;合作银行与企业直接合作的本金损失,市财政与银行按55进行分担补偿。

二是建立精准风控机制。建立银保联合风险管控机制,银保对贷款实施全过程风险管理,共同实地资信调查,全程实行信息共享、工作协作。建立业务暂停和追偿机制,当银行贷款逾期达到风险补偿500万元时,业务暂停并整改并追偿,待风险降到500万元以下时再启动。

三是建立合作共推机制。建立政银险估企五方合作融资新机制,科知、财政、银行、保险共同推进专利质押融资工作,各司其职,互商共赢。政府对企业按贷款额同期基准利率利息总额的40%进行贴息,按保险费和专利价值评估费发生额的50%给予贴费;保险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保证保险,降低信贷风险;建立激励机制,对银行和保险机构分别按企业贷款额的1%进行工作奖励。通过政府引导,银行、保险、评估、中介服务等机构参与,形成了资产评估、风险控制和服务管理等工作机制。

三、推动五项工作,构建服务链条

一是完善优化专利质押贷款政策。德阳市在过去的基础上,加快对《德阳市专利质押贷款管理办法》的修订,着力在提高贷款额、延长贷款期限、风险补偿、确保风险管控及专项补贴等方面做出较大调整,想方设法为银行、保险公司开展工作提供便利条件,最大程度满足民营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

二是选定重点区域。选定德阳市经开区、德阳市高新区、旌阳高新区等7个工业园区为重点,对其进行专利无形资产评估,长城华西银行等7家银行对7个园区的6497件专利集中授信22亿元。

三是充分调动金融系统的工作积极性。采取工作补贴等方式,对开展专利质押工作的银行按业绩给予最高不超过20万元的工作补助,用于补助工作经费和个人激励,参与银行由过去的10家增加为28家,涉及德阳境内所有银行。

四是突出对企业的宣传。近两年,德阳市共举办开展专利质押融资对接会20多次,对接活动80余次,专题培训15期,印制《专利质押融资贷款指南》20余万份,发放宣传手册20余万份,在各类媒体宣传报道60余次,涉及科技企业500余家,有效推动了德阳专利质押贷款工作。

五是构建全链条服务平台。引进中都国脉、中金浩、广智通、东鹏等4家专利权评估公司和嘉企盾、天嘉、力久、九鼎天元等13家专利权代理服务机构,推动知识产权信息数据的融合共享,实现过程、问题、问诊等综合服务,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企业配置,推动银行机构主动参与,加强与政府及保险公司合作,创新科技金融产品,提高信贷支持创新的灵活性和便利性,有效实现了“政银保估企”全链条服务。

责任编辑:谢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