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CPI温和上涨,PPI涨幅大幅收窄——上下游价格走势更趋协调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1%,涨幅与上月相同;环比由上月上涨0.4%转为下降0.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6.4%,环比上涨0.1%,同比和环比涨幅均继续回落。

专家表示,在国际通胀水平居高不下的形势下,我国保供稳价效果持续显现,物价总水平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上下游价格走势更趋协调。不过,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物价仍不可掉以轻心,需要进一步夯实物价平稳运行的基础。

中国成全球物价“稳定器”

“低增长、高通胀”的阴霾正笼罩全球经济。近期,国际机构纷纷下调对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测,并调高了通胀预期。

经合组织6月8日发布报告,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4.5%调降至3%,同时预计今年该组织38个成员国的整体通胀率将翻倍,达到8.5%。世界银行6月7日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认为,受疫情、俄乌冲突影响,全球经济可能正在进入一个漫长的增长乏力、通胀高企时期,并下调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至2.9%。

与国际通胀高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物价继续保持平稳运行,成为全球通胀的重要“稳定器”。从5月份数据看,我国CPI同比涨幅与上月持平,环比下降0.2%;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上涨0.9%,继续保持基本稳定。我国加大力度保供稳价,政策效果明显,PPI同比涨幅比上月大幅收窄1.6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回落。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郭丽岩表示,与美西方通胀高企相比,我国居民消费物价稳定在2%左右,处于相对较低的通胀区间。这主要得益于: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国内供求关系总体较为稳定;我国坚持稳健货币政策,科学把握政策力度、节奏和重点,坚决不搞“大水漫灌”强刺激;粮食和能源等重要初级产品保供稳价取得显著成效。

保供稳价有条件有能力

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我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千方百计稳物价。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表示,近段时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及时采取了一系列保供稳价措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郭丽岩认为,在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的复杂局面下,我国努力保持国内物价平稳运行,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于不确定性中增加确定性、牢牢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的体现,有利于增强市场主体与消费者信心,从而为宏观经济平稳运行营造良好环境。

我国物价平稳运行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多年连丰”,库存充裕;生猪产能处于较好水平,牛羊禽肉产量保持稳定,在田蔬菜面积同比增加,供给能力充足。此外,经过近几年应对疫情的实践,各地应急保供稳价能力持续增强,工作体系不断完善。目前,我国成品粮油价格基本稳定,猪肉价格处于较低水平,蔬菜价格稳中回落。“我们有能力、有底气、有条件做好复杂形势下的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赵辰昕说。

物价持续平稳运行为宏观调控提供了充足的政策空间。郭丽岩认为,稳健的货币政策环境将继续为全年物价稳定运行提供保障。随着部分地区物流配送环节堵点卡点进一步打通,我国保持重要民生商品价格总体平稳的基础将更加坚实。同时,随着一系列助企纾困、托底民生政策加快落细落实,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更加有力有效,有助于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从而为畅通循环、稳定物价提供支撑。

进一步夯实稳物价基础

当前,我国基本民生需求品供应充裕,但专家提醒,仍不可掉以轻心,要高度重视保障我国的粮食、能源稳定供应,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进一步夯实稳物价和保障发展的基础。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近期国际油气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推高国内生产资料价格,并有向下游传导态势,有必要采取有力措施,对重要能源资源和粮食物资加大保供稳价力度。要密切跟踪大宗商品市场走势,在确保供应安全的情况下,增加多元化供给,适当增加重要物资储备,使其更好地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主体面临不少困难。“5月份制造业原材料购进价格明显回落,但PPI环比仍在上涨,生产资料PPI同比仍在高位运行,显示国内部分中下游制造业成本压力仍不小。”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要进一步落实落细相关政策措施,积极为微观主体纾困,畅通经济循环堵点。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5月份制造业PMI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仍位于收缩区间。各项稳增长政策要尽快实施、尽早见效,用好当前通胀相对温和及发达国家紧缩政策掣肘较小的时间窗口,确保二季度经济保持合理增长。(记者 熊丽)

责任编辑:胡志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