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们的日子一天天变好 是我最大的心愿

2020年6月29日 星期一 晴

“他们是我们的乡亲,是需要我们带着感情当做亲人来用心对待的困难群众。把党的温暖带给困难群众,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奔小康,坚决不能丢下一个人。”2018年7月2日,冒着瓢泼大雨,我来到中江县白果乡三圣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

三圣村下辖11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3.2平方公里,土地面积1839亩。全村现有村民602户,人口总数2032人,其中残疾人有78名,低保户63户68人,五保户9人,独居老人37人,贫困户71户194人。“用真情、用真心”是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坚定的信念。市级下派到白果乡的有5名同志,除我以外,他们分别是二十出头的阳林,三十出头的陈君、刘靖,近六十的杨明儒。

我们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上午走访,下午问题汇总,通过一个月走访,我画出了三圣村贫困户的位置地图。汇总的情况不乐观 ——没有住房和住土坯房的贫困户达21户。经过研究决定,用好国家的易地搬迁政策和县上的D+政策,在8组的老院落集中修建聚居点。定下了目标,我们便抓紧时间按程序开展。我督促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协商解决征用自留地、老屋基、竹林、柴山等问题。经过几十次的沟通交流,最终村委会与村民代表们达成了一致。然而,还有3户贫困户的住房没有办法放入聚居点内建设。于是,我们又在其他两个村调整了废弃的老屋基,最终于 2019年底全部完成修建,2020年入住率达到100%。该聚居点的贫困户18户42人,非贫困户12户45人,共计29户86人,目前还在完善小区的附属设施。

扶贫工作需要严谨。我最怕政策吃不透,给贫困户解释不清楚。走到哪里,我都会随身携带《德阳市脱贫攻坚政策指南》。边干边学,边学边干。随着工作深入开展,总有一些困难群众找我谈心。“我心换真心。”我喜欢与村民们聊天话家常。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叫王某财的81 岁老人,他是个非贫困户,身边带着一个残疾孙子,子女们都在外地生活。2019年的5月,老人突然双目失明,生活变得异常艰难。经过我多方联系家属,并向乡党委报告,在与乡民政办沟通后,做通了一位本组的村民工作,由他帮助暂时照顾爷孙俩,白果乡政府给予民政救济。平时,我也常去看望他们,帮他们打扫环境卫生,清理房间杂物。今年,我再次联系了他们的家属,经过沟通,这爷孙俩终于回到了亲人的身边,由子女照顾。

为了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我们运用中江县村道修建特殊政策,做通村民思想工作,并联系在外成功人士捐款一万多元用于修路,让三圣村基本达到了家家门前通水泥路。我还亲自督促推进“两建三改”工作,即建路、建院坝、改厨房、改厕所和改圈。全村贫困户应改42户,完成34户,6户正在进行中,2户放弃“两建三改”,完成率将达到95%。

“人均0.9亩土地如何养活一个人,如何提高收入水平”是摆在我们驻村工作队面前又一道难题。提高土地的产出价值就是当务之急,今年我们开始通过公司加农户的方式试种迷迭香,前期种植11亩,由公司提供种苗、塑料薄膜、专用肥料等,农户提供土地和人工,签订协议保证回收产品,每亩可以产出600-800公斤,保底回收价格一公斤8-10元。土地还可以间种蒲公英增加农户收入。后期,我们规划在白果乡修建一个迷迭香深加工厂,为更多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同时,为让传统农产品走出村,我与原单位德阳市衡山路学校和帮扶单位中江县园林所联系,两个单位的员工积极购买了当地村民的大米、红苕、花生、猪肉、鸡鸭鹅等农副产品,实现总交易金额60431元。

思想僵化是脱贫攻坚的顽疾,也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硬件设施改变相对要轻松点,思想观念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许多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环境意识差,自我健康意识淡泊。为了改变这一切,我们通过“感恩教育、健康教育、环境卫生评比、文艺演出”等活动来触动贫困户的思想,改善贫困户的居住条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现在的三圣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业发展欣欣向荣,民风民情更加和谐,正向着脱贫致富的目标奋力迈进。

中江县白果乡三圣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陈军(记者 秦琴 整理)

责任编辑:吴必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