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阳区以槐香谷小流域治理描绘绿色发展新画卷—— 从“浊脏臭”到“绿富美”

脚下是骑游步道、河里是涓涓溪流、两岸是柳绿花红、远处是小桥流水,放眼望去一片绿水青山……

这不是哪个知名景区的知名美景,而是德阳城市近郊东湖街道高槐村槐香谷小流域治理项目呈现在人们眼前的画面。该项目于2019年下半年开始实施,依托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加快治理水土流失、助推美好乡村建设,目前效益初显。

河流治理“一波三折” 从清到浊又从浊到清

7月8日上午,谈起家门口这条名叫刁桥河的小河流,高槐村1组村民陈慧敏用“一波三折”来形容它的变迁。

陈慧敏2015年嫁到高槐村时,刁桥河处于最糟糕的状态。“听我老公说,他小时候河水清澈见底,村民们都在河里洗衣、洗菜、淘米。每到夏天他都会和小伙伴在河里游泳戏水、抓鱼摸虾。”

而这条河给陈慧敏的第一印象是 “又浑又浊,又脏又臭”。“沿河两岸养猪养鸡养鸭的太多了,那时又不太注重环保,养殖场的畜禽粪便都直排到河里,对环境的污染实在是太大了。”陈慧敏称,当时,这条河给她最深的印象就是河面经常有一些漂浮物。

高槐村是远近闻名的“城郊咖啡村”,从2015年开始,到村里来过周末的游客越来越多,加上环境治理,刁桥河的命运发生了根本转变。

2017年,高槐村响应国家号召,严格按要求将沿河两岸的一、二、三组划定为禁养区。河水慢慢变得清澈起来,再加上旌阳区水利局在此地实施槐香谷小流域治理项目,如今,这条穿村而过的河流华丽转身大变了模样。

“河水变得一天比一天清澈,两岸的植物既是景观又能涵养水土。水里的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开始有了鱼虾。现在城里来的游客都亲水,不少小朋友在浅滩抓螃蟹,一些爱好垂钓的人还到河边钓鱼。村民们每天晨跑都是沿河两岸跑。”陈慧敏说道。

水土保持与乡村振兴结合 无名小山村向文创小镇蝶变

槐香谷小流域是刁桥河的其中一段。受2018年“7·11”特大洪灾影响,槐香谷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达27.1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87.9%。“7·11”特大洪灾过后,该流域内树木倾倒,岸坡垮塌,污水直排,周边坡耕地田埂护坎、交通便道缺失,由于沿线村民传统顺坡耕作,流域内水土流失现象严重,达到了中度侵蚀标准。

2019年,旌阳区投资1601.91万元,将水土保持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将山、水、田、林、路及固体废弃物和污水排放统一规划,科学配置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措施,治理水土流失24.36平方公里。工程通过对河道进行浆砌条石护脚、岸坡清理、沿河栽植水生植物净化水质,栽种乔灌木固坡,对4处溢流堰进行加固,打造生态湿地,整治流域内河道4.365公里,有效改善了该流域水质,保护了水生态环境。

刘相金是槐香谷小流域项目施工方的技术负责人,谈起该项目的建设,他感受颇深。“2019年9月开始施工,年底完工。时间紧,任务重,几乎每天都泡在工地里,而且克服了清理河道淤泥难度大,原材料紧缺等困难。”

最近,刘相金专门把老婆孩子带到高槐村沿着河边走了一圈。“老婆说,你还是有点本事嘛,修建的项目确实很生态、很漂亮,干了一件大好事。”

事实上,除了生态、漂亮,槐香谷小流域治理带给高槐村的还有美好的 “钱景”——能够真正达到“绿、富、美” 的效果。高槐村党支部书记陈波介绍,槐香谷小流域沿线有42家经营户,有相当一部分是文创经营户“新农人”。他们之中,有咖啡屋、乡村民宿、非遗制造、教育机构、农业采摘等。这42户经营户有本地村民开的,也有外来业主租用本地村民房屋运营的,预计今年将达到产值5000万元左右。而本地村民从中可以获得土地流转收入、就业务工收入、创业收入、分红收入等,预计今年村民人均年收入将达到3万元。

据旌阳区水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槐香谷小流域治理项目坚持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并重,新增田面积31.2亩、高标准农田1000亩,形成以优质粮油蔬菜生产为主导的农业布局,促进了小流域内绿色农业发展。依托生态清洁小流域引导产业布局,沿槐香谷小流域建成创客中心、滨水景观带、高槐故事馆、叶毓山叶毓中艺术研究中心等,引入青溯植染、3D打印、乡村民谣等新业态14个,丰富吃、住、游、购、娱、学等全方位体验,实现无名小山村向文创小镇蝶变。引入国内顶尖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商,持续提供产业培育、人才培养、市场推广等服务,围绕亲水、生态、文创等主题塑造品牌、提升品质,助推产业增效、村民增收。 2019年,以槐香谷小流域为核心区的 “旌韵高槐”文创小镇累计接待游客50 万人次,综合收入达2000万元,带动村民人均增收近5000元。(记者 叶斌 实习生 杨倩楠)

责任编辑:吴必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