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中江继光镇团碑聚居点—— 走出山沟住进独栋房“团碑人”搬出新气象迎来新希望

蓝天绿水、青瓦白墙,平坦的石板路、整齐的木栏杆,一座座独栋房屋错落有致……随着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落实,中江县继光镇原团碑村的40余户贫困户告别原来的土坯房、烂瓦房,搬进了位于继光村团碑聚居点的新民居。从“团碑村”到“团碑聚居点”,变化的不仅是村子的称谓,更是“团碑人”的生活、精神和值得期许的未来。

“团碑人”的新生活

闰四月晌午的太阳很是炙热,继光村团碑三四社聚居点一处四人户的新房里,53岁的顾灵活戴着老花镜,在客厅里摆弄着木匠家什。“准备自己做条扁担。” 顾灵活说,这个年轻时的爱好已经好些年没有上手了,“如今日子好了,才有心情整这些”。

顾灵活一家是村里的贫困户,自己和妻子的身体都不好,小女儿正上小学,此前就指着儿子在外面打工挣钱。一家四口原本住在山下沟里的土坯房里。“几十年的老房子,落雨的时候就是大落大漏,小落小漏,基本上都不能住人了。”顾灵活说,房前屋后也没有什么路,全是烂泥巴,“只要一下雨,电瓶车就打滑。”

按照易地扶贫搬迁标准,老顾一家可以在聚居点按照每人25平方米的标准修新房,并享受每人两万元的建房补助资金。去年9月,一家四口搬进了面积近100平方米的新房。

新居环境优美,地面平整,宽敞明亮,整洁干净,交通便利。“安逸得很。儿子春节回家看到也说好。”顾灵活嘴里不住念叨着,“做梦都没想到要搬到这么好的房子来。”

离顾灵活家不远,独自在家的顾辉云正坐在客厅里一边看着电视,一边拿手机刷抖音,他也是去年9月搬来的。

49岁的顾辉云没有娶妻,早年哥哥去世后他就把侄儿接到生活在一起,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此前一直住在土坯房里。“这里好得很,房子安逸,路也好。”说起新居,顾辉云满脸是笑,“点的电灯,喝的自来水,烧的罐罐气,有电视看,还可以上网……”

“众筹”打造的新民居

“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支持下,我们建了3个新聚居点,原来团碑村的40余户贫困户和其他村民都住进了新房。” 驻村干部刘小虎介绍说,按照家庭成员数量,新聚居点从1人户到6人户多种户型,每户都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门口还有一个“微菜园”。村民们入住前,水电气和电视、网络等设施就已经安装到位。

“这几个聚居点是2018年3月左右规划的,同年9月动工,一年后村民们就住进来了。”在刘小虎看来,在一年多里顺利完成40余户贫困户和其他村民的易地搬迁,没有各个相关部门的“众筹”,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中江县住建局村镇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黄高虎对此感触颇深。“十三五”期间,中江县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6226户12901人,其中2016年62户159人,2017年240户652人,2019年共5924户12090人。黄高虎说,易地扶贫搬迁中最困难的两件事,一是选址,二是土地调整。

“在中江,尤其是在山丘地区,要找到适合建设聚居点的地方并不容易,县里发改、住建、国土资源等部门和各乡镇党委政府反复实地踏勘,最后才确定下来。”黄高虎说。

在“举全市之力支持中江脱贫攻坚” 的号召下,不少市级部门、企业也纷纷 “出手”。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近200名师生,更是几个月“扎”在中江县40多个乡镇,以施工员、质量安全员的身份深入聚居点建设施工现场,对各环节进行全覆盖巡查记录,建立台账,并及时向当地政府和县住建局反馈问题,提出整改建议,确保住房建设质量安全和进度。

“搬迁”出来的新气象

继光村团碑三四社聚居点中央有一块院坝,这里不仅是住户们平日里活动的地方,每每夜幕降临,散居在周边的继光村村民也纷纷聚到这里,跟村里的“新居民”一起聊聊家常、跳跳广场舞。

“当然欢迎啊。”年近七旬的刘竹芳(音)是继光村的“土著”,“本来就都是乡邻乡亲的。再说了,他们搬过来,我们这边人气更旺了。”

其实,易地扶贫搬迁来的“新居民”与村里原来的住户能否融洽相处,对镇党委副书记陈晋和驻村干部刘小虎等镇村干部来说,一开始是颇为担心的。“现在看来情况还不错。”陈晋说,镇里正在组织各个村和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拟定新的村规民约,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感恩教育、家庭美德教育,引导搬迁户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把现在这些好气象、好习惯保持发扬下去。”

易地扶贫搬迁只是措施,脱贫致富才是目的。为了提高贫困户稳定持续增收能力,除了财政兜底、医疗救助、扶贫搬迁这些扶贫模式外,新聚居点还建立起了生态养殖基地,通过贫困户入股分红的方式,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养殖场打工。

刘小虎介绍说,目前已有7户贫困户入股,贫困户有劳动能力的也可以在合作社养鸡场打工,每天80元工钱。入股的贫困户年终还能分到两三千元的红利。

因为要照顾患病的妻子,顾灵活这几年就一直在养鸡场工作,一年到头,除了每个月的薪金,年终还能分到一笔红利。顾辉云因为去年才做了胃癌手术,村里特意给他上了低保,安排了打扫聚居点清洁卫生等公益性工作,让他有一份稳定收入。

来自中江县发改部门的资料显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的实施,搬迁户的住房和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解决了7740人的安全出行和10320人的安全饮用水,新建聚居点距离场镇较近或交通条件更好,方便搬迁户就医和上学。

同时,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对搬迁户的土地进行整理和集中流转,引进业主发展规模化生产,规划建设优质粮油、中药材、蚕桑、食用菌、水果、水产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200余个,促进特色产业发展,为搬迁户稳定增收打下基础。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和配套设施建设,形成了一批配套设施完善、环境整洁、产业发展的新村,促进了搬迁群众从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从农民向市民转变,极大的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记者 张嵘)

责任编辑:吴必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