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汉秸秆综合利用全覆盖为老百姓增收上千万元

又是一年秸秆禁烧季。记者了解到,今年广汉成立了“市、镇(街道)、村、组、农户”五级禁烧网络,用上了“环保通”APP,利用高科技实现禁烧监控无死角;而在秸秆回收方面,广汉通过机械化回收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效率,并且通过利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农业全生态循环结合模式,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为老百姓带来1000万元以上的收入。

一个APP网格巡查全留痕

“这里有被抛弃的秸秆,请来处理。”近日,在广汉市新丰街道卡房村,秸秆禁烧村级网格员雷志均日常巡查发现,沟渠旁边有两处秸秆乱堆积现象,他迅速打开“环保通”手机 APP,拍照上传给新丰街道,并通知村级禁烧队前来处理。很快,村级禁烧队就来将废弃的秸秆清理并搬运干净了。

网格员使用的“环保通”是广汉以环境监管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的生态环境监管系统。只要打开它,广汉每个村、每位网格员的巡查情况、巡逻轨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等都能被记录下来;网格员每次巡查全程留痕,实现当天发现、当天取证、当天上报、当天处理。

“通过禁烧网络,我们实现对全市禁烧工作的全覆盖,并把责任落实到每一户。”广汉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管理股股长黄维忠介绍,下一步还将继续加大秸秆禁烧工作,加强宣传和巡查。

一台机器10分钟“剃”完一亩地

今年,广汉积极开展了小春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推广机械化综合利用,让秸秆回收省时又省力,还能帮助村民增收。

在小汉镇凤凰村,述华秸秆回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廖述华正使用一款新型履带式秸秆打捆机在田里回收秸秆。一会儿的工夫,十几亩地的麦茬就被打包成捆整齐摆放在田里,每天7台打捆机可以作业四五百亩地。

廖述华介绍,这样的履带式秸秆打捆机的作用类似于收割机,“吃”下秸秆后,从身后“吐”出“秸秆包”,与以往相比,这种打捆机更具“侵略性”,能够将残存的秸秆从“短发”剃成“光头”,每天能够打捆15 至16吨,效率提高了10%。通过机械捡拾收集秸秆,收完一亩地仅需要10分钟左右,而传统的人工捡拾秸秆一亩地则需要近3个小时。

为进一步推广秸秆回收机械化,广汉积极落实各项补贴政策,鼓励合作社、农户购机。“我们在打捆机上安装了北斗导航监控终端,通过监控终端对打捆面积进行实时监测,以便对农户发放打捆作业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亩10元钱。通过采取这些措施我们能有效激发农户购买农机具的积极性,提高全市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广汉市农业农村局农机股股长邱成文介绍,今年广汉全市投入打捆机300套,秸秆回收实现全程机械化。

一套完整的农业全生态循环结合模式

回收就要加以利用。在广汉,秸秆综合利用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中,通过秸秆燃料化、基料化、肥料化、饲料化和原料化的“五化”处理方式,使秸秆变废为宝、农民持续受益。

三星堆镇宏源肉牛养殖场就是秸秆回收综合利用的受益者之一,养殖场负责人杨征海介绍,他们采用秸秆为原料的饲料喂牛,以往从省外采购,一千头牛1年所需秸秆要花费64万元,现在通过在广汉本地购买,一千头牛1年所需秸秆只需花费32万元,大大减少了成本。

据悉,近年来,广汉积极发动企业、专合社参与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目前共有49个专合社开展秸秆收集运输,已建秸秆收储点12个,秸秆收储能力达5万吨/年。秸秆综合利用,不仅提高了秸秆的附加值,还提高了农产品、牲畜本身的品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农业全生态循环结合模式,也让秸秆回收专合社风生水起。(记者 王珊珊 通讯员 唐傲 李冬阳)

责任编辑:吴必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