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以花为媒,打造“上赏花、下卖药、中间还有农家乐”的模式—— 幸福花开满田园

近日,记者走进中江县永太镇小桥村,只见遍地的芍药花竞相绽放,如锦似霞,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芳香。小桥村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芍药赏花节,村民的居住环境也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家院落干净整洁,村民宛如住在花园里,游客也纷至沓来。

调整产业结构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调中江县永太镇小桥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丘陵小山村,农业人口 1630余人,耕地面积2200多亩。

2012 年,镇村干部集思广益,决定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走乡村旅游、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如今,七八年过去了,小桥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流转土地,农户把土地交给专业合作社、公司打理,发展的芍药、蔬菜、水果等产业已初具规模。为了防止种植品种的单一,保障农民收入稳定,除了中江芍药外,小桥村还种植了其他特色经济作物,无花果 140 亩、西红柿 80 亩、百香果60亩等。

据永太镇镇长李冕介绍,“县、镇两级政府先后投入140余万元用于小桥村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如今,该村农民已将1000余亩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种植芍药、蔬菜等经济作物,并成立了中江县祥辉粮食专业合作社、小槽沟农业有限公司等专合社和农业公司,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高农民收入。”

农民流转土地,不但有租金,还可就近务工。正在地里采摘芍药花的陈容茹说,“我60多岁了,年龄大出去打工基本找不到事情做,合作社建立的时候我就在这里务工,每个月收入一两千元,还可以照顾到家里,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

构建产业链条 新型经营主体逐年增加

“小桥村这 700 亩左右的芍药花是土生土长的中江白芍,花型大,是发展鲜切花的优良品种,市场供不应求,可帮助农户每亩增收万元以上,作为药材的芍药根茎,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中江县农业农村局经济作物股负责人袁涛表示,“农业合作社、公司、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一批从事芍药种植的新型经营主体正在逐年增加。中江白芍年产量1.02万吨、总面积3.43万亩,可实现总收入2.26亿元。”

据介绍,目前,中江县80%以上的白芍以原药贸易为主,聚集了一些加工企业,培育逢春堂、同兴等产品品牌,实现加工产值1.5亿元,产品销往东南亚等地,形成中药材产品产、储、销整体服务链。

农旅融合发展 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芍药不仅是中江的道地药材,而且它开出的花朵姹紫嫣红,极具观赏性,在中江县集凤镇、永太镇等 10 多个乡镇均有种植。

一望无际的芍药花海如烟似云,粉色和白色的芍药花交相辉映,让人流连忘返。游客们边看、边走,用手机和相机记录芍药的美丽。来自成都市的戴女士说,“芍药花很美,看到身心愉悦,感觉很放松。”

“这里的花开得很漂亮,每年我都会过来,孩子玩得也很高兴。”来自旌阳区的游客李女士一大早便来这里玩,一家人游玩得十分尽兴。

小桥村村主任吴学成说,“最近到我们这里游玩的游客比较多,大部分都是来自成德绵周边游客,不但带动各种农产品的销售,提高中江白芍的知名度,而且还促进了我们村经济发展。”

近年来,中江县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发展,重点打造仓山、集凤、南山、清河、永太5条农旅融合带,依托良好的农业产业基础和乡村旅游资源,准确把握“农旅结合”发展定位。重点发展道地中药材中江芍药,以花为媒,形成“上赏花、下卖药、中间还有农家乐”的模式,已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群众致富的主要途径。中江的芍药花已成为中江人的致富之花、幸福之花,有力助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实习记者 刘倩 记者 王三春)

责任编辑:吴必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