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邡师古镇 “金枝玉叶”铺就致富路 村民生活在“幸福里”

“小朋友,那里不能攀爬哦!”“大姐,上桥注意点,不要掉下去了!”近日,什邡市师古镇红豆村 11 组村民杨德成吃过早饭后,像往常一样来到“红豆幸福里”景区,四处看看有没有安全隐患,提醒游客注意安全。杨德成是景区保安,除他之外,还有很多像他一样在景区打工的村民。

师古镇因是中国有机农业鼻祖、清代著名农学家张师古的故乡而得名。传承“一树、一叶、一鼻主”,师古镇充分利用红豆爱情文化、雪茄文化和有机农业独特资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了农民持续增收。

依托独特资源 让群众生活在“幸福里”

师古镇红豆村因一棵千年红豆树出名,是中国婚庆特色村。在当地政府大力推动下,邀请村里和附近洛阳村共计260户农户,以荒地、水井、河道等闲置资产入股,并引入两家社会资本联合投资,打造“红豆幸福里” 景区,村民共同参与经营,并享年底分红。

今年61 岁的红豆村 3 组村民王家贵以前在外打零工。自从景区开始打造后,他以自家 3 亩多地入了股,同时在景区干上了保洁的活儿。“每月有近 2000 元的工资,年底有分红,还能照顾到家里,比在外面打工好多了。”既是股东又是员工的身份让王家贵做起事来一丝不苟。

景区门外一旁的“红豆坊”,老板周蓉正在整理着耳环、手链等手工红豆饰品。作为红豆幸福里景区一项特色,以民居打造的各种作坊—— “民俗十二坊”重新定义了特色川西民俗文化,而“红豆坊”就是其中之一。“红豆坊是由公司打造装修,我自己经营,所得收入与公司分成。”周蓉告诉记者,自己也是红豆村村民,以前在路边摆了个小摊,现在成规模的经营,更能吸引游客。

红豆村党支部书记朱兴发告诉记者,红豆幸福里景区于 2019 年国庆节正式对外营业,目前全村共有 60 名村民在景区务工。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景区关闭。随着恢复营业,游客慢慢回流,村民们还是信心十足。下一步计划扩大面积,注入资金 8000 万元,实施集湿地观光、休闲游乐、度假康养等为一体的特色项目,让红豆幸福里吸引更多游客。

农民变股民、田园变公园、村落变景区、红豆树变“摇钱树”,红豆村探索出 一 条“联股本、建景区、富民生”的产业联合体发展模式,让村民实实在在感受到家园的美丽蜕变。

发展特色产业 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如果说千年红豆树是师古镇的 “金枝”,那么雪茄烟则是当之无愧的 “玉叶”。“色黄、灰白、味淳、气香”是什邡晒烟的特点,晒烟一直是什邡农业的主要经济作物,特别是位于师古镇大泉坑村一带,素以出产高品质晒烟著称。

近年来,什邡晒烟宜种区面积达到12万亩,常年种植面积5万亩,成为中国最大的雪茄烟叶种植基地。对于这一带的村民来说,烟叶种植的经济效益远高于传统农作物。“3 月移栽,4 月出芽,5 月采摘……”大泉坑村 70 多岁的种植户曾凡智一辈子和农田打交道,他向记者介绍起大泉坑农户“一年三季”的好光景:采摘完烟叶,农户们就开始栽秧,到了秋天就打谷子,然后又开始种各种蔬菜。

为促进雪茄产业化经营发展,该镇采用“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主动与四川中烟、安徽中烟等对接,探索三方双赢的基地烟叶定价机制,实现订单式基地生产模式。通过将种植规模较大的“什烟一号”的市场运作,将种植技术要求较高的“德雪系列”以订单生产的方式,引领烟草产业结构升级。

“现在政府组织实施,烟苗由大泉坑晒烟种植专业合作社提供,根据烟农报名种植的亩数发放,长城雪茄烟厂等生产企业补贴大部分成本。如今亩产量能达到 800 斤,品种主要有‘什烟一号’及‘德雪系列’,烟叶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烟叶质量风格特色更加明显,晒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断增强。”师古镇相关负责人说,“2020 年,按照种植计划,根据德阳市烟叶中心相关种植技术要求,目前 1500 亩‘什烟一号’、1100 亩‘德雪系列’已经栽种。全镇‘什烟一号’栽种面积预计在 3000 亩左右。”

记者还了解到 ,师古镇还开展农民工“引凤还巢”行动和定向回引培养行动,大力吸收和引进各方面的人才,不断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加强对农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训力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打造一批乡村“土专家”,服务于乡村振兴。

近年来,该镇先后被评为全国重点镇、全国千强镇、国家卫生镇、四川省百镇建设试点先行镇、四川省首批特色小镇。近日,2019 年度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县(市、区)、先进乡镇、示范村名单出炉,师古镇作为什邡市唯一一个入选的先进乡镇登上榜单。(记者 曾征)

责任编辑:吴必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