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补贴“加码” 广汉按下老旧小区改造“快进键”

今年,全国各地按下老旧小区改造 “快进键”,各地按照居民意愿,重点改造完善小区配套和市政基础设施,提升社区养老、托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并建立政府与居民、社会力量合理共担改造资金的机制,中央财政给予补助,地方政府专项债给予倾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改造运营。

记者了解到,今年广汉市也争取到了1亿元的老旧小区改造中央财政补贴,计划改造30余个城区的老旧小区,其中最大的中山小区有 1900 多户 6000 余人,光是该小区的改造费用就有3000多万元。有了中央财政补贴“加持”,广汉的老旧小区改造速度和范围也将得到提升和扩大。

提前计划打好有准备的“仗”

“这只是第一批,其实我们提出了 5 年完成城区老旧小区改造的计划,如果后续的资金能陆续到位,我们的5年计划也能如期完成。”广汉市雒城街道办主任李鑫说,在老旧小区改造方面,广汉启动时间早,且把整个老旧小区的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并向上提出了改造方案和资金申请,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被列入改造的对象都是上世纪80年代或90年代的老旧小区,这些小区年久失修,地下管网老化,且几乎没有配套的基础设施,改造迫在眉睫。李鑫介绍,列入改造名单的老旧小区在10年内不会有棚改拆迁计划,且小区申请改造需要成立业委会,并有 95%以上的业主同意申请,然后每户缴纳不低于 200 元的改造资金,才能开展改造项目。而改造意愿强烈、自愿拆掉违章搭建、配合改造施工的小区会优先列入改造名单。

广汉教师新村北院算是改造较为成功的一个小区,这个小区有 6 栋楼房、182 户居民,建成至今有 20 多年历史,于 2017 年完成改造。如今站在小区门口,一眼就能看见小区大门上那块写着“教师新村北院”的古香古色牌匾,原先破旧的大门也换上了新铁门,门口还安装了车辆出入智能设备,小区各个角落分别安装了 12 组红外监控设备。小区内并不宽敞的院子里有整齐的停车位,有健身器材,还新建了一处居民可以休息的凉亭。上午天气凉爽,有不少老人带着孩子在凉亭内休闲、聊天、玩乐。

该小区业委会主任黄康云介绍,在改造之前,小区绿化乱七八糟,车辆乱停乱放,没有监控、门禁;改造后,小区的环境、治安都好了很多,而且成立了业委会,不再是脏乱差的“三无小区”。

从政府“劝”着改到居民“求”着改

“老旧小区改造要充分尊重居民的意见,所以改造方案从初提到商议再到最终敲定,要在街道办、社区和居民之间反复三个来回,我们称之为‘三上三下’ 制度。”雒城街道柳州路社区党委书记陈雪如介绍,“一上下”是由街道办、社区、业委会通过实地踏勘,初拟改造内容,交由业主大会通过决议;“二上下”是由业主代表对设计方案可行性、合理性进行讨论分析,并提出修改意见;“三上下”是指由业主大会通过设计方案。

陈雪如坦言,在今年之前广汉的小区改造难度较大,就她所在的社区下辖 55 个 2000 年以前的老旧小区, 2004 年以前实行改造基本是老百姓自筹资金,街道办和社区得多次登门劝小区业主改造。从 2010 年开始陆续有一些补贴资金,加之部分小区改造后有带动效应,居民改造的意愿便逐渐强烈起来。

“今年情况不同了,好多小区业主找到我们,追着问好久能给他们小区申请改造。”临近退休的陈雪如在整个4月份,跑遍了辖区里所有的老旧小区,了解每个小区情况和居民改造意愿,并告知他们申请改造的条件。

“建管并重”完善小区自治体系

近日,在学府苑小区,业委会已经挨家挨户向居民宣传这项利好政策,虽然仍有一些阻碍,但总体进展很顺利。小区业委会成员田开琼介绍,小区地下管网雨污混流,小区外面商铺与居民楼房的管道共用,因为管道内淤积了太多油污,每个月都会爆管,一爆管就会出现污物横流的场面。

“住得太糟心了,好多家庭条件好点的都在其他新楼盘买房子搬出去了,但好在我们小区列入了今年老旧小区改造名单,我们求之不得。”田开琼说,小区业主经过商议,准备把小区地下管网全部更换,小区路面也要重新铺设,同时还要规划停车位,小区门口安装人脸、车牌识别系统和收取快递的“蜂巢”,楼栋单元门口安装门禁,小区内建休闲凉亭,安装健身器材等等,“要让整个小区焕然一新”。

小区旧貌换新颜是老旧小区的“硬” 改造,但更重要的是小区自治“软”实力要得到提升。李鑫说,老旧小区申请改造的条件之一是成立小区业委会,其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发挥业委会的作用,完善小区自治能力,探索建立以党组织为核心,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一核三治”机制。

同时,建议具备市场化运作的小区聘请物业公司管理,实现物业、党建联建。探索建立小区“四自”新规约,即以小区院落业委会为主体,推进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增强居民对小区管理的参与感,实现小区管理从无到有,居民素质从弱到强的改变。(记者 王珊珊)

责任编辑:吴必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