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车间到大田秧苗“宝宝”安新家 水稻工厂化育秧在旌阳区推广

水稻种子在工厂车间里通过流水线机械化播种、一条条传输带将秧苗送到田间、汽车开进秧田里让工人摆放秧盘……这些与传统育秧工序完全不同的新技术新方法连日来在旌阳区各地上演。记者昨(26)日随同旌阳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对工厂化育秧进行实地采访。

上午9时许,在旌阳区孝感街道红伏村,一辆小四轮货车、一辆拖拉机把一个个装得整整齐齐的秧盘直接运送到田地。工人们小心翼翼地将秧盘从车上端下来,再细心整齐地摆放在旌阳区绿宝图种植专合社育秧基地的大田里。

“大家要仔细些哦,这些小秧苗刚出厂,还很娇嫩,你们要像爱护婴儿一样保护它们。要摆放整齐,不要用手直接碰到它们……”专合社技术管理人员黄大富一边和工人们在田里摆放秧盘,一边叮嘱工人们。

黄大富介绍,去年是用传输带把秧盘运送到田里的,今年通过对大田进行整理施工,现在拖拉机、汽车可以直接把秧苗拉到田里来摆,这极大节约了人力,工人们也更轻松些。五六个工人一天能摆五六亩地。基地45亩的面积,几天时间就可以完成。采用这种工厂化育秧最大的好处就是省工省时。节约成本的同时,也节约了土地。基地45亩秧苗大田育出来的小秧,可以满足全村5000多苗的水稻田插大秧。在育秧期间,其余的田地可以拿来种植短期农作物。

上午11时许,在旌阳区孝感街道联合村,一个工厂车间里发出机械的轰鸣声。记者走进一看,才发现这里生产的不是工业产品,而是秧苗。

一台流水线作业的机器正在向一个个育秧盘里装肥、浇水、撒种、盖土……车间的另一边,一个个育秧盘的秧苗像初生婴儿般乖乖地散发出绿油油的光芒。它们正被一辆叉车搬到小四轮货车上,然后运送到它们的新家——基地大田地。

据技术管理人员张君莲介绍,正在运行的这台设备叫机械化育秧机。在秧盘里先放底土、然后就放水、播种、盖土,一个小时能做七百至八百盘,一天能做七千至八千盘,可以供两三亩大田摆放。秧盘在车间培育一周左右,秧苗宝宝就长出来了,然后运送至大田摆放,一个多月后长成大秧,再移栽至水稻田里。张君莲称,工厂化育秧育出来的秧苗好处在于能掌握干湿度,喷洒均匀,不但节约人工而且节约成本。育出来的秧苗比以往人工作业的出苗整齐一致,成活率高。

旌阳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化股负责人许雯琪告诉记者,工厂化育秧与传统育秧相比有很多优点:节约秧母田,传统育秧1亩秧田移栽大田只能栽6-8亩,工厂化育秧1亩秧田移栽大田能栽120亩左右;节约人工,传统育秧,100亩需人工约600个左右,工厂化育秧只需15个人工。还有着作业效率高、育秧质量好、节约用种用肥等优点。

据了解,旌阳区目前有3个点位在推广工厂化育秧技术,分别位于孝感街道、德新镇以及原扬嘉镇所在地,3个推广点利用这项技术的生产基地大田培育出的大秧能满足两万亩农田栽种水稻。(记者 叶斌)

责任编辑:李应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