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均近万斤的精品儿菜从什邡发往首都北京——吃上“产业饭”走上致富路

入冬以后,什邡市皂角街道太安村村委会就变得异常热闹,每天近百名村民在这里加工儿菜,日均近万斤的精品儿菜从什邡发往首都北京。

12月儿菜进入采收高峰期,每天上午村民们一大早就来到村委会开始忙活,剥叶、分类是他们的主要工作。近日,年过七旬的陈加玉也来到村委会,家里的3亩土地以每年800元一亩的价格流转出去了,除了在家带带孙子,每年儿菜上市期间她都会来务工贴补家用。

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村里留守的大多是年迈的老人,加之村里的土地也都流转了,这样的手工活儿吸引了很多村民,李显英就是其中之一。“我都是抽空闲时间来务工。”李显英说,她在城里还有一份工作,下班就来分拣儿菜,还可以增加一份收入。

太安村党支部书记周玉华告诉记者,今年儿菜行情好,每个村民在这里务工每天能挣100多元,极大地解决了村里因土地流转后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增收问题。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能够将儿菜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离不开村民口中时常念叨的共产党员曹军。

由于村里没有产业,常年在外工作的曹军了解到种植儿菜很有前景,在找到了销路后,他回到村里带头种起儿菜来。由于人缘好,大家都很信任他,吸引了不少村民跟着他一起干。2013年的春天,曹军和村民们买到了第一批儿菜种子,试种了100多亩,但实际成活只有60余亩。

“我们都没灰心,总结经验、学习技术,第二年就形成了上百亩的规模。”曹军介绍,六年来他和村民不断摸索,如今太安村儿菜种植规模达到了500余亩,每年蔬菜销售总额已经达到200余万元。由于质量把关严,儿菜的品质好,深受北京客户欢迎。“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每每谈到带领大家一起致富的初心时,曹军总是这样感叹: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那才叫富!

由于儿菜产销两旺,之前的加工场地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村支书周玉华主动将村委会的院子腾挪出来,不仅提供免费场地,到了晚上还提供免费照明。提到儿菜产业的不断壮大,周玉华感慨万千,“我们已经准备注册太安牌商标了,相信儿菜产业会越来越好。”(杨磊何小米 记者秦琴)

责任编辑:吴必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