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江大力发展民宿经济,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径——“五子”发力“四方”携手让闲置农房“活”起来

12月3日,冬日的暖阳明媚灿烂。罗江区白马关镇万佛民俗村,一栋栋装饰一新、独具特色的民宿院落静静地矗立在阳光下,等候远方来客。常年在外搞运输的村民尹金华回到村里,走出另一番“天地”,“村里发展民宿经济,环境好了,游客多了,枣子也好卖了,加上租出去的闲置旧房子的租金,一年下来要增加三四万元的收入。”

“我们积极推动农旅融合,不断壮大集体经济。”万佛村干部向小龙介绍道,从去年7月开始,万佛村将村民闲置的土坯房租来交由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进行打造,采取“五子模式”盘活闲置农房资源,发展民宿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去年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1.13万元,占全镇集体经济总收入的20%,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将突破50万元。”向小龙成竹在胸。

近年来,随着农民外出务工和到城镇购房不断增加,农房闲置日益增多,造成了农村土地资源大量浪费。如何盘活闲置农房,让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罗江区委、区政府将其当作重要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去年以来,该区将盘活“闲置农房”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来抓,先期在白马关镇万佛村开展试点,采取“五子模式”和村组、村民、平台公司、市民“四方合作”方式,有效利用农村闲置旧农房来发展民宿农旅产业。

“五子模式”,当地也称“五子登科”,即村组搭台子:村组利用自身公信力牵头组建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公司,负责搭建平台,组织发动群众参与和对农房资源进行统一推介,村集体以年度固定额度费用标准提取管理费,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区级层面加快顶层设计,出台政策,划定新村聚居点436个,明确聚居点新建、风貌改造农房补助标准和方式,设立区级乡村规划院1个、镇级村庄规划所7个,“区聘镇用”乡村规划师9名,推动“规划下乡、免费设计、村民自建、共同缔造”农房风貌改造,“量体裁衣”,打造特色村。村民出房子:村民根据自身生产生活需要,一种方式是出租闲置农房,以12-15平方米为一间房间计算,每间流转费350元/年,自愿将全部或部分闲置农房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流转出租,收取租金获得收益,或将房屋评估作价入股参与分红;另一种方式是以闲置农房参与入股,砖混结构按1500元/平方米、砖木结构按1000元/平方米、土坯房按800元/平方米、院坝按50元/平方米、果园或土地流转按本地实际执行的流转价格,折算成资本作为出资股份,股份占比约为30%-35%。公司找路子:采取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专业管理公司参与闲置农房开发利用,由其对发展的乡村民宿等产业进行统一管理和运营,公司独立运作的由公司负责独立开发、营运,股份制运作的公司以智力资源、服务资源、品牌资源作为出资资本,通过赚取利润、参与分红获得收益,股份占比约为27%。市民凑份子:由专业管理公司发布乡村闲置房屋发展方案,征集市民投资意向,选择有意投资发展乡村经济的市民出资负责房屋装修和院落环境打造,参与由专业公司规划的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市民(出资者)按实际出资额,经区乡村规划院确认后,作为出资股份参与分红,股份占比约为35%-40%。最后的目标是“打伙挣票子”,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

通过“五子模式”和“四方合作”方式,有效整合了各方资源,实现了村集体、村民、企业和社会资本共赢,有力推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社会资本投资兴业。

目前,“五子模式”和“四方合作”方式正逐步在该区推广,已在白马关镇万佛村、鄢家镇星光村、金山镇大井村建立三个乡村民宿产业核心发展区,全区累计盘活闲置农房21000余平方米,发展民宿、酒店70家,200户农户不同程度参与了闲置农房盘活和民宿旅游发展,探索出了一条盘活闲置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罗江路径”。(记者肖盛雄通讯员叶思思)

责任编辑:吴必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