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农场的现代化之路——探秘广汉市满堂红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

广汉市满堂红家庭农场位于广汉市新平镇桂红村,由张开权于2015年10月创建。如今,借力党的好政策,该农场先后投资160余万元,扩大流转面积到1100余亩,粮食烘干房面积2300平方米,烘干设备3套,购置农业机械5台,年总收入286万元,纯利润35万元,走上了现代化之路。

回首家庭农场的发展历程,广汉市满堂红家庭农场的农场主张开权记忆犹新。1982年,时年21岁的他高中毕业后务农,后被乡政府农技站推荐到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函授了一年多时间,学成后分配到了当时的广汉县种子站工作。之后,张开权去外地开过旅馆、卖过食品等。1997年,流转了二三十亩土地搞杂交水稻育种。再后来,国家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当地政府提倡大流转。“当时我有技术,又赶上了国家的好政策,于是就走上了种粮食的道路。”张开权告诉记者。

2014年,张开权流转100余亩土地用于粮食生产,机械化程度低,主要靠人力,一年下来纯收入只有三四万元。2015年,他流转的土地扩大到300多亩,每天都有近20人在田里劳作。后来,张开权在外地做焊工的侄子张文吉返乡,2015年10月,张开权、张文吉等3家人组织成立了广汉市满堂红家庭农场。2017年,张开权与张文吉报名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习水稻、小麦的种植技术,生产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种粮之初,来打零工的村民比较多,随着农村劳动力流失越来越严重,我们提高了机械化程度。”张开权介绍,目前,家庭农场扩大流转面积到1100余亩,得益于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所需的人力不断下降。

截至目前,广汉市满堂红家庭农场共投资160余万元,年总收入286万元,纯利润35万元。农场成员也纷纷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生产技术水平得到提高,年收益逐年增加,从2014年的12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30余万元。下一步,张开权打算在延伸产业链上做文章,新增大米加工设备进行精米加工,逐步打造属于农场自己的大米品牌。(记者姚金帮实习生王艺涵)

责任编辑:吴必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