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幸福叫“平安”——什邡市平安建设硕果累累

道路千万条,平安第一条。

近年来,什邡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平安建设与经济发展“并驾齐驱”,走出了一条以平安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平安路”。2017年成功捧回“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的金字招牌,2018年平安建设满意度测评入围全省32强。人民群众的平安体验一年比一年好,老百姓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和安全感逐年攀升。如今,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平安什邡”建设模式清晰可循,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正逐步形成。

邻里守望保平安

今年3月19日上午10时许,什邡市元石镇桂泉村5组村民李某家中闯入一位“不速之客”,一名男子入室盗窃得手后正欲离开,刚好被回家拿东西的屋主撞个正着。“快来人啊,抓贼啊!”李某和女儿意识到家里进贼了,连忙大声呼救。该男子一个箭步冲出门外,跨上摩托车夺路而逃。

听到有人喊抓贼,不少村民都闻声而动,赶过来支援。邻居黎某见状立马跳上摩托车顺着犯罪嫌疑人逃窜的方向一路追赶,终于在一公里外处成功别倒对方的摩托车,将其按倒在地。与随后闻讯赶来的民警和村民合力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失窃财物全部追回。

近年来,什邡市密织“巡逻防控网”,加强易发案区域和易发案时段的“点对点”防控,实现“静态防控”向“动态打防”转变;推行“红袖标”等级化管理,协调市财政核拨80万元群防群治经费至各镇(街道),该市建立拥有专职巡逻队员347名、义务巡逻队员1000余名的群防群治队伍。2018年,对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的83名“平安好市民”予以3.7万元奖励。

像黎某这样的“什邡好邻居”活跃在大家身边,成百上千名“红袖标”、网格员为大家看家护院……看似微小的存在,却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每一个社会细胞的“小分子”汇聚成整个城市的“大平安”。

“黑科技”助力社会治理

“通过电子大屏幕,我们可以对监控范围内发生的一切情况了如指掌。”什邡市师古镇综治中心是该市第一个完成镇村两级综治中心规范化试点建设的“样板间”。透过大屏幕上的视频监控实时画面,路上行人和过往车辆一览无遗,如果发现有任何异常情况,管理人员可立即指挥调度处理和一键报警,极大提高了基层社会管理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民主小学附近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请师古卫生院、派出所和交警事故处理中队立即派人赶赴现场。”2月4日11时10分,师古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大屏幕发现一辆无牌三轮摩托车在民主小学路口发生侧翻,立即启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调度处理预案,通知相关单位赶往现场展开救援调查。

如果说综治中心是城市平安的“最强大脑”,那么遍布城乡的“天网工程”和“雪亮工程”就是一双双“火眼金睛”。近年来,该市累计投入资金2500万元用于“天网工程”建设,在本市区各街道路口,公共场所、人流密集区域安装了高清监控摄像头328个。作为全省“雪亮工程”首批试点县(市、区),什邡市全域部署这一农村治安防控“利器”,目前已安装监控摄像探头621个,实现该市129个村(社区)“全覆盖”。

与此同时,在遍布该市各村(社区)大大小小的网格里,203名网格员随身携带网格E通手持终端机,走过了哪些街巷,发现什么事件,处理成效和时效如何,都会实时录入系统,以便平台人员及时协调处理。一张严密的智慧“大网”,将整个城市全域覆盖,在众多高科技手段的加持下,开启了社会治理智慧化和精细化新局面。

苦练“内功”促和谐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难免出现一些矛盾纠纷,影响了原本和谐的生活。对此,什邡市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充分发挥法治功能,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第一时间预防、化解社会矛盾。

目前,该市形成了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对接,政府、市场、社会三方互补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多元格局。2018年,什邡市排查矛盾纠纷4678件,调处4652件,调处成功率达99.4%,未出现因矛盾纠纷引发的群体性案(事)件,群众对当地解决矛盾纠纷工作的评价位列全省第11位。

2018年,什邡市公安把打击犯罪的重点聚焦到老百姓最关心的领域,将老百姓的满意作为提升服务的终极目标,全年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治安特点,打击锋芒直指抢劫、抢夺、盗窃车内物品等侵财犯罪活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开展了“扫黄打非”“打击两抢一盗”“禁毒专项整治”“百日会战”“护校安园”等专项行动,还定期组织执法力量深入“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等治安复杂场所开展集中排查,有效整治竹园南路、天乐街等5个治安复杂场所。2018年,该市刑事案件同比下降3.49%。

不仅如此,什邡市还密切关注社会治安稳定新动向,苦练寄递物流安全管理、预防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社区戒毒康复、平安细胞建设等平安“内功”,让小区院落文明和谐,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记者曾征通讯员殷宪龙)

责任编辑:吴必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