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邡师古镇听证票决制助力“三重一大”事项决策 民生实事由民做主

“这条路拓宽后,就再也不担心错车和拥堵了。”看着即将完工的村道,什邡市师古镇虎林村党支部书记张天平感慨道。张天平口中的村道名叫“云白路”,其全长4.1公里,是该镇虎林村、金龙村、苏家桥村村民从村到镇上的交通干道。这条惠民之路,得益于去年初师古镇试点探索的“三重一大”会前听证票决制。

在民生工作上实现政府身份由“决策者”到“执行者”、服务理念由“替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师古镇通过创新听证票决制工作方式,助力“三重一大”事项决策,保证了民生项目的实施和成效,为政府与群众之间架起了良好的沟通桥梁。

核心理念:民生事项体现民意

“我们主要解决的是决策前端问题,换句话说,就是群众‘点菜’,政府‘下厨’,纪委和人大‘监工’。”近日,师古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蒲朝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建设为民政府的现实需要。以前,民生项目的决策和实施群众参与度有限,造成有的项目不是群众最渴望、最期盼的,不接地气,所以支持度不高,项目推进难度大,进展缓慢,甚至有的项目被群众误解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导致个别民生项目群众认可度低。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就要解决好与群众的沟通问题,要了解到群众在“想什么”,政府再来“干什么”。

据了解,为使民生实事项目最大限度地体现民意,去年初,师古镇纪委与镇人大商议,积极发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作用,以“人大代表小组工作室”、“朝寿代表选民联络站”为载体,发动全体代表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广泛征集基层群众对道路交通、环境提升、农桥水利、群众安居等方面意见。最终将收集到的意见整理后,通过对其实施的紧迫性及可行性进行研判,再提交镇党委会,经党委班子集体讨论、确定出了2018年该镇需要实施的民生项目10项。

角色定义:从“决策者”到“执行者”

“云白路就是我们通过田间地头的走访,敲门入户的问卷,以及相关部门意见的收集而最终确定的全镇10项民生项目之一。”什邡市人大代表冷兴瑶说起一个细节:云白路是一条村道,最初设计只有4.5米宽左右,现在农村买车的人越来越多,这样的道路宽度已经满足不了村民出行的需求,道路错车非常困难,常常出现拥堵甚至错车时车辆陷进路旁沟田的情况。设置错车道、升级云白路成为了虎林村、金龙村、苏家桥村上万名百姓最渴望、最期盼的政府实施的民生项目。

记者了解到,在探索“票决制”的过程中,师古镇改变了政府民生实事工程项目的决策方式,让联系群众最为密切的人大代表成了审议、确定项目实施的最终决定者,完成了政府从过去的“决策者”到如今的“执行者”的转换。在去年该镇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全体代表按照项目实施的紧迫性、必要性,最终票决确定“棚户区改造项目”、“云白路建设项目”等10个项目作为该镇2018年重点民生工程,并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决议。民生项目确定后,该镇政府责成相关办所按期办理落实项目建设,并围绕这些项目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表、任务图、责任办所,使10项民生工程项目均在2018年实施。

创新监督:“民声”引领“民生”

据了解,在项目实施工程中,政府也遇到资金困难、工期延后等问题,在解决过程中也接受了纪委和人大的监督,并对监督发现的问题积极进行整改完善。

在去年10项民生实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先后接受镇纪委、镇人大的视察、督察,对迟迟没有开工的项目,该镇还接受了人大代表的问政,由市镇两级人大代表进行现场提问,政府相关负责同志现场解答,现场答疑、提出解决办法、承诺解决时限。

针对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政府积极面对,对实施困难的项目,成立项目攻坚工作组,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按照承诺时限,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的方式,加快项目的推进;对需要协调上级,解决资金困难问题的,由镇主要领导出面沟通协调,确保项目的落实落地,最终完成任务目标。

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怎么样?该镇以群众是否满意为评价民生工程的唯一标准。在民生实事项目完工后,镇政府会派出相关办所对项目周边群众进行满意度测评,并收集他们对项目建设情况的意见建议,若群众对项目建设不满意,并提出可行性方案,他们还将按照意见进行整改,以提高群众的认可度。(记者秦琴)

责任编辑:李应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