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汉连山百亩规模小麦亩产突破600公斤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等全国农业专家组成的验收专家组来到广汉市连山镇,对连山镇锦花村上百亩小麦进行实产验收,经过机械化实收、过磅称重、清杂、测试水分、计算产量等环节,结果显示,6个田块的小麦平均亩产达600.2公斤,这是西南地区百亩规模小麦亩产首次突破600公斤,创下新纪录。

成绩的背后离不开那些默默付出的人。日前,记者走近连山镇种粮大户、农业专家,了解成绩背后的艰辛。

田间管理更精细

“这几天抓紧收麦子,春耕不能歇,农时不等人。”虽然天下着雨,但是连山镇的种粮大户杨萍并没有闲着,她的电话一个接一个,不断催促大家抢收小麦,还要为插秧做准备。

“从播种开始,这片农田就离不得人了,几乎每天都要来转一转,看一看。”杨萍说。她流转土地达到了1000余亩,承接周边地区的水稻代育代插,2021年,服务区域还延伸到了外地。

今年,由于疫情和气候等影响,本地小麦基本晚播,这让不少农户焦虑不已,但杨萍却稳得住。“不慌,晚播有晚播的管法。只要呵护管理得当,晚播照样丰收丰产。”杨萍有底气。

她的底气来自比往年更为细致的田间管理。比如:把地平整好,科学施肥再进行播种;使用无人机等高科技助力防治病虫害;惊蛰过了,抓紧浇一遍返青水;施肥采取“少食多餐”;农业专家走进田间地头亲自指导……

农技服务更精准

“对于农民来说,增效是生产第一目标。”在锦花村,四川省农科院小麦专家、作物研究所副所长汤永禄团队长期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老百姓,提供农技服务。

“成都平原的农户普遍实行小麦和水稻轮作,秋季水稻收割后,一是小麦相对晚播,二是要旋耕整地再播种。四川盆地秋季多雨,土壤黏湿,导致整地质量差,会影响小麦播种质量和产量。”汤永禄说道。

针对这些问题,他和团队十多年潜心攻关,找到了破解的方法:一是采用稻茬小麦免耕带旋播种技术(免耕抗湿播种技术),省去耕作整地环节,尽量压缩晚播时间,提高播种质量;二是农田管理措施前移,科学施肥,让晚播苗快速生长。

汤永禄团队还自主研发出了“免耕带旋播种机”,大幅度降低人工、燃油、种子、肥料等投入,提升了单产和效益,深受农户欢迎。2021年,该技术已经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主推技术。

另外,农技人员深入到分包乡镇(街道)开展技术指导培训的同时,还组织当地400多人参加稻茬小麦免耕带旋播种技术培训,为小麦丰收奠定了基础。

三分种,七分管。一项项精准的农业技术为小麦提供“生产剂”,让种植户们心里托了底。

政府服务更贴心

“今年需要的肥料、农药等农资都准备得很足。”连山的另一位种粮大户蒋维德眉头舒展。

为了让种粮户吃下“定心丸”,连山镇政府做了大量工作。春耕备耕以来,结合疫情防控工作,连山镇迅速响应,首先是全镇开通了农业生产资料运输绿色通道,确保春耕备耕生产物资调运渠道畅通。其次协调农业农村、供销等部门密切配合,做好春季农业生产的种子、种苗、化肥、农膜、农药等物资储备工作,全力保障春耕生产所需农资充足。另外,政府还组织开展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市场专项检查,严厉查处假冒伪劣农资,为农民用上放心农资保驾护航。

如今,在所有人的努力下,连山镇15371亩优质小麦长势良好,当地正组织大型收割机开足马力抢收小麦,确保颗粒归仓。

阳光下,微风拂过,麦浪翻滚,这些被精心管护的小麦,像金黄的厚毛毯,密密实实铺在田野里。(记者 付帅 刘倩)

责任编辑:胡志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