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富兴镇柳林沟村:党建引领画好基层共治同心圆 产业带动绘就农旅融合新蓝图

中江县富兴镇柳林沟村,德中公路从村口而过,沿着村路上山,漫山遍野的青竹迎风而动,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昔日的柳林沟村,一茬小麦一茬玉米。如今,新建的聚居点,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水泥路村社相通,产业兴旺,家庭农场、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长、遍地开花。柳林沟村先后被列为四川省以工代赈、幸福美丽乡村示范村,省级“四好村”。巨变的力量从何而来?近日,记者走进柳林沟村一探究竟。

党建引领 干群共治共建

“平时,就算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情我们也记在心上,村里共同的事务,摆在台面上干部群众商议解决,党群共商共治,画好基层‘同心圆’。”柳林沟村党支部书记杨运润谈道,推进基层治理,首先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把广大党员群众组织起来,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和服务优势,推进干群共治共建。

今年,村级建制调整后,原柳林沟村和原观碑村合并,一开始,原观碑村村民有些担忧。村党支部书记杨运润说:“那段时间,我经常到田间地头和干部村民拉家常,听取他们对行政村合并的意见建议,及时消除村民疑虑,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满意度大大提高。”

在一次村民议事会上,原观碑村村民刘兵提出,原观碑村社与社之间有一段1公里左右的路一直不通,由于涉及到要占用一些土地,好多年都没能解决。杨运润带领班子成员实地查看,不厌其烦地给村民做思想工作,村民充分理解后就马上落实,不到两周时间,道路畅通了,解决了多年的老问题。

据了解,该村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为了促进班子融合,新村班子成员交叉走访在家的党员群众,并由支部书记组织村两委干部一对一谈心谈话听取意见建议。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建立起民办、民管、民受益的村级治理体系建设。村两委主动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将服务作为与村民沟通的桥梁,不断增强为民服务意识。

转变观念 改善生活环境

在村里的易地扶贫聚居点,房前屋后农具摆放整齐,路面整洁,田园风情浓郁。村民刘支琼正在新家里忙着晒稻谷,“我家去年底搬到新聚居点,之前住在山上,山上道路不方便。聚居点的房屋干净整洁,环境比以前不知道好了多少倍,交通也方便了。”

记者看到,刘支琼家里宽敞明亮,家具家电应有尽有,厨房卫生间干净整齐。“如今居住环境好了,我们自己包片,进行环境卫生评比,村干部积极做工作,也提高了大家的卫生意识。村里环境好了,我们的心情也越来越好。”

据介绍,村里建立村民自觉管理的长效机制,制定环境卫生评比、“门前五包”等制度,让群众自己包片、分区管理。通过村规民约制定和完善,将制度规范化。提高村民参与率,妥善解决村内治安,公益事业等问题。定期开展文明家庭创建、“除陋习、树新风”运动,让文明活动常态化,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以“竹”为媒 百姓稳定增收

在柳林沟村,成片的竹林遍布于整座山丘,微风吹拂下,竹林沐风而生,别有风味

“这个地方离城近,交通方便,还有山坡这种地形,比较适合种植竹子。”国丰雷竹基地负责人赵坚凭借对竹的喜爱,于2014年来到这里,开始了创业之路“当时初来乍到,多亏得到了当地镇村两委支持。挖笋和种植的时候,用工多,政府帮我们动员周边村民,特别是贫困户前来我们基地务工。”赵坚介绍道,经过5年时间,如今竹园已成功流转土地500余亩,年产值达200万元左右,到产业园区务工村民超过30人。

不断发展完善的竹产业带来的不仅仅是就业增收,更让这里世世代代以种 地为生的农家人,见识到了致富奔康的竹艺魅力。村民吕述清说,她家以前种过竹子,主要用来编筐,挣不到多少钱“现在这个竹园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增收的更多途径。”

“一方面,解决了我们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另一方面,我们的贫困户到竹园务工,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实现了增收脱贫。我们村只要有劳动力都可以去村里的基地、专合社务工,收入1年8000元左右。”杨运润表示

“这里漫山遍野都是竹子,春天,还可以采摘鲜笋。我们还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引进了合作社,还种植了各种品质水果,做到四季有果采。今年底,我们还将种植一些正月里就可以观赏的桃花,加强农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杨运润指着山间的一条大路说,“我们村交通便利,德中公路穿村而过,山上面的路还有900米左右,打通后,将形成观竹赏花的旅游环线。”

柳林沟村现有300余亩雷竹、红竹全部投产,亩产3000至5000斤,拥有成熟的种植技术和专业的管理人员,产业链条完善。该村积极引进业主,发展现代 农业,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立长效利益联结机制,为老百姓增收致富提供保障。依托竹林基地,开拓“观竹”农旅融合项目,下一步柳林沟村将以“翡竹花溪生活区、竹若食彩美食区、赏竹观景体验区”三个主题为主线规划建设。记者 刘倩

责任编辑:胡志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