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县联合镇:产业助脱贫 奔向幸福美好新生活

炎炎夏日,走进中江县联合镇,葱葱茏茏的绿树环绕之中,一栋栋白墙红瓦的房屋错落有致,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家家户户门口绿油油的“微菜园”“微果园”,构成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画卷,让暑气也消除不少。

有滋有味的新生活

8月4日一大早,记者来到在联合镇宝莲村的聚居点内,花草树木围绕着干净整洁的院子,梨树上硕果累累,果香扑鼻,村民蒋玉华正拿着扫帚打扫自家的新房屋。

蒋玉华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9月底,一家五口彻底告别了居住多年的残破土坯房,搬进了当地为贫困户建设的聚居点。

走进蒋玉华的新家,布局合理,采光通透,阳光洒进屋内,新家显得更加温馨。“这套房子有100平方米,拥有3间卧室,还有厨房和卫生间。”蒋玉华还置办了一些新家具和家电。说起自家这套新房,她脸上不禁露出笑容:“这比我们原来住的土坯房好太多了,刮风下雨都不怕,生活大变样了。”

“你们看嘛,好近嘛,在家门口就找到了工作。”蒋玉华指着门外的水泥路两侧的田地说。这里正是德阳军分区出资帮扶宝莲村打造的300余亩花椒现代产业园,记者看到,园内的花椒树刚经过修剪,长势良好。

蒋玉华告诉记者,她和村里其他30多名贫困户在几天前刚刚完成了采收。采收期间,村里为贫困户每人每天发放50元工钱,仅这段时间,蒋玉华个人收入了数千元。“农闲的时候在镇上煮饭,两个月收入了一万多块呢。”蒋玉华吃苦耐劳,眼下花椒树的活儿忙完,她又琢磨着去镇上工地厨房煮饭帮工,增加收入。

宝莲村党支部书记代建平告诉记者,按照相关规定,贫困户聚居点新房以每人25平方米标准建设,例如蒋玉华这样的家中4口就配了100平方米的新房屋。宝莲村花椒种植是从去年4月开始,属于初期,一般花椒要三到四年才能达到丰产,预计届时亩产能达到六七百斤,这也意味着在花椒园内务工的当地村民的收入将随之增加。此外,在德阳军分区的帮扶下,当地扩宽了公路,拓展了鱼塘养殖产业,让更多贫困户参与进来,为他们脱贫增收提供了保障。

发展蚕桑信心足

在转龙村,翠绿的桑田一望无际,嫩芽中吐出大片大片的桑叶,树枝迎着风摇曳飞舞。

穿过这生机勃勃的百亩桑园,转龙村党支部书记张开文带着记者走进蚕棚,无数蚕宝宝正在“沙沙”地吃着鲜嫩桑叶。 “桑园的投入建设为贫困户提供了工作岗位,贫困户不出家门也能找到工作,有时候一天需要30多个人采桑、喂蚕。”张开文介绍,目前蚕棚加紧建设,建成后将为全村贫困户提供百余个工作岗位,每人年增加收入四五千元以上,这将为转龙村整体脱贫提供最坚实的保障。

贫困户赵惠明刚从田地里采摘桑叶回来,她卸下背篓里的桑叶说道,“在家门口摘桑叶、喂蚕、清理蚕棚,今年光是这一项收入就是七八千,把土地流转给集体也能增加一定的收入,脱贫也有了新希望。”

“为确保稳定脱贫,我们积极争取产业发展项目和资金,申报蚕桑基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美丽中江·宜居乡村” 等建设项目,争取到扶贫产业资金170万元。”联合镇镇长房青山介绍,自 2018年11月蚕桑扶贫产业落地转龙村以来,已栽植成片桑园260余亩,已建蚕棚2个1500余平方米,第三个高标准蚕棚和小蚕共育室正在建设当中,第四个蚕棚也在规划当中,目前年养蚕量达200张。蚕桑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杭白菊、柠檬、杂柑等其他产业的发展,解决了村民就近务工就业问题,助推了脱贫攻坚。

多元产业促增收

雄狮村地理位置偏远,村民们一直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守着绿水青山却一直过着苦日子。

几年前,村干部外出考察和学习,发现丹参和油用牡丹耐干旱、耐贫瘠,管理简单、经济效益可观,最终决定种植丹参和牡丹。雄狮村第一书记陈选春说,“油牡丹3月开花的时候,给乡村增色不少。油牡丹的花可以卖钱,油果子用来提炼精油,同时油牡丹的根、茎也同样具有经济价值。随着时间年限的增长价值也会增长,收入也就更为可观了。”

陈选春说,吸引贫困户以土地资源入股,吸纳具备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参与合作社的劳动,以此来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如今,村里的丹参和牡丹产业已经发展起来了,每亩纯收入至少5000元以上,基本形成了农户有收入、村集体有收益、合作社有效益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联合镇积极探索贫困农户以土地、资金等入股的形式,实施‘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农户’等扶贫模式,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 式扶贫,帮助贫困群众摘掉‘贫困帽’。”联合镇党委书记吴关章说,脱贫工作不是终点,而是美好新生活的起点。下一步,我们将脱贫攻坚工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抓实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治理等各项工作,努力实现“产业兴、民更富、环境优、民风纯”。

>>>民生数据

联合镇全镇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8.96%降至2019年底的0.5%。2020年预脱贫77户180人,年底将如期全面脱贫。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全镇现有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100%,建立贫困户家庭签约1274户,签约100%。全镇共实施住房改造 807户。建成村社道路31.5公里,整治堰塘2口,蓄水池2口,建成聚居点20个,涉及贫困户86户171人。今年还将完成23.43公里的村社道路建设和20座堰塘整治,3座提灌站技改项目。(实习记者 刘倩 记者 曾可嘉 实习生 王祖怡 )

责任编辑:吴必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