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装备制造业发展“蓝图”敲定——建设“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

《德阳市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指南(2018—2022)》(以下简称“发展指南”)近日出炉,从规划背景、发展目标、发展重点、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组织实施、环境保护七大方面勾勒出“蓝图”,提出到2022年建成以创新引领、智能高效、绿色低碳、结构优化为核心特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体系,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建成“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

到2022年 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3200亿

发展指南明确,坚持以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产品高端化、制造智能化、产业集群化、产能国际化”,紧抓“一带一路”建设和“互联网+”国家战略实施机遇,推动德阳装备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并保持中高速增长,积极打造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加快建设引领全国、影响全球的“装备智造之都”,实现德阳装备“装备世界”。

“十三五”期间,德阳装备制造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在2017年的1630亿元基础上,年均增长达到14.5%左右,2022年达到3200亿元。年产值10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3户,年产值5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8户,年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25户左右。同时,引进培育一批成长性好、具有跳跃式发展态势的“瞪羚企业”,培养一批走“专、精、特、新”之路的中小配套企业。

此外,推动产业协同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7%以上,其中重点骨干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达到4%以上。力争认定国家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数量达到73个。高端装备产值占地区装备制造比重高于25%。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5%以上,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5%以上,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00个。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强度继续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6%。搭建完善投融资担保服务公司、专业人才交流培训中心、高技术装备共享服务平台、军民融合成果产业化服务平台和中小企业孵化器等若干平台,初步构建形成体系完善、服务高效、辐射力强的产业配套服务体系,对装备产业的发展形成有力支撑。

应对挑战 未来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

目前,德阳有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7个、区域合作共建园区2个、工业集中发展区1个,基本形成了集中度较高的现代装备制造业产业体系,基本实现了从材料端到产品端的全产业链覆盖,培育了一批国际竞争力强、行业影响力强、产业带动力强的世界知名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形成了技术水平先进、配套体系完善、加工能力较强的千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东方汽轮机、东方电机、东方锅炉、东方风电等企业发电设备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国机重装(二重)大型轧钢设备产量国内第一,四川宏华钻机出口量国内第一,明日宇航、特变电工、科新机电、鑫坤机械等一批企业在各自领域竞争实力突出。

但就总体而言,装备制造产业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基础共性技术研究不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处于初期、企业尚未完全适应资源和环保压力增大对发展造成的影响等问题。未来,德阳装备制造产业将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做强发电装备、燃气轮机、油气钻采及海洋工程装备三大主导产业,做大通用航空装备、新能源装备、应急救援装备三大支撑产业,培育工业机器人及集成应用、轨道交通装备、节能环保装备三大潜力产业。强化基础配套能力,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等方面实现突破,尽快支持一批实力领先的配套企业逐步发展成“专精特尖”的“小巨人”,从配套企业自身做起,攻克基础工艺,提高基础零部件产品性能,让先进制造业集群级别更高、产业链更全、质量更优。

八大任务 打造高端装备制造全产业链

据悉,创新驱动、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做强龙头骨干、做优中小配套企业、推动军民深度融合、突出投资拉动、融入区域发展将成为发展装备制造产业的关键词。通过这八大任务,细化指标,细分市场,将助力打造有德阳特色的集设计、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高端装备制造全产业链。

当前,成德绵一体化发展成为关注焦点,三市装备制造业(不含汽车制造)产值在全省占比过半,区域内涉及装备制造产业的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超过30个,集中度较高。未来,在区域合作方面,根据三地的资源禀赋特征和发展基础,将强化各自产业比较优势,找准重点产业培育方向开展产业配套合作,完善产业链协作发展,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加减法,共同促进装备制造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升级。德阳作为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基地,将充分发挥制造能力突出的重要引领作用,利用成都、绵阳在金融、信息、物流、研发等方面的优势,坚持协同发展、集聚发展、特色发展,不断提高产业经济发展的层次和水平,更好地参与产业发展的协作与分工,激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最终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依托蓉欧快铁、国际装备制造博览会、国家自贸区等载体和平台,积极参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和产业合作项目建设。

我市还将依托四川工程学院、二重万航等院校及企业,组建“四川省模锻制造业创新中心”,致力于在通用航空装备、核电装备等高端装备大型模锻件的塑性成形及组织性能模拟与控制、模锻工艺及模具设计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筛选并编制装备制造行业关键基础共性技术发展指南,制定“产业技术路线图”,重点扶持不同阶段亟需突破的关键共性技术。发展“互联网+制造”新型制造模式,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等。力争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亿元、100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

护航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德阳将在财税金融、人才队伍建设、用地规划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实行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制度等,切实降低企业成本。以紧缺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实施专业技术人才、德阳工匠“金蓝领”计划和先进制造卓越工程师、技术人才计划。(记者伍玲)

责任编辑:李应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