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顺应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新时代美丽德阳建设推进大会发言摘登

坚持规划引领 打造城乡融合高品质生活示范区——中共旌阳区委 旌阳区人民政府

市委八届十二次全会作出实施“美丽德阳建设工程”的重大部署,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德阳实践,顺应了全市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共同期待。去年以来,旌阳区紧扣打造城乡融合高品质生活示范区的目标定位,着力在宜居安居上下功夫,美丽旌阳建设取得良好开局。

做优城市规划,完善三生融合的空间布局。深刻把握德阳城市空间变化,深入贯彻市委“共建200万人口以上中心城市”的决策部署,推动城市空间整合和差异化发展,初步形成“一核四片区”的城市空间格局。以老城区为核心,大力推进城市更新,打造一批城市活力微中心;旌北片区强化人口经济承载功能,打造城市生态中央商务区;天府数谷片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等绿色高效产业,打造生态智慧新片区;物流港片区依托成德临港产业协作带,打造现代物流产业新城;推进天府旌城建设高端要素集聚、居住服务配套完善的产城融合新城。

推进城市更新,营造优美宜居的生活环境。对标成都建设公园城市,抓好旧城改造“双修+”,推进新城建设“公园+”,238个老旧小区、4个老旧街区改造和30个“三无小区”治理全面启动,4个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金螺湾生态公园等7个城市公园建成开放,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网红打卡地。今年,还将着眼提升城市颜值,启动高铁站至东湖山的景观中轴带建设,加快推进绵远河生态整治工程,形成以“一轴一带”为核心的三级公园体系。

提升城市服务,打造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加快补齐短板、优化供给,进一步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德阳二中城北校区、青衣江路小学、区医养结合中心、区中医院黄河院区等72个公共服务项目加快建设,石桥社区等43个社区综合体建设全面推进,西小区农贸市场等5个农贸市场提质改造任务6月底全面完成,“15分钟生活圈”正加快形成。着眼推动城市智慧化、产业数字化,开工建设光控特斯联AI未来城、凤翥湖数字小镇等9个数字经济项目,助力德阳打造西部数字经济重镇,为城市聚集人才、为发展集聚动能。

下一步,旌阳区将深入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主动扛起中心城区的使命担当,努力打造美丽德阳城市窗口。

推行“三色”模式 全力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中共什邡市委 什邡市人民政府

“十三五”期间,什邡市深入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环境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生态活力显著增强。当前,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32个指标中,什邡已达标21个,空气、水质等11个指标稳步提升。下一步,什邡市将推行“三色”模式,全力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强化顶层设计,擦亮生态制度“底色”。一是突出规划引领。结合《什邡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初步成果,加快生态市创建规划编制;在省自然资源厅指导下启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223.14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27.2%。二是优化体制机制。构建统筹推进、部门联动的创建机制,把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确保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目标顺利实现。三是坚持全民创建。创新宣传方式,筹备制作生态创建宣传片,多形式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和全民创建活动,形成全民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

做优绿色产业,增添生态经济“亮色”。一是做优一产。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新建高标准农田1.9万亩以上。科学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雪茄、黄背木耳、川芎等5大现代农业园区提质扩面,力争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二是做强二产。把绿色发展作为产业培育、产业转型的目标和导向,在做好食品饮料、现代医药两个传统产业的基础上,推动发展以“一城两基地”为核心的烟草产业、以通航产业园为核心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三是做大三产。加快发展以蓉北高铁快运物流园为核心的“快运+普货+空运”现代物流产业;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加快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对现有5个自然保护地进行整合优化,加快蓥华山旅游康养板块开发保护。

突出生态优先,凸显生态宜居“本色”。一是守护“绿水青山”。全力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加快各级环保督察检查反馈问题整改,加快形成绿色经济体系和生态制度体系。二是注重“留白增绿”。以打造“蓉北宜居地、精致生活城”为目标,统筹推进老城、新城建设,高标准建设雍湖新区,打造“推窗赏雪、出门享绿、沿街戏水”现代公园城市景观。三是厚植“绿色根基”。抓住四川省乡村规划省级试点县机遇,优化镇村空间布局,打造环城市乡村振兴示范带。抓好“厕所革命”“污水革命”“垃圾革命”,完成镇村特色风貌打造,争创省级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示范县。

当好“环保铁军” 奋力擦亮德阳高质量发展美丽底色——市生态环境局

市委召开新时代美丽德阳建设推进大会,吹响了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朝着美丽德阳建设目标接续奋斗的号角。市生态环境局将坚决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始终保持铁军之姿、决战之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奋力擦亮德阳高质量发展美丽底色。

心系蓝天、碧水、净土,以铁一般信念补齐环境短板。当前,我市生态环境保护仍面临大气环境指标不理想、水环境质量不稳定、土壤环境仍有隐患、环境问题整改不彻底等问题短板。市生态环境局一定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实举措加快补齐问题短板。

坚持精准、科学、依法,以铁一般担当奋力攻坚治污。一是深入谋划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摸清二氧化碳排放家底,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工作;启动碳达峰、碳中和研究,编制我市“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与达峰行动方案,力争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二是着力提升大气环境质量。加强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以工业源、移动源、油品、汽修、扬尘源、城市面源和秸秆禁烧为主攻方向,实施七大攻坚行动,切实使大气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和防控。三是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全力谋划实施沱江源生态保护及修复项目,巩固“三磷”污染防治和黑臭水体治理成果,做好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巩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划、立、治”成果。四是扎实抓好土壤污染防治。强化农用地安全利用分类管理,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狠抓涉镉等重金属行业污染控制,继续做好磷石膏堆场综合整治提档升级等工作。五是积极推进区域生态共治。落实《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与周边城市完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等合作机制;落实沱江流域常态化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和联防联控框架协议,推动实现沱江一江清水永续长流。

争当战士、斗士、勇士,以铁一般作风强化监管执法。一是坚决整改环境问题。加强进度调度,强化督促问效,严格按序时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等整改任务。同时,全力做好迎接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各项工作。二是全面加强综合执法。做好生态环境政策法规宣传贯彻,强化移动执法系统应用和自动监控执法检查,健全网格化监管机制,始终保持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三是大力建设环保铁军。落实我市生态环境机构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深入开展业务能力建设,全面提升政治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装备能力、实战能力,为深入推进成德同城化、推动德阳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环保力量。

强化资源保护 实施高质量国土绿化和生态建设——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充分发挥自然资源“规划引领、管控约束、要素保障”作用,为新时代美丽德阳建设贡献自然资源最大力量。

强化规划引领,落实用途管制,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一是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构建以德阳中心城区为核心的“一核两片两廊一通道”市域城镇格局,以中部平原水田耕作带、东南丘陵旱地耕作带串联的“两带两环三区多点”农业空间格局,以龙泉山生态绿心为核心的“一心九廊三区多源”全域生态安全格局。全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636.04平方公里。二是抓好镇村规划省级试点。探索“多镇合一”“镇村合一”、“多村合一”规划编制模式。构建“农业成景观、农居成景点、农村成景区”的大美乡村形态。三是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抓好资源利用,严格限制农用地、未利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严格贯彻执行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等国土空间用途管控政策和区域准入要求。四是推动公园城市建设。编制《德阳市现代公园城市规划》《德阳市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科学确立符合德阳实际与发展要求的现代公园城市目标定位、指标管控、总体布局和实施策略。

加强资源保护,树牢生态理念,深入实施高质量国土绿化行动。一是抓好耕地保护。严格控制项目建设和农村建房占用耕地,严肃查处、严厉打击违法占用耕地行为,抓好新增耕地核实认定和监管。二是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完善自然保护区、森林(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加快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龙泉山森林公园等建设。三是实施“储备林+”。加快推进全市建设规模100万亩的14个储备林子项目实施,打造以森林为主、湿地为辅的“研学+运动+度假”等“储备林+”项目。四是开展高质量国土绿化。持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依法兑现公益林、集体天然商品林、退耕还生态林补助政策。

开展综合整治,落实“城市双修”,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一是高质量编制《德阳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二是抓好“城市双修”工作。编制《德阳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专项规划》。三是扎实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在罗江区金山镇、中江县仓山镇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打造集约高效生产空间,营造宜居适度生活空间。四是创新地质环境全域整治新模式。大力开展1:5万全域地质环境风险普查,深入推进“天—空—地”一体化地质环境监测识别体系建设。抓好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创新试点建设,因地制宜打造兼顾生态修复、生态旅游开发等的综合治理项目。

抓好“1234” 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市农业农村局

2018年以来,全市上下以“三清两改一提升”村庄清洁行动为抓手,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和彩钢棚整治,全面完成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各项既定目标,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2021年,市农业农村局将按照“1234”的工作思路,接续发力、精准施策、狠抓落实,奋力书写高品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制定“一套方案”,做到靶向发力。6月底前完成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制定,争取和谋划一批人居环境整治的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确保到2025年,全市农村地区基本普及卫生厕所,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覆盖100%的行政村,80%以上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构建“两项机制”,做到同向发力。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构建统筹推进、分工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市县联动推进制度。进一步压实各地属地责任,强化督导检查和实绩考核。

紧盯“三大重点”,做到精准发力。一是推进好重大项目。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围绕农村道路、能源、公共服务、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搞好项目包装和策划。二是组织好重大活动。坚持每季度组织一次乡村振兴现场会,督促指导各区(市、县)区域化、成片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助推乡村振兴示范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到2025年,全市力争创建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4个、先进镇10个以上、示范村100个以上。三是实施好村庄清洁行动。进一步推广罗江区“进门六个好、出门五步走”,绵竹市“五个扫”等先进经验,积极发动农村群众,打好村庄清洁攻坚战,实现民建、民管、民受益的长效管护机制行政村全覆盖。

聚焦“四大革命”,做到深度发力。一是推动生活垃圾治理“市场化”。进一步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建设,选取1-2个区(市、县)探索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第三方治理模式试点,年底前实现行政村专职保洁员配备全覆盖。二是推动生活污水治理“管网化”。在45个行政村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采取“管网收集-集中处理-达标排放”的治理方式,推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三是推动卫生厕所改造“无害化”。紧密结合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坚持分区分类、因地制宜推动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在114个涉改村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项目,解决78个涉改村无独立农村公厕问题。四是推动村容村貌提升“特色化”。坚持“控增量、减存量”的原则,分步分类分片实施农村彩钢棚整治,实现全市主要乡村道路沿线彩钢棚整治全覆盖。

责任编辑:胡志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