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共德阳市委关于制定德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 靳磊

受市委常委会委托我就《中共德阳市委关于制定德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起草有关情况向全会作说明。

一、建议稿起草背景和过程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 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谋划好、制定好“十四五”规划,对于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德阳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市委高度重视“十四五”规划建议起草工作,6月初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副组长的“十四五”规划建议起草组,在市委常委会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期间,市委始终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作为重要前提,多次召开常委会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等会议,跟进学习中央和省委有关重要会议精神,组织开展重大问题研究、重点 课题调研,为起草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建议稿的起草,始终坚持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汇聚众智,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结合起来,市委先后召开5场专题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企业家、基层干部群众等方面 意见建议;在德阳政府网、《德阳日报》等媒体发布公告,开展“十四五”规划问卷调查、网上征集活动;向全市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等发送意见征求短信,开展“十四五”规划编制网上征求意见活动。累计收到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1200余条,有关方面从中整理出100余条建议并及时研究转化。

起草过程中,起草组深入开展专题研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对标中央和省委规划建议反复修改、数易其稿,于11月下旬形成规划建议初稿。12月4日,建议稿印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包括征求党内部分老同志意见,并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意见。从征求意见的情况看,各方面对建议稿给予充分肯定。大家一致认为,建议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等重要要求,紧密结合德阳实际,对推动我市“十四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总体谋划和系统部署,目标要求务实,发展思路清晰,重点任务明确,重大举措有力,是一个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战略性、指导性文件。

同时,各方面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议全面客观总结“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二是建议对我市“十四五”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更加深入地分析,保持清醒判断,增强发展信心。三是建议充实推进成德同城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级、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等方面内容。四是在增进民生福祉方面,建议更加注重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充实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内容。对这些意见建议,起草组认真梳理、逐条研究,有的直接采纳,有的整合转化,做到能吸收的尽量吸收,对建议稿增写、改写、精简文字共计206处,覆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237条。一些具体事项留待编制规划纲要和各专项规划时统筹研究,工作层面的意见建议转交有关部门研究办理。12月16日,市委常委会会议进行了审议,起草组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了提交这次全会审议的建议稿。

二、建议稿的主要考虑和基本框架

建议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全面对标对表中央和省委规划建议,紧密结合市情实际,对“十四五”时期德阳发展的方向定位在哪里、奋斗目标是什么、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有哪些等重大问题,作出总体部署、系统安排。

建议稿起草过程中,重点把握了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对标对表和联系实际相结合。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贯穿全篇,自觉向中央战略决策看齐、向省委重大部署对标,紧扣德阳实际,突出破解发展难题,明确“十四五”时期的奋斗目标,提出了一系列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的重大举措。二是坚持传承发展和改革创新相结合。传承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接续奋斗,既按照市委八届十二次全会提出的“一二三六”总体思路和“三地两区”功能定位来铺排基本框架、组织相关内容,又结合新形势新任务,丰富完善未来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三是坚持统筹谋划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既着 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德阳落地落实,探索德阳在新发展格局中的思路定位、融入路径,又聚焦建设“三地两区”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集中突破。

建议稿共8个部分、30条,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为总论,即第一部分,主要是总结“十三五”时期德阳发展的主要成就,分析“十四五”时期德阳面临的发展环境,明确“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 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第二板块为分论,包括第二至第七部分,主要阐述融入新发展格局、建设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城乡一体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著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等重点任务。第三板块为保障,包括第八部分和结束语,主要阐述坚持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领导、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等内容。

三、需要说明的几个重点问题

建议稿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思路、重大部署、重大举措。这里,主要就几个重点问题作简要说明。

第一,关于德阳“十四五”发展主要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就意味着“十四五”时期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把质量和效益作为衡量发展绩效的主要标准,坚决摒弃粗放型发展模式,更加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建议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精神,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从8个方面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发展的主要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特别是综合考虑全市发展阶段性特征和支撑条件,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五个高于”的相对目标,即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确定这些发展目标,主要基于四方面考虑,一是有基础。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民生保障等方面积累了较为坚实的发展基础、积蓄了强劲的发展势能。“十三五”前四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8.4%、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速9%、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8.3%和9.3%、与全省持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平均 每年比全省高0.2个百分点,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年均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二是有必要。现阶段,我市多方面多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00美元左右,更低于东部沿海地区浙江6000美元、江苏8000美元左右,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经济与生态不平衡等依然是明显短板。同时,区域竞争激烈,去年我们被宜宾超越,与南充的差距不足20亿元,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甚至过去的追兵变为今日的标兵。不进则退,慢进亦是退。因此,必须在总量、质量、创新、城镇化等方面持续保持高于全省的增速,才能在全省大局中不断提升分量、提高质量。三是有潜力。目前,我市仍将处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据预测,“十四五”时期,我市二三产业比重有望持续提升,城镇化率有望以每年2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预计每年将有40万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将释放巨大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为我市保持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支撑。四是有机遇。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实施,特别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等国省重大战略部署在德阳落地落实,一系列政策红利将持续释放、重大平台将加快布局,必将有利于我们进一步重塑竞争优势、提升发展能级,推动德阳发展实现新一轮蝶变提升。

需要强调的是,市委的建议主要是管大方向的,并且考虑到未来一个时期外部环境中不稳定 不确定因素较多,建议稿对“十四五”时期和2035年远景目标主要采取了定性表述为主、蕴含定量的方式。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认真测算、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一些较为具体的量化指标。

第二,关于德阳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路径。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对四川如何融入新发展格局进行了安排部署,提出要厚植支撑国内大循环的经济腹地优势,提升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门户枢纽功能,强化区域发展战略的支撑引领作用,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内涵,找准德阳在新 发展格局中的角色定位和融入路径,事关全市发展大局。建议稿提出从三个方面重点发力。

融入新发展格局,要全面融入成都这个极核。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党中央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举措;省委对标新发展格局,从国家战略高度和更大空间尺度对“一干多支”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化拓展,特别强调做强成都主干和极核功能,加快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促进全省发展主干由成都拓展为成都都市圈。德阳作为成都极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方位对标成都、学习成都、融入成都,既是服务国省战略、做强主干的应有担当,也是提升城市能级、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最有效路径。建议稿把全面融入成都极核作为德阳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首要路径,着眼推动成德同城化成势见效,对推进公共交通同城同网、产业协同共兴、生态环境共治共保、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作出部署。

融入新发展格局,要夯实融入国内大循环的基础。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省委提出建强支撑国内大循环的经济腹地,着眼的是发挥我省人口和市场规模优势、工业化和城镇化后发优势、科教和产业基础优势。德阳作为全省七个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拥有近400万人口、34个工业大类和超过22万户的市场主体,在供需两侧都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再从经济地理学分析,德阳作为成都都市圈的重要功能板块,位于“胡焕庸线”东侧,人口密度、地均GDP均居全省前列,在全省乃至西部集聚人口和经济承载力强,内需潜力较大,对全省建设支撑国内大循环的经济腹地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但同时也还存在市场体系不够健全、基础设施建设短板较多等突出问题融入国内大循环的基础还不够坚实。建议稿提出打造支撑国内大循环的经济腹地重要承载地,充分发挥德阳区位交通、产业基础、资源承载、人力资本、商务成本等比较优势,增强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加快形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中国西部重要的人口经济集中承载地。

融入新发展格局,要提升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能力。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循环,需要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省委提出打造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门户枢纽,着眼的是强化国际高端资源要素集聚运筹功能、全国流通枢纽功能、西向南向开放门户功能。德阳已全面融入中欧班列大动脉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对外开放基础条件较好,但也还存在开放载体不多、开放程度不高等问题。建议稿提出要建设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门户枢纽重要支撑地,着力建设成都国际高端要素集聚运筹中心的功能配套区、成都国际物流枢纽的功能协作区、成都国际交往中心的功能延伸区、开放平台载体的功能联动区,以实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

需要强调的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而不是各地都搞自我小循环,重点要找准自身在新发展格局中的角色定位,在融入上下功夫、作文章。

第三,关于推动德阳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央《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市委八届十二次全会着眼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战略位势、区域能级和优化发展格局,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三地两区”。这既是德阳“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着力点,也是塑造未来发展新优势的坚实支撑点,更是要实现的主要目标任务,对德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实现高质量发展,要以建设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为基础,带动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基础在产业,关键在工业,核心在制造业。德阳因两次工业区建设和“三线建设”国家布局现代大工业而建市兴市,经过60多年的发展,全市制造业不断壮大,规上工业企业1280家、居全省第2,装备制造业产值占全省25%,奠定了德阳在全省“工业德老二”的重要地位。省委对德阳制造业发展寄予厚望,赋予我们建设世界级重大装 备制造基地的重大使命,明确支持成德绵共建万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我们必须把制造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顺应全球产业变革大势,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突破,带动现代产业体系整体提升,建设全国一流、西部领先的制造强市,不断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建议稿提出,要加快建设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对建设富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现代服务业强市、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建设西部数字经济重镇等作出部署。

实现高质量发展,要以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 移转化示范区为引领,全面增强创新动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在科技创新体系的诸多环节中,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实现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一环,只有打通这一环节,才能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有效促进发展动能转换、质量提升。德阳是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核心区,拥有两个国家级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205家、国省市重点实验室24个,研发经费投入强度(R&D)居全省第2。加快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抓住用好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新区规划建设等机遇,有利于德阳主动链接全球全国创新资源,借力区域科技创新资源,坚持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双轮驱动,以科技创新引领带动全面创新,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 领型发展。建议稿坚持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聚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优化创新生态,以及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等作出部署。

实现高质量发展,要以建设城乡一体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为抓手,带动城乡融合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在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人民群众期待享有更加优良的秩序、更加优美的环境、更加优质的生活。建议稿围绕实现“三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共建共享高品质生活的愿景,坚持城乡融合、协同发展,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从打造宜居的生活环境、便捷的基础设施、优质的公共服务、良好的社会治理等角度,对全域建设公园城市、加快建设大美乡村、完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等作出部署,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德阳实际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实现高质量发展,要以建设著名文化旅游目的地为突破,提升城市在区域竞争中的文化软实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 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文化历来是德阳最厚重的底色,三星堆古蜀文化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多元一体的伟大见证,三国文化、德孝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等文化资源富集,具有较强的文化魅力和影响力。德阳生态本底良好,人民生活相对殷实,加之交通区位优越,川蜀消费文化独特,具有加快文旅融合发展的显著优势。建议稿聚焦构建以文化游为引领,生态游、工业游、健康游等为支撑的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提出要强力推进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高水平做好文物发掘整理阐释工作,推出重大文创项目,显著提升三星堆在全球古文明遗迹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深化“三九大”品牌合作,加强与全省优质自然景观、生物景观资源互动,主动融入环成都文旅经济带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实施一批现代时尚精品文旅项目,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同时,对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等作出部署。

实现高质量发展,要以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为载体,全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是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关系民生福祉,关乎德阳未来。作为沱江源头城市,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既是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维护生态安全的战略使命,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建议稿提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第四,关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并且要求更高。建议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持续用力,对群众普遍关心、高度关注的就业、教育、医疗、社保、文化事业、环境保护等问题,作出了全面的安排部署,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安全是极其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中央和省委明确提出了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要求,把安全提到从未有过的高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安全发展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努力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建议稿从夯基础、建机制、提能力、强治理的角度,对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德阳和平安德阳作出了全面部署,着力构建与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各项事业顺利推进。

同志们!讨论、修改、通过市委建议,是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做好这项工作,对下一步编制好“十四五”规划纲要、引领“十四五”时期德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家要认真思考、深入讨论,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共同把建议稿完善好、把这次全会开好。

责任编辑:胡志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