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德阳市委 德阳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0年11月20日)

为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加快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市委八届十二次全会精神,促进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推动服务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塑造“德阳服务”品牌。现就加快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抢抓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机遇,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持续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做大规模、提升品质、优化布局、塑造品牌、融合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建设“两区三地一枢纽”为推动德阳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融合发展、创新引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技术、管理、商业模式等各类创新,推动互联网和各类消费业态紧密融合,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通过服务业跨界融合拉动经济稳步增长。

——坚持以人为本、需求引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多更好满足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坚持供给侧改革和需求端管理双向发力,以消费经济升级引领服务业转型升级,以高质量服务供给创造新的消费需求。

——坚持市场导向、品牌引领。顺应产业转型升级新趋势,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资源要素合理有序流动和集聚。坚持质量至上、标准规范,塑造“德阳服务”品牌新形象。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引领。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深化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政策体系和发展环境,最大限度激发服务业发展活力和市场潜力。

(三)目标定位

——建设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向融合发展示范区。发挥国家重大装备制造基地优势,深化业务关联、链条延伸、技术渗透,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融相长、耦合共生,不断完善产业生态、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建设成都国际消费中心重要功能区。主动对接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规划布局,提升商业发展高端化、品质化、品牌化水平,打造体现德阳文化特色和国际时尚魅力的消费型城市。

——建设成都都市圈重要生态康养基地。依托龙门山、龙泉山自然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优势,突出清心观景、潜心静养、舒心养生、安心疗养,推动养老、医疗、中医养生保健、体育健身等与旅游业联动发展,打造特色生态康养基地。

——与成都共建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充分发挥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引领作用,串联旌阳德孝文化、罗江三国文化、绵竹年文化等文化资源,集中打造一批景区集群,与成眉资共同开发旅游线路和文创产品,提升德阳文化软实力和旅游吸引力。

——与成都共建中国(西部)数字经济高地。抢抓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成德绵眉泸雅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建设等机遇,加大5G、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项目布局,加快数字产业集聚发展,着力打造数字经济“新蓝海”。

——与成都共建国际铁路物流枢纽依托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建设,融入中欧班列大动脉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构建全域一体的高效物流体系。

二、加快构建“4+6”现代服务业体系

(四)提升发展四大支柱型服务业

做强现代物流加快发展大件物流、高铁物流、冷链物流、医药物流、电商快递物流、城乡配送物流,着力构建布局合理、智能高效、功能完备、绿色安全的现代物流体系。鼓励传统运输型企业向综合型物流服务企业转型,推进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与成都国际铁路港共同拓展国际物流大通道,加快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打造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物流集散中心。

做优文体旅游。培育“文旅+”“体育+”产业,加快形成以文化游为引领,乡村游、生态游、工业游、健康游为支撑的文旅融合发展格局。推进三星堆世界级文化IP保护开发,把三星堆建设成为彰显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独特魅力的标志性工程、“三九大”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的核心节点工程、德阳文旅产业发展的示范引领工程。深度挖掘三国文化、儒家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等人文资源的时代价值,串联融汇文化遗存、山水田园、民俗民趣等人文自然景观,打造更多精品旅游线和景区集群。积极承接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体育赛事、文体旅游活动,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促进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发展。

做优现代商贸。大力发展新兴商贸业态,加快优化基础设施,构建现代商贸体系。推动中心城区分片区和各县域商业中心打造特色商圈、城市活力区。培育发展一批高校经济商圈。打造一批夜间经济集聚区和示范点。激活“周末经济”,构建空间全景化、体验全时化、休闲全民化的周末消费新业态。深化供应链创新应用,规划建设一批生产资料、工业品、农副产品等区域性贸易中心。积极开展消费促进活动。

做优金融服务。加大金融业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在德阳设立分支机构,加快建设机构集中、要素集约、功能健全的现代金融产业聚集区。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健全直接融资孵化培育体系。推进特色资源交易。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加快发展科技金融。积极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业务。健全完善融资风险共担机制,增强防控金融风险能力。

(五)加快发展六大成长型服务业

创新发展科技信息服务。培育发展一批科技服务业集聚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着力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创新孵化、科技中介等服务。深化政产学研用融合,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产业链、产品生产全生命周期的科技服务体系。加快科技服务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推动国家发电设备机械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

提升发展商务会展服务。打造一批高端商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专业特色楼宇。加快建设天府旌城国际会议中心,做大做响四川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四川装备智造国际博览会、川菜川剧国际文化周等品牌展会。主动融入成都“国际会展之都”建设,强化与成都承办、协办国际展会活动合作,构建会展配套及衍生产业链,探索培育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新模式新业态,打造智慧会展、云展览、云招商新平台。

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加快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推动人力资源服务转型升级和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深化校企产学研合作,强化高技能人才培训及实训基地建设,打造一批产教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中国(西部)技能人才发展综合服务基地,打造西部数字“蓝领”培育和输出基地。

提质发展特色餐饮服务。深度挖掘调元巴蜀饮食文化,推进菜品创作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包装推出一批现代化“德阳菜”“德阳宴”“德阳酒”等新派品质餐饮。加强成德渝餐饮文化交流合作。打造一批特色美食街区、美酒美食小镇,布局一批精品酒店、绿色饭店、星级酒店、特色民宿、特色餐饮店。加大餐饮住宿企业、平台服务企业安全、卫生和服务标准监管。

融合发展医疗康养服务。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应急体系能力建设,健全重大疫情、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救治体系。支持社会力量开办医养机构、发展普惠养老。培育发展智慧医疗、远程医疗、健康管理等“大健康”产业。围绕银发经济推进养老服务规模化、连锁化、专业化发展,建设高端医疗及康养集聚区,打造“康养德阳、森养德阳”品牌。

培育发展家庭社区服务。鼓励发展无人售货、定制配送、智能快递等便民新业态,加快培育一批社区家庭服务企业。新建和改造一批社区生活服务中心。提升德阳家政服务品牌影响力,完善家政服务信用体系。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应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转型创新发展,提升便民服务能力。

三、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

(六)推进数字产业化。加大对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建设生态智谷“凤翥湖数字小镇”和电子信息制造园区,打造数字产业生态聚集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治理示范城市。

(七)推进产业数字化。加快构建平台经济产业生态。打造一批MCN网络直播机构、电子商务基地,探索发展虚拟在 线商务产业园。培育电子竞技、直播经济、数字文创、智慧旅游等新兴业态。完善提升“工业云”“健康云”“互联网+教育”等功能平台应用。加快建设“云上天府”云计算中心,“西部软件评测中心”。推动自动驾驶、物联网等新技术与物流融合应用,加快发展消费需求预测、无人快递配送、网络货运等新模式。

(八)推进社会治理数字化。打造一站式、全天候、多方位“互联网+民生”“互联网+政务”网上服务大厅,实现“零距离”办事、“零跑路”服务。探索建设新型智慧社区,加快“块数据”、智慧消防、智慧安防、智慧停车、智慧小区物流、无人经济等在社区服务中的推广应用。

四、优化服务业发展空间布局

(九)提升中心城区服务业能级。推动中心城区完善交通、文化、医疗、教育、娱乐等综合服务功能,着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建设现代化都市区。旌阳区重点发展高端商贸、国际物流等产业,加快推进高铁组团特色商圈建设。天府旌城重点发展金融服务、总部经济、商务会展等产业,打造城市中央活动区。生态智谷重点发展数字经济、现代教育、医疗康养等产业,打造生态智慧新片区。德阳经开区大力发展科技研发、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在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上探索新路。

(十)促进县域服务业特色发展。依托自然人文资源,提升商务环境,完善服务配套,重点发展商贸、文化、旅游、体育、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着力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满足居民的生活性服务消费需求。坚持“一县一园区、一区一主业”,重点发展与制造业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快促进产业功能区转型升级,形成产业共生、资源共享的互动发展格局。罗江区重点发展新派川菜、科技教育等特色产业,擦亮调元文化名片,打造产教融合示范区。广汉市重点发展文化旅游、航空旅游、会展服务等产业,打造成都都市圈旅游观光、文化品鉴优选地。什邡市重点发展高铁物流、旅游康养等产业,打造蓉北物流中心,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绵竹市重点发展休闲度假、文旅康养等产业。中江县重点发展冷链物流、中医药服务。

(十一)抓好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聚焦装备制造、通用航空、医药食品、先进材料、数字经济五大产业,依托产业功能区,发展壮大一批生产配套服务集聚区。聚焦文创、科技、会展等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布局发展一批专业技术服务集聚区。依托重要交通枢纽、集散中心、海关特殊监管区及重大开放合作平台等,升级发展一批平台口岸服务集聚区。适应新型城镇化加速发展、城市品质持续提升需要,改造升级一批综合商务服务集聚区。聚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医疗卫生、教育培训、文体娱乐等优质资源集中连片,做优做强一批生活需求服务集聚区。

五、健全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十二)提高服务供给品质。持续开展质量强县、强企活动,加快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分级建立质量管理认证和评价制度,让“德阳标准”更具话语权威,“德阳服务”更具诚信品质。制定品牌培育规划,完善品牌建设激励机制。

(十三)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壮大发展一批服务业支柱企业、服务品牌。引导制造业企业主辅分离,成立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安装维护(修)、物流运输、采购销售、供应链管理等独立法人企业,提升专业化经营水平。鼓励支持服务业企业“个转企”“小升规”“分转子”,培育一批高成长型“小巨人”企业。

(十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高标建设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德阳协同改革先行区,深入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积极申报综合保税区、特定进境商品指定口岸。加大服务业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支持有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和境外投资。

六、保障措施

(十五)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职能。建立市领导联系指导服务业重点产业“六个一”机制。

(十六)强化要素保障。保障服务业项目用地供给。拓宽融资渠道。夯实人才支撑。探索设立服务业新型智库。

(十七)加大财政投入。支持服务业改革试点、聚集区培育、服务业品牌和标准化建设。对首次升规(上限)入统的,适当提高奖励标准。

(十八)优化营商环境。精简规范服务业发展相关审批事项。对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推进服务市场诚信体系建设。

(十九)严格统计考评。建立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加大督查力度,定期通报重点指标、规(限)上企业培育、重点任务与重大项目完成进度及推进情况。建立健全服务业发展目标绩效考评体系和办法。

责任编辑:胡志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