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探索区域职称资格互认 推动人才高效流动协同发展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先行先试开展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资格互认工作,牵头促成成都平原经济区8市签订《成都平原经济区职称互认协议》,不断深化8市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打破人才跨区域流动壁垒,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在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规模和能力水平的整体提升,有效释放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创新机制多元聚力

探索职称资格互认科学模式

我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 四川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牢固树立全省人才工作“一盘棋”思想,自觉在人才工作中根植协同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以职称资格互认为抓手,加强与区域市(州)的人才协作,不断推动区域人才工作走向合作共赢,助力区域协同发展。同时,严格遵循国、省职称制度改革精神,立足区域各地实际和需求导向,不断深化人力资源服务供给侧改革,大力倡导简化职称认定程序,减少人才重复评价,降低就业创业成本,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在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满足区域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去年,在成都、德阳、绵阳、遂宁、资阳、眉山、乐山、雅安等8市共同签署《成都平原经济区职称互认协议》后市委组织部牵头调研走访市内规模以上企业、重点企业,专项收集专业技术人才跨区域流动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强化人才工作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直通服务”,为深化职称资格互认提供更加开阔的工作思路和方法路径,不断完善职称资格互认机制。

统一标准明确程序

推动区域人才自由高效流动

我市积极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8市探索搭建评审专家库信息共享平台,分层分类建立评审专家资源库。目前区域8市已协商形成申报资格初审、根据专业分组全员答辩、专业组评议、评委会评议、职改办审批等一套完整的评审工作程序,充分掌握专业技术人才的实际能力和业绩水平确保人才评价的标准一致、程序一致。

同时,简化异地职称确认流程,打破技术人才跨区域自由流动障碍。取得成都平原经济区8市职称主管部门核发(确认)的职称资格证书,在8市交流工作时,可由用人单位考核确认后,按岗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不再更换证书;在晋升高一级职称时,可持原证书直接申报。

在加强交流人才待遇保障方面,取得成都平原经济区地市部门核发(确认)的职称资格证书人员,在区域8市流动时,享受与当地人才同等的人才引进、培养选拔、服务保障等待遇,相关部门予以认可。成都平原经济区8市职称主管部门核发(确认)的考试合格证书,适用于各市的职称评聘工作,各市各评委会及用人单位均予以认可。

强化合作提升效能

打破人才流动壁垒实现共赢

目前,德阳市已将200余名市外专家人才纳入教育和卫生系统职称评审专家库,建立的德阳市基层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专家库就吸取了27 名外市专家,并在首次评审中,邀请了9名专家参与;德阳市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职务评审专家库和德阳市中等专业学校教师中、高级职务评审专家库也邀请近200名外市专家入库,并已选取成都、绵阳、资阳等区域内50余人次专家参与德阳市的职称资格评审工作。

据了解,成都平原经济区8市按照国家、省职称政策规定,在不低于省有关行业评价标准条件基础上,对自行评价的各系列初、中、高级职称资格,均可无需重新确认直接互认,实现了“一地评审、8市互认,一本证书、区域认可”。

2019年以来,8市经评审取得中高级职称资格的300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资格均可互认互用,有效释放了各类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职称资格互认为促进成都平原经济区8市人才自由流动奠定了基础,标志着8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协同发展正式进入新的阶段,流动人才不再需要经历提交材料、重新换证、等待审核等一系列环节,有力促进成都平原经济区专业技术人才资源高效、便捷流动,为8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专业技术人才创新成果择机落地提供服务支撑,实现共赢。记者 秦琴 通讯员 赵锦程

责任编辑:胡志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