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推动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出台—— 打造工业园区“升级版” 建设高质量发展产业新城

 

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一景。

通过5年努力,产业功能区要建成产业特色鲜明、资源配置完善、环境生态友好、营商环境优良、宜业宜商宜居的高质量发展产业新城。

2020年,补齐短板实现大提升;2023年,树立形象实现大变样;2025年,提能升级实现大发展。

经审议通过,《德阳市推动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近日正式印发,对加快推动德阳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推动“产城融合” 5年实现大变样

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工业园区主要聚焦工业,重GDP等经济考核指标,缺乏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的战略自觉,容易造成产城脱节、职住分离、配套缺失。产业功能区是德阳市工业园区的升级版,将有效破解工业园区重生产发展轻生活服务、重项目数量轻企业协作、重地理集中轻产业集聚等问题,是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战场和重要抓手。

《方案》从规划优化、招商提质、项目发展、土地增效、筑巢引凤、质量提升几大方面着眼,明确紧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德眉资产业同城建设战略机遇,通过5年努力,产业功能区要建成产业特色鲜明、资源配置完善、环境生态友好、营商环境优良、宜业宜商宜居的高质量发展产业新城。其中,今年的目标是补齐短板实现大提升,到2023年树立形象实现大变样,2025年底提能升级实现大发展。

产业功能区内,将实现“多规合一”,推动“产城融合”。结合各产业功能区发展阶段特征,加快食住行穿娱文体等功能配套,有效解决工业园区产城分离等问题。如,德阳经开区“产业新城提质增效计划”,德阳高新区、天府旌城“由‘园’到 ‘城’转型升级计划”,凯州新城“构建国际化、现代化、园林化新城计划”,其他功能区实施“配套功能培育发展计划”,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最终产城一体。

今年,将制定全市产业功能区重大产业布局图、“5+5+1”产业链全景图、产业发展路径图、重点企业和配套企业招商名录表“三图一表”。编制完成市县产业功能区产业发展规划和“三图一表”。

创新方式“筑巢引凤” 实现一盘棋招商

城市发展离不开项目、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方案》明确将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突出强链招商、资本招商、人才招商。聚焦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瞄准新兴产业引进龙头项目,围绕现有头部企业抓好存量招商,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实现全市一盘棋招商。

《方案》还提出将探索社会选聘招商专员,建立项目招商专家库,打造懂产业、懂政策、善招商的专业干部队伍。把打包引进领军人才和团队作为招商项目洽谈的一部分,同时落实好各项人才引进政策措施。鼓励建设人才公寓,发展楼宇经济。

针对项目发展,《方案》明确,采取“一县一园区、一区一主业”,科学布局。同时严格项目准入,强化监管。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解释,如,项目洽谈时,各地经信部门要及时上报准入意见表,由德阳市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一企一策”研判。原则上,新进项目进入10个产业功能区建设。

栓心留人的用工环境,有助于提高产业功能区核心竞争力。聚焦环境、品质和形象问题,《方案》明确要“筑巢引凤”,加快标准厂房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补短板、树形象、提能级”专项行动,整治“小、散、乱、差”,打造人城景业融合共生的未来城市新区。今年底前,各产业功能区将完成新建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任务,完成产业功能区主干道及重要支干道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四化”工程。

用好“土地池”“资金池” 构建产业“生态圈”

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德阳工业发展将坚持服务至上,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如,加强创新驱动,健全投融资体系,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等。全力做好工业用地、资金等要素保障,推动产业成链发展、创新发展。尤其将探索“链长+盟长+会长+行长”四长联动机制,在招商引资、产学研用、创新驱动、要素保障上有效对接、全面发力,围绕现代产业体系,打造跨行政区域的产业“生态圈”。

根据《方案》,全市将统筹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每年度全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50%用于工业项目,将其中的30%作为“土地池”指标,专门用于保障全市重大投资的工业项目。同时,各产业功能区每年滚动储备1000亩成片可直接供应的工业“净地”,用于承接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建立投入强度与供地面积挂钩机制。鼓励采取“弹性年期出让”“租赁”“先租后让”等多种方式供给土地,降低企业用地成本。

围绕重点产业,联合高校院所、龙头企业开展协同创新。推动各产业功能区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功能区主导建设的孵化载体面积不少于1.2万平方米。聚焦内部机制体制的改革创新与外部投融资体系的建立完善,创新金融扶持方式,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用好“资金池”,撬动金融、资本市场资金参与产业功能区开发建设运营,形成良性循环。(记者 伍玲)

责任编辑:吴必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