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八届十二次全会精神解读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举行 构建支撑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重要功能板块

8月14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市委八届十二次全会精神解读第三场新闻发布会,围绕全会确定的 “六大工程”,着重解读“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工程、现代城镇体系建设工程、全面改革开放创新工程”,全面呈现我市积极构建支撑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功能板块,加快建设制造强市的战略部署和具体抓手。

发布会上,市商务局局长何升元围绕 “实施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工程,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作了主发布。市住建局副局长周光述、市城管执法局机关党委书记李志刚、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杨庆富,分别从不同侧面解读了全会精神,并回答记者提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董明主持发布会。

何升元介绍,“十三五”以来,全市服务业平稳较快发展,增加值由2015年的456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916.9亿元,实现翻番。年均增长9.4%,高于同期第二产业0.6个百分点。服务业占GDP比重也由2015年的30.8%提高到2019年的39.3%。特别是在当前,面对疫情影响和冲击,我市通过系列务实举措,加快服务业的恢复振兴,上半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66.9亿元,同比下降0.2%,降幅比一季度收窄5.4个百分点,增速比全国、全省快1.4、0.2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稳定全市经济基本盘作用越发明显。

但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服务业目前仍是全市经济发展中的“短板”。将通过强化“极核”引领,促进集聚特色发展等举措,实施十大现代服务业提升工程,开展三年专项行动,坚持专业化、融合化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品质化、品牌化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向融合发展示范区。

发布会吸引了多家中央、省级和市级主流媒体以及六县(市、区)融媒体中心关注报道。国际在线、四川工人日报、德阳日报等媒体记者,就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提问。(记者 张嵘)

 

市委八届十二次全会精神解读第三场新闻发布会详解——

融入成都都市圈 增强群众幸福感

 

8月14日上午,市委八届十二次全会精神解读第三场新闻发布会召开,市商务、住建、城管、交通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聚焦“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工程、现代城镇体系建设工程、全面改革开放创新工程”,全面呈现我市积极构建支撑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功能板块,对加快建设制造强市的战略部署和具体抓手进行了着重解读。

实施“十大工程” 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

市商务局局长何升元介绍说,“根据市委《关于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深入推进成德同城化推动德阳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精神,我们提出,到2022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总量达到11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5%左右,服务业年均增长要快于GDP、第二产业和全省服务业的奋斗目标”。

据介绍,在实施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工程中,我市将首先做强中心城区服务业。大力完善中心城区交通、文化、医疗、教育、娱乐等综合服务功能,合理规划并加快建设新型商业街区,推动中心城区分片区打造特色商圈和城市活力区,着力构建成都国际消费中心的重要功能区。力争到2022年,中心城区服务业增加值超过411亿元,占GDP比重提升至50%。

同时实行集聚特色发展,突出城市南向发展,统筹衔接“成德眉资三区三带”等规划,编制实施《德阳市服务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德阳市服务业产业生态圈及重点产业功能区空间布局方案》。按照“一县一特色”思路,指导各县(市、区)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力争到2022年,创建3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新增1个省级服务业强县。

为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将以服务业十大提升工程为抓手,开展三年专项行动,坚持专业化、融合化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品质化、品牌化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向融合发展示范区。

一是实施商业贸易提升工程。积极争创省级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培育新型消费新地标、新场景。三年内,新建或升级10条特色商业步行街、21个农贸市场、10大夜间经济场景。力争到2022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200亿元,新增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200家左右。

二是实施现代物流提升工程。全力支持物流港提升集货能力,打造多式联运基地、区域性货运集散中心。力争到2022年,招引和培育国家A级以上物流企业10家以上,重点专业物流园区10个以上。新增规模以上物流仓储企业30家左右。

三是实施金融服务提升工程。支持银行、保险、证券、期货、信托、基金等各类内外资金融机构入驻德阳,增强金融服务供给能力。力争到2022年,全市保险、证券等业务量位列全省前列。

四是实施文体旅游提升工程。用好用足“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新品牌,力争到2022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360亿元,游客接待量突破4300万人次,新增规模以上文旅娱类企业30家左右。

五是实施科技服务提升工程。力争到2022年,全市R&D经费占比达到2.75%,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达到100家,各类孵化载体总面积突破40万平方米,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突破50家。

六是实施商务会展服务提升工程。大力发展企业咨询、会计审计、法律服务、企业管理服务等专业咨询服务。积极导入会展业策展、办展国际化元素,深度打造四川航空航天国际展览会、四川装备智造国际博览会,加快建设天府旌城国际会议中心等重大项目,提升会展承接能力。

七是实施人力资源服务提升工程,整合全市中小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资源,培育一批有核心产品、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示范性佳的行业知名企业。

八是实施川派餐饮服务提升工程,着力推广地方美食和特色小吃,鼓励特色餐饮企业连锁化、规模化发展。以地标品牌为抓手,加强美食与文化、旅游、健康等互动融合发展。

九是实施医疗康养服务提升工程,打造医疗康养服务品牌,凝聚“康养德阳、森养德阳”品牌优势。

十是实施家庭社区服务提升工程,力争到2022年,建成区域性家庭服务品牌5 个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居民服务类企业10家左右。

全力打造 成都都市圈通勤最佳城市

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杨庆富表示,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将紧紧围绕市委八届十二次全会提出的总体发展思路,全力打造成都都市圈通勤最佳城市,为推动德阳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交通支撑。

据介绍,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将围绕产业功能区交通体系优化,助力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工程。强化交通走廊与成德产业轴紧密衔接,不断优化全市各产业功能区交通体系,助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围绕增强中心城区交通枢纽功能,助力现代城镇体系建设工程,推进中心城区与各县(市、区)深度融合、一体建设。围绕成德交通同城化,助力全面改革创新工程,构建“9高13快13轨”成德同城综合交通体系,全力推进“六大标志性工程” 建设,打造成都都市圈通勤最佳城市。围绕交通生态廊道建设,助力美丽德阳建设工程。围绕满意交通建设,助力幸福德阳建设工程。围绕清廉交通建设,助力清廉德阳建设工程。

杨庆富介绍,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将加快推进《德阳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德阳市国家公路和省级公路(含快速通道)国土空间控制规划》《德阳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抓紧谋划及储备一批项目,争取更多项目纳入省厅“十四五”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区相关规划及成德眉资同城化专项规划,以获得国家、省上更多政策支持。加快推进天府大道北延线、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德简段和德都段、成德绵高速公路扩容、德遂高速等重大项目建设,争取早日建成;加快推进市域铁路S11线、成都外环铁路、德阳绕城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将积极主动争取上级资金补助,整合各类政府资源做强做实交通融资平台,探索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快突破土地瓶颈,用好国土空间规划成果,强化国土部门职责,争取更多项目用地指标得以落实。突破机制瓶颈,推进健全建管分离后项目推进机制,厘清各职能部门、各县(市、区)政府和项目业主相关职责。

不断提高城市管理 精细化智能化人性化水平

市委八届十二次全会通过的《关于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深入推进成德同城化推动德阳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强城市管理,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人性化水平。市城管执法局机关党委书记李志刚就相关举措作了介绍。

李志刚介绍说,市城管执法局将对标对表促同城发展,发挥好“成德眉资城市管理同城化发展联席会议”作用,全方位对标成都、学习成都,同时加强与眉山、资阳,以及重庆等地城市管理部门的联系沟通和合作,加快在推动建立和完善跨区域执法协作机制、智库成果共享、管理定额共制、标杆企业共育等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理清理顺责权利,主动作为,理顺市本级和德阳经开区、旌阳区管理职责,推进“大城管”考核和管理、执法重心下移,建好用好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健全城市基础设施移交机制,强化人财物保障,做到责任清晰明了、建管无缝衔接。

分级分区定标准,扎实推进主城区市容秩序三级分区管理,加快完成16个临时便民服务点增设工作,并适时动态调整,深化“潮汐式管理”,引导户外经济有序健康发展,切实做到便民不扰民,让城市既有“里子”,也有“面子”。

聚焦聚力提水平,在农贸市场、公共厕所、停车场点、地下管网、垃圾分类设施短板现实存在的情况下,立足现有条件,创新方式方法,落实“门前五包”,努力把城市日常维护管理做精做细做极致,力争做到城市道路无坑洼、环卫保洁无空档、城市照明无盲区、园林绿化高水平,助力实现城市环境“高颜值”、社会文明“高素质”、人民生活“高品质”。

依法依规强监管,用好用活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深化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动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践行为人民管理城市理念,坚持宽严相济管理,该严的严到位,该宽的宽合适,为德阳高质量发展营造既充满活力又井然有序的城市环境。

落地落实抓当前,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城市日常清扫保洁、生活垃圾分类、“厕所革命”、城市防汛、污染防治、创城和国卫复审、城市基层治理。

提升旌湖两岸生态环境 打造现代公园城市

市住建局副局长周光述介绍说,市委八届十二次全会提出努力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现代公园城市”,将德阳建成“近者悦、远者来、居者安”的高品质宜居之城。旌湖作为贯通德阳城市南北的水系中轴,高品质的旌湖两岸生态环境,是德阳落实“公园城市”理念的集中体现。住建部门将对旌湖两岸生态进行提升,增加生态景观、畅通公共出行、优化市民群众休憩环境,进一步提升城市窗口形象。

据介绍,旌湖两岸的生态提升目前正处于方案设计阶段,根据初步设计,旌湖两岸生态提升项目范围北至青衣江路大桥、南至柳梢堰闸桥、东至峨眉山路、西至蓥华山路内旌湖两岸景观绿地,项目总面积约1770亩。项目内容主要包括步道连通、生态体验、景观功能、城市形象四部分。

旌湖两岸生态提升项目结合海绵城市等先进理念,以“旌城名片,湖岸绿廊”为愿景,集中展现旌湖两岸作为德阳的生态绿廊、生活绿廊、产业绿廊的特色风貌,通过贯通连续的滨江慢行系统、构建可持续的生态绿地空间、打造多层级的滨水活动与业态组合、点亮城市界面与地标节点四大策略,实现旌湖两岸的整体提升与“城、水、人、绿、文” 的和谐统一。具体以增加绿地绿化、增加水体水系、增加公园湿地、增加公共空间、增加文体设施等“五增”措施助力生态价值转化,实现城市品质提升,为德阳市民打造更宜居的生态城市,为 “公园城市”建设提供德阳案例,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旌湖两岸生态提升项目设计方案出炉后,将按照城市建设“四个问计于民”的要求,广泛征求并充分采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的意见,报规委会审批后按程序、按时序推进。(记者 张嵘)

责任编辑:吴必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