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八届十二次全会精神解读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举行 实施“六大工程” 建设美丽幸福清廉德阳

8月13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市委八届十二次全会精神解读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主要聚焦“六大工程”,重点解读美丽德阳、幸福德阳、清廉德阳的内涵要义和建设路径,推动各界更加精准把握全会发展为民、发展惠民的目标定位,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发布会上,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汪洋围绕“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美丽德阳”作了主发布。市教育局副局长吴艳、市卫健委副主任曾晓琼、市文旅局四级调研员李鹏林、市监委委员曾波分别从不同侧面解读全会精神,并回答记者提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董明主持发布会。

汪洋介绍,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 “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的“交账”之年,是保障“十四五”顺利起航的奠基之年。为坚定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深入推进成德同城化,协同推动德阳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市委八届十二次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美丽德阳”。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全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发布会吸引多家中央、省级和市级主流媒体以及六县(市、区)融媒体中心关注报道。四川日报、四川经济日报、西南商报、德阳日报等媒体记者,就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提问。(记者 秦琴)

 

市委八届十二次全会精神解读第二场新闻发布会详解——

德阳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市委八届十二次全会明确提出了“落实一个战略、强化两大保障、突出三大动力、实施六大工程”的总体思路。其中,实施 “六大工程”就是实施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工程、现代城镇体系建设工程、全面改革开放创新工程、美丽德阳建设工程、幸福德阳建设工程、清廉德阳建设工程,这是德阳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8月13日上午,市委八届十二次全会精神解读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主要聚焦“六大工程”进行了重点解读。

生态优先 加快建设美丽德阳

当前,中央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省委把加快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作为“先手棋”,这是德阳发展的历史性战略机遇。中央赋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极两中心两地”的目标定位,其中一个重要定位就是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并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七大重点任务之一。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市委八届十二次全会明确提出,建设城乡一体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美丽德阳。

“下一步,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强力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确保按时序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监管,确保环境安全。”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汪洋说,作为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保护好、发展好,不仅关乎德阳人民福祉,更关乎全国、全省大局。建设城乡一体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这是坚定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德阳实践,是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举措,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具体行动。

汪洋表示,在全面整治环境突出问题方面,将全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和中央、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10+1”专项行动,狠抓重点流域综合治理,推进水生态修复,抓好涉重金属污染行业整治,加强土壤保护等。在抓好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加强城镇湿地建设,打造有地方特色的污水处理与污水资源利用的人工湿地模式;实施增绿工程,推进绿化增量提质及岸线修复,打造沱江生态廊道,改善生态环境状况;加快推进市域内大熊猫国家公园、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加快高景观水库等重大水利设施建设;统筹加快推进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基础建设等。在持续强化生态环境监管方面,建立“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探索建立常态化生态补偿机制,倡导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消费蔚然成风。

以人为本 共建共享幸福德阳

《中共德阳市委关于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深入推进成德同城化推动德阳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了要建设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的幸福德阳,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卫生事业。

如何抓住用好这一重大机遇,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动德阳教育更加公平更高质量发展?

市教育局副局长吴艳表示,将围绕“建设教育强市,当好四川教育排头兵,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通过组建教育联盟、优质学校结对共建、师资培训培养、教育科研交流合作、协同建设研学实践基地等举措,推进成德教育同城发展,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吴艳介绍,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优教,到2020年底,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将达到9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全市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特色多元,将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行动,进一步优化资源布局,持续增强学位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谋划未来5年教育重点项目125个,预计总投资330亿元,综合解决“城市挤、农村空”“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质培优,将积极探索厅市共建新机制,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装备智能制造、康养护理、航空航天等一批高水平产教融合示范院校和示范实训基地,建设产教融合示范区,争创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市。积极引进省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建设职教优质资源聚集区。推动成人教育形式多样、便民惠民,将建立社区教育专兼职教师人才库,支持办好全市现有的6所老年大学,支持开展“母亲课堂”“书香德阳·全民阅读 ”等主题活动,打造便民惠民学习圈,助推学习型社会建设。

如何推动“健康德阳”高质量发展助力“幸福德阳”建设?市卫健委副主任曾晓琼表示,“健康德阳”是“幸福德阳”的重要基础。加快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速医疗成德同城化进程、推动德阳卫生健康高质量协调发展将是我市卫生健康系统助力“幸福德阳”建设的三大着力点。

曾晓琼介绍,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方面,我市将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的软硬件建设,分级分类建立公共卫生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梯队,不断提升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将充分发挥乡村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础作用,加强全市基层医疗卫生能力提升,统筹城乡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建立与区域协同发展相适应的医疗大数据预警决策指挥平台、全民健康信息大数据中心和区域医疗共享协作平台,努力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和服务。在医疗成德同城化方面,将大力推进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努力构建成德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区域医疗卫生体系格局;推动都市圈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间实现人才技术互助,信息互联共享,业务、数据协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深化以智慧医院为依托的医疗协作系统,建立都市圈内双向转诊、转检、会诊、联网挂号等医疗服务协同体系;逐步建立统一的急救医疗网络体系,实现急救信息共享和急救网络联通。

曾晓琼说,我市将聚焦重点群体,推动德阳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协调发展。下一步,将加大力度全域推进医养结合服务工作;将继续扩增妇幼健康服务资源,大力实施妇幼公卫项目;全面深化健康扶贫“五大行动”,持续落实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 “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等优惠政策,全面开展大病患者健康核查,全面深入推进贫困人口免费健康体检工作,完善因病致贫监测预警系统,为贫困群众撑起健康保护伞。

崇廉尚廉 加快建设清廉德阳

市委八届十二次全会明确将“清廉德阳”建设作为“六大工程”之一,提出加快建设清廉德阳。

市监委委员曾波表示,建设“清廉德阳”,是市委坚定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方针、主动担当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的重要抓手,对我市持续修复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环境、推进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据介绍,我市要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并在此基础上持续推进,最终实现清明健康的政治生态、清正有为的干部队伍、清廉高效的营商环境、清朗和谐的社会根基、清新尚廉的文化风尚“五清”目标愿景。

“‘清廉德阳’建设离不开各级、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广大干部群众和全社会共同努力。”曾波进一步介绍道,在推进“清廉德阳”建设中,将抓好政治监督,压紧压实各级党组织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持续净化政治生态。将加强作风建设,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年”工作,深化落实容错纠错防错和澄清保护机制,提升干部队伍的精气神。将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探索建设“亲清政企通”平台,进一步促进干部主动服务经济工作,引导干部既坚守“清”的原则底线,又增强“亲”的服务意识。将健全完善基层监督体系,持续整治民生领域突出问题,全面推进清廉机关、清廉村居、清廉企业、清廉学校、清廉医院等清廉阵地建设。将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讲好德阳清廉故事,传播清廉建设正能量,营造崇廉尚廉良好氛围,推动清廉文化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文旅融合 建设著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市委八届十二次全会提出了“建设著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奋斗目标,明确了 “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工作举措。如何推动德阳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市文旅局四级调研员李鹏林介绍,市文旅局将从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推动区域协同合作、建设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发展创新文旅业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打造特色文旅品牌、优化提升服务质量七个方面着力。

具体而言,将推进“十四五”文化、全域旅游及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规划等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将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与国土空间、主体功能区、城乡建设、生态环境等规划融合,建立健全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规划体系。将依托“三九大”“两汉三国秦蜀古道”“巴蜀文化走廊”等国际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努力构建“立足成都,背靠陕甘渝,辐射西部,联通全国”的文旅大开放格局。将加快推动三星堆博物馆新馆、三星堆考古遗址公园、三星堆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打造全省标志性、引领性的枢纽项目。将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推动“文化+”“旅游+”“体育+”,构建文化游、乡村游、健康游、工业游等格局,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将通过整合资源、技术创新、跨界经营、品牌塑造等方式,壮大、引进、培育、扶持文旅龙头企业。将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推动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和生态旅游示范区提升品质,推动打造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和村落,建设文旅融合示范引领项目,创建国家级、省级文化旅游示范园区(基地)。将优化提升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实施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广电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建设“智慧文旅城市”,实施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住宿业等领域标准化建设,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记者 秦琴)

责任编辑:吴必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