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同路——成德间将建 “9高13快13轨” 综合立体交通网

7月27日,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召开。会议期间,德阳分别与成都、省铁投集团等签署了交通方面的相关合作协议。接下来,成德间、成德眉资间将如何做好“交通先行”这篇大文章?记者就此采访了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

市域铁路S11线全长72公里即将组建项目公司

今年以来,我市交通系统在认真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的同时,紧紧围绕成德同城化,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着力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奋力建设成都三绕等高速公路项目、天府大道北延线等国省干线及农村公路项目,谋划启动轨道交通项目前期工作。今年,我市的重点交通项目年度预期投资76.65亿元,上半年完成39.43亿元,占年度预期的51.44%。

据介绍,在下一步的交通建设中,将实施成德同城化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五年规划和三年行动方案,构建“9高13快13轨”成德同城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做强德阳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交通支撑,打造成德“半小时通勤圈”。

9条高速路分别为:成都二绕、成都三绕、成绵高速复线、成绵高速、成绵高速扩容通道、成巴高速、成南高速、德阳绕城高速、德阿高速。

13条快速通道分别为:成德大道、国道G108、旌江干线、天府大道北延线、成彭什快速通道、彭广青淮快速通道、货运大道、青金快速路北延线(德阳至天府国际机场快通)、金简仁北延线、中金简快速、龙门山旅游通道、龙泉山旅游通道、湔江旅游通道。

13条轨道交通分别为:成绵乐城际铁路、成兰铁路、宝成铁路、达成铁路、遂成铁路、成都经广汉至德阳市域铁路S11线、成都经青白江至德阳市域铁路S12线、天府国际机场经金堂至德阳市域铁路S2线(含凯州新城支线)、市域铁路S10线、市域铁路S1线、成绵城际二线、成都经金堂至中江城际铁路、成都城际外环线。

值得一提的是S11线。7月27日,成都市政府与德阳市政府签订了《关于市域铁路S11线共建共管协议》。

按照协议内容,S11线暂定起于成都火车北站,止于德阳火车北站,途经成都市金牛区、新都区、彭州市,德阳市广汉市、旌阳区。线路全长约72公里,成都段约34公里,德阳段约38公里。

下一步,成德两市将尽快组建项目公司,待规划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后着手实施。

据悉,在接下来的项目建设方面,我市加快推进成德同城“1+2+3”标志性项目建设。“1”是加快天府大道北延线建设;“2”是加快市域铁路S11线和成都外环铁路两条轨道交通规划建设;“3”是加快成都三绕、G5扩容和遂德阿三条高速公路建设。

成德同城交通运输服务方面,将做好成德同城运输六项标志性工作:推进成德动车公交化深化、成德接壤区域开行跨市公交、成德开行地铁摆渡车、成德交通运输“一卡通”、成都空港德阳城市候机楼、成德打通接壤区域断头路,进一步增强成德人民群众交通同城感和获得感。

成都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会议当天,成德眉资四市与四川省铁路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关于成都外环铁路共建共管框架合作协议》。协议各方就成都外环铁路项目有关合作事宜初步达成共识。根据预可研报告,项目全长约450公里,连接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四市,项目采用国铁制式,速度目标值计划采用200-250公里/时速度标准。

在当天的会上,《成德眉资同城化暨成都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三年实施方案(2020-2022年)(送审稿)》提请会议审议。根据方案,成德眉资将围绕轨道交通建设、高快速路网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和运力服务提升等方面,推动成都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同城同网”。

到2022年,建成一批重大功能性支撑项目,交通“同城同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交通往来更加顺畅,运输服务同城化水平不断提升,有效支撑成都都市圈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对外大通道网络建设方面,规划布局以成都为核心的17条放射状铁路对外大通道,形成“148”高铁交通圈:至重庆1小时畅达;至四川周边省会城市4小时畅达;至国内主要城市8小时通道。规划布局了23条对外高速公路通道,形成以成都为核心的“3绕17射”高速公路主骨架网。

在成德眉资的内部,以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和高速公路、快速通道规划布局为基础,形成轨道交通“四铁融合”和高快速路网互联互通的空间格局。以成都为中心,至德阳形成“9高13快13轨”;至眉山形成“8轨7高16快”;至资阳形成“9轨3高9快”的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布局,构建半小时轨道通勤圈、1小时高快速路交通圈。

《方案》提出,运输服务同城化水平显著提升。以都市圈交通管理服务同城化为目标,实现运输服务共建共享。都市圈铁路公交化运营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成都至德阳、眉山、资阳高峰时段动车平均发车间隔力争控制在20分钟以内,全天动车平均发车间隔力争控制在30分钟以内;新开通一批跨市定制客运、公交线路,推动公交“一卡通”成果应用继续得到巩固深化;中欧班列、“蓉桂新”“蓉桂港”铁海联运模式、东盟跨境道路国际运输、航空物流等得到充分发展;区域协同共建机制更加健全,交通信息共享、监管协同、联合执法等领域实现有效突破。(记者 叶斌)

责任编辑:王成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