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帮扶激活中江永兴镇发展内生动力—— 党建引领奔幸福 产业带动拔穷根

水泥村道铺到家门口,中药材、羊肚菌产业发展迅速 ,村 民 家 门 口 务 工 挣 钱 ……最近两三年,中江县永兴镇的镇村干部、群众纷纷感叹生活环境、生活质量发生巨大变化。

根据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安排,在对口联系帮扶中江县永兴镇中,市经信局、市信访局牵头成立帮扶工作组,发挥成员企业的优势,对标脱贫标准,在建强基层党支部、培育“领头雁”、项目带动上发力,脱贫攻坚取得实效,永兴镇得到全面发展。

组织活力转化为脱贫动力

每月、每季度,永兴镇党委、各村党支部都要定期举办主题党日活动,传达学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上级部门会议精神,通报近期镇村工作,听取广大党员对镇村发展的建议。

脱贫攻坚工作千头万绪,加强基层党建十分关键。帮扶工作组整合金路集团等企业力量,精准配强7个市级贫困村对口帮扶力量,开展结对帮扶,将党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组织活力转化为脱贫动力。

四川德阳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 6 个党支部、1个团委与永兴镇7个贫困村、非贫困村党支部结对,积极推进村党支部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等。

“结对后,德阳天然气公司党委邀请镇、村党员干部交流学习组织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办法。”永兴镇党委副书记马莉坦言,过去镇村党员活动、党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工作比较薄弱。在对口帮扶下,镇党委、村党支部建设加强了,镇村党组织、党员面貌变化大,干部责任担当意识强了,对村集体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组织作用、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培育“领头雁”引领脱贫致富

眼下,永兴镇稻子村村委会附近山上全是成片的李子林,而过去却是另一番景象。

该村党支部书记罗应沛说,受限于生产条件,村里大部分青壮劳力外出务工,村里山地荒芜了不少。村里贫困户就有 80多户。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罗应沛 2004年回到村上办幼儿园、开超市、搞养殖,先富起来。通过群众和组织推荐,他从村主任干到村支书。群众有期盼,组织有嘱托,如何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是他的使命和担当。

最近几年,稻子村在对口帮扶下,村道、堰塘等基础设施和农业产业落后面貌全面改善。据了解,针对永兴镇基础设施薄弱,脱贫形势严峻,帮扶工作组协调 7 户帮扶企业捐赠帮扶资金270余万元,确定 20 余个农业产业基础设施捐建项目,涉及道路、水利、公用设施完善等。

村里基础条件改善后,罗应沛找到从村里走出去的成功人士回乡共谋发展,先富带动后富。2018 年,村民秦刚回村投资,流转土地200多亩,发展中药材种植。经过两年多打造,流转土地达500多亩,涉及中药材、水果等种植。在秦刚的带动下,其他村民包括贫困户也跟着种植水果,“搭车”共同致富。

在对口帮扶下,永兴镇培育了不少这样的致富“领头雁”。据了解,永兴镇通过群众和组织推荐等方式培育村级后备力量144人,先后组织多名村干部、后备力量到外地参观学习猕猴桃、羊肚菌、蔬菜等种植技术,为支部培养懂农业、爱农村、有干劲的干部队伍。

重点培养产业“造血”功能

在永兴镇三星村8组蔬菜产业园,西红柿、四季豆长势喜人。蔬菜产业园有 270多亩,还涉及花椒种植等。

“这里是村里第一块通过流转土地发展产业增加村民收入的试验田。”三星村党支部书记苏柏林说,要脱贫,要致富,群众的思想必须要解放。选择 8 组做试验田时,不知道走访了多少次,全体村民才一致同意土地流转。

2018 年 8 组土地流转出去后,仅在 2019 年,土地流转、村民务工就有 30 万元支付到村上。苏柏林算了一笔账,村民除了每年每亩有500元土地流转收益外,还有从事田间劳作的打工钱。“仅仅在去年,这个蔬菜种植基地给8组农户发的工钱就有20多万元,其中18个贫困户几乎每人每月都有1000多元的收入。”

8 组的产业发展模式让附近村社看到了希望,纷纷找到苏柏林争着要流转土地。

此外,在对口帮扶中,市经信局、市信访局发挥工作组成员企业的优势,确定龙虾养殖、桑蚕基地、羊肚菌和猕猴桃规模化种植等产业发展项目 13 个,落实 110 多万元的产业发展资金,重点培养永兴镇产业“造血”功能。

建设中的成都“三绕”途经永兴镇,并设有出入口,永兴镇的区位优势凸显。在对口帮扶下,永兴镇党员干部、群众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及未来发展信心满满。(记者 张伟)

责任编辑:吴必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