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现场体验校园复课防疫演练——排队过红外线测温通道隔座同向就餐

“体温监测系统报警,有发热同学经过,请其他学生迅速退后。”3月28日上午,在德阳五中天元校区门口,一名“发热”的学生被拦下,值班老师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流程处置这一“突发”情况。

这是学校开学前,德阳五中举行的一次校园复课防疫演练,以提高校园防控协调应急反应能力,最大限度保障师生健康安全。当天演练的内容包括师生入校、课堂教学、食堂就餐三个场景的模拟演练,市区中小学校负责人到场观摩,吸取经验,完善不足之处。演练后,疫情防控专家进行了现场点评和答疑。

红外线测温通道严把入校“第一关”

“返校师生到校门口后,在20米以外的地方就要开始排队了,以1米的间隔,依次通过测温通道进入校园。”在现场解说人员的引导下,学校师生进入正式演练。记者在现场看到,校园门口的测温通道里有一套红外线测温仪,有体温超过37.3℃的人员通过会自动报警。此外,系统还会自动进行人脸识别。

突然,一名有“发热”症状的学生触发了报警装置,校门口的值班老师立即让他更换新的口罩,将废弃口罩丢弃至专用垃圾桶,并请校园医务人员到场将“发热”学生带至学校临时观察室测量体温。在将学生紧急带入临时观察室后,消杀人员立即对测温通道进行消毒,其他学生继续依次通过。

在临观室内,医务人员询问了学生的接触史、旅居史等情况,随后值班老师联系学生班主任及其家长到场,并拨打120将“发热”学生带走。

分批分通道分区域就餐

进入教室,学生上交健康卡后,由班干部再次对全班同学进行体温测量,并做好体温记录。这时又再次出现“发热”学生,班主任立即让“发热”学生重换口罩,到教室外等候,由值班行政老师将其带到临观室内,按照以上“突发”流程处置。其他学生到附近备用教室上课,并继续测量体温,消杀人员对原先的教室消毒。班主任老师做好学生安抚工作后,开始上复课“第一课”,学习新冠肺炎相关防疫知识。

午餐时间,学生到食堂依次按照“七步洗手法”进行手部清洁后,分批、分通道、分区域进入食堂就餐,每个学生间隔1米排队取餐,隔座、同向坐好就餐。

演练结束后,防疫防控专家对演练进行了点评:应急预案和整体处置流程都比较好,但有些细节需要考虑实际可操作性。专家建议,各学校在有了完善的应急预案之后,在具体处置突发情况时还应该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采取更为恰当的方式方法。

开学前后工作“一项不能少”

3月28日下午,根据德阳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发布的11号通告安排,第一批高三年级将于4月1日开学;第二批初三年级,高一、高二年级4月7日开学;第三批初一、初二年级,小学各年级4月13日开学;第四批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4月20日开学。高校按照四川省教育厅统筹安排确定开学时间。校外培训机构开展线下培训活动时间不得早于4月20日。

记者了解到,按照相关要求,各学校在开学前的9项准备工作一项都不能少,必须科学制定返校方案;有序组织返岗返校;精准掌握教职员工和学生近14天的健康状况和活动轨迹;准备好口罩、测温仪、洗手液、酒精、消毒液等物资储备和临时观察室;做好周密防控部署并进行应急处置演练;对校园开展全面环境整治;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同时也要科学做好教学准备;及时开展开学评估。

开学后,7项管理工作也很重要,校园要实行封闭管理;定时进行校园消毒做好卫生管理;推行分餐制、盒饭制做好校园餐饮管理;宿舍也实行封闭管理;做好学生路途防控,引导学生不乘坐“黑车”;通过调减周末、压缩暑期假期、统筹全年学时等方式,确保完成春期教学任务,做好教育教学管理,以及做好日常监管工作,发现发热等疑似患者,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记者王珊珊)

责任编辑:吴必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