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三线建设智慧 打造装备智造之都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建设史上的重要篇章,是一次倾全国之力而为之的浩大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一次国民经济、区域经济、战略安全布局、生产力布局的重大调整。德阳是一座因国家大工业建设和赓续的三线建设而崛起的工业城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德阳成为了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联合国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国家首批新型工业化(装备制造业)产业示范基地。

2018年,德阳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装备智造之都”名片,重大装备制造业发展开启新的历史征程。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国家大工业布点建设到三线建设,从三线调整改造到重装之都,从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到装备智造之都,德阳在共和国70年的历史征程中,始终肩负着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镌刻了一个又一个属于德阳的特殊印记。

12月16日—18日,由中央党史文献研究院七部、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德阳市委、德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三线建设与新中国发展”专家论坛在我市举行,聚焦德阳从因三线建设而崛起到打造装备智造之都的生动实践,共话三线建设与新中国发展。

回望历史

从工业区建设到装备制造之都

1956年,德阳开始了以航空电子工业为主的第一次工业区建设,后因国家调整搬迁相关企业,工业区撤销。1958年开始以重型机械和水力发电设备为主的第二次工业区建设,10月13日,我国最大重型机器厂、水力发电设备制造厂动工兴建,德阳成为国家布点的重型机械和水力发电设备生产基地。由于工业区建设期间初步形成的雄厚工业基础和优越的地理条件,德阳成为三线建设重点地区。第二重型机器厂和东方电机厂两厂的续建工程整体纳入三线建设歼灭战项目,同时新建东方汽轮机厂,一批三线企事业单位落户德阳及周边,形成配套集成效应。大规模的工业区和三线建设,国家在德阳这样一个不沿边不沿海,资源并不富集的内陆传统农业地区嵌入了大工业文明,不仅对德阳发展影响深远,而且深刻改变了共和国工业布局和经济版图,提升了共和国装备实力和备战能力,为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奠定了雄厚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进入21世纪,德阳按照国家要求,实施三线调整改造,重装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消化吸收和创新,一批三线企业再入驻德阳,重大装备总体产能和产值实现历史性飞跃,提升了德阳作为全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在全国生产力布局中的地位。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市委市政府作出发挥比较优势,实施打造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战略的决定,加快企业主辅分离,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建设西部职教基地,重装之都扬帆起航。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德阳遭受极其严重的损失,装备制造工业浴火中重生,从悲壮走向豪迈。2009年,德阳市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授予“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称号,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2010年被工信部授予“国家首批新型工业化(装备制造业)产业示范基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德阳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形成创新装备制造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智能制造集群化,加快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2013年1月6日,国内首个“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在德阳挂牌。2018年,在建和已建智能化工厂和数字化车间31个,装备制造重点领域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45%、关键生产工序数控化率达35%,成为国家重要装备智造基地。

精神传承

奠定基础创新发展承担新使命

在三建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三线建设精神,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激情燃烧的征程中,成千上万的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从祖国各地来到德阳,以顽强拼搏的意志和震撼人心的壮举,在极度艰苦条件下书写出战天斗地、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在我国三线建设和重大装备研制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怀揣报国之志的工业区建设者和三线人一来到德阳就深深扎根在这片热土,他们在德阳学习、工作、生活,在这里贡献聪明与才智、挥洒青春与汗水,为铸造“国之重器”奉献了毕生精力,孕育了“爱党爱国、艰苦创业、产业报国、自强不息、团结友爱”的德阳三线精神和“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坚韧不拔、艰苦创业,自主创新、勇攀高峰”的东汽精神,铸就了德阳这座城市的城市底色和精神气质。

在峥嵘岁月里,德阳人民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舍小家为大家,克服重重困难,全力以赴配合建设单位完成用地保障、生产物资供应、劳动力支援、配套企业建设等工作任务,谱写了央企和地方合作的时代华章,为建设“战略大后方”作出了重要贡献。

60多年来,国家累计在德阳实施机械工业、建材工业、食品工业若干重大项目,一大批装备骨干及配套企业在德阳陆续建成投产。德阳产业结构得到大幅调整,形成了以重型机械和水力发电设备为主的工业格局,食品、建材工业也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打造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基地,不仅使德阳迅速进入重装产业第一方阵,而且为装备智能制造发展探索了道路。

工业区和三线建设时期,在“边生产边建设”的思想指导下,德阳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功能布局、综合交通体系日趋完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速汇聚,逐步成为川西北经济区中心城市和四川县城规模较大的城市,汇聚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和创新资源,奠定了德阳建市和打造装备智造之都的发展基础。如今的德阳已成功纳入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成为全国全面创新的重点区域,承担起“创新驱动发展试验田”的新使命。

对外开放

走出国门影响世界贡献德阳力量

德阳虽然地处内陆,但开放历史由来已久。三星堆出土象牙和印度洋贝壳,表明三星堆人已经同东南亚和南亚地区进行贸易,茶叶、丝绸也通过南方丝绸之路走出古蜀国。德阳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重大装备制造业从一开始就是从开放中起步的,两次工业区和三线建设时期,德阳从前苏联、东欧国家进口工业设备、接受技术项目援助,国内一批企业迁驻德阳,一大批全国各地建设者汇聚旌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德阳高举开放大旗,发挥比较优势,加快互联互通,全方位融入“一带一路”,走出一条发挥比较优势引领开放合作之路。今天的德阳不仅是四川的德阳、中国的德阳,更成为世界的德阳。

今天的德阳是世界最大的铸锻钢生产基地。前不久,由法国赛峰起落架系统公司定制的第100件波音787飞机前起落架外筒锻件,从中国二重万航模锻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万航模锻)的8万吨模锻压力机生产现场正式下线发运。这也标志着,万航模锻正式成为国内最大的大型客机起落架锻件制造基地。万航模锻成为国内唯一一家能够生产波音、空客等大型飞机起落架核心零部件的企业,同时也是国产大飞机C919模锻件的重要供应商。神州系列飞船、各类战斗机型、深海潜水器都有“德阳造”重大技术装备。

今天的德阳发电设备产量雄踞全球第一。形成了“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五电并举的格局,全国60%的核电产品、50%的大型电站铸锻件、40%的水电机组、30%的火电机组和汽轮机都由德阳制造,发电设备产量世界第一。全国已投入使用的25台核电机组,有16台由德阳提供。

今天的德阳石油钻机出口量全国第一。四川宏华产品出口占比高达80%-90%,宏华钻机已覆盖全球所有产油地区及主要产油国家。美国、巴西等美洲国家,阿联酋、阿曼等中东国家,埃及等非洲国家,巴基斯坦等亚洲国家遍布四川宏华产品的身影。

今天的德阳是中国西部职业教育基地。工业区和三线建设时期,为培养重大装备制造业技术人才,德阳开始发展职业教育,拥有多所中专学校和职工大学。2010年德阳成为唯一一个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截至2017年,德阳有各类职业院校26所,每个县(市、区)至少有1所高职学院建成或正在建设。

60多年来,德阳以一城之地先后肩负起西部大开发、科教兴国、创新驱动、装备中国等一个个国家重大战略使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贡献着德阳力量。(记者陈晓霞)

责任编辑:吴必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