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飞机性能的“头脑风暴”

中国民航飞机性能的前世今生到底是怎样的?飞行员养成教育中如何把飞机性能应用到实践中?9月28日,在第一届中国航空学会飞机性能学术年会上,来自全国航空领域的专家、教授们进行了一场飞机性能的“头脑风暴”。

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调研员、飞机性能专家贾建卿作了题为《中国民航飞机性能的前世今生》的主题报告。他称,伴随着中国民航的发展,飞机性能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全面、从自发到规范的过程。从1982年民航总局下发第一个关于飞机性能的规范性文件,到1990年全民航第一次飞机性能研讨会,中国民航的飞机性能工作经历了太多的“第一次”。贾建卿表示,未来,除了要干好飞机性能的本职工作,还要进一步建立中国民航飞机性能系统体系,确立行业国家标准,依托飞机性能平台培养一大批高精尖人才,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效益”作出更大贡献。

“飞机性能对于飞行员来说非常重要,飞行员养成教育是打基础的关键阶段。”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向小军提出的一些观点引起了现场飞行员和航空公司的共鸣。他称,飞行员应当精通相关法规、不同机型的性能与限制以及运行环境的各种界限,特别是当飞机遇到故障,熟悉飞机性能的变化,才能做到心中有数。飞行员的养成教育,不仅仅应该从理论层面掌握飞机性能,还应结合相应的模拟飞行器,将飞机性能应用到实践中去。

ARJ21飞机是我国第一次完全自主设计并制造的支线飞机,采用“异地设计、异地制造”的全新运作机制和管理模式,引进了大量国际成熟先进技术和机载系统。在此次的年会上,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飞行物理部工程师、担任ARJ21飞机性能IPT团队工程经理陈名乾带来的《ARJ21飞机性能介绍及优化工作》主题报告,从国产支线客机ARJ21飞机的性能简介、ARJ21飞机已经完成的部分设计优化工作、影响飞机性能的设计细节等三个部分,向与会人员全面展现了飞机的整体性能。(记者陈晓霞)   

责任编辑:吴必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