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子弟”见证基层治理变迁——从国企“家委会”到社区“居委会”

“老姐姐们,中午又做什么好吃的?”“走哇,去我家尝尝我的新手艺!”一片桂花掩映的凉亭里,居民们围坐一团闲话家常,好似在自家庭院一般温馨闲适。这是市区平顺苑小区的日常一幕。

平顺苑小区由二重103生活区演变而来,“小区住户大部分是二重职工,邻里关系几十年了,相互间就像亲人一样。”平顺苑小区住户佟向伟感触地说,从职工福利房到商品住房,作为“大厂子弟”的她见证了基层治理从国企“家委会”变社区“居委会”的全过程。

佟向伟的父母是参与二重建设的最早一批人员。1958年,2岁的佟向伟随父母从北方工业基地来到德阳,“那时候德阳只有一条街道,就是现在的南街。在这条街道上,临街的房屋都是木板门。”佟向伟回忆说,初来德阳,他们一家五口人在南街住过一段时间,房屋很简陋,只有10多平方米,遇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家里大大小小的盆、碗都派上用场,屋里满是叮叮当当的锅碗瓢盆“交响曲”。

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随着二重厂全面投产,来自五湖四海的职工扎根在了德阳,大家对住房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了满足职工住房需求,厂里盖了一批红砖房,102、103、105生活区等就是在那时候建起的。”佟向伟说,他们一家享受到职工福利分房,搬进了103生活区,住房也从单间换成了套间,“两间卧室加一个厨房,房屋面积有50多平方米。”

“只要说到103生活区,很多德阳人都知道。”佟向伟的语气中带着自豪,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德阳的彩泉夜市是非常出名的,而103生活区就紧邻彩泉夜市,“用现在的一句广告词形容,那就是‘地处市中心繁华地段,坐享高端品质生活’。”

佟向伟回忆道,生活区没有围墙,也没有物业管理,但居民自发成立了家属委员会。“家属委员会的成员是厂里的热心党员,主要协调解决一些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在佟向伟的记忆里,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那个没有物业管理的年代,生活区的清洁卫生都靠居民自觉,“一到周末,父亲就会动员全家人拿起扫帚打扫楼道,从楼上扫到楼下,我们干得特别起劲。”

上世纪七十年代,佟向伟成为中国二重的工作人员。在她看来,中国二重这样的大型国企承担了不少社会管理职能,俨然一个“小社会”:读书、看病都不用出厂,包括家属委员会也由企业后勤部门统筹管理。其中,对生活区的管理主要是:安排清洁工对环境卫生进行打扫、对退休党员进行管理、对退休职工进行认定等。

在佟向伟的记忆里,103生活区从2003年开始向商品房演变。“红砖房变成了高楼,楼下有水池、凉亭,生活区变成了‘小区’,有了大门和围墙。”佟向伟说,随着居民对治安、环境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过去“开放性”的红砖房已经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103生活区通过住房改造修建了设施配套完善的商品房。佟向伟一家也从50多平方米的红砖房搬到了10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里,“商品房价格在每平方米1000元左右,房子不再局限在厂职工,而是面向市场统一销售。”

从职工福利房到商品住房,佟向伟感到变化更大的是小区的内外环境,小区绿化、地下车库及周边配套更为科学更加齐全,居住环境更加舒适便捷。从企业退休后,佟向伟进入了家委会工作,成为二重104家委会的工作人员,为二重的员工、家属提供服务。在享有商品房完善的设施配套的同时,佟向伟明显感觉到,传统的家委会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居民的要求。据了解,从2000年开始,中国二重开始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并陆续完成医院、学校、公安等机构剥离。2016年,国务院印发《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方案》,二重生活区社会管理职能转移工作开始启动。2017年9月,包含平顺苑小区在内共6个二重家属委员会,整体转制成立社区居委会。佟向伟的身份也转变为了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

张银富是平顺苑小区的业委会主任,从家委会管理到社区管理的变化,他感触颇深:“家委会管理无法提供全方位的社会服务,几万名职工的吃喝拉撒、生老病死确实力不从心。社区居委会与政府部门的工作系统是联网的,也形成了合理的管理模式,办理社保缴费、申请低保等很快捷,还会一对一服务。在此转变过程中,小区居民们基本上都转变了观念,办事不再依赖单位,认同了社区的管理模式。”

记者了解到,平顺苑小区隶属旌阳区城南街道平安社区。该社区党总支部书记黄从英介绍道,由于人员的特殊性,小区治理面临着很多“老大难”,为应对职工身份变社区居民、封闭管理变开放管理、企业管理变政府管理所带来的新问题,社区通过推广物业党建联建的模式,结合平顺苑小区的实际情况,创新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一心五轮”工作法,即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与小区的党支部、议事会、业委会、监委会、志愿者五方共同构建“一心五轮”基层治理模式。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努力,小区居民积极参与、共治共商的治理机制逐步形成,初步探索出一条国企“家委会”变社区“居委会”的实践路径。

从“居者忧其屋”到“居者有其屋”,再到“居者优其屋”,佟向伟深刻地感受到了改革发展带来的“红利”。她相信,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居住环境将更加舒适便利,生活会更加幸福美好。(记者秦琴)

责任编辑:吴必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