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市金融指标健康良好增长 本外币存贷款规模达历史最高水平

记者近日从市金融局获悉,2020年我市金融指标健康良好增长,金融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取得良好成效。在间接融资方面,我市主要金融指标呈现“三高两低”,“三高”为全市本外币存款规模3301亿元,为历史最高水平;全市本外币贷款规模1922亿元,为历史最高水平;存贷比58.2%,为近5年同期最高水平;“两低”指2020年12月全市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49%,为历年最低;全市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0.6个百分点,不良率为近10年同期最低。全市实现保费收入87.09亿元,同比增长8.32%,保费收入居全省第6名。

在直接融资方面,多层资本市场发展取得重大突破,2020年新增2家上市公司,新增数量居全省第2位,累计上市公司数量达到5家,居全省第4位。在防控金融风险方面,地方金融稳定保障有力,辖内无高风险机构,非法集资存量案件明显下降,有效遏制了非法集资风险高发势头,切实维护了区域金融安全稳定。

据介绍,去年,全市金融系统主要做好搭建银政企沟通平台,积极做好疫情防控、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成德同城化发展,健全监管机制、促进地方金融组织有序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障地方金融稳定等方面金融工作。

在搭建银政企沟通平台方面,一是银政合作迈入新里程。当前我市与23家省级金融机构和地方城商行总行成功签署“十四五”战略合作协议,共计向我市提供意向授信1.06万亿元以及6万亿元的保险保障。二是产融对接增效提质。会同12个相关部门建立“线上+线下”产融对接长效机制,依托全省统一打造的天府信用通平台,实现线上产融交流合作。截至2020年末,累计达成融资交易1914笔、金额138.73亿元。三是组建“金融顾问”服务团队。已建立了123名素质过硬的德阳金融顾问服务团队,为我市辖区内的企业免费提供金融咨询服务,目前已服务158家企业,帮助企业实现融资166.97亿元。

在积极做好疫情防控方面,去年开展两轮“防疫情、促发展”入企服务大走访活动,累计为108个企业和重点项目宣讲政策,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现场解决企业诉求19个。同时,金融支持成效明显。疫情以来,积极引导金融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造业、民营小微等重点领域信贷投放支持力度,做到“应贷尽贷、未贷有据”。截至2020年末,全市各项贷款余额1921.68亿元,同比增速15.6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96个百分点。辖内法人银行发放“战役贷”10.62亿元,为企业申请贴息568万元,惠及500余户小微企业。1-11月,全市银行机构通过LPR改革,已向实体经济让利7.4亿元。疫情期间发放应急转贷资金89笔、金额10.34亿元。

在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成德同城化发展方面,已与成都市金融监管局、重庆市江北区金融办草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金融规划、要素市场建设、金融风险防范、金融人才培养等领域全面加强合作。与重庆银行建立了对接机制。招引绵阳市商业银行到我市设立分支机构,目前已获得省银保监局筹建批复。

2021年,市金融局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全市发展大局,紧扣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防控金融风险三项任务,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全力助推德阳高质量发展。具体举措包括:强化信贷投放力度,督促金融机构落实人民银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和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围绕全市重大项目、产业升级、乡村振兴、民营经济等关键领域配置资源,力争实现金融“开门红”。大力推动直接融资,以一般债券、中期票据、非公开定向融资工具、资产证券化、私募债券等融资工具为重大项目融通资金。力争年内2家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遴选出30家重点企业纳入四川省上市后备资源库。进一步加强成德金融合作,积极协调成都市、眉山市、资阳市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到我市开展融担业务,为本地企业增信。引导中和农信等A级小贷公司在成都、眉山、资阳设分支机构等。记者 伍玲

责任编辑:胡志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