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跨区域产业生态圈 成德协同发展步入“快车道”

于7月27日提请审议的《成德眉资同城化暨成都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三年实施方案(2020-2022 年)(送审稿)》(以下简称方案)为四市产业协同发展开启新篇章。按照省委起步期、成长期、提升期三个阶段要求,以打造成德眉资现代产业协同发展体系为目标的同城化,拟通过实施六大重点任务、67项重大骨干支撑性工程和6项协同共建项目,力争到2022年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都市产业集群。

距成都不到50公里、接壤长度达153公里的德阳,同城化发展条件好、区位优势明显。作为环成都经济圈区域中心城市,德阳将在基础设施、生态环保、产业协作、创新融合、协同开放、教育医疗、社保医保、公共交通等重点领域与成都、眉山、资阳开展项目合作共建,共同推动成都都市圈建设发展。

多领域合作 共建多个产业集群

成都、德阳“一衣带水”。坚持以成德同城为重点,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机遇,贯彻落实“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德阳全面融入成都主干发展,全面推进区域协同发展。一个产业突出,一个基础牢固,“研发在成都、生产制造在德阳”呼之欲出。

去年,《成德工业同城化发展规划(2019-2022 年)》发布,两市工业互补发展、主导产业横向错位分工思路得以明确。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共同构建跨区域的产业生态圈定位,成为两市共识。

此次提请审议的方案,再次将加强产业协作,共建都市圈产业集群体系,打造融入全球新能级,推进“三区三带”协作先行,共建跨区域产业生态圈,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着力共建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万亿级产业集群,共建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食品饮料千亿级产业集群,共建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共建智能制造和现代物流产业生态圈,加快建设成都国际铁路港、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德阳经开区等产业功能区,共同培育临港轨道交通制造、通航制造、能源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

从2013年合作共建的成德工业园,到全面对接成都“东进”战略更名“凯州新城”,实现再造一个产业德阳目标,成德两地协同共建产业园发展迎来春天,即将承载更多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成都经开区与德阳经开区已签订《中国大车都成德配套产业园合作协议》,德阳将差异化承接汽车整车转移项目,配套发展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凯州新城将作为项目落地载体,成德两地共同打造中国西部重要的汽车产业集群。从全市看,目前,德阳已承接成都产业转移企业逾79家。项目总投资 214亿元,涉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

产业链配套 构建跨区域协同创新链

“重装之都”德阳,去年的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占全省25.6%。在智能制造装备、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成德两地企业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配套合作。如:装备制造领域,东方电气为国家电投集团四川电力有限公司、中电建水电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等电力企业提供电力设备配套等,形成“总部研发在成都、生产制造在德阳”的协同格局。

此次方案中提出的产业协同发展包括产业协作、创新协同、载体共建、生态同构四个目标,其中,产业协作目标,明确以都市圈产业集群为主要形态,推进产业上下游协作。德阳今年大力实施的强链育群行动,与这一目标不谋而合。抓企业配套延伸产业链、抓产品创新优化供应链、抓产业融合提升价值链,借势此次方案,德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获得新动能。

据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方案中,重大骨干支撑性工程有4项涉及德阳,包括总投资8亿元的“电子科技大学什邡校区 (一期)”、总投资1.5亿元的“凯达门业金属门窗生产基地扩能技改项目(四期)”、总投资20亿元的“中金众联(凯州)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总投资30亿元的 “联东 U 谷·德阳高新区国际企业港项目”。

在方案中的六大重点任务之一,构建跨区域协同创新链,形成产业升级新硬核,明确要构建产业协同创新机制,建设区域科技服务支撑体系。对标学习先进,德阳与成都多平台展开科技创新合作,已形成产业协同创新网络。如:与川大合作共建四川大学德阳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150多项科技成果转化;与西南石油大学在油气钻采、化工等领域开展合作;中科院成都分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德阳市政府三方合作共建德阳中科先进制造创新育成中心等等。

加强产业链垂直分工配套合作的举措,早已实施加快推进。今年3月17日,德阳与成眉资共同打造的四市“工业政企互通供需对接平台”已经上线。四市企业通过平台发布供需信息,平台AI、大数据技术实现供需精准匹配,帮企业解决人才、物资、资金短缺等难题,跨区域产业生态圈借力“黑科技”正逐步良性向好发展。

接下来,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四市有关部门,将共同探索推动科技创新券在四市范围内通用通兑,加快盘活区域内高端创新资源。德阳也将积极参与四市“校企双进”活动,共同探索搭建线上线下活动平台。未来,这类平台,线上将高频次发布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线下则促进企业技术需求与高校院所科技创新资源对接,推动区域科技服务支撑体系加快建成。(记者 伍玲 )

 

成  都

打造引领西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极核

 

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是产业协同发展、集群发展、错位发展。

未来,四市将以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为核心,强化创新资源集聚转化功能,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坚持“强链条、育集群、建体系”,共建主导产业明确、错位分工协同的区域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提升都市圈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位势,打造引领西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极核。

协同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

成都有多所高校院所,德眉资也有拥有顶尖技术的实验室平台。

按照部署,将按照“一城多园”与重庆共建中国西部科学城模式,优化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 “一核四区”功能布局。同时,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协同支持都市圈高校建设双一流大学(学科)。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促进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四市将深化赋予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同时,还将共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协同开展双创工作,持续推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布局一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共建共享“校企双进”等品牌科创活动和 “科创通”“盈创动力”等科创服务平台。

合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跨越区域,共建制造业生态圈。四地将共同编制跨区域产业生态圈建设行动计划,构建都市圈“研发+转化”“总部+基地”“终端产品+协作配套”等产业互动新格局,共同形成万亿级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及千亿级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食品饮料产业集群。

推动德眉资3市以同城化发展为依托,与成都东进相向互动,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协作,探索在区域内共同创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区,在更大空间尺度内协同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成都东进区域与德眉资发展成为都市圈增量人口和产业主要承载地。

此外,还将探索以“轻资产”模式为主导,向德阳、眉山和资阳园区输出成都品牌园区管理经验、运营模式、招商资源等。鼓励成德眉资4市按市场化运作原则,设立园区协同发展专项基金,通过市场化运作,支持园区共建发展。

协同建设现代服务业基地

成都是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全国重要文创中心和正在建设中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文化旅游将融合发展。按照规划,将做强 “三九大”(三星堆、九寨沟、大熊猫)文化旅游联盟,并串联成都市域内景区(点)和白马关、什邡特色雪茄产业园等周边城市特色景区(点)打造跨市域精品旅游线路。加快推进三星堆和金沙遗址联合申遗,加快建设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加强绵竹木版年画保护与利用,加大古蜀文化、三国文化、继光故里等红色文化宣传与推广。加快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

此外,四座城市还将协同共建以天府、双流国际机场为核心的“空中物流网”和以“蓉欧+” 国际铁路货运班列体系为核心的“陆上物流网” 体系。持续推动会展业与地方优势产业深度融合,打造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色会展品牌。(成都日报记者 张家华)

 

眉  山

产业同链招大引强助经济腾飞

 

近年来,眉山市精准培育“3135”产业,全面融入全省“5+1”现代产业体系和16个重点领域,强化产业对接,紧盯成都“南拓”“东进”战略,有重点、成配套承接成都高端产业,并围绕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不断招大引强,全面加快推进成眉产业同城化的步伐。

协同发展 成眉产业结硕果

强化交流,合作才能更加广阔和深入。今年上半年,成眉共同打造“工业政企互通供需对接平台”,切实帮助企业加强上下游对接合作,精准解决企业用工、融资、产品配套、技术合作等问题,稳步推进企业满产达产。联合发布能力需求清单,涉及成都市轨道交通、汽车、医药健康产业和眉山市53家企业。以成都市14个产业生态圈为载体,启动工业产业协同发展实施方案编制和产业联盟创建。联合召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线上线下融资对接会,会上眉山市融资项目签约83.1亿元。

同时,眉山市对标全省“5+1”现代产业体系和16个重点领域发展目标,加强对接,细化重点产业布局、产业链配套、创新研发等。同时,积极参与制定成眉乐光伏产业带规划,打造成眉乐光伏产业协作体。

频繁的交流,让成眉产业链不断延伸。截至6月底,成眉先后组织600余户企业开展成眉新能源新材料、机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绿色化工等系列产业对接活动,促成了一批项目合作、落地。在建、竣工和储备的成眉合作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78个,涉及总投资865.8 亿元。

锁定目标 全力以赴再突破

未来,眉山市将继续突出产业同链,建设大都市区产业集聚区。

“将立足现有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着力做大都市现代绿色农业。瞄准成都这个大市场,以‘无公害、绿色、有机’为发展方向,引进日本、台湾、以色列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技术,壮大泡菜、竹、柑桔等特色产业,打造一批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眉山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同时做强现代智能制造业。突出与成都补链、扩链、强链,大力培育“3135”产业集群,即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农产品及食品加工 3个千亿产业和机械及高端装备制造、绿色精细化工、医药3个500亿产业。

做优高端现代服务业。重点围绕文化旅游、康养服务、科教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依托中英、中瑞、中法、中日、中美以及港台合作的一系列重大项目,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旅游度假、医疗康养、文化创意、高端教育“四个基地”。

“目前眉山产业发展机遇重重,要落实省同城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同城化发展各项工作安排和相关会议精神,加强沟通对接,抓住成都东部新区和天府国际机场规划建设期,推进眉山东部新城及相关区域与成资临空经济区一体规划、一体发展,助力打造形成千亿级临空经济产业带,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全力加快同城化发展。”该负责人说。(眉山日报记者 彭林)

 

资  阳

聚力打造成资优势产业集聚区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成资同城化战略支撑,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当前,资阳市正抢抓重大战略机遇,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推进成资同城化的关键抓手,聚力成资优势产业集聚区建设,努力做好“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篇大文章,科学谋划推动新时代资阳高质量发展。

三大产业竞相融合突破发展

今年上半年,成德眉资四市积极探索共建开放型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推动产业同城化发展实现了良好开局。

发挥“工业挑大梁”作用,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食品饮料、纺织鞋服 5大优势产业和口腔装备材料、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全力以赴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筑起服务业发展高地,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现代商贸、文化旅游、健康医养等服务业,新建一批区域电商平台。协同打造成都东部旅游环线(成都—广汉三星堆—中江黄继光纪念馆—乐至陈毅故里—安岳石刻—保和生态旅游区—仁寿黑龙滩水库—成都)等旅游线路,开启资阳文旅发展新篇章。

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启动乡村振兴三年攻坚行动,抓好生猪稳产保供、大春粮食扩面增产,5个农旅融合示范点建设初见成效。

加快建设临空经济高地

如何加快建设成为引领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的同城化率先突破区?“坚持共建产业生态圈,规划建设10个产业生态圈和18个产业功能区,谋划实施73个产业同城化项目,轨道交通、医药健康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融合成都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建设临空经济高地。”审时度势,资阳市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

制造业是经济之本,推进制造产业协作是成资同城化的重中之重。资阳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瞄准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食品饮料、纺织鞋服和数字经济,建设口腔医疗设备特色产业基地、轨道交通装备研制基地、氢燃料新能源商用车研发生产基地,协同打造成渝万亿级特色产业集群。

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做强现代物流、现代商贸、文化旅游、健康医养等4大支柱型产业,培育发展金融服务、科教服务、商务服务、居民服务等新兴服务产业新动能为重点,加快构建优质高效、布局合理、融合共享的‘4+X’现代服务业体系,奋力打造成渝中部现代商贸物流中心、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资阳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提质发展现代农业,是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主要抓手。“立足构建农业‘6+3+1’产业体系目标,建设粮油、生猪等农产品保供基地,推进国际柠檬产业融合发展功能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临空都市农业体验园、佛山橘海现代农业产业功能区建设,协同推进成渝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巴蜀美丽乡村示范带。”资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搭上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快车”,资阳必将实现弯道超车,奋力开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资阳日报记者 黄建伟)

责任编辑:吴必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