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联动共建激发活力 德阳经开区:答好高质量发展的民生答卷

近年来,德阳经开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产城融合发展需要,主动适应城市社会群体结构和社会组织架构的变化,着力构建党委领导、多元参与、社会协同、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治理格局,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纳入经开区“千亿产业、科技新城、绿色园区”建设总体规划,推动实现党建引领治理、发展融入治理、服务贯穿治理,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子,推动民生高质量发展。

以党建为统领 党组织引领基层治理落到实处

德阳经开区旌东街道旌湖社区金龙巷街区是我市典型的集中连片“三无”小区,共9个连片小区,386户1200人,建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长期以来人员流动频繁,人口结构复杂,存在管理难、自治难、服务难。

2016年12月,按照“地域相邻、利于管理、便于活动”的原则,旌湖社区充分利用街区内住宅小区邻近、党员群众居住集中的优势,以9个相近院落为单位成立了金龙巷院落党支部,引领每个小区成立业委会,把物业门卫聘请为“三员” (即: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民情信息收集员、党建联络员),建立物业联席会议制度,将组织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居民院落,形成条块结合、共驻共建的区域性大党建格局。

同时,旌湖社区以金龙巷街区为试点,通过引进物联网,实现物业管理智能化,建成了德阳市首个“智慧小区”,小区管理从治安案件频发向平安稳定转变,连续三年“零发案”,从矛盾纠纷突出向文明和谐转变,居民满意度高。如今,金龙巷街区形成了“院落有门卫、管理有组织、活动有阵地、安全有技防”的良好局面。

金龙巷街区只是经开区推进城乡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经开区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纳入经开区“千亿产业、科技新城、绿色园区”建设总体规划,按照经开区、街道、社区不同层面,层层压紧压实基层党建主体责任、具体责任、直接责任,将抓党建强治理作为各级班子考察、述职评议、干部任用、督查考核等的重要内容,推动基层治理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优化组织体系 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理顺条块关系,增强街道统筹协调能力和联系服务群众能力,是推动街道职能转变改革的关键。经开区以“一定三有”推进旌东街道职能转变试点,逐项梳理街道职责清单,按照“5+X”模式优化设置党建办、社事办、综合执法办等内设机构和事业机构,赋予街道党工委人事建议、综合协调、要事参与、反向考核四项职权,切实增强其领导基层治理、统筹协调各方能力。

将19个社区党支部调整优化为党委(党总支),对小区、楼宇等党组织实行兜底管理,吸纳30余名辖区(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为兼职委员,吸纳23名社区民警为兼职委员,在社区党委统筹下开展治理服务工作。

稳步推进村级建制调整和社区优化改革工作,加快推进社区“两委”班子交叉任职,目前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达93.1%。全面推行“一心两翼”物业党建联建模式,社区党组织牵头成立业委会协会、物业公司协会14个,组建协会及网格、小区、院落党支部80余个,深入推行“六本清台账” “楼栋一长三员”“小区党员三亮”等做法,形成小区治理“一盘棋”。

强化基础保障 提供基层治理有力支撑

提供基层治理有力支撑 “社区的亲民化改造,为我们带来了‘家’的味道。”旌东街道东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亲民化改造中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东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紧邻钟鼓楼广场,不少群众散步、跳坝坝舞路过,都会进来歇一脚。该中心一楼设置了沙发、座椅、图书角和办事窗口,还免费提供茶水。“二楼的一间办公室以往是社区书记的办公室,改造后成为了社区干部和居民的 ‘春风谈心室’。”

东山社区党委委员苏婷婷向记者介绍道,社区在亲民化改造中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全面推行社区工作人员集中办公,把更多空间用作党员群众学习、活动、服务阵地,做到“办公空间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据了解,像东山社区这种空间布局优化、功能配置完备、环境氛围温馨、载体活动丰富、服务提供贴心的党群服务中心已建成15个。

德阳经开区坚持每年投入500万元用于城市党建和基层治理,按照《德阳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方案》总体要求,紧盯群众需求,立足服务民生,大力实施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补短板” 达标工程和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让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成为社区居民“易进入、可参与、能共享”的邻里中心和温馨家园。

推动共驻共建 党建示范激发基层活力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管理点多、线长、面广的问题日益凸显,现有城市管理机制、执法力量难以适应城市发展和基层治理需求。围绕 “群众遇到问题经常面临不知道该找谁”的问题,旌东街道积极构建“街道大统筹、城市微治理”基层治理新模式,在全市率先试点建立城市综合治理调度中心,整合市、区、街道三级34个部门单位资源,协调公安、城管、司法等12个执法部门下沉力量、集中办公,调度执法人员近50人,实行“常驻制+联络制”派驻模式,探索创新“1244”运行方式,建立日常管理、流转交办、联动执法等制度,推动区域管理高效协同开展。疫情防控期间,街道调度中心有力统筹,组织派驻机构对1400余个重点场所联合执法、联动治理,确保辖区“零病例”。自启动以来,累计集中调度处理上级交办、网格化巡查、群众投诉等各类服务事项103件、群众满意率达100%。

建立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动员辖区20余家市级机关认领共建项目124个,以机关支部为单位定点联系1—2个社区党组织和企业党组织,开展共建活动300余次,惠及居民群众数万人次。疫情期间300余名市、区机关党员志愿者有力支持了辖区防控工作。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综合服务和孵化站12个,将“草根”社会组织纳入社区党组织统一管理,提供场地、经费、活动等方面支持,先后孵化培育养老、文娱、自治类社区社会组织30余家,为居民群众提供多样化社会服务。促进国机重装、东汽、东电等7家央属龙头企业支持地方发展,影响带动100家中小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培育“小升规”民企首次超过20户,实现企地联动、共促发展。

旌东里吃美食、柳梢堰公园散步踢球、夜幕下游旌湖……是德阳市民的幸福感来源,也是经开区铸造城市“新名片”和留给游客的休闲幸福体现。基层发展治理与城市价值表达融合造就出的市民幸福感,如今在辖区街道、社区随处可见。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切实办好市民身边事,全力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进一步彰显经开区不断写好高质量发展的民生篇章,初步实现了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记者 李涵)

责任编辑:吴必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