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24%,位居全省前列——秸秆“逆袭”:从“讨人嫌”到“香饽饽”
索  引  号: 510600-2021-002470
文  号:
发布日期: 2021-04-13
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信息来源:德阳日报
有效性:有效
相关附件:
发布时间: 2021-04-13 来源:德阳日报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A+ A- 打印

过去没人要、讨人嫌的秸秆,如今摇身一变成了“香饽饽”。近年来,我市通过秸秆肥料化利用、饲料化利用、能源化利用、基料化利用和原料化利用“五化”并举,探索形成“组归集+村转运+镇收储+县利用”工作模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截至目前,我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24%,位居全省前列。

市场新业态蓬勃发展

在广汉市小汉镇凤凰村“述华秸秆回收专业合作社”,两个占地共7500余平方米的收储棚堆满了秸秆,棚内机器轰鸣,几名工人正将秸秆粉碎,进行压缩包装。

在该专合社负责人廖述华手里,稻草秸秆经过粉碎处理后就成了“宝贝”,加工好的秸秆粉末已被本地一些双孢菇种植专合社提前预定,“秸秆+菌种+有机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绿色农业循环产业链,不仅解决了秸秆影响环境的难题,而且靠着废物利用,述华秸秆回收专业合作社年年获利都在800万元左右。

“过去没人要,让人非常头痛的秸秆,现在竟成了‘抢手货’。”据廖述华介绍,这几年,专合社不仅和本地多家种养公司签订供销合同,还远销云南、贵州、西藏、青海,并带动6000多户农户参与秸秆综合利用。“我们以每吨600元的价格进行收购,通过机器揉丝,主要以制作菌包基料为主,每年大小春时节,能收集6000—8000余吨秸秆,对秸秆进行粉碎、打捆后,分批销往省内外。”

在德阳,有的秸秆还了田,有的秸秆卖了钱。在秸秆能源化、原料化利用方面,一些新业态正在蓬勃发展。

位于广汉市南丰镇联合村的四川省结强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利用专利技术将秸秆制作成“防空鼓轻质抹灰砂浆”,变废为宝再利用,为当地秸秆又找到一条新出路。

记者在该公司生产车间看到,工人们正忙着整理收购来的秸秆,一旁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新型建材砂浆打包码放得整整齐齐。“这些机器‘吃’进去的是秸秆,‘吐’出来的是新型砂浆,用秸秆制作的砂浆材质轻、不空鼓,正适合作为建筑外墙屋面材料。”该公司负责人蔡光华向记者展示用该砂浆抹制的墙体,能清晰地看到秸秆纹路。

建立完整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

“从2013年开始,广汉积极探索和实施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目前主要有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原料化五种途径,为杜绝秸秆焚烧、改善大气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发挥了重要作用。”广汉市农业农村局农村能源服务站站长徐刚介绍,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施,广汉率先在全省推行秸秆机械化收集,逐步建立起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组织体系、产业体系、政策体系,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秸秆综合利用,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市场化运作。“目前广汉设立秸秆收储点13处,存储量5万余吨,打通了秸秆离田收集‘最后100米’。”据介绍,从2015年到2020年,广汉共打捆收集秸秆14.4万吨,为老百姓增收1000万元以上。下一步,广汉市农业农村局还将继续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市场化运作。

作为秸秆综合利用项目重点县,中江也在努力探索丘区全面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的新路子。2019年以来,中江县以全面提高利用率为目标,建立了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产业链,目前建立秸秆收储中心30个、秸秆收储运市场主体16家,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2017年,中江县引进光大再生能源(中江)有限公司,利用秸秆等农林废弃物进行生物质发电,项目总投资6.8亿元,是中江县消纳秸秆的主要力量。同时,因地制宜在仓山、龙台等乡镇建立秸秆粉碎还田示范片,在玉兴、辑庆等乡镇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年基料化可消纳秸秆5000余吨。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近年来,我市坚持把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作为打好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建设“美丽德阳”的重要抓手,打出“建机制、强投入、育主体、重宣传”组合拳,全面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成立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市、县、乡、村、组、户六级联动工作机制,探索形成“组归集+村转运+镇收储+县利用”工作模式,建立秸秆“收-储-运-加-用”综合利用体系。争取中央、省资金4500余万元,市、县配套资金1000万元,重点对秸秆收储、还田作业、“五化”利用等重点环节和相关厂房设施设备进行补贴,激发市场主体参与秸秆综合利用的内生动力。支持培育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规模养殖场等市场主体参与秸秆综合利用,推进秸秆“五化”利用。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有机结合,广泛宣传秸秆综合利用法律法规、扶持政策和秸秆露天焚烧危害性,营造秸秆利用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

截至目前,我市农作物秸秆总产量219万余吨,秸秆可收集资源量183万余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24%,位居全省前列。全市农作物秸秆收储主体53家、利用主体86家,秸秆年收集率达46.35%。记者 李涵

责任编辑:何华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