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邡湔氐镇立足优势激发活力 唱响“产业曲”打好“特色牌” 脱贫与振兴齐头并进
索  引  号: 510600-2020-002278
文  号:
发布日期: 2020-07-09
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信息来源:德阳晚报
有效性:有效
相关附件:
发布时间: 2020-07-09 来源:德阳晚报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A+ A- 打印

唱响“产业曲”猕猴桃带动特色产业链

从上世纪80年代末,什邡的山区乡镇开始引种猕猴桃。1996年,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在湔氐镇下院村(现为“龙居寺村”)建立猕猴桃科研基地,开启什邡猕猴桃种植新篇章。

“我们猕猴桃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龙头公司,走‘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当地农户发展,还成立了什邡市湔氐镇沿山供销合作社。”湔氐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社员与合作社签订“产供销”合同,采用合作社统一品种、统一生产技术、统一质量标准、统一生产资料采购、统一包装、统一商标、统一销售的“七统一”运行模式。合作社按照高于市场收购价格回收产品实现第一次分红,年底根据供销社的营利情况,进行二次返利,充分保证社员利益。“下一步我们计划建立占地50亩的猕猴桃深加工、物流冷链基地,计划投资5000余万元建立5000吨猕猴桃保鲜库,猕猴桃全自动分选线,以及生产猕猴桃果汁、果酒、果干等深加工产品。”该负责人说。

目前,湔氐镇的猕猴桃种植面积达3500余亩,主要品种有“红阳”、“金什1”、“红什2”、“东红”等,农户种植的猕猴桃盛果期果园产量在2000斤以上,平均亩产值达3—4万元,年实现销售收入达8900万元,全镇从事猕猴桃的农户500余户,从事猕猴桃产业的人员达2000余人,其中农民专业技术人员50余人。

 

打好“特色牌”小木耳撬动大产业

现下正是黄背木耳丰收的季节。家住湔氐镇先锋村7组的脱贫户刘应金早就开始忙碌起来,近年来他通过发展黄背木耳年收入5至10万元。“这些木耳可是我的‘金宝贝’呢!”刘应金说。几乎与猕猴桃产业同步,自上世纪80年代初湔氐镇发展黄背木耳产业以来,经过几十年的积淀,如今这里已经成为闻名遐迩的“中国黄背木耳之乡”,“湔氐牌”、“川湔牌”木耳是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毛木耳精准化栽培技术”被农业农村部全面推广。

目前该镇黄背木耳种植规模达1.5亿袋,种植户数达4070户,其中贫困户30户,占全镇农户60%,年收入达7亿元。“2019年,我们镇拥有德阳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黄背木耳加工产值11.42亿元。特别是引入昊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全自动工厂化菌包生产线,采取‘公司+协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开发木耳酵素果冻等精深加工和销售推广。同时,什邡市农商行围绕食用菌产业打造独具特色的‘木耳特色银行’,2019年共向当地龙头企业和农户发放贷款3760万元,向木耳产业提供金融信贷资金支持。目前,我们正在申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湔氐镇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湔氐镇还将脱贫攻坚与沿山生态旅游发展相结合。立足沿山丰富资源优势,积极整合扶贫资金以及一、三产互动产业扶贫资金等建设资源,加快沿山旅游项目建设,努力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如今,已经打造出“半山公社”、万兴温泉花园酒店等沿山高品位生态旅游休闲点2个,发展农家乐共20余家,年均旅游人数达100万人次,年经营收入1800万元,解决剩余劳动力500余个,拉动贫困户自主经营茶、土特产、停车收费等户均年收入达10000余元。记者 曾征

责任编辑:何华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