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江在全省率先试点“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 贫困大数据精准“画像” 扶贫路上不落一户一人
索  引  号: 510600-2020-002047
文  号:
发布日期: 2020-06-24
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信息来源:德阳日报
有效性:有效
相关附件:
发布时间: 2020-06-24 来源:德阳日报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A+ A- 打印

一年前,50岁的魏成余躺在医院,因丧失劳动力失去生活信心。一年后,他开着电三轮车开开心心走亲戚,重燃生活的激情。能“走出来”的魏成余,是罗江区在全省率先试点“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众多受益者中的一个。

突发意外 非贫困户被及时纳入“大数据”

魏成余康复状况极好。6月19日,记者见到他时,他刚走亲戚回来。虽然已满50岁,但周围人都说他看起来只有30多岁。“我是二级厨师。” 魏成余自豪地说,“这个难关过了,等身体恢复好,我还是要打工挣钱,种好地,争取让生活早日好起来!”

魏成余家在罗江区鄢家镇高垭村12组,如果不是突发意外,他不仅自力更生,还能照顾93岁高龄患残疾的老母和70岁患精神疾病的哥哥。因为受不了家庭负担,魏成余的妻子多年前离家出走。这些年,魏成余勤劳苦干,不仅种了七八亩地,还早出晚归在周边各地打零工。再加上母亲有高龄津贴和残疾人补贴、哥哥有 “特困供养金”补助等,他们一家没有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去年,魏成余帮老板修剪树枝不慎摔落,脚粉碎性骨折、尾椎骨摔断,住院治疗花费十几万元,但老板经营困难只支付了6万元左右。后续还要治疗和康复,未来怎么办,他甚至想到了不再治疗、跳楼自杀。

此时,恰逢罗江“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启动,全区正在大力开展贫困监测。他的情况很快被监测员登记入账,上传该区贫困监测“大数据库”,被纳入重点监测,对他启动救助机制,一家三口得到兜底保障。魏成余细数到,“我现在每个月低保可以领314元钱,母亲每个月300元钱,哥哥每个月600元钱,这个月母亲和哥哥都额外发放了价格临时补贴一共有800元钱。”

“我在新盛镇卫生院康复住院两个来月,一开始行动不便,村主任魏盛家天天接送我。”魏成余心怀感恩,“村干部还帮我家收油菜打谷子,之前还帮我照顾母亲和哥哥,领导干部们也经常来看我,送慰问金慰问品等。”魏成余回忆道,去年在德阳市骨科医院治疗期间,镇村干部每天都给他打电话,安慰关心,让他鼓起生活的勇气。“我没有列为贫困户,但还是享受到那么多关心和帮助。”

如今,魏成余可以自如活动,虽然干不了重活,但他注重康复,时不时扫地栽花种绿植,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不久前,罗江区法院帮扶干部还为他组织捐款,共计5300元,“要感恩大家,感谢党委政府为我们贫困老百姓做的好事。”

监护人病故事 实无人抚养儿童及时“兜底”

10岁的小彭,“家”在德阳市儿童福利院,他的监护人是罗江区民政局。原来,小彭母亲在他3岁时就离家出走,他4岁时父亲患癌症去世。去年8月,相依为命的奶奶也因病去世。小彭成了有母亲的“孤儿”,陷入流离失所的状态。

受益于贫困监测机制的运用,10岁的小彭、 9岁的小军等罗江多名突然动态出现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被村里监测员及时上报,迅速得到民政、法院等部门救助和关怀,及时避免了脱离监护状态。

罗江区民政局一名知情干部回忆,“孩子母亲一直不肯露面,消极逃避。”部门工作人员辗转两三地,才最终找到小彭的亲生母亲辜某某,但她拒绝承担抚养义务,也不配合协议送养。

最终,当地政府、区民政局和区法律援助中心几经努力,一方面尽快把小彭安排到福利院生活,一方面多方研讨,形成切实可行的维权方案,最终依法撤销了辜某某的法定监护权,并指派区民政局为小彭的监护人。

9岁的小军,生父今年3月底病逝,生母在他一岁时离家出走,至今未探视未尽过抚养责任。姑姑、姑父在外打工,声明放弃他的监护及抚养权。经过区镇村三级努力,目前,小军暂由村上监护,已查找到他生母所在地,并实地调查相关情况。接下来,将参考小彭情况,依法撤销其母亲的法定监护权。

飞来横祸 各级力量汇聚“解困”

直到作为顶梁柱的父亲连续两次发生意外事故,耗尽家里积蓄,杜平的妻子离家出走。

被贫困监测员发现、镇村监测站上报罗江区贫困监测系统是在去年5月。“我爸以前要种菜、做生意,当时家里经济条件还可以。”回忆父亲发生意外前的时光,杜平略有些失落,“这两年我们家祸不单行。”

杜平的父亲2018年9月从高处失足坠落颅脑损伤,时隔几个月,2019年3月底又在略坪外环路被一辆火三轮严重撞伤,治疗花费十几万元。纳入系统后,按相关规定,7 月杜平的父亲就办理了残疾证,可每月领取到一定金额的护理补贴。11月村上按照程序,为他们申请办理了低保,每月380元。12月又发放了残疾人生活补贴、冬春生活救助、临时生活救助等共计2500余元。今年,又得到了400元困难学生慰问,600元慰问金和相应慰问物资。系统内,各级救助力量汇聚,尽最大可能帮助他家。

今年3月份,杜平的父亲去世了,杜平准备外出打工,把家重新撑起来,“谢谢上下各级对我家的帮助。”

受困于突发意外,万安镇凯江社区,正值壮年的45岁居民邓大富,经反馈上报罗江区贫困监测系统后,及时得到救助。现在,每月可以领到606元,其中低保金456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50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00元。

用好“六字口诀” 监测预警“全民皆兵”

罗江区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于2019年4月在全省率先试点,当年7月全省组织相关单位到罗江现场考察,省脱贫攻坚办专题刊发并明确 2020年在全省推广,人民日报、四川日报等专题进行了报道。

该机制实现全域监测、全员建档、精准监测、帮扶动态,成效明显。据该区扶贫开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系统整合了民政、残联、住建、教育、医保、卫健、水利和扶贫开发等10个部门的数据,根据行业部门工作周期性规律,建立数据定期收集加载制度,让干部“不填表”、农户“不跑腿”。目前,防返(致)贫监测“大数据库”已覆盖全区6万余户农户,为推进防返(致)贫提供信息数据支撑。

作为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中的“末梢神经”,监测员覆盖议事代表、村民小组组长、帮扶责任人等。按照“衣柜粮仓看一看、就业副业干没干、屋里屋外转一转、住院上学算一算、用水用电开开关、常住人口数撑展”六句话顺口溜工作要求,监测员定期入户监测和报告所联系农户情况,做到“全民皆兵”。第一书记与村两委研判并上报监测员反馈的问题,镇级防返贫监测小组审核上报问题并推送至相应区级行业部门进行限期帮扶补短。系统通过短信,提示相应人员反馈问题的录入、审核、解决情况,一目了然、及时有效。

通过贫困大数据飞上云端,为每户农户精准“画像”,实现了全员建档立卡。截至目前,罗江区贫困监测系统累计出现监测预警759例,办结销号730例,把返(致)贫风险降到了最低。(记者 伍玲)

 

责任编辑:何华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