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德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索  引  号: 1111-2019-002052
文  号:
发布日期: 2009-01-19
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信息来源:德阳日报
有效性:有效
相关附件:
发布时间: 2009-01-19 来源:德阳日报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A+ A- 打印

 

2009年1月5日在德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08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德阳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遭受了历史罕见的“5·12”特大地震灾害,政府工作经历前所未有的考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动员和组织全市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四次、五次、六次全会精神,奋力开展抗震救灾,加快推进灾后重建,切实改善人民生活,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在大灾之年最大程度地保持了全市经济社会的稳定。预计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5亿元,增长1%;实现财政总收入95.69亿元,下降9.13%;地方财政收入46.14亿元,下降5.9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3.7亿元,下降19.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00元,增长6.5%;农民人均纯收入4990元,增长9.9%。

一、全力抗击地震灾害,抗震救灾取得重大胜利

“5·12”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全市17139人遇难,460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2658亿元,特别是绵竹、什邡损失惨重。面对空前灾难,市委、市政府把抗震救灾作为压倒一切的任务,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市政府立即依法启动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市人大、市政协全力以赴,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开展了一场气壮山河、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斗争。

争分夺秒抢险救人。在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指挥下,政府一班人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靠前指挥,迅速组织开展自救互救。全力做好保障和协调工作,确保了解放军、武警部队、消防救援人员、民兵预备役、公安民警、专业救援队伍、医护人员、志愿者实施救援。成立前线指挥部,协调组织空军、民航飞行学院派出直升飞机,打通空中救援通道,开展“死亡之谷”绵竹小木岭等大营救。全市从废墟中救出幸存者12477人,累计收治伤员59276人,转到外地治疗伤员4670人。

千方百计安置群众。设置灾民救助点,搭建帐篷,抢修应急供水工程,设立应急市场和摊区,临时安置受灾群众124万人。加强救灾物资、资金保障,全市共调度安排各类资金167.92亿元,其中市本级安排调度资金19.12亿元,争取国内外捐8.9亿元,接收分配救灾物资20多亿元。在援建省(市)的帮助下,安装城镇活动板房13.7万套,帮助农村自建过渡房43.1万间,在8月10日前完成了受灾群众过渡安置。切实落实各项救助政策,共发放生活救助金16.66亿元,救灾粮食7万吨,过渡安置费7.8亿元,确保了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地方看病、有临时住处。

夜以继日抢通保通。开辟抗震救灾生命通道,保证抗震救灾车辆有序通行,市内所有收费站一律停止收费。调集抢险队伍和大型机械、运输车辆等抢险设备,加速抢修受损基础设施。汉(旺)清(平)路等42条阻断公路全部抢通。5月30日前城乡电网全面恢复供电能力。全市通讯基本恢复。

卫生防疫全面覆盖。狠抓灾后饮用水、食品卫生安全、环境消杀等卫生防疫工作。紧急建立震后饮用水监测地理信息系统,在绵竹、什邡布设90个监测点。出动卫生防疫人员50万人次,累计消杀面积14亿平方米。全市无一起重大食物中毒、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确保了大灾之后无大疫。

防范处置次生灾害。全力做好余震监测,严密防范地质等灾害隐患。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成功转移华丰公司黄磷,及时处置宏达盐酸、蓥峰液氨泄漏。排除小岗剑等11处堰塞湖险情,应急抢险处理115座震损水库,消除67座高危水库溃坝险情,抢修人民渠震损渠堤,成功避免了次生灾害的危害。

经过百日艰苦奋战我们打赢了抢险救人、灾民安置、抢通保通、卫生防疫、防范次生灾害“五个硬仗”,德阳灾区没有发生饥荒,没有出现流民,没有发疫情,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没有引起社会动荡,抗震救灾斗争取得重大胜利。

二、加快推进恢复重建,经济运行逐步回升

地震前,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4%1-4月,财政总收入增长40.7%,地方财政收入增长68.6%。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经济增速急剧下降。我们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在胜利完成抢险救人、过渡安置任务后,全面转入了灾后恢复重建。

科学编制重建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城乡、科学重建的原则根据《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按照市委确定的恢复重建总体目标“两评估、一评价”的基础上,完成了全市灾后恢复重建总体实施规划专项规划的编制,确定了住房、设施、产业、城镇、生态五大重建重点10626个项目,总投资2000多亿元。

产业恢复逐步加快。全力组织农业“双抢”,抓好大春、秋作生产,粮油获得丰收,粮食总产198.5万吨,比上年增加1500吨,中江再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称号。畜牧业逐步恢复,预计全年肉类总产56万吨。举办农产品合作洽谈会和灾后农产品展示推介会,拓展了农产品销售市场。全市工业企业恢复生产4728户,占总数的91.9%,其中91.5%的规模以上企业已复产。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24亿元,比上年增长0.2%,增速比上半年回升4.3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70亿元,增长4%。第三产业逐步复苏商业网点恢复营业。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亿元,增长3.5%。金融存贷款创历史新高,新增灾后重建贷款70亿元。

住房重建加快推进。科学规划农房选址和设防标准,免费提供多样化的住房设计样式,开展农房建设技术培训,加强施工技术指导,建立建材特供机制,积极协调金融机构贷款。全市农房需恢复重建29.51万户,已开工及建成21.41万户,开工及建成率72.6%,其中竣工10.61万户。56.61万户需维修加固的农房基本完成。开展城镇房屋应急评估,完成城镇受损房屋安全鉴定制定了城镇住房重建工作方案的实施意见,加快安居住房和廉租房建设。全市城镇居民住房已鉴定需重建约7万户,已开工及建成1.4万多户,开工及建成率达20%,其中竣工2800;需维修加固28.52万,完成3.13万

搞好援建对接服务。我们深怀感恩之心,切实做好援建协调服务工作。北京、江苏确定了灾后重建三年对口支援总体方案,着力加强项目、智力和产业援建。北京计划援建什邡资金超过70亿元,已开工16个项目,投入资金12.5亿元。江苏计划援建绵竹资金近100亿元,已开工44个项目,投入资金7.7亿元。乐山计划援建中江辑庆镇资金1500万元香港、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也确定了一批援建项目。国外政府及金融组织对我市提供了优惠紧急贷款项目。

项目建设掀起热潮。预计全市用于灾后重建总投入超过300亿元。狠抓灾后重建项目,1557个灾后重建项目相继开工。广青路首段竣工通车,绵茂路开工建设。建成通乡公路55公里、通村公路420公里。市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泰山南路拓宽改造、旌湖截污二期治理等工程建成竣工,开工建设长江路跨宝成线立交桥。

三、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产业承接取得成效

各项改革全面推进。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获得省政府批准并进入实施。制定《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开创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的决定》,明确了目标任务、改革重点和实施路径。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开展了机关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启动了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得到加强。实施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举办了改革开放30周年暨建25周年纪念活动。

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制定了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措施。开展灾后重建大招商,赴北京、江苏、重庆、港澳等地开展感恩和投资促进活动,承接产业转移成效明显。预计全市实际到位市外国内资金120亿元,增长39%实际到位外资1.3亿美元,增长20%。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预计实现进出口总额20亿美元,增长51%,其中出口9.2亿美元,增长53%

四、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八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全市新增就业30846人,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13560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基本消除。城镇低保人均补助127.5元,提高31元;农村低保人均补助41.8元,提高19.2元。新建、改扩农村中心敬老院16所,“五保”供养对象集中供养率达30%。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全面落实,城镇义务教育免除了学杂费。8558名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平等享受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参合率达91%。新建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个,城市居民卫生服务覆盖率达85%。解决611名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温饱,改善1474名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新建沼气池37130口。完成了711个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解决了8.6万名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完成红层找水打井11486口,解决分散农户40201人的饮水困难。17.75万亩退耕还林成果得到巩固,新建天保工程公益林2.5万亩。完成21户重点工业企业和6个规模化畜禽养殖项目污染整治。

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开展“查灾情、访民情”活动,加固加厚农村过渡住房,发放过冬衣被218.4万件(套),抓好冬春口粮供应,落实卫生防疫措施,储备过冬物资,确保受灾群众不挨饿不受冻。

社会事业稳步推进。完成学校维修加固110所,建成板房学校255所开工新建学校50余所。全面完成受灾县、乡临时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开工卫生恢复重建项目61个。及时诊治三聚氰胺奶粉婴幼患儿。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组织实施灾后重建科技试点村建设,狠抓了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活动。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奥运火炬展示活动顺利举行,在北京奥运会上我市运动员夺得银牌1枚。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5‰以内。完成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启动了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

社会保持稳定。全面排查化解矛盾纠纷,集中开展重信重访专项治理,依法妥善处置涉校、涉灾等问题。认真开展大接访活动,重点解决征地拆迁、涉法涉诉、移民安置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深化“平安德阳”建设,切实加强灾区治安管理,有效预防、控制和减少了违法犯罪。积极支持藏区稳定工作。狠抓安全生产工作,开展了食品、交通、消防等专项整治,遏制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五、依法治市稳步推进,政府建设得到加强

民主法治建设扎实推进。认真贯彻国务院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向市人大报告工作和向市政协通报工作制度,认真听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和意见。加强办理督查力度,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26件、政协委员提案198件。认真听取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意见。扩大民主管理,工会、共青团、妇联、商会等群团组织作用增强。启动法制城市全国试点单位创建工作。

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熔铸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成为我们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宝贵精神财富广泛宣传抗震救灾英雄人物和先进事迹组织心理抚慰、文艺表演、流动电影车队等分赴灾区。向受灾群众献爱心活动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优抚安置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政务环境进一步改善大力实施“590”工程,认真抓好政务公开,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国有投资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国有产权和国有土地交易等重点领域推行阳光行政,建立了统一规范的国有资源交易平台。救灾物资和资金监管,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

统计、外侨、对台、民族、宗教、老龄、保密、气象、人防、档案、残疾人、地方志、住房公积金管理、公用事业管理、无线电管理、信息化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全市抗震救灾工作取得重大胜利的一年,是灾后恢复重建取得初步成效的一年,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的一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支持监督的结果,是全国人民和社会各界无私援助、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干部群众顽强奋战、超常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力参与德阳抗震救灾的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消防救援人员、民兵预备役、政法干警、医务和教育工作者、志愿者向援助我市的北京、江苏、天津、辽宁、湖南、山西、重庆、深圳、大连、乐山等省(市)人民,大力支持德阳抗震救灾全国人民和海内外朋友,向全市人民,向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到,德阳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巨大,年初制定的经济发展指标未能实现,灾后重建任务十分繁重;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逐渐加深,经济增长和财政增收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城乡居民就业压力增大,灾区部分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三农”问题仍然突出,农民增收任务艰巨维护社会稳定任务繁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监督支持下努力解决,把政府工作做得更好。

2009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也是加快灾后重建和落实扩大内需政策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作了深刻分析和科学判断,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的部署和要求上来。尽管我们当前面临诸多困难,但德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态势没有改变。国家和省出台的促进灾后重建、扩大内需和深化农村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将成为推动我市发展的强劲支撑。我们一定要增强信心,把握机遇,迎难而上,加快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委“两个加快”的要求和全市“三年全面恢复、五年提升跨越、八年全面小康”的目标,以实施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为重点,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以落实扩大内需政策为重点,加大投资力度,促进城乡消费;以抓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为重点,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以构建和谐社会为重点,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努力实现恢复发展、优化发展、加快发展,使德阳继续走在全省发展的前列,成为建设西部经济高地的重要力量。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奋力夺取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关键性胜利,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力争地方财政收入同口径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为此,要着力抓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城乡住房建设,确保受灾群众安居

把安居放在灾后重建的首位,加快建设步伐,提前完成重建任务,让受灾群众尽快住上安全经济、实用、省地的住房

加快农村住房重建。确保今年9月全面完成农村永久性住房重建。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产业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适度集中,搞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继续落实建材特供机制,加强建材价格监测和产品质量监管。加大对农村散建户的技术指导,确保房屋建筑质量。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房建设的信贷投放力度,多渠道筹集农房建设资金

加快城镇住房重建。力争年底完成城镇永久性住房建设和城镇住房除险加固。突出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廉租房和安居住房建设,缓解低收入居民住房压力。支持受灾城镇居民购买商品住房严格招投标管理,强化重建住房的抗震设计和质量监督。

二、加大投资建设力度,恢复完善基础设施

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建立项目推进机制,制订年度计划,保障资金和土地,落实责任和监督主体,确保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0亿元

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加快灾后恢复重建规划项目的实施,确保所有项目全面开工,着力抓好103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绵茂公路,力争开工德中快速通道。配合做好成绵乐城际铁路、成什绵高速公路、成兰铁路过境线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切实加强能源、邮电通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围绕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完成《德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提高控制详规覆盖率。抓好市区一环路建设,集中力量打通断头路。加快建设长江路跨宝成线立交桥,开工建设嘉陵江西路跨宝成线等立交桥。开工建设与成都对接的旌江大道、天星大道。启动德阳城镇供水水源建设前期工作,抓好供水设施及管网建设,完成沱江干流德阳段六期防洪工程。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施灾区生态修复工程,逐步恢复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加强天然林、野生动物保护,抓好退耕还林、水土流失和小流域综合治理,逐步恢复受损植被。继续推进城市森林工程和生态创建细胞工程。

三、大力推进农村改革,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施力度,努力使农村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

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着力“六个统筹”,抓好10个区域重点镇试点,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搞好农村集体土地、农民承包地、林地、宅基地的确权登记颁证,依法妥善处置地震对土地承包带来的新问题。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支持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鼓励工商企业和城镇居民到农村租赁经营农民的承包土地。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新增粮食生产能力、新增出栏生猪生产能力、新增灌溉面积等工程。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优质粮油、生猪、烟叶、果蔬等特色产业化基地建设,发展一批现代农业示范狠抓农业招商引资,引进扶持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搞好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种植业、养殖业现代化进程。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全市建立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治、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扶持农村专合组织和中介组织发展,培育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拓展农产品营销市场,搞好信息、技术、农资、农机等社会化服务。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着力抓好震损水库除险加固、因灾损毁的大棚、圈舍等农业基础设施修复按照镇村灾后重建规划,搞好农田整理、村庄整治、基础设施完善等工程。加快修复因灾受损的耕地,补充灭失耕地,复垦整理宅基地。加快通乡通村公路和农村客运站点建设抓好沼气池、安全饮水和水利现代化灌区建设。加快40个省级、市级新农村试点村建设,搞好扶贫开发。

千方百计致富农民。认真落实国家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等强农惠农政策,大幅增加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把解决农民就业和家园重建结合起来,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参加以工代赈和生产自救。搞好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

四、加快工业恢复重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在恢复重建中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在应对金融危机中捕捉发展机遇,促进工业经济较快发展,确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完成工业投入260亿元。

加快工业项目建设。着力抓好1015个工业恢复重建项目,支持受灾严重企业恢复重建,确保有条件的企业尽快投产。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着力抓好东汽异地重建、二重8万吨模锻压机等一批新建和重大技改项目。做好征地拆迁、环评能评、要素协调等工作,促进项目尽快落地建设。

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重大装备产业链整合和龙头企业的聚集,搞好配套协作,延伸产业链条。加强磷化工资源整合,推进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大力发展精细磷化工。抓好什邡雪茄烟基地建设。加快新金属、高分子复合、精细化工等新材料的产业化进程。结合扩大内需和灾后重建对建材的巨大需求,加快建材产业发展。加强企业自主创新,建立风险投资资金和公共创新孵化平台,搞好产学研结合,支持企业建技术中心。大力实施质量兴市和名牌战略,抓好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优化园区布局扩大园区面积,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9个重点工业园区。以德阳高新技术开发区为基础,加快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着力打造西部现代制造业中心。积极推进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建设。推动对口支援省(市)共建工业园区。加快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园区吸纳功能和承载能力。按专业化分工、生产配套协作、产业链相关的要求,引导重建、迁建、转移和配套企业向园区集中

抓好节能减排工作。确保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COD削减1500吨,氨氮削减20吨,二氧化硫控制在2.8万吨以内。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工程的节能,支持企业节能技术改造,依法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县城、工业园区的污水、垃圾处理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对工业污染、农村面源污染的治理。推进全国节水型社会试点市建设

五、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努力扩大城乡消费

活跃城乡市场。确保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恢复重建灾区市场服务网络,抓好生产资料、水产品等专业批发市场建设。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双百”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积极推进家电下乡”,扩大农村消费市场。大力培育文化、体育、汽车等消费热点。认真落实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鼓励普通商品住房消费,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

提升服务业层次。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和引进一批重点物流企业,拓展物流服务产业链。积极发展社区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创意设计、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

加快旅游业恢复重建。抓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重点旅游通道、旅游景区、旅游城镇等恢复重建项目。抓好汉旺、穿心店等重要地震遗址保护建设,发展地震遗址旅游。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农家乐”恢复重建。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提升游客消费信心。

六、不断提高开放水平,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继续开展灾后重建大招商活动,确保引进市外资金100亿元。立足比较优势,找准最佳承接点,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关联性强、配套协作紧密的转移企业。创新招商方式,把对口援建机制同承接产业转移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产业集群招商等方式,增强招商实效。优化服务环境,做好项目落地和全程服务工作。用好各种平台,扩大对外宣传。

加强区域合作。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产业基础和综合成本等优势,全面加强区域性合作。加强与对口援建省(市)的合作,着力推进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和智力引进。加强与成都等周边城市的合作,促进成德绵区域一体化发展。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港澳台等区域合作,促进经济、科技、文化的广泛交流

稳定对外贸易加快科技兴贸重大装备出口创新基地建设,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增强出口产品竞争力。鼓励和支持企业恢复出口市场,开发新兴市场。认真落实出口退税政策,扶持出口型中小企业发展

支持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加强协调服务,大力支持各县(市、区)灾后重建,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营造鼓励创业的社会氛围支持民营企加强技术创新,开拓产品市场,保持稳定增长加强服务体系建设,鼓励会员制融资担保机构加大担保贷款力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的作用。引导民营企业提高素质,关爱员工,增强社会责任感

七、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促进民生改善

加快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发展。严格执行强制性建设标准,全面开工学校重建项目,将学校建成最安全、最牢固、最放心的地方。继续落实“两免一补”和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免学杂费政策。推进西部职教高地建设,逐步实现农村学生免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启动德阳特色中职园区建设,着力打造职教高地与重装基地互动、产学研结合的职教示范区。全面开工医疗卫生恢复重建项目,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恢复重建。扩大农村免费公共卫生服务和免费免疫范围,逐步推行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做好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继续抓好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网络、供应网络建设。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切实抓好环境整治。恢复重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继续搞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深入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启动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工程建设。搞好全民健身运动,积极备战省第十一届运动会。深入推进优生优育,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抓好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完成第二次土地调查。

切实解决民生问题。继续抓好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通畅、环境治理“八项民生工程”,优先解决与灾区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突出问题。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做好困难企业下岗职工、高校毕业生、因灾生活困难群众、返乡农民工等的就业工作,确保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加强劳动关系处理协调,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继续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工作,开展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试点。深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和报销比例。增加城乡低保补助和农村五保生活金。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继续做好移民安置和后扶工作。推进慈善福利事业发展。做好特困群众的慰问工作。

八、抓好财政增收节支,深入推进金融服务

坚持科学理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支持城乡居民住房重建、社会保障和扩大就业等领域。充分发挥财政资金调控和引导作用,带动鼓励银行贷款和民间资金参与恢复重建。严格依法组织财政收入,积极争取更多的转移支付和各类项目资金。调整支出结构,继续压缩一般性项目支出,深入推进各项财政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财政监管,保证财政资金安全。

加强金融服务。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恢复重建重点工程、中小企业、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的信贷支持。推动地方性金融机构发展,支持中外资银行设立分支机构。积极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支持村镇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拓宽小企业、微小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和“三农”的融资渠道。培育发展各类信用担保机构。鼓励保险业开发新险种搭建融资平台,促进银企沟通。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九、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努力促进社会和谐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时代风尚。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培育新时期“德阳精神”,使之成为激励全市人民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的强大动力。加强对灾区群众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广泛开展城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城市管理,营造良好人居环境。

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立灾害风险评估体系,完善各类防灾应急预案。整合应急资源,提高紧急救援救助能力。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对余震、水源、滑坡、泥石流等的监测预防,继续做好堰塞湖处置工作。加强地震小区划和预警系统建设。搞好抗灾技能培训和演练,推动防灾减灾救灾科学知识进机关、进学校、企业进社区、进农村。搞好全国城市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创建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抓好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继续做好涉灾、涉校等信访突出问题的化解处置工作。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开展灾区治安等专项整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着力抓好灾民集中安置区、道路交通、食品卫生、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的安全工作。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行政能力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努力建设服务、责任、法治和廉洁政府。

强化政务服务。坚持民主科学决策,完善政府重大决策程序,认真执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大力开展行政效能建设,落实以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为重点的行政效能制度体系。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深化“590”工程,进一步完善“两集中、两到位”,优化“并联审批”,推进电子政务建设。落实灾后重建行政效能问责规定,建立健全覆盖市的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重视灾后重建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

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积极推进依法行政第二个五年规划。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支持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充分发挥作用。搞好村民自治和社区自治,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加强廉政建设。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积极推行问廉问责制度。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的作用,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加强灾后重建项目和资金的监管,确保重建资金和政府投资在阳光下运行。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拓宽政府信息公开范围,推进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全体政府工作人员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尽职履责,勤奋工作,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各位代表:为牢牢把握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两大历史性机遇,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落实扩大内需政策、加快灾后重建的意见》,提出了十项措施,确定了三年投资2000多亿元的目标,其规模之大、项目之多,远远超过建市以来任何时期。我们坚信,通过三年不懈努力,一个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富裕、更加美丽的新德阳必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实现家家有房住,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三年投入资金490多亿元,新建灾区城乡居民住房50多万套,新建城镇安居住房和廉租房1万多套,使城乡居民住上安全、舒适、美观的永久性住房。

——实现户户有就业,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三年投入资金7.68亿元,加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搞好就业和再就业培训,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城乡就业更加充分。到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6720元。

——实现人人有保障,公共服务更加健全。三年投入资金203亿元,全面完成教育、卫生、文化等设施重建,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硬件设施达到全国一流,公共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实现设施有提高,城乡面貌更加优美。三年投入资金234亿元,加快公路、铁路、通信、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重建。中心城市功能更加完善,聚集辐射能力明显增强,各县城和区域重点镇面貌焕然一新,灾区农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一中心多片区”组团城市群体系更加完善。

——实现经济有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三年投入资金700多亿元,在恢复重建中形成新的产业体系,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更具活力,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经济总量显著提高。力争到2011年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200亿元,德阳成为西部经济强市。

——实现生态有改善,环境质量明显提高。三年投入资金12.5亿元,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德阳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环境更加优美,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各位代表:地震灾害可以摧毁我们的家园,但不能摧毁我们坚强的意志。我们已经夺取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我们也一定能够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新家园。美好蓝图已经绘就,发展前景催人奋进。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坚定信心,共克时艰,抢抓机遇,开拓奋进,以高昂的斗志、超常的努力、务实的作风,为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德阳而努力奋斗!

 

 

 

 

 


 

“两评估、一评价”:“两评估”指地震灾害范围评估地震灾害损失评估“一评价”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590工程”:为创建全省一流政务服务中心,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快政务服务中心“590”工程建设。5个100%:所有行政机关的行政审批和服务项目必须100%集中到政务服务中心;本级行政机关的行政审批权100%对行政审批服务科授权;在政务服务中心的按时办结率要实现100%;跨部门行政审批和服务要实现100%并联审批;国有产权转让、政府投资项目、政府采购、国有土地、矿产资源转让必须100%进入政务服务中心公开招、拍、挂。1个90%:在政务服务中心的当场办结件要达到办件总数的90%以上。1个0投诉: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所提供的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要实现有效投诉为“零”。

“生态创建细胞工程”:省委、省政府在生态省创建中提出要抓好生态创建细胞等工程。主要指环境优美乡镇,生态小区(包括工业生态小区、农业生态小区、人居活动生态小区、自然生态小区),生态村,生态家园,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生态公园等。

“用益物权”:指非所有人对他人之物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排他性的权利,是他物权的一种。比如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用益物权人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新网工程”:供销总社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启动的“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主要内涵是四个网络建设:统筹规划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建设。

“家电下乡”是财政部、商务部发起的针对农村消费者定向研发、生产、销售指定家电产品,并由政府财政部门给予一定资金补贴的农村家电推进工程。主要做法是由中央和地方财政以直补方式对农民购买试点产品给予销售价格13%的补贴,以激活农民购买力,加快农村消费升级,扩大农村消费。自2007年12月起在山东、河南、四川、青岛三省一市开展试点,对彩电、冰箱(含冰柜)、手机三大类产品给予财政直补。国家还将逐步把范围扩大到全国,同时增加洗衣机等直补产品范围

“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开展业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担风险,其合法的经营活动受法律保护,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

“村镇银行”: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主要经营业务: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中、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从事同业拆借、银行卡业务,代理发行、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代理收付款项及保险业务和银监会批准的其它业务。

“地震小区划”:在城市或工程场区范围内,反映局部工程地震条件下地震破坏作用差异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成果,它是城市和工程场区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制定防震减灾对策的基础资料,也是城市和工程场区内新建工程项目确定抗震设防标准的依据。

“两集中、两到位”:审批部门的行政审批职能先向行政审批服务科集中,行政审批服务科再成建制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审批部门对行政审批服务科授权到位,人员到位。

责任编辑:桂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