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德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索  引  号: 1111-2019-002050
文  号:
发布日期: 2008-03-05
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信息来源:
有效性:有效
相关附件:
发布时间: 2008-03-05 来源: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A+ A- 打印

 

2008年2月25日在德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常务副市长  张金明

各位代表:

受冷刚市长委托,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2007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动员和组织全市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市第六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坚持“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德阳”的主题,围绕“两年有新突破,四年上新台阶”的目标,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开放,狠抓城乡统筹,积极改善民生,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实现了新一届政府工作的良好开局。

一、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648.4亿元,增长14.8%,增速创14年来新高实现财政总收入105.3亿元,增长48.9%;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9.1亿元,增长76.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9.4亿元,同口径增长24.5%

工业经济增长强劲。加强工业布局调整,制定落实扶持政策,狠抓项目带动,有力地促进了工业经济发展。工业总量不断扩大,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91.4亿元,增长25.4%;销售收入840.1亿元,增长32.3%;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 51.5%,提高1.5个百分点。经济效益持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86.1亿元,增长36.5%;利税总额134.5亿元,增长32.4%。产业集群加快形成,机械、化工、食品三大产业实现增加值237.2亿元,增长28.9%。装备制造业强势不改,已占工业半壁河山。新材料产业迅速崛起,实现增加值54.4亿元,增长31%。重点企业做大做强,10户企业位列全省大企业大集团,新增销售收入上亿元企业32户,总数111户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23户,总数达810户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入园企业达834户。技术进步实现突破,二重获准建设大型铸锻件数字模拟国家工程实验室,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新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5个,6项成果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申请专利467件,我市首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技改投入再创新高,完成投资79.4亿元,增长57.2%,金路PVC扩能、利森水泥等28个项目竣工投产。质量兴市和名牌战略取得新成绩,新增中国名牌2个、国家免检产品2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 

农村经济发展喜人。支农惠农力度加大,市级财政对“三农”支出达9204万元,增长30%。落实农村“四项补贴”1.65亿元,农民人均受益55元。狠抓抗旱减灾,粮食总产198.3万吨,增长4.7%。实施现代畜牧业“百亿工程”,落实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肉类总产58.3万吨,增长5.5%。现代农业发展加快,良种良法、免耕栽培等新技术推广面扩大,农机化、水利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节水灌溉示范市建设取得成效。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推进,全市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个、省级14个、市级66个,农村专合组织916个,建成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个、省级62个,“一村一品”专业村105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43个。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度加大,完成投资8.13亿元,增长33.3%,在全省“李冰杯”竞赛中7个项目均获奖。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新启动40个试点村建设。劳务经济不断壮大,培训农民20.2万人次,转移和输出农村劳动力95.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5.3亿元。完成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

第三产业持续活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193.2亿元,增长17.4%。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汽车、住房等消费逐步升温。积极培育现代物流业,八角汽车综合服务园、恒大建材城、市区商贸中心等区域性物流中心初步形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成效明显,新建393个连锁村社农家店。旅游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实现旅游总收入58.2亿元,增长22.5%。通过四年努力,我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获得成功。金融运行平稳,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89.4亿元,比年初增长13%;贷款余额274亿元,比年初增长11.6%。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深入推进,金融服务产品不断增多。保险业发展加快,保费收入增长30%。

二、城乡建设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4.9亿元,增长33.6%。市区完成东湖山公园改造、东大门改造、穿城堰改造、岷山路北段、美食一条街、华山南路供水主干管建设等工程,改造了11条小街小巷,加快了沱江西路中段、旌湖截污等工程建设。各县城和重点镇建设取得新进展。建成罗文公路,完成仓乐公路改建工程,广青公路开工建设。农村公路建设成效明显,建成通乡水泥路(油路)120.5公里、通村公路496.1公里,完成危桥改造5座,新建和改建乡镇客运站点24个。积极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罗江率先实现镇镇通公交车完成黄鹿水库建设,启动了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完成中江220千伏等电网建设项目,基本实现全市城乡同网同价,绵竹在全省率先建成农村电气化县。

节能减排初见成效。狠抓结构调整,推进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我市连续三年圆满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预计下降6%以上,削减COD6139吨、氨氮97吨、二氧化硫5408吨。全面完成28户省、市重点治污企业治理任务。建成广汉、什邡污水处理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剑南春和龙蟒被列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金八角水泥、宏达等企业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取得新进展。推行清洁生产,4户企业被列为全省清洁生产试点企业。

生态建设不断加强。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得到巩固城市森林工程建设加快。完成营造林3.4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76平方公里。开展金土地工程,新增耕地6000亩。积极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全面启动了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8.22%,地表水出境断面水质有10个月达标。

三、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各项改革全面推进。积极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制定了改革总体方案。开展扩权强县试点,下放了经济管理权限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了行政审批事项和规范性文件。村组调整稳步推进,村庄布局得到优化,5个县(市、区)完成调整任务,行政村减少37%。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成效。完成兽医体制改革,启动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市级国有资产实行了统一监管。国企改革稳步推进,支持东电、东汽整体上市,四川粮机厂、四川钻采厂改制取得实效。

开放型经济发展加快。实行产业招商责任制,完善工作机制,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引进上亿元项目59个。实际到位内资124.5亿元,增长97%,其中引进省外资金59.8亿元,增长2.1倍,引进市外资金86亿元,增长1.1倍;实际到位外资1.1亿美元,增长79.1%。进出口总额13.3亿美元,其中出口6亿美元。“走出去”战略取得新成效,宏华在美国、俄罗斯、中东等地建立生产基地,宏达在非洲开发矿业资源,拓展了发展空间。

县域经济蓬勃发展各县(市、区)确立更高发展目标,增添发展措施,强力推进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什邡、绵竹、广汉、中江抓住扩权强县试点机遇,加快发展,地方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分别增长64%、40.3%、127.4%、76%。旌阳、罗江、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呈现快速发展的好势头不断优化创业环境,搭建服务平台,民营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增加值占GDP51.1%,提高1.8个百分点。私营企业突破1万户新设企业2500多户,5户民营企业进入全省十佳,7户入围全省民营企业销售收入和纳税前20强。

四、富民惠民力度加大,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认真落实各项富民惠民政策,千方百计改善民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585元,增长14.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40元,增加634元,增长16.2%。

“十大惠民行动”全面完成。2007年的惠民力度是历年来最大的一年,各级财政共筹集资金11.81亿元,其中市级财政安排1.27亿元,各项惠民行动成效明显。新增就业28493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基本消除。低保人均月补差96.5元,农村低保人均月补差22.6元,农村“五保”月供养金不低于100元,修建、改建敬老院16所。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全面落实,对34.6万名学生免学杂费和教科书费,1.6万名学生获得寄宿生生活补助,城市低保家庭同步享受“两免一补”,1050名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平等享受义务教育,3.3万多名中职学生获得国家助学金。5个县(市)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农民达226.1万人,建成2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乡医疗救助2.65万人次。红层找水打井12559口,解决了4.6万人的饮水困难;建成各类供水工程7633处,解决了13.2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新建沼气池35120口。完成4万平方米的城镇廉租房建设,为1324户农村特困户新建住房,完成147户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解决了10.7万户偏远农村人口广播电视收听收看困难。改善了1550名农村低收入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针对物价上涨,及时上调城乡低保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标准。加强政务服务、信访群众接待、惠民帮扶“三大中心”建设,服务功能不断拓宽,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制订加快职教发展、建立中小学校方责任险等政策措施,教育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10所国家级、省级示范普通高中面向全市招生,农村学生同等接受城市优质教育。农村“普九”义务教育债务基本化解。职业教育取得新成绩,我市被授予“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卫生事业加快推进,36个乡镇卫生院达到标准化,584个村卫生站达到规范化,妇幼保健体系建设得到加强,环境卫生治理和除害防病工作取得成效。文艺创作再创佳绩,一批作品在全国、全省比赛评比中获奖。“文化德阳”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我市参加第六届全国城运会获得好成绩。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新机制逐步建立。

五、民主法制稳步推进,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依法行政切实加强。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向市人大报告工作和向市政协通报工作制度,认真听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56件、政协委员提案240件,办结率100%。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完成第七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依法扩大民主管理,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增强残联、商会等社会团体功能拓展

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全面加强,和谐社区创建活动成效明显。未成年人权益得到保护,建成一批“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开展“牵手农民工,援助在身边”活动,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广泛发动社会捐资助残。创新城市管理机制,市容市貌有了改观。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优抚安置等工作取得新进展,我市荣获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社会稳定形势良好。维稳责任进一步强化,维稳方法进一步改进,群众工作网络进一步完善,解决问题的力度进一步加大。认真落实移民政策,切实做好企业军转干、国企困难职工的解困工作,开展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保试点,积极解决乡镇“八大员”、“老二轻”、“老知青”等遗留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德阳”建设扎实推进。强化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安全生产形势稳步好转。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德阳经验在全省推广。

统计、档案、外侨、对台、老龄、保密、气象、人防、防震减灾、民族宗教、住房公积金管理、无线电管理、物价管理、政府采购、信息化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是各项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的一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阔步前进的一年。一年来,我们以创新理念谋划发展,以全局意识统筹发展,以务实举措加快发展,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步。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支持监督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市人大代表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地解放军、武警部队和政法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重大工业项目不多;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基础设施不尽配套;节能减排任务艰巨;金融与产业互动尚需推进;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平衡;行政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社会转型期的维稳任务仍然繁重。我们将在各位人大代表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解决这些问题,把政府工作做得更好。

2008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实现德阳“两年有新突破,四年上新台阶”目标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当前,我市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挑战和机遇并存。中央提出了“两个防止”的宏观调控目标,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经济全球化影响加深,我们要充分估计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同时,我们更应看到,我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发展后劲有力,消费拉动持续增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内生动力逐步增大,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较多。我们要坚持紧中求活,紧中求快,紧中求好,应对挑战,捕捉机遇,攻坚克难,以更大的魄力、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推动德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取向和市委的部署,坚持“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德阳”的主题,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加大统筹城乡力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富民惠民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全面实现“两年有新突破”目标,使德阳工业发展始终走在前列,县域经济继续干在前面,改革攻坚勇于站在前沿,成为全省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重要力量。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同口径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460元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为此,要抓好六方面工作。

一、着力抓好城乡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发展

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举措,认真实施改革总体方案,努力促进城乡同发展共繁荣。

统筹城乡发展规划。认真执行《城乡规划法》,坚持统筹规划、规划统领的原则,科学编制城乡发展空间规划。按照主体功能区要求,修订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等规划,使各类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衔接协调做好县(市、区)区域总体规划、区域重点镇和农村新型社区等规划编制,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构建与统筹城乡发展相适应的规划管理体制,把规划管理向农村延伸

大力推进“三个集中”。强力推进工业向集中区集中,按照工业布局规划,实施“腾笼换鸟”“飞地工业”,促进新上项目、搬迁改造和引资项目向工业集中区聚集。积极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制订鼓励政策,促进土地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农村专合组织集中。梯度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在城市和区域中心镇,按城市社区标准建设城镇新型社区,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土地整理、拆院并院、退宅还耕,集中建设农民新型社区,引导农民向城镇和中心村聚集。选择10个区域重点镇先行试点,实施一批城乡基础设施、重点产业发展和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的重大项目。

创新体制机制。以城乡资源配置市场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身份平等化、城乡建设发展一体化为目标,深化各项配套改革。综合运用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统筹涉农资源,建立以社会投资、市场推动为主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机制。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积极构建公共财政体制。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引导组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等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推行以企带乡、以企带村等发展模式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保障差距。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深化扩权强县试点,完善管理机制,强化协调服务,支持县域经济做强做大,支持丘陵地区发展。各县(市、区)要咬定目标,发挥优势,错位竞争,做大产业,做强企业,做优产品,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认真落实各项促进政策,推进公平准入,平等保护物权。加强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等困难。加强行业自律,引导民营企业提高素质,诚信守法,回报社会。

二、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抓好自主创新、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等关键环节,构筑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发挥工业主导作用,确保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0亿元、销售收入1000亿元、利润总额100亿元,分别增长24%、24%和22%。加快10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完善功能配置,按专业化分工、生产配套协作、产业链相关的要求聚集企业,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加快开发建设,努力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先进制造业的承接地、科技成果的孵化地和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地。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加快重装基地建设,搞好产品、职教和物流等配套,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加强磷化工资源整合,推进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优化食品工业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规模效应。以新金属、高分子复合、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材料为重点,加快新材料产业化进程。坚持重点发展战略,支持10户大企业集团和100户重点企业发展。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力争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00户。狠抓技术改造和工业招商,确保工业投入100亿元。支持二重8万吨模锻压机、得阳科技PPS扩能、宏达锌合金、龙蟒钛白粉等重大项目的实施。加快自主创新,抓好宏华、宏达、剑南春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的创新示范。大力实施科技强市和质量兴市战略,提高知识产权创造和管理能力,争创更多的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继续抓好市属国有企业改革,通盘考虑,统一政策,集中财力,整体推进。加强生产要素协调,搭建服务平台,破解用地、能源、运输等方面的瓶颈。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坚持“三个始终”,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线,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为保障,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稳步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工业的生产经营形式引入农业,逐步实现生产布局园区化、加工企业规模化、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突出抓好土地流转,为农业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狠抓农业招商引资,引进扶持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优质粮油、生猪、烟叶、果蔬等特色产业化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种植业、养殖业现代化进程。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逐步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标准体系,打造农业特色品牌。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加快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高度重视“米袋子”、“菜篮子”工程,确保主要农产品供应“不断档,不脱销”,价格“不大涨,不大落”。抓好市场培育,健全农村市场体系,拓展农产品营销市场。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扶持农村专合组织和中介组织发展,搞好信息、技术、农资、农机等社会化服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山、水、田、林、路、气、房综合治理,重点抓好饮水节水、病险水库加固、沃土工程等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抓好94个省级试点村、40个市级试点村工作。培训农民20万人次,提高农民文化和技能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展非农就业增收空间。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确保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加大政策扶持,优先发展以现代物流业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配送网络、第三方物流、工业园区服务,拓展物流服务产业链,提高物流组织化程度,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发展以商贸零售、餐饮为主的生活性服务业,抓好市区中央商务区等区域性商贸中心建设。推进“万村千乡”和“双百”市场工程建设,扩大现代流通方式在农村的覆盖面。积极发展社区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大力培育创意产业,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发展壮大旅游业,加快重点旅游景区建设打造三星堆、三国文化旅游,蓥华山、九顶山生态旅游,重装基地工业旅游和“农家乐”乡村旅游等特色品牌。加强旅游商品开发,促进关联产业发展。

抓好节能减排工作。把节能降耗、保护环境、集约用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确保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COD削减2200吨,氨氮削减50吨,二氧化硫控制在3万吨以内。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工程的节能,支持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搞好污染源普查,做好战略环评工作。加大对工业污染、农村面源污染的治理,加快污水、垃圾处理及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严格土地管理,提高土地节约和集约化水平。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推进全国节水型社会试点市建设,继续抓好城市森林工程,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生态文明。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全民节能环保意识。

三、着力扩大对外开放,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求,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大开放促大发展。

抓好招商引资。重点引进市外资金、工业项目资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确保引进内资100亿元。强化产业招商责任制,加强项目协调服务。立足产业和资源优势,围绕龙头企业的上下游产品,引进配套企业,延伸产业链。主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着力引进带动力强的知名企业。创新招商方式,积极推行网上招商、以商招商等有效方法。加强招商宣传,扩大德阳知名度。

加强区域合作。打破行政区划界线,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做到布局合理、优势互补。立足德阳比较优势,积极融入成都经济区,做到规划衔接、产业承接、设施对接,形成参与成都、成渝经济区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扩大与发达地区和国际友好城市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项目、资金、管理和技术

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坚持以质取胜,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重大装备、精细磷化工等优势产品出口。加强对进出口企业的服务,指导企业适应国家出口政策调整、遵守国际贸易规则。支持企业“走出去”,参与资源开发合作,建立生产基地。

四、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加大投资建设力度

着眼德阳未来发展,认真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开展“项目年”活动,抓好97个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

抓好城市、交通等建设。按照“一中心、多片区”组团城市群建设思路,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围绕构建80-100万人口的大城市目标,加快市区“一山一水”、“六路四桥”建设,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的承载力。突出重点,整体联动,统一规划,分区实施,抓好市区一环路建设,集中力量打通断头路,开工建设长江西路跨铁路等4座立交桥、金沙江路大桥、岷山路延长线、青衣江西路延长线、嘉陵江西路延长线、庐山南路延长线、金沙江路、亭江路等工程;加快建设嘉陵江西路、沱江路、嘉陵江东路东段、秦岭路南段、胜利堰改造、旌湖截污二期、市污水处理厂二期、3条城市供水主管网等工程。做好市区南部大型湿地公园建设规划。开工建设与成都对接的天星大道、旌江大道,建成广青公路,抓好川陕公路罗江段整治工程和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加快市区两个客运站的迁建。加快罗江500KV换流站、绵竹220KV输变电工程、沱江干流德阳段防洪工程等能源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扩大投融资规模。适应宏观调控,创新融资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抢先争取信贷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名牌产品、自主创新项目的信贷投放。用好资本市场,支持二重、宏华等企业上市融资。争取发行公司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建立产业风险投资基金和创业基金。支持中小金融机构发展,鼓励政策性银行、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在德阳设分支机构,鼓励金融控股公司、乡镇银行、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小额信贷组织等新型金融机构的依法建立和发展,鼓励金融机构之间的互补与合作。发挥担保机构平台作用,协调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继续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防范金融风险。抓好经营城市,实行集中连片统征,提高经营收益。

五、着力推进民生建设,努力促进社会和谐

民生是社会和谐之本。要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努力使全市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不断提高全市人民的“幸福指数”。

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工作重点,科学设定项目,逐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重点抓好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通畅、环境治理等民生工程,把资金纳入各级财政预算足额安排。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加强资金使用监管,促进项目有序推进,确保群众得到实惠。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认真实施《就业促进法》,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培训,统筹推进城乡劳动力、高校毕业生、下岗职工等人员的就业,确保城镇新增就业2.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9000人。认真执行《劳动合同法》,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扩大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覆盖面,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推进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加强救助管理站、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和残疾人事业。

加快教育卫生事业发展。以争创国家级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为载体,完善教育发展规划,整合教育资源,深化教育改革,抓好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推进职业教育的连锁化、集团化、规模化发展。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推进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支持多元办医。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和报销比例。继续抓好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村卫生院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做好中医药继承和创新工作。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做好血吸虫病、艾滋病、结核病、狂犬病防治和免疫规划工作。搞好“妇幼卫生年”活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培育新时期“德阳精神”。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挥其思想库作用。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广泛开展和谐社区、和谐校园、和谐家庭等创建活动。加强妇女儿童工作,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发展老龄事业,逐步提供免费服务项目。抓好以文化馆站、广播电视村村通为重点的城乡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实施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进绵竹年画、德孝文化、三国文化等产业化发展。加强文物保护,做好三星堆遗址、剑南春酒坊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大力宣传奥运精神,组织好奥运圣火传递,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备战省运会。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切实解决城市快速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强化责任落实,完善工作机制,着力解决问题,妥善化解不稳定因素。继续抓好“三大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抓好城市、农村、校园警务和公安“三基”工程建设,做好“社区矫正”工作,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推进“平安德阳”建设。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加强物价监管,稳定市场物价。巩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果。抓好安全生产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增进民族团结,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加强对台工作,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服务。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和深化双拥共建活动,做好优抚安置工作。

六、着力创新政府管理,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以优化发展环境为目标,按照转变职能、优化结构、务实创新、高效廉洁的要求,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科学行政。坚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敢于冲破阻碍发展的思想观念,以思路创新拓展发展空间;敢于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以制度创新增强发展活力;敢于打破束缚发展的习惯做法,以举措创新赢得发展成效。坚持民主科学决策,认真执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推行重大决策事项的听证和公示制度,对长远规划、重点建设、战略布局的重大事项,要引入高层次机构参与论证评估。建立部门主办责任制、联席会议制,节约行政资源,增强行政合力,规范运转程序。

依法行政。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评议考核制、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制和执法公示制,努力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重视群众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法定渠道,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支持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充分发挥作用。搞好村民自治和社区自治,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深入推进“五五”普法,增强全民法治意识

阳光行政。认真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拓宽政府信息公开范围,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创新政务公开方式,完善新闻发言人、政府网站等公开渠道。加强财政监督和审计监督,将审计结果逐步向社会公开。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优质行政。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把政府工作的重点、政策支持的重点、财力保障的重点,进一步向“三农”倾斜,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倾斜,向就业、社保等民生问题倾斜,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倾斜。创新政府管理,推进信息化进程,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推行“两集中、两到位”、“并联审批、网上审批”等方式,建立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强化目标管理和督查督办,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全体政府工作人员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始终保持昂扬锐气,满怀激情干好事业,努力争创一流业绩。

各位代表:实现“两年有新突破,四年上新台阶”的目标,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新的机遇孕育新的希望,新的挑战激发我们铸就新的辉煌。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德阳而努力奋斗!

  

 

“两个防止”:200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

主体功能指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因素,将特定区域确定为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是科学发展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运用和体现主体功能区一般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四大类。

“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国家发改委2005年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主要内容包括九项:推进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培育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中小企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调整;深化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强培训,提高中小企业素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请进来”;加强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监测与分析。

“三个始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绷紧,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终坚持。

“沃土工程”:指围绕提升耕地持续产出能力、土肥新技术创新转化能力、耕地质量动态监测能力,通过“增”(即增施有机肥)、“提”(即提高肥、水利用率)、“改”(即改良土壤)、“防”(即防止土壤退化和污染)四大措施,加快耕地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土肥新技术推广,提高耕地质量监控预警能力,全面提升耕地质量,创建安全、肥沃、协调、具备持续生产能力的耕地土壤,保障粮食安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生产性服务业”:指生产性劳动在服务领域延续的部分服务业。其服务产品不是卖给消费者去直接消费的,而是卖给生产者的。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

“第三方物流”:指外部组织利用现代技术基础、经济关系和管理手段,为用户或最终消费者提供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

“创意产业”:指在知识产权的保护基础上,以个人创造性的活动为起源,以文化为核心,结合先进技术,制造提供创意产品的企业或组织的集合。主要包括文化艺术、时尚消费、工业设计三大类,涉及广告、建筑艺术、时尚设计、电影与音像、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业、软件及计算机服务、电视和广播等行业。

“双百市场工程”:国家商务部会同农业部、财政部等部门,在全国重点改造100家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培育100家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以推动农产品流通标准化和规模化,推动贸工农一体化。

“服务外包”:指作为生产经营者的业主将服务流程以商业形式发包给本企业以外的服务提供者的经济活动。以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为主的服务外包是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就业(特别是大学生就业)能力强等特点。

生态文明”: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成都经济区”: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省五大经济区之一,包括成都、德阳、绵阳、眉山、资阳五市和乐山市中区、峨眉山市、夹江县,雅安雨城区、名山县,共49个县(市、区)。

“一山一水,六路四桥”:按照构建80-100万人口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在我市范围规划建设的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重点项目:“一山”指东山环境建设,“一水”指解决好城市供水问题;“六路”包括市区一环路、二环路,连接成都的天星大道、旌江大道,成绵乐城际铁路、成绵高速公路复线;“四桥”指市区长江西路跨宝成铁路、嘉陵江西路跨宝成铁路、金沙江西路跨宝成铁路、青衣江西路跨德天线铁路立交桥。

“幸福指数”:是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即人民幸福感的一种指数,也称国民幸福指数。最早由不丹国王提出,英文缩写为GNH(Gross National Happiness),是指平均国民寿命乘以平均生活满意度。中国社会调查所从1995年开始,每年进行一次常规民意调查,包括职业声望、幸福感、家庭生活、安全感、社会保障、社会参与六项综合指标。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或裁定规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意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两集中、两到位”:指将各部门的审批职能整合到一个科(处室),再将该科(处室)整体前移到政务窗口,审批事项和权限在窗口到位。

并联审批指涉及两个以上部门共同审批办理的事项,实行由一个中心(部门或窗口)协调、组织各责任部门同步审批办理的行政审批模式。

责任编辑:桂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