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阳市2017年县域经济改革发展重点工作推进方案的通知
索  引  号: 1111-2017-003634
公文种类:通知
发布机构:中国·德阳
成文日期: 2017-09-18
发布日期: 2017-09-20
文       号:德办函〔2017〕67号
相关附件: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级各部门: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德阳市2017年县域经济改革发展重点工作推进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德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9月18日        

德阳市2017年县域经济改革发展重点工作

推进方案

为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夯实多点多极支撑发展底部基础,特制定本方案。

一、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多权同确”,基本完成农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扎实推进农村房屋、构筑物所有权确权颁证工作。加快建立农村集体产权信息系统,对农村集体产权实行集约化、动态化、信息化管理。研究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制定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强化土地流转监管,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探索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登记颁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建成“连接全省、覆盖全市、功能齐全、规范有序”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推进与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的合作,建立健全市、县(市、区)、乡(镇)三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并与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联网运行。深化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力争一半以上乡(镇)具备条件的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完成经营性资产股份量化工作。积极探索实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股权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等有效实现形式。(责任单位:市委农工办、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农业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局)

(二)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探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继续把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重点,强化政策支持,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土地委托代理制、土地股份合作制、土地信托制、土地联耕联种等土地流转新形式,通过土地股份合作社、“大园区+小业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动等多种方式实现规模经营。全市土地流转面积力争达到100万亩,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力争达到700家以上。深入推进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试点,落实激励农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支持政策。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组织实施和支持一批农业重大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加大创业专项资金投入力度,按规定落实好创业补贴、创业吸纳就业奖励、场租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支持返乡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再创业、再发展。鼓励和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资金注入、品牌运作、技术输出和兼并重组等方式,整合优势资源,优化产品布局,形成一批相互配套、功能互补的产业集群。依托现有工业园区、创新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和物流园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闲置厂房等存量资源,采取一园多区、一区多点等方式,整合发展一批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园。(责任单位:市委农工办、市经信委、市科知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商务局)

(三)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市对下转移支付制度,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从严控制专项转移支付。落实营改增试点,通过多种方式开展营改增辅导,切实发挥营改增积极效应。落实资源税改革。积极整合办税服务资源,稳步推进国地税共同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大力盘活存量资金,强化安排使用,调整支出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加强收支执行管理,切实防范运行风险。(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

(四)加强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强化激励约束机制,确保“三农”贷款投放持续增长。支持金融机构增加县域网点。支持金融机构开展适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订单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加快农村各类资源资产权属认定,推动部门确权信息与银行业金融机构联网共享。持续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开发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产品,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地方开展特色农产品保险。严厉打击农村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责任单位:市金融办、人行德阳中心支行、市委农工办、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德阳银监分局)

(五)深化两扩两强改革。进一步推行扩权强县改革,完善市、县两级运行机制。支持县(市、区)实施扩权强镇改革试点,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深化“百镇建设行动”,大力实施“两个一批”行动计划,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委编办、市财政局、市住建局)

二、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六)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德阳实施方案》,围绕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三大高端成长型产业,推动航空与燃机、轨道交通、铝空电池、高效清洁发电设备、石墨烯等产业发展,壮大产业集群。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云大物移”、智能终端、高效节能、资源循环利用等产业发展。加快推进通用航空、新材料、装备制造、军民融合等特色产业园(园中园)建设。加快推进成德、德阿区域共建园区和中德、川捷等国际合作园区建设。深入推进国、省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强化现有园区服务能力。支持指导绵竹经开区、什邡经开区、罗江经开区创建省级高新区。2017年力争德阳经开区、旌阳高新区、绵竹经开区纳入省级“园保贷”试点园区。精准对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积极参加“中国西部(四川)国际投资大会”等省级平台活动;高水平办好四川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等平台活动,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科知局、市商务局、市投促局)

(七)推进农业现代化。继续推进现代农林牧业重点县建设,抓好粮食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90万吨以上,新建现代经作产业标准化基地9万亩。优化生猪品种品质,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牲畜和特色小家畜禽,重点发展各类名特优新品种养殖和特色水产品养殖。加强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力度,开展农业对外开放合作园区建设。打造德阳农产品区域品牌,做好“蜀道牌”等已有区域品牌规范管理后的启用工作,推进“三品一标”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实施消费品“三品”专项行动,围绕白酒、软饮料、烟草、肉食品、粮油制品、果蔬加工等重点产业,加快培育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军企业。加强农业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同农业科研院所、高校合作,重点围绕优质水稻、小麦、油菜、中药材等八大优势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开展新品种培育与引进、配套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推广应用攻关,加快育种攻关体系建设。加快中国——新西兰猕猴桃联合实验室基地建设。围绕“三优两高”,积极抓好全市林业产业工作,加大营造珍稀树种、速生丰产林、乡土大径材等优质林木力度,加强木材战略储备,大力发展以经济林果、花卉业、木竹精深加工业等林业产业。(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委农工办、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知局、市财政局、市林业局)

(八)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培育工业设计示范园区和中试基地。积极对接省服务业“三百工程”,大力实施德阳市服务业“三三工程”,推进中心城区转型升级,培育一批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支持建设省级现代服务业强县。引导县域企业参加“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市场拓展三大活动,给予参展企业一定比例展位费补助。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加快推进内贸流通现代化,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继续开展国家级、省级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委农工办、市财政局、市科知局

(九)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以山地旅游和森林旅游产品打造为抓手,全力抓好什邡蓥华山生态休闲旅游区建设,重点培育绵竹清平旅游小镇、九顶山生态度假旅游区、云湖国家森林公园、天池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四川绵竹国家玫瑰公园等项目,加快以锦绣天府国际健康谷为核心项目建设。以乡村旅游A级景区建设为抓手,支持、培育一批星级农家乐、乡村旅游特色乡(镇)、精品村寨、特色经营点、特色乡村旅游景区、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购物点等特色乡村旅游品牌,新建6个特色乡村旅游景区。着力推进“旅游+”战略,强化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打造“宜居、宜游”旅游小镇。继续深入实施《全省乡村旅游提升行动计划》,加快推进省、市、县三级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市旅游局、市经信委、市委农工办、市科知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十)完善县域路网。进一步完善县域对外通道布局,着力构建“555”成德同城化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推进天府大道北延线,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德阳段,德(阳)中(江)、德(阳)罗(江)、德(阳)绵(竹)干道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加快农村公路改善提升、生命安全防护等民生工程建设,完成农村公路改善提升工程160公里;完善市、县(市、区)、乡(镇)三级客运站建设;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力争创建1个示范县。(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

(十一)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通知》,新建高标准农田19.7万亩。完成什邡八角水库主体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德阳华强沟水库、中江石泉水库建设,力争开工罗江三渔水库,积极开展龙泉水库、姜家桥水库、会龙水库项目前期工作,全年新增和恢复蓄引水能力0.28亿立方米,新增有效灌面1.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平方公里,力争完成投资14.2亿元。进一步加快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实施特殊保护。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绿色转型。新建和改造提灌站206座,机电提灌保灌145万亩。(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市农业局、市发改委)

(十二)增强电力通信等保障能力。积极抓好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工作,逐步推进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和2017年电力建设扶贫专项工作,大力改善县域用电条件。安全有序推进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年内完成德阳小城镇(中心村)配网改造项目122项、计划投资12286.97万元,提高供电能力,保证供电质量,助力脱贫攻坚,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持续推进“宽带乡村”、行政村通宽带、“视听乡村”等工程建设。巩固和完善第一批、第二批行政村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作。继续扩大4G网络覆盖广度,完善各乡(镇)无线宽带网络。(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德阳供电公司、市经信委)

四、保障和改善民生 

(十三)抓好就业创业。全面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新政策,推动“双创”示范基地和孵化载体、众创空间建设,对被认定为市级、省级、国家级的创新创业(孵化)园区(基地),由市财政给予适当补贴。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创客四川·创享智造”暨“天府·宝岛工业设计大赛”等创新创业平台。大力推进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深入实施青年劳动者技能培训行动,结合新兴产业从业人员技能需求,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推动职业培训向中高端发展。办好“双创活动周”等品牌活动,支持科技人员、青年大学生、草根能人到县域创新创业,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加强农村劳动力实名制信息数据库的实名动态管理和应用,建好返乡创业农民工、返乡创办企业两本台账,按规定落实好创业补贴、创业吸纳就业奖励、场租补贴等扶持政策,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力争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30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7000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6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发改委、市科知局、市财政局、市经信委、市民政局)

(十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定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实施办法,推进落实“三免一补”,继续实施民族地区“9+3”免费教育计划,继续实施“三免三定”计划,针对应届高中毕业未升入大学学生开展一年的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优先落实贫困人口“十免四补助”医疗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新增、改造3550张养老机构床位,建设100个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探索建立社会化养老服务机制。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农村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科学制定发布全市城乡最生活保障标准,不断提高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发改委、市卫计委、市文广新局、市民政局)

    五、大力推进脱贫攻坚 

(十五)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大力实施“五个一批”脱贫计划,落实22个扶贫专项实施方案,加快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推广“农村电商+精准扶贫”模式。完成841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和652人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加快推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产业扶贫规划,优化产业布局,持续实施农业科技人员进村技术扶贫行动。认真落实各阶段教育资助政策和健康扶贫相关政策,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县域内住院和慢性病门诊自费部分控制在10%以内,解决贫困户因病因学致贫问题。积极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扎实抓好“五个一”驻村和干部帮扶,做到市级贫困村“五个一”驻村帮扶全面覆盖和4万余名党员干部联系帮扶贫困户全覆盖。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全面实现全市29609人农村建档立卡低保兜底对象兜底脱贫目标。完成157个市级贫困村退出、37084名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年度目标任务。扎实开展“回头看”“回头帮”行动,将“回头帮”对象纳入2017年度目标,同步考核验收评估。(责任单位: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成员单位)

(十六)着力构建大扶贫格局。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调节、政策优惠,广泛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加快贫困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深化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工作,加快推进对口帮扶工作。抓好全国“扶贫日”系列活动,鼓励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爱心人士参与扶贫济困。(责任单位:市扶贫移民局、市发改委、市科知局)

    六、统筹推进城乡建设 

(十七)加快县城和重点镇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进一步增强13个省级“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承载能力。强化城市治理,稳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全域推广分级分区、潮汐式等创新管理机制,积极探索社区自治、基层组织共建等新型治理模式,构建规范、高效、有序的城市管理新格局。加快推进智慧社区、智慧交通项目建设,大力引进物联网、大数据企业,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推进城乡规划体制改革,深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相关配套改革,力争城镇吸纳农业转移人口54843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3%。(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委农工办、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城管执法局、市城乡规划局、市统计局、市公安局)

(十八)继续抓好百万安居建设工程落实全省货币化安置工作指导意见,形成以货币化安置为主的棚改安置模式,强化棚改货币化安置与商品房去库存的有机衔接。全市新开工改造危旧房棚户区8023套,其中货币化安置4351套(户);发放租赁补贴 918户。完成农房建设3300户,力争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8418户。制定全市农村危房改造“十三五”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5万户。(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财政局)

(十九)积极推进四好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以让农民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为目标,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为统领,以成德之间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各1公里左右乡村范围及邻近节点为重点,创新体制机制和标准体系,建设民居风貌特色化、产业发展现代化、基础设施标准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基层治理规范化、人居环境优美化的“四好”幸福美丽新村,着力打造成德同城化现代农业发展示范走廊、德阳“四好”幸福美丽新村示范带和成都平原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全年建成250个幸福美丽新村和100个省级“四好村”,“四好”幸福美丽新村示范带建设工作全面启动,示范点建设基本完成。(责任单位:“四好”幸福美丽新村示范带工作推进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七、加强分类指导

(二十)完善支持政策。针对我市中部平原产业集聚发展区、西部山区生态产业培育区和东部丘陵特色产业发展区,研究制定分类指导意见,落实更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探索建立市域内资源禀赋、产业类型相同的县域间的利益协调共享机制。(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住建局、市委农工办、市商务局、市旅游局)

(二十一)开展试点示范。积极指导支持各县(市、区)争取省县域经济发展改革试点示范,鼓励支持试点示范县率先突破,引领带动全市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转型发展,整体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适时组织到各类区示范县参观学习,学习借鉴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住建局、市委农工办、市商务局、市旅游局)

附件:2017年县域经济改革发展重点工作推进方案落实清单


附件

2017年县域经济改革发展重点工作推进方案落实清单(旌阳区)

序号

类别

工作要点

2017年重点工作内容

责任单位

备注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1.统筹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统筹推进农村改革各类试点试验,继续抓好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经济林木(果)权抵押贷款、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先打后补”等改革试点任务。全面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加快新型基层组织体系建设,着力构建联合社主导的行业指导体系和社有企业、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主导的经营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逐步建立健全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

区委农工办、区农业局、区财政局、区畜牧局、区供销社、区水务局

2.推进适度规模经营。落实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办法,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探索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登记颁证。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全面建立区、乡两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扩大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范围,积极探索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新模式。推广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方式。大力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推动土地股份合作成为土地规模经营的主流模式。完善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机制,出台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政策。

区委农工办、区农业局、区财政局、区国土局

3.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全面推进农村产权“多权同确”,推进农村住房、宅基地、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等农村各类产权确权登记颁证。探索农村集体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制定《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试行意见》,支持和鼓励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农村服务业、物业经济、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的村级集体经济,在全区选择10个村开展试点示范,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积累经验,逐步消除“空壳村”。

区委农工办、区农业局、区林业局、区国土局、区财政局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4.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培育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源头,着力在优势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领域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依托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科研院所加大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打造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培育更多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加快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农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依靠科技特派员队伍,做好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全面推广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试点经验。积极争取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项目建设,集中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达到60%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以上。

区委农工办、区农业局、区科技局、区经信局、区财政局、区林业局

5.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继续实施农业产业化“排头兵”工程,培育一批营销加工规模大、产业链条长、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大中型龙头企业。加强农民合作组织规范化建设,继续开展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区级部门联合评定监测,推进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建设发展,着力构建与供销合作社融合发展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和经营服务体系。健全家庭农场服务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家庭农场名录,完善工商注册登记办法。探索走农民职业化道路,建立新型职业农民遴选、认定、服务和扶持机制,鼓励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以个体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新增市级重点龙头企业5个,新发展家庭农场10个,规范发展专合组织15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20人。

区委农工办、区农业局、区供销社、区经信局、区财政局、区林业局、区人社局、区工商局

6.支持农村人才创新创业。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外出农民工素质。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00人以上。落实农民创新创业行动、农村青年创业富民行动、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行动计划,支持返乡农民工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制定完善财政支持、创业投资引导、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依托农业产业园区,整合各类资产资源,建设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园。

区委农工办、区农业局、区科技局、区经信局、区财政局、区林业局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

7.严格执行乡财县管乡用,规范乡(镇)财政收支行为。继续争取置换债券和政策性银行资金支持,降低政府性债务风险。深化投融资和国资改革,充分发挥国有资产资源集聚效益,全面提高投融资能力。

区财政局、区国资局、各乡(镇)

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创新

8.综合运用支农再贷款、扶贫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农贷款投放,降低“三农”融资成本。积极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加大农田水利设施产权抵押等信贷产品推广运用,探索开展大型农机具、农业生产设施抵押贷款业务。积极探索开展金融扶贫,稳妥有序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贷款试点和经济林木(果)权抵押贷款试点,扩大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试点范围。持续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完善农业政策保险体系建设,探索推进蔬菜价格指数、特色水果等特色农业保险试点。

区国资局、区委工办、区财政局、区农业局

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加快新型

工业代步伐

9.实施传统产业振兴计划,充分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以特变电工飞机充电线缆为引领带动电线电缆向专业智能发展,以钰鑫机械军民两用分布式能源为引领带动民用项目向军民融合发展,以保立佳水性丙烯酸乳液及助剂项目为引领带动能源化工向绿色环保发展,争取投资20亿元,持续支持深层天然气勘探开发,力争全年新开工2000万以上的重点工业项目7个,完成工业投资56亿元。

区经信局、区科技局、旌阳高新区、区投促局

10.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计划,着力新能源、新材料关键技术突破,提高石墨烯粉体制备产能,扩大石墨烯“1+5”产品体系,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石墨烯产业园。壮大国际领先的高端电池等新型动力产业,打造国家级铝空动力实验室,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30%。实施质量品牌发展战略,深化国家级知名品牌示范区建设。引进深圳盛必达等企业,打造智能装备产业园,积极承接东中部和中心城市产业转移.

区经信局、区科技局、旌阳高新区、区投促局、区质监局

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加快新型

工业代步伐

11.实施园区载体功能提升计划,强化高新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科研检测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完工亭江路、银山路等骨干道路及配套管网建设,启动石墨烯产业园、铝空动力产业园和新型建材园建设,提高园区土地利用效能,不断扩充园区空间容量和承载能力,打造全省一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旌阳高新区、区交通局、区住建局、区科技局、区国土分局、区质监局

推进农业

现代化

12.提升保障能力,坚守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实现粮食总产22.20万吨、蔬菜38万吨,出栏生猪47万头、小家禽1853万只。

区委农工办、区农业局、区畜牧局

13.加快农科合作,依托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实施种业提升工程。以第三轮全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为契机,开展畜禽良种推广行动,建立现代畜牧业发展科研基地1个。

区委农工办、区农业局、区科技局、区畜牧局

14.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探索运用土地确权成果,大力培育家庭农场、职业农民,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新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农民专合组织5个,争创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区。

区委农工办、区农业局、区畜牧局、区供销社

15.打响产业品牌,实施农产品“区域+企业”双品牌战略,推进特色优势农业品牌建设,实施“商标富农”工程,全区“三名”商标达19件、“三品一标”达56件,提升旌阳农产品市场影响力。

区委农工办、区农业局、区畜牧局、区供销社、区工商分局

创新发展

现代服务业

16.依托金商客、呀买云商等电商平台,围绕电子商务进社区、电子商务进农村、电子商务集聚区建设、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建设、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培养、骨干电商企业和电商平台培育、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深化电子商务普及应用等八大任务,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创新发展,起草《旌阳区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示范县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德阳市旌阳区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示范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积极创建省级电商产业发展示范县。

区商务局、区财政局

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创新发展

现代服务业

17.对接四川省服务业“三百工程”,扎实推进服务业中心城区转型发展,大力发展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吸引消费回流,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达10%,占GDP比重达38.60%以上。

区商务局、黄河新区、区投促局

18.提升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水平,坚持中高端服务为导向,按照“一心三片”空间布局提升“一城”,以万达广场、碧桂园、圣地龙商业中心为核心,以水库组团、龙凤组团、拱桥组团为载体,融聚中高端住宅、国际知名百货、电子商务、特色主题餐饮等商业业态,做实黄河新城百亿商圈,形成区域中心和特色街区相融合的城市商业格局,全区社消零总额达到228亿元。

黄河新区、区商务局、区投促局

19.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水平,依托中欧班列德阳现代物流港建设,全面建成投产北大荒农产品物流园、旌北特色农副产品交易园等项目,初步建成德阳北部物流重镇。

区商务局、黄许镇

20.依托德阳现代金融创新中心,利用紧邻成都的区位优势,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金融机构在旌阳设立区域总部、分支机构,推动金融产业集聚发展,力争引进保险、证券、期货等金融机构5家。

区金融办、黄河新区、区投促局

大力发展

生态旅游业

21.构建特色旅游业全域化格局,积极筹办乡村文化旅游活动,做优赏花摘果、徒步露营、山地自行车赛等特色项目,打造芳香产业园、西海生态小镇等优质旅游品牌,逐步实现旅游与康养有机融合,实现旅游收入23亿元。

区旅体局、区商务局、区文广出版局、区投促局、各乡(镇)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县域

路网

22.强力推进成都“三绕”、天府大道“北延线”等国省干线和什德中、德罗、德绵等城市快速干道建设。加快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改造,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进一步落实政府对农村公路的主体责任,建立以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农村公路管养资金保障机制,健全区、乡农村公路管理机构体系,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养护能力建设。重点支持通村公路和入户道路建设,建成通村硬化路10公里,改造提升县乡道23.8公里,村道完善提升13.5公里,畅通农村交通“毛细血管”。支持农村客运专线公交化改造。

区交通局、区发改局、区经信局、区财政局、区住建局、区文广出版局、区土储中心、区国土分局、各乡(镇)

加强农田

水利设施

建设

23.重点实施四川省第二批节水型社会重点县项目、省第六批小农水重点县结余资金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华强沟水源保护统筹城乡搬迁安置项目建设。做好姜家桥水库、绵远河防洪治理工程及羊叉河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等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努力保障农村各行业生产、生活用水需求,补齐补强防灾减灾、农业节水、供水保障等水利基础设施短板。新增恢复灌溉面积5100亩,改善灌溉面积7300亩,新增节水灌面9000亩。

区水务局、农业局、区发改局

保障和

改善民生

抓好就业

创业

24.积极对接企业,从企业用工需求出发,实施职业技能精准化培训。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实现就业培训全覆盖,推动大学生、征地农转非居民、失业人员、残疾人等群体创业就业,新增城镇就业58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1.40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300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0%以内。强化建筑领域源头管理,完善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加强劳动监察联合执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区人社局、区住建局、区司法局、各乡(镇、街道)

完善社会

保障

25.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制度,逐步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和城乡医疗救助报销比例,做好高龄补贴提标扩面工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新增民办公办养老机构床位700张,维修改造公办养老机构床位200张,新建城乡日间照料中心28个,提高专业化养老服务水平,建立“适度普惠”的社会福利体系。

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各乡(镇、街道)

保障和

改善民生

完善社会

保障

26.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强化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拓展慈善基金和众筹模式等公益渠道,大力发展邻里乡亲互助会,推动“德善之城”建设取得成效。

区民政局、团区委、区残联、区妇儿工委办、各乡(镇、街道)

27.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市区新建、改扩建小学及幼儿园进程,新建青衣江路小学和区一幼分园,调整教育资源布局,缓解“入学难”。深化教育人事制度和课程改革,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区教育局、区级各有关部门

大力推进脱贫攻坚

聚焦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28.全面消除绝对贫,实剩余的2473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全市率先实现全面脱贫目标。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重点救助对象经各类医疗保险报销后的政策范围内住院自负费用在年度救助限额内救助比例不低于70%,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发展生产700人,减免非民族在区家庭经济困难在园幼儿保教费1550名,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发放生活补助3000人。出台《旌阳区推行民办公助方式加快推进涉农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积极整合涉农资金。

区扶贫移民办、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统筹区域

发展与扶贫攻坚

29.制定实施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21个扶贫专项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进一步强化造血功能,着力推进新村、产业、旅游、就业扶贫,形成可持续脱贫增收长效机制。深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果,在脱贫攻坚期内,保持脱贫支持政策的延续性,对已脱贫对象继续给予适当支持,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项目。

区扶贫移民办、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统筹推进城乡建设

加快城市

新区建设

30.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围绕“南进北优、西扩东拓”思路,加快东湖、天元、孝感、双东、扬嘉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实施谭五线、孟黄线等线路迁改,完善黄浦江路、钱塘江路、东一环北延线等干道路网,加快华强沟水库、中国西部肿瘤微创治疗中心等项目建设,推动拱桥、龙凤组团发展,提升新城承载能力。

区住建局、区交通局、区水务局、区投促局、黄河新区、各有关乡(镇)

统筹推进城乡建设

加快城市

新区建设

31.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瞄准金融服务、教育医疗、电子商务等高端产业,积极引进行业龙头、企业总部落地入驻,加快产城融合进程。开展黄河新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运营,深化雨水资源综合利用,打造“海绵城市”。大力实施“四化”工程,改造百合公园等城市绿地,配合启动30公里旌湖两岸水景长廊,打造“清明上河图现代版”。

黄河新区、区住建局、区投促局、各有关乡(镇)

建设特色

镇村

32.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深入实施百镇建设试点行动,依托中欧班列德阳现代物流港打造黄许物流新镇,弘扬德孝文化打造孝泉文化古镇,发展地热水资源打造德新西海生态小镇。

区住建局、区商务局、区文广出版局、区投促局、区旅体局、区国土分局、黄许镇、德新镇、孝泉镇

继续抓好“百姓安居工程”

33.改造危旧房棚户区976套

区住建局

积极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34.全面开展“四好村”创建。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深入开展以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为主要内容的“四好村”创建活动。建立“四好村”创建正向激励机制,对省、市级“四好村”的村级公共运行维护经费予以一次性奖励补助。全区新创建省级“四好村”10个、市级“四好村”14个、区级“四好村”30个。

区委农工办、区住建局、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农业局区环保局、各乡(镇)

积极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35.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继续实施“五大行动”,深入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和历史文化元素,推进东湖“高槐咖啡”、孝感“闲逸红光”等特色村建设,以村促产、产村相融,实现新村全域辐射带动。新建幸福美丽新村5个,巩固提升83个,完成“四好”幸福美丽新村示范带规划,启动并基本完成1个示范点建设。

区委农工办、区发改局区农业局、区水务局、区文广出版局、区投促局、区旅体局、各乡(镇)

加强分类指导

完善支持

政策

36.针对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研究制定分类指导意见,落实更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

区发改局、区经信局、区住建局、区委农工办、区商务局、区旅体局

2017年县域经济改革发展重点工作推进方案落实清单(广汉市)

序号

类别

工作要点

2017年重点工作内容

责任单位

备注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1.深入推进全省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建设,提高农村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办法。加快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全面启动17个农业乡(镇)土地股份合作社试点。推进深化集体林改革工作,完善集体林权档案,年内完成档案移交,强化林权管理和纠纷调处工作。全面完成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市委农工委、市水务局、市国土局、市林园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发改局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2.继续把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重点,强化政策支持。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调动社会力量投入农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完成申报德阳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注册成立综合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注册成立跨区域、专业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积极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完成《四川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分解的年度目标任务。新增土地股份合作社2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0个,家庭农场20个;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2017年计划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00人、认定100人。

市委农工委、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市林园局

深化财税

体制改革

3.充分发挥征管服务现代化专业力量,优化提升征办税服务。积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加强营改增后税源情况对市本级收入的影响测算,发挥政策资源最大效用,实现经济税收良性互动。开展税负变动分析,分行业、分类别全面掌握纳税人税负变动情况。开展骗税风险分析,着力加强纳税评估、强化税源监控、加大稽查力度等方面严防严控,同时加强与公安等部门配合,加大对虚开发票和骗税行为打击力度。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税工作,争创法治税务示范基地。树立阳光办税形象,依法公开税收政策、办税程序、行政审批等涉税事宜.加强行政管理权和税收执法权重点环节监督,促进“两权”规范运行。完善 “四位一体”税收执法责任制体系,加大依法行政工作督促检查力度。认真梳理营改增工作步骤和程序,严格按时间节点推进任务。

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强农村金融改革创新

4.推动企业通过中小板、创业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和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等多层次酱市场直接融资。按照不对外揽储和放贷的原则,探索成立农村资金互助社,帮助农民降低融资成本,切实解决农村产业发展融资难的问题。积极开展特色农产品保险,启动特色农业保险、土地流转保险、等农业保险。加强与省农担公司合作,有效解决农业产业发展融资难问题。扩大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试点,探索建立农产品收入保险制度。结合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探索农村金融改革,大力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包括“产业链”金融,创建供应链现金支付示范园区。

市金融办、人行广汉支行、市委农工委、市农业局、市财政局

深化“两扩两强”改革

5.进一步加快建设“三轴五单元”新型城镇体系结构,推进城镇协调发展。加快推进“三带四基地”提档升级,着力打造“天府现代粮仓”。深入推进“百镇建设行动”,抓好我市向阳、小汉、三水镇“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建设。在小汉镇设立广汉工业集中发展区管委会,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理念,重点在规划建设、投资促进、企业服务等方面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为聚力创建省级经济开发区,打造广汉经济新的增长极,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具体措施包括增设领导职数、优化内设机构、新设事业单位和明确人员构成。进一步优化三水镇和向阳镇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结构,推动三水镇特色乡村旅游经济和向阳镇工业经济发展。

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委编办、市住建局

培育壮大特色优势

产业

加快新型

工业化步伐

6.以新思维、新手段积极有序对接、洽谈、承接东部地区、沿海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产业转移,特别是成都市优势产业、优质行业的转移。大力培育通用航空、石油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发展。积极整合现有要素资源,依托主导产业开展针对性招商,全力引进上下游企业、行业关联企业、配套服务企业,逐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积极开展闲置资源的二次利用,建立僵尸企业库,引进符合规划、环评、安评的项目开发利用闲置资源。对在谈项目进行认真梳理、研判、考察和跟踪,协调要素保障时机、范围和服务力度、深度,促进项目尽早落地。巩固发挥政府平台、各级驻外结构、商协会作用,捕捉东中部和中心城市产业信息,加强沟通联系,及时信息分享和项目推荐跟踪。强化投资宣传力度,根据产业布局和实际发展需求,积极开展和配合行业龙头企业、链条主导企业、产业带动企业开展上下游链条、配套合作项目的招商活动。

市经信局、市发改局、市科商局、市投促局

培育壮大特色优势

产业

推进农业

现代化

7.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县和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县建设,新建和改造提升现代特色效益农业标准化基地10万亩。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将公开征集产生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雒禾禾”与企业品牌打造相结合,鼓励专合社、农业龙头企业创建名优名牌。支持重点企业品牌做大做强。结合已有特色产品技术,大力推进“三品一标”农产品申创工作,新申创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0个以上。加快农产品“互联网+”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新增100家农业经营主体进入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体系。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力度,继续支持四川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建设。

市农业局、市委农工委、发改局、市科商局、市林园局、市经信局、市财政局

创新发展

现代服务业

8.推进制造业主辅分离,将生产流程中的非核心但具比较优势的原料采购、研发设计、咨询管理等服务环节从原企业分离出来,设立独立的法人企业,向社会提供第三方专业化生产服务,壮大第三方服务主体。加大科技服务业发展支持力度,推动发展研发设计、咨询、检测服务等科技服务业。鼓励工业企业主辅分离,围绕我市石油机械、医药等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继续推进四川国际医药健康城等服务业项目进“三百工程”。

市科商局、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市农工委、市财政局

大力发展

生态旅游业

9.完成2018年桃花节申报工作;启动连山齐心森林公园建设,推进森林人家、特色小镇建设;对滴水村上梨园古树群进行保护与利用。结合三水友谊村特色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建设,推进“易家河坝景区”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前期相关工作。

市旅游局、市经信局、市委农工委、市科商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局、市林园局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县域

路网

10.实施城乡道路建设攻坚战,做好我市内部路网规划和建设工作。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完成S422广汉段、南和路城区至旌江干线连接线、和兴大桥、三星堆大桥等16个项目,加快推进金汉路、三江大桥建设。全年新改扩建道路104公里。扎实推进交通精准扶贫工作,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和路侧护栏建设,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创建活动。

市交通局、市发改局、市财政局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田

水利建设

11.进一步加快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3.5万亩。深入实施四河八岸综合治理,金雁湖大桥建成投用,加快金雁水苑工程建设进度,实施鸭子河湿地监护,启动马牧河湿地公园建设。

市水务局、市农业局、市发改局

增强电力

通信等保障

能力

12.提升改造基础网络,搭建公共信息平台,加强信息保障能力。实现光纤宽带对城市、农村的全面覆盖,实现光纤到户;4G信号全面覆盖城市农村,无线速率100M以上。积极实施农网升级项目,包含中心村项目5个,无机井通电工程。新建与改造10千伏线路23公里。

市经信局、市发改局、市供电公司、市移动公司、市电信公司、市联通公司、市广网公司

保障和

改善民生

抓好就业

创业

13.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见》等政策,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加速创新创业要素汇集。开设人才进出“绿色通道”,通过实施免费招聘和互联网招聘方式,促进地区间人力资源流通和共享;破除地区间就业创业壁垒,成德两地就业困难人员所持有的《就业创业证》在两市间享受同等的就业扶持政策,成都户籍的高校毕业生在我市享受和本地高校毕业生同等的创业扶持政策。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市人社局、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市民政局

完善社会

保障

14.统筹推进县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合理规划城区学校布局;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促进干部教师交流;夯实“三名工程”,发挥工作室辐射引领作用;实施名校集团化,发挥优质教育资源作用。推进落实“三免一补”。加强政策宣传,提高知晓率;发挥“三免一补”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圆满完成德阳下达的“三免一补”民生指标。“9+3”免费教育。优化教师配置,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强化对职中的指导;提高“9+3”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出口”,实现就业率100%。

市教育局

保障和改善民生

完善社会

保障

15.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探索建立社会化养老服务机制。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多方参与,统筹规划”的总体思路,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力争到2020年全市基本形成“9073”养老格局,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城市社区和60%的农村社区建立养老服务设施和站点;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积极探索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的建设格式;认真落实已制定的用地、补贴、税费优惠、金融保险等政策,助推社会养老服务健康发展。制定城乡居民最低保障标准,提高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市民政局

16.推进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开展全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调研,普查、摸底、统计工作,推进建设工作,到2017年底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率达100%,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达50%。推动全年群众文化活动。积极开展松林桃花节、西高油菜花节、“快乐周末 百姓舞台”消夏文艺晚会、对口金阳县文化交流、“演出在院坝•文化种万家”文化惠民、文化扶贫、三下乡等系列活动,全年开展“春夏秋冬”季度主题系列文化活动120场次。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探索建立名家名师工作室,成立广汉市群文创客联盟,聘请广汉文艺发展大使,成立广汉文体志愿者协会,积极组织送文化下基层、戏曲进校园、公益培训名师讲堂等活动,举办各类培训班50期,到乡(镇)、社区辅导培训人数1万人次。

市文广局

17.实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攻坚惠民工程电视户户通建设,目前已招标完毕,与中标公司签订合同,开始工程建设,争取在9月30日之前完成全面建设任。

市文广局

18.进一步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布点,深化十五分钟健身圈建设,完成8处十五分钟健身圈建设。加快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行政村项目),对我市6个行政村投入30万用于场地建设和器材安置。投资50万在三水镇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乡(镇)项目),实施完成一条体育健身路径(房湖公园)。总投资600万建设一处城北全民健身中心。修建一个十一人制足球场、二片五人制足球场。

市文广局

大力推进脱贫攻坚

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19.大力实施“五个一批”脱贫计划,实施21个专项扶贫方案,加强扶贫与金融、财政、科技、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以产业扶贫基金为引导,积极探索“产业带动扶贫”模式的应用,大力推进扶贫小额信贷投放,培育发展贫困村集体经济。落实5个德阳市级贫困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扶贫规划。完成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将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低保范围,落实公益性岗位25个,实施贫困户技能培训360人;落实医疗救助“十免四补助”政策,使用好500万元的医疗扶贫基金,加大贫困户医疗救助力度;落实教育扶贫各项资助政策,使用好500万元教育扶贫救助基金,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全市3602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个德阳市级贫困村全部摘帽。

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成员单位

着力构建“大扶贫”格局

20.推进对口帮扶金阳县工作,加大部门对口帮扶力度,协助完成依莫合乡古梯村和堵日洛村两个极度贫困村的脱贫任务,实施牧草种植和新村聚居点风貌打造等重点项目。做好“扶贫日”广汉系列活动,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爱心人士参与扶贫济困。

市扶贫移民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局等

统筹推进城乡建设

加快县城和重点镇建设

21.启动城市风貌规划、历史文化街区规划、历史建筑普查工作。加快雒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16项规划编制。深入推进“百镇建设行动”,抓好特色小镇创建。通过培育向阳镇、小汉镇、三水镇建设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向阳镇创建商贸小镇、小汉镇创造工业小镇,创建省级工业集中发展区,三水镇创建国际通航小镇。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大力支持区域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市住建局、市委农工委、市财政局、相关乡(镇)

继续抓好“百万安居建设工程”

22.落实省货币化安置工作指导意见,新开工城中村改造任务1509套,基本建成2280套,竣工1548套。深入推进“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抓好扶贫新村建设。认真做好全市“四类重点对象”危房及土坯房情况。  

市住建局、市财政局

积极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23.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开展“四好村”创建工作,按要求完成2017年创建省级“四好村”30个,德阳市级“四好村”40个,广汉市本级“四好村”50个的目标任务。

市委农工委、市住建局、市财政局、市环保局

加强分类指导

完善支持

政策

24.完善产业扶持政策。重点扶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努力构建“3+3”产业体系,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全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明确投资重点和方向。重点加强对三农、科教文卫及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资,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节能环保等领域。

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市科商局、市投促局、市农业局、市林园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环保局

开展试点

示范

25.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培育现代农业新型主体。全面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开展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推出试点;鼓励发展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多种形式的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打造“两区四园”。深入推进德阳高新区、广汉经开区、油气装备产业园、医药食品产业园、通用航空产业园、小汉新材料产业园建设。

市发改局、市农业局、市经信局、市科商局、市林园局、市民政局、市投促局、高新区西区

2017年县域经济改革发展重点工作推进方案落实清单(什邡市)

序号

类别

工作要点

2017年重点工作内容

责任单位

备注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深化农村

产权制度

改革

1.继续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多种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发展稳定农户承包权、经营权股份化的家庭联产承包股权制。持续做好农村“两权”确权登记、制证颁证等相关工作,探索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全面展开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推广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模式。进一步深化林权和水利改革,深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市委农工委、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水务局

加快构建

新型农业

经营体系

2.探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继续把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重点,强化政策支持,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推广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试点经验,促进农业科技资源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聚集。强化政府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投入农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鼓励金融等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科技创新。设立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资金,实施农民返乡创业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

市委农工委、市发改科技局、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商务局

深化财税

体制改革

3.落实营改增试点、资源税改革。积极盘活存量资金,优化支出结构,促进经济增长。规范财政收支运行,切实防范运行风险。

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

加强农村

金融改革

创新

4.积极配合做好信用联社改制为农商行,加快发展村镇银行。有序推进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试点,完善涉农保险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城乡居民住房地震保险工作。借助多层资本市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推进相关企业挂牌、上市和直接融资培育工作。

市金融办、人行什邡支行、市委农工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局

深化“两扩两强”改革

5.进一步深化扩权强县改革试点,实施扩权强镇改革试点。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深化“百镇建设行动”,大力实施“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

市发改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委编办、市住建局

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加快新型

工业化步伐

6.切实加快按照《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抓紧培育我市百亿支柱产业,重点推动食品饮料、现代化工、航空与燃机(通航)、节能环保新型材料、医药等产业发展集中突破,并积极推进电子信息和其他产业协同发展。积极创建省级高新产业园区,加快规划和建设通航、食品医药、化工等特色园区、示范基地和特色基地。实施工业强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等工程,推进明日宇航创建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等试点示范。扩大产业开放与合作,重点推进京什合作、成德同城化、“一带一路”合作,组织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参与“251行动计划”和国际产能合作“111”工程,有序承接东中部和中心城市产业转移,促进企业“走出去”、“引进来”。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扩大工业规模和促进效应全面提升。

市经信局、市发改科技局、市商务局、市投促局

推进农业

现代化

7.以“建基地、创品牌、深加工”为抓手,重点打造5大高标准生产基地,着力打造川烟、川饮、川菜名优品牌。加快发展农业精深加工业,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县(市)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创建一批农业科技产业化示范基地。搭建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

市委农工委、市农业局、市发改科技局、  市经信局、市财政局、      市林业局、市畜牧局

创新发展

现代服务业

8.重点提升天耀中心、百盛广场、昌禾等商业综合体等消费功能;积极鼓励企业参加“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三大活动;加快完善城乡商贸物流配送体系;推进商贸流通主体建设。积极创建省级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建设。

市商务局、市委农工委、市发改科技局、  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住建局

大力发展

生态旅游业

9.重点加快旅游康养等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推进“旅游+”战略,强化古村保护与利用,积极打造特色小镇。以山地旅游和森林旅游产品打造为抓手,积极加快蓥华山风景名胜区规划和建设,推进A级景区优质服务,打造“宜居、宜游”的县域城市。

市旅游局、市经信局、市委农工委、市发改科技局、市住建局、市国土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区域

内外路网

10.加快区域交通干线建设,主动融入成德同城,推动区域交通综合化,城乡交通一体化,重点连通成什、什彭、什绵、什广通道,融入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干线网络圈。加快建设成德大道什邡连接线、G350等对外通道。协调推进G0511境内段、成兰铁路境内段等项目建设工作。加快建设城西快速通道、城北快速通道、沿山旅游公路等对内畅达道路。加快建设成兰铁路什邡西站及连接线道路,形成干支结合,公铁衔接的运输体系。加快农村公路改善提升、生命安全防护和渡改桥等民生工程建设,实现镇与村,村与村的通达率100%。

市交通局、市发改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国土局

加强农田

水利建设

11.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通知》,建设高标准农田0.78万亩。加快八角水库建设,尽快形成1531万立方米的蓄水能力;加快烟区水源项目、牛栏堰闸坝水源工程等建设,保障生产生活用水;整治和完善小微型水利水源工程。加强“两江一河”及重要支流防洪工程建设,推进湔江鸭子河综合治理项目;提高防洪减灾能力;推进已成灌区渠系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型灌溉排涝工程改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水利血防等民生水利项目;加强污水排放及排污口的管理,防止和减少水污染。

市水务局、市发改科技局、市国土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局、市环保局

增强电力

通信等保障能力

12.全面推进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完成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和贫困村通动力电工程以及2017年电力建设扶贫专项工作,大力改善用电条件。全面落实《四川省“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方案》和四川省通信行业、互联网行业“十三五”规划,支持镇、村实现光纤到户。加大电力设施建设,配合成兰铁路建设工程,新建牵引站220千伏供电工程。

市经信局、市发改科技局、供电公司、广电网络公司、移动公司、电信公司

保障和

改善民生

抓好就业

创业

13.继续实施“创业四川”行动,完善创业扶持政策。推动“双创”示范基地和孵化载体、众创空间建设,大力推进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深入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展新兴产业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对现有城镇化、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进行评估并加以完善。办好“双创活动周”,支持科技人员、青年大学生、草根能人创新创业。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力争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4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00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

市经信局、市发改科技局、供电公司、广电网络公司、移动公司、电信公司

完善社会

保障

14.推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继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全面促进义务教育城乡优质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基础办学条件。扩容和新建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增加城区义务教育学位供给。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帮扶工作,完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升学政策。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重点开展教育精准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统一城乡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实行区域教师补助政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探索建立教师师德信用档案和负面清单,完善教师退出机制。推进远程网络教育,促进城乡师生便捷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推进落实“三免一补”,继续承接民族地区“9+3”教育。认真落实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四部门颁布的《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教基〔2017〕1号)。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探索建立社会化养老服务机制。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农村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

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扶贫移民局、市发改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卫计局、市文广局、市民政局

大力推进脱贫攻坚

创新脱贫

攻坚体制

机制

15.抓好基础、产业、新村、能力、生态“五大扶贫工程”,推进贫困地区跨越发展。合理开发当地资源,因地制宜布局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支撑有力的支柱产业,不断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农民增收。把扶贫新村建设作为扶贫开发的综合载体,科学规划,着力提高村庄布局水平、村落规划水平和民居设计水平。逐步实现“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目标。加大对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扶贫力度,扩大对贫困大学生助学规模,扎实推进免费职业教育,减少贫困代际传递。深入开展生态扶贫工作,进一步改善农村居民基本生存条件,逐步实现山青、水绿、田肥、路通、农民增收。

市扶贫移民局、市发改科技局、市财政局

推进重点

区域脱贫

攻坚

16.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施策,通过“六大精准”和“五个一批”行动,统筹推进贫困户脱贫攻坚。全市12565名建档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推进“小微型水利”工程建设,新村扶贫建设,产业扶贫;加大医疗卫生平台建设和大病保险制度,切实加强地方病防治和解决因病致贫问题。用好用活国家给予贫困村、贫困户的财政、金融、土地等特殊支持政策,切实改善欠发达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切实加大“携手奔小康”行动,开展好对凉山州喜德县定点帮扶建设。

市扶贫移民局、市发改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交通局、市水务局、市卫计局、市金融办

强化社会

保障政策性扶持

17.加强政策性扶贫力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编制兜住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基本生活的社会安全网。把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对农村特困人口实行自愿集中供养。将贫困户纳入基本养老保障、基本医疗保障范围,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报账比例。资助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和特困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障,逐步提高重点救助对象的医疗救助水平。加大重大疾病、地方病、慢性病救助力度。

市扶贫移民局、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卫计局

统筹推进城乡建设

加快中心城区和重点镇建设

18.深化“百镇建设行动”,增强4个德阳区域重点镇承载能力,推动“产、城、人、文”融合,积极打造师古中国雪茄小镇、云上冰川康养小镇、马祖禅养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强化城市治理,推动城乡规划和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推进智慧城市和绿色城镇建设。深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相关配套改革,力争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1%以上。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市住建局、市委农工委、市发改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城管局、市旅游局、市委编办、市经信局

继续抓好“百万安居建设工程”

19.改造城镇危旧房棚户区1464套,发放租赁补贴50户。积极落实货币化安置,棚改货币化安置730户,新增分配公租房134套。

市住建局、市财政局

积极推进

幸福美丽

新村建设

20.大力推进新一轮幸福美丽新村示范县建设,全面开展“四好村”创建活动。全年建设24个德阳市级、20个四川省级“四好村”。统筹人口转移、产业发展、公共资源配置等因素,坚持城乡一体规划布局。全年力争建设16个幸福美丽新村。

市委农工委、市住建局、市发改科技局、市财政局、市环保局

加强分类指导

完善支持

政策

21.针对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按照分类实施和开发原则,落实更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探索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成德同城化发展产业协调共享机制。

市发改科技局、市经信局、市住建局、市委农工委、市国土局、市商务局、市旅游局

开展试点

示范

22.在区域生态功能区中,结合各镇(街道)特色,开展试点示范,鼓励支持试点示范镇率先突破,引领带动全市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转型发展,整体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适时分片区、跨区域召开现场会,组织到相关镇(街道)学习,宣传推广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

市发改科技局、市经信局、市住建局、市委农工委、市商务局、市旅游局、各镇〈街道〉

2017年县域经济改革发展重点工作推进方案落实清单(绵竹市)

序号

类别

工作要点

2017年重点工作内容

责任单位

备注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深化农村

产权制度

改革

1.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抓好办证制证工作。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系统,巩固提升确权登记质量。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确权颁证工作。抓好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并在20个乡(镇)全面推开。

市委农工委、市国土局、市农业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局

加快构建

新型农业

经营体系

2.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完善示范家庭农场认定办法,扶持规模适度家庭农场。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积极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总结推广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经验,扶持培育农机作业、农田灌排、统防统治、烘干仓储等经营性服务组织。

市委农工委、市农业局、市供销社、市林业局、市商务局

加强农村

金融改革

创新

3.加快农村金融创新,确保“三农”贷款投放持续增长。严厉打击农村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

金融办、人行绵竹支行、各乡(镇)

深化“两扩两强”改革

4.深化“百镇建设行动”,大力实施“两个一批”行动计划,加快汉旺、新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

市住建局、市财政局

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加快新型

工业化步伐

5.以致远锂业基础锂盐为基础,推动锂电产业的全产业链发展;加快军民融合发展,支持企业主动参与军用装备科研、生产、维修;加快绵竹经开区创建省级高新区,推动德阿产业园创建省级综合开发区,打造藏区飞地园区新典范。

德阿产业园、绵竹经开区、市经科局

推进农业

现代化

6.进一步加强现代农业重点县建设,总产量保持在28万吨左右。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促进玫瑰、猕猴桃、蔬菜、茶叶等产业提档升级。大力推进现代林业重点县建设,加大特色林产品的培育和研发,充分利用林下资源,发展林下种养殖业。加快推进猕猴桃实验室及冷链物流项目建设,推进玫瑰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快速发展。推进现代畜牧重点县建设,以圈舍等养殖设施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同步推进优良品种、饮水饲料兽药投入、饲养管理、粪污处理等畜牧生产标准化。继续推行“公司+家庭农场”模式,引导发展“猪—沼—菜”等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

市委农工委、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市林业局

创新发展

现代服务业

7.鼓励打造县域品牌,推进名特优新产品质量溯源体系建设,规范和发展县域本土会展经济,进一步促进消费。引导企业整合物流配送体系。围绕“互联网+”带动传统农业升级,打造“线上农业”,带动“线下农业”提质增效,紧抓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推进,依托优质粮油、蔬菜、水果等特色产业,努力打造本土专业电商平台。

市商务局、市农业局

大力发展

生态旅游业

8.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加快农旅、文旅、体旅融合发展。积极组织筹备第八届中国月季展。加快建设三溪艺术小镇、玫瑰香氛小镇、月季展核心园区,打造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精品。

市旅游局、市委农工委、市住建局、市文体局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县域

路网

9.进一步加快铁路和轨道交通路网建设,推进成彭什绵高铁新建项目和德天铁路提档升级项目的前期工作;进一步加快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续建成都三饶经济环线绵竹连接线高速公路,开展德阿高速绵茂段新建项目前期工作。

市交通局、市发改局、市财政局

加强农田

水利建设

10.组织实施绵竹市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快推进绵竹市农业综合开发官宋硼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建设。

市水务局、市农业局

增强电力

通信等保障能力

11.积极抓好新一轮农村电网的升级改造工作。持续推进“宽带乡村”、行政村通宽带、“视听乡村”等工程建设。

绵竹供电公司、市经科局、市发改局

保障和

改善民生

抓好就业

创业

12.全面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新政策。推动“双创”示范基地和孵化载体、众创空间建设。支持科技人员、青年大学生、草根能人到县域创新创业,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加强农村劳动力实名制信息数据库的实名动态管理和应用。按规定落实好创业补贴、创业吸纳就业奖励、场租补贴等扶持政策。

市人社局、市经科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文体局

完善社会

保障

13.为全市城乡孤老、困难家庭中的失能老人、残疾人、独居老人和较低收入家庭中8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继续推进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改造公办养老床位。优化农贸市场、停车场、公共厕所及城区15分钟文化健身圈工程布局。

市人社局、市经科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文体局

大力推进脱贫攻坚

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14.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坚持帮扶对象精准、帮扶责任精准、帮扶措施精准;进一步强化造血功能,着力推进新村、产业、旅游、就业扶贫,形成可持续脱贫增收长效机制。多方整合社会各界力量,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市级贫困村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任务。

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成员单位

统筹推进城乡建设

加快县城和重点镇建设

15.深化“百镇建设行动”,增强汉旺、新市省级试点镇承载能力。推进孝德、九龙、土门、清平等特色小镇建设。贯彻落实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相关配套改革,加大城镇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力度。

市住建局、市规划局、市发改局、市公安局

继续抓好“百万安居建设工程”

16.落实全省货币化安置工作指导意见,形成以货币化安置为主的棚改安置模式,强化棚改货币化安置与商品房去库存的有机衔接。2017年全年改造城镇危旧房棚户区290套,发放租赁补贴140户,实施农村危房改造80户。

市住建局、市财政局

积极推进“四好”

幸福美丽

新村建设

17.着力打造孝德镇金土村、什地镇五方村、土门镇月季新村示范点,努力将沿成绵复线一带和沿射水河一带建设成为民居风貌特色化、产业发展现代化、基础设施标准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基层管理规范化、人居环境优美化的“四好”幸福美丽新村示范带。

“四好”幸福美丽新村示范带景区化提升打造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2017年县域经济改革发展重点工作推进方案落实清单(中江县)

序号

类别

工作要点

2017年重点工作内容

责任单位

备注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深化农村

产权制度

改革

1.继续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多种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持续做好农村“两权”确权登记、制证颁证等相关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建立符合农业农村实际的交易机制。全面展开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推广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模式。进一步深化水利改革,完成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县委农工委、县农业局、县财政局、县水务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各乡(镇)

加快构建

新型农业

经营体系

2.探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继续把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重点,强化政策支持,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推广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试点经验,促进农业科技资源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聚集。强化政府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投入农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鼓励金融等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科技创新。支持设立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资金,实施农民返乡创业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

县委农工委、县农业局、县供销社、县财政局、县经科局、县商务局、县人社局、县金融办、县旅游发展服务中心、各乡(镇)

深化财税

体制改革

3.落实上级财政部门转移支付制度,严格财政资金使用。落实营改增试点、资源税改革。积极盘活存量资金,优化支出结构,促进经济增长。规范财政收支运行,切实防范运行风险。

县财政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

加强农村

金融改革

创新

4.积极配合做好信用联社改制为农商行,加快发展村镇银行。有序推进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试点,完善涉农保险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城乡居民住房地震保险工作。借助多层资本市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推进相关企业挂牌、上市和直接融资培育工作。

县金融办、县信用联社、人行中江支行、县银监处、县委农工委、县农业局、县供销社、县财政局、县防震减灾局、人保财险中江支公司、中国人寿中江支公司、县商务局、县经科局、县文体广电出版局、中江经开区

深化“两扩两强”改革

5.利用好计划直接上报、项目直接申报、用地直接报批、信息直接获得等优势,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支持。积极探索扩权强镇改革试点,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积极落实“百镇建设行动”,努力打造仓山、集凤、龙台、辑庆等特色小镇,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

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委编办、县住建局

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加快新型

工业化步伐

6.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以电子信息产业为引领,聚焦高端产业重点领域,开展前瞻性布局,培育优势企业,抢占产业发展竞争制高点。在优势产业和传统产业领域,加快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提升现有工艺设备水平、产品技术含量、生产服务流程。2017年,力争电子信息、食品医药、轻工纺织、装备制造产业规模分别达到50亿元、160亿元、120亿元、40亿元。

县经科局、中江经开区、县发改局、县商务局、县投促局、县财政局、县住建局、县国土资源局、县统计局、县环保局

7.突出抓好宏发西部产业园、台商产业园、成德合作精品园、门类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五个特色园区”建设。在优势产业和传统产业领域,加快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提升现有工艺设备水平、产品技术含量、生产服务流程。

县经科局、中江经开区、县发改局、县商务局、县投促局、县财政局、县住建局、县国土资源局、县统计局、县环保局

8.主动对接“成都制造2025”,科学规划中江高新区、成德工业园区产业布局,加快“两化”互动、产城一体示范区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产业成链集群发展。力争中江高新区成功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县经科局、中江经开区、县发改局、县商务局、县投促局、县财政局、县住建局、县国土资源局、县统计局、县环保局

推进农业

现代化

9.继续推进现代农牧业重点县建设,抓好粮食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打造24个粮油绿色高效示范片。加快发展农业精深加工业,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快节本增效技术和管理模式的推广和普及,努力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搭建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

县委农工委、县农业局、县畜牧局、县水务局、县供销社、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经科局、县商务局、县工商质监局、县旅游发展服务中心、各乡(镇)

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创新发展

现代服务业

10.强化重点服务业引领带动,优先发展电子商务、现代金融、健康养老等新兴先导型服务业,推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加快中国供销集团(中江)世界绿谷博览城项目建设,争取中江融兴村镇银行尽早开业。组织引导县域企业积极参加“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市场拓展三大活动。

县商务局、县发改局、县经科局、县委农工委、县金融办、县卫计局、县民政局

11.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完成中江物流园建设项目规划,建成1个县级快递配送中心、42个乡(镇)物流仓储配送分中心,整合电商平台公司物流,实现农村电商物流全覆盖。

大力发展

生态旅游业

12.以乡村类旅游A级景区和旅游扶贫景区建设为抓手,新建10个乡村旅游景区(点)。重点打造黄继光纪念馆AAA景区,启动中国挂面村、中江芍药谷、仓山古镇、太安红泉桃花谷、继光花溪地等A级景区创建。着力推进“旅游+”战略,强化传统文化村落和古镇古村的保护与利用,以“宜居、宜游、宜业”为目标,打造休闲度假、文化体验、运动康养、乡村生活等业态的特色小镇。

县旅游服务发展中心、县经科局、县委农工委、县科协、县住建局、县农业局

13.继续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行动,加快推进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建设。规划和启动全域旅游建设,开展生态旅游扶贫行动,重点推进发展生态旅游经济。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县域

路网

14.进一步完善县域对外通道布局,优化互联贯通公路网络,加快推进“五纵七横”交通网建设,大力提升国省干道等级,增强主通道的通行能力。立足成德同城化发展,全面对接成都金堂的公路、轨道交通规划。启动中江至青白江国际物流港项目的前期工作,中江至成都二机场航空工业园走廊的研究。加快建设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中江段、德中快通中江段;开工G350中江至仓山改扩建项目;配合遂宁市加快德遂高速公路投资人招商工作;配合德阳市开展德绵高速、德阳市三环(罗江至中江段、中江至广汉段)提档升级项目的前期工作和德阳至中江第二条快通的研究工作。全面实施农村公路提升改造三年攻坚行动,建农村公路养护中心,提高农村公路技术等级和管养能力。加快“工业环线”“农业环线”“旅游环线”建设,服务中江经济发展。完成农村公路改扩建350公里,桥梁3座。积极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县交通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国土局

加强农田

水利建设

15.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通知》,建设高标准农田8.85万亩,实施水利项目17个。全面启动都江堰人民渠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第二批储备项目)、会龙水库(中型)和石马、金铃、光明等3座小型水库建设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高效节水改造、农业水价改革、都江堰人民渠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第一批储备项目)、13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小型水利设施工程、小型农田水利维修养护等项目,全力推动总库容1342万立方米的石泉水库项目加快建设。

县水务局、县农业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发改局、县农综办、县扶贫移民办

增强电力

通信等保障能力

16.全面推进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完成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贫困村通动力电工程和2017年电力建设扶贫专项工作,新建220千伏线路72公里,10千伏线路236公里,新增配变182台,新建改低压线路608公里。全面落实《四川省“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方案》和四川省通信行业、互联网行业“十三五”规划,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农村地区新建住宅区和既有住宅建筑实现光纤到户。持续推进“宽带乡村”、行政村通宽带、“视听乡村”、“智慧广电”等工程建设。继续扩大4G网络覆盖广度,逐步完善城区、沿线重点镇及小镇无线宽带网络。

县经科局、县发改局、供电公司、广电网络公司、移动公司、电信公司

保障和

改善民生

抓好就业

创业

17.继续落实创业扶持政策,推动“双创”基地、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业创新载体建设。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技能就业水平,稳定就业。办好“德阳创客·凯城汇”活动、全国磁性材料高峰论坛等品牌活动,引导科技人员、青年大学生、草根能人创新创业。加强对“4050人员”、高校毕业生、失地农民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扶持力度。规范基层平台建设,落实就业援助政策,开展就业创业服务专项活动。推进创业园区建设,鼓励自主就业创业。力争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4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300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县人社局、县经科局、县发改局、县民政局

完善社会

保障

18.推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继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全面促进义务教育城乡优质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基础办学条件。扩容和新建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增加城区义务教育学位供给。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帮扶工作,完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升学政策。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重点开展教育精准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统一城乡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实行区域教师补助政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探索建立教师师德信用档案和负面清单,完善教师退出机制。推进远程网络教育,促进城乡师生便捷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推进落实“三免一补”,继续承接民族地区“9+3”教育。认真落实《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

县教育局、各乡(镇)

19.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

县人社局、各乡(镇)

20.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探索建立社会化养老服务机制。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农村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

县民政局、县文体广电出版局、各乡(镇)

大力推进脱贫攻坚

推动精准

扶贫精准

脱贫

21.大力实施“五个一批”脱贫计划,落实22个扶贫专项实施方案,推广“农村电商+精准扶贫”模式。实施贫困户住房新改建7966户。完成易地扶贫搬迁652人。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全面实现建档立卡低保兜底对象兜底脱贫目标。认真落实教育卫生扶贫政策,解决计划脱贫户因病因学致贫问题。

县扶贫移民办、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着力构建“大扶贫”格局

22.全面落实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做实“五个一”驻村帮扶和干部结对帮扶。力争完成137个市级贫困村和9428户22369人贫困人口退出任务。加强宣传引导,开展好“10.17”全国扶贫日活动,鼓励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爱心人士参与扶贫济困。用好用活国家给予贫困村、贫困户的财政、金融、土地等特殊支持政策,切实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县扶贫移民办、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统筹推进城乡建设

加快县城和重点镇建设

23.积极推进城东、城西新区建设,改造升级南华大道、杏花大道、金银花北街,强力推进西二环经凯江九桥至一环路北段环线黑化改造工程。年内启动中金快速通道城市设计工作。深化“百镇建设行动”,完成仓山镇市政道路改造工程、集凤镇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有效增强重点镇综合承载能力,提升产业集聚发展水平,辐射带动全县小城镇建设发展。把城市棚户区改造、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分配、租赁补贴发放工作作为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重点帮助老旧棚户区居民解决最基本的住房安全问题,继续加快公租房审核分配工作力度,按时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启动1692户棚户区改造(其中货币化改造440户)、基本建成棚户区改造安置房336套。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力度,分类施策加快消除土坯房。

县住建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城乡综合管理局、县委农工委、县委编办、中江经开区、县商务局、县经科局、凯兴公司、县文体广电出版局、县环保局、县旅游发展服务中心、相关乡(镇)

积极推进

幸福美丽

新村建设

24.以特色“微村落”“四好”幸福美丽新村示范带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新一轮幸福美丽新村示范乡(镇)建设,全面开展“四好村”创建活动。优先在贫困村整村推进幸福新村建设,与易地扶贫搬迁和农村危房改造等相结合,着力解决贫困户住房困难。统筹人口转移、产业发展、公共资源配置等因素,坚持城乡一体规划布局。全年力争建设90个幸福美丽新村。

县委农工委、县住建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扶贫移民办、县文明办、各乡(镇)

工作要求

加强工作

对接,细化工作措施

25.加强与省市相关部门对接沟通,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及时了解具体要求,结合实际,细化措施,压实责任,扎实推进改革发展各项工作。

县发改局、各项重点工作责任单位

加强工作

督查,确保措施落实

26.各责任单位要定期开展工作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县政府目督办和县发改局要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督查工作,并坚持每月督查、每季通报、逗硬考核。尤其是针对改革发展中的“急、难、重”工作要视情况重点督导、跟踪督导,确保工作落实落细落好。

县政府目督办、县发改局

2017年县域经济改革发展重点工作推进方案落实清单(罗江县)

序号

类别

工作要点

2017年重点工作内容

责任单位

备注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深化农村

产权制度

改革

1.开展农村不动产登记、承包地确权登记,建立土地流转平台

县国土局、县农业局、

县委农工办

加快构建

新型农业

经营体系

2.新发展农业专合组织10个,打造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县,组建德阳为农供销集团公司、罗江为农供销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壮大集体经济改革试点,新发展家庭农场20家。

县供销社、县委农工办、县农业局

深化财税

体制改革

3.深化税制改革,落实营改增试点、资源税改革,盘活存量资金,优化支出结构。规范财政收支运行,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

县财政局

加强农村

金融改革

创新

4.组建农村资金互助社联合社、“农合联”。

县供销社、县供销社

深化“两扩

两强”改革

5.全面完成撤县设区

县民政局

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加快新型

工业化步伐

6.完成工业项目竣工投产10个、新进规上企业15家。编制军民融合规划、五大主导产业规划、园区产城一体规划。

县经科局、经开区

推进农业

现代化

7.完成华西新希望集团“鸡基因库”项目、江西正邦集团(罗江)现代循环农业产业园区项目,组建德阳绿满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立农业“人才智库”,搭建校农合作平台,出台科技人才政策。新增优质果林3000亩,创建“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20个。完成金山镇金花梨基地修平补齐建设,申报农综产业化项目。

县畜牧局县供销社、县委农工办县农业局、金山镇、县财政局

创新发展

现代服务业

8.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0%。

县经科局

大力发展

生态旅游业

9.推进枣子节活动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打造以鄢回片区为核心的“乡愁记忆”农业公园。打造体育休闲小镇和“西部户外运动基地”,为争创5A级景区创造条件。开展旅游节会活动。

县农业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局、白马关景区管委会、县旅游局、相关乡(镇)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县域

路网

10. 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完成农村公路建设60公里,完成德罗路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安居路一期、中华路北延伸段、红玉路东延伸段建设。

县交通局县国土局、万安镇、白马关镇经开区

加强农田

水利建设

11.建成2.6万亩杂交油菜制种基地,完成3200亩高标准农田改造目,开工建设杂交水稻种子基地项目,加快农综高标准农田建设、人民渠六期都江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

县农业局县财政局、县水务局

保障和

改善民生

抓好就业

创业

12.创新创业孵化园工程,加快推进孵化园、双创中心、中试基地、总部经济建设;优化企业入驻流程,完成2700人就业培训,新增城镇就业1800人,农村转移劳动力62000人。

经开区、县经科局、县人社局

完善社会

保障

13.做好“成德大道德罗项目”征地人员社保安置工作,实施城乡居民医保并轨,实现参保率达到97%。

县人社局

大力推进脱贫攻坚

推动精准

扶贫精准

脱贫

14.完成14个市级贫困村退出、2145人脱贫,完成470人农村残疾人扶贫解困项目,为40户贫困残疾人实施家庭无障碍改造。

县委农工办、县残联

统筹区域

发展与扶贫攻坚

15.推进26个扶贫产业园建成见效。

县委农工办

统筹推进城乡建设

加快县城和重点镇建设

16.完成金山服务区、经开区、西山通用学校、白马关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包装特色小镇项目。提档升级金山片区污水处理厂,推进城南片区污水处理工程,全域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深化城市执法体制改革。

县国土局、金山镇、万安镇、白马关镇经开区、县城管局

统筹推进城乡建设

继续抓好

“百万安居建设工程”

17.推进奎星阁棚户区改造工程,西街口棚户区改造工程。

县住建局

积极推进

幸福美丽

新村建设

18.新建幸福美丽新村9个。

县委农工办

加强分类指导

完善支持

政策

19.清理、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县委办、县政府办

开展试点

示范

20.积极做好省市重点示范工作。

县委办、县政府办

责任编辑:市政府办综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