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阳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的通知
索  引  号: 1111-2018-004056
公文种类:
发布机构:中国·德阳
成文日期: 2018-11-06
发布日期: 2018-11-07
文       号:德办发〔2018〕71号
相关附件: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

《德阳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德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11月6日

    

德阳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 

第一章  总则

第一节  前言

一、面临形势

2016年,全国水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量额、交易价格等指标,均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市场运行总体情况稳中向好。其中淡水产品价格扭转了2015年以来连续下跌的态势,同比上涨2.70%。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此期间渔民收入面临与全国人民收入水平保持同步增长的较大压力。经济新常态下,水产养殖业发展进入平稳期,靠不断扩大产量来提高渔民收入将越来越难以为继。今后的水产养殖产业必须以“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为总发展目标,更好满足市场需求,进一步提高综合效益。

“十三五”以来,我市渔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三农”工作决策部署,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狠抓惠农政策落实,大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促进了渔业经济平稳发展。2016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6681公顷,全省排名第16名;实现水产品总产量59403吨,全省排名第14名;渔业经济总产值18亿元,全省排名第8名;人均水产品占有16.91kg;农民人均渔业收入673元;渔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为2.27%。

当前德阳渔业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渔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由于国家投入少,加上长期以来水面承包经营者往往只经营不投入建设,耗损、老化和自然灾害给渔业设施造成程度不同的损毁,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池塘淤塞、池埂倒塌、排灌堵塞、良繁设施损毁、亲本老化等,如果不加以改造,将难以满足水产健康养殖和现代渔业建设的基本要求。

渔业发展空间受到压缩。由于政策调整,如《土地管理法》规定,禁止用基本农田挖塘养鱼;加之在城市化进程中,因城市建设、道路修建以及其他建设,城市周围大部分池塘被征用,压缩了水产养殖的发展空间。

养殖水域污染日益显现。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水域的污染问题日益显现。养殖池塘、水库内源性污染情况较为严重,部分水质指标甚至超过了地表水Ⅴ类标准。因此,需要寻找更加合理的养殖布局、养殖方式及养殖密度,把水产业发展与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放在重要地位。

二、编制背景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是渔业管理的基本制度,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布局依据,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法律,按照《农业部关于印发〈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农渔发〔2017〕39号)以及《四川省农业厅关于开展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川农业函〔2017〕46号)要求,特制定《德阳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以促进水产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转方式、调结构。

在调查分析德阳市水域滩涂自然条件和生物资源状况,实地调查并收集了大量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科学评价本地水域滩涂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综合考虑本地水产养殖历史和各县(市、区)发展现状,通过综合研究,科学合理地划定德阳市养殖水域滩涂各类养殖功能区,提出了各个功能区的相应管控措施,协调衔接其他相关专项规划布局,最后形成本《规划》。在规划生效期间,严格按照各功能区进行水产养殖布局,并按各自功能区的管控措施进行管理。

三、目的意义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结合我市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需要,在科学评价水域滩涂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基础上,依法科学合理划分各类水产养殖功能区。规划生效期间,把控养殖功能区现状,稳定基本养殖水域,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生产,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保障渔民合法权益,确保水产品有效供给安全、环境生态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实现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的发展总目标。《规划》对于进一步完善和推进德阳市水产养殖管理制度,合理开发和利用养殖水域滩涂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保护环境生态安全,促进渔业持续健康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  编制依据

一、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14年4月;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6月27日修订;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2007年8月30日修订;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2006年4月29日;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2012年8月修订;

(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

(八)《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 

(九)《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2009年10月。

二、地方法规

(一)《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办法》,2016年11月修订;

(二)《四川省环境保护条例》,2004年9月修订;

(三)《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办法》,2009年3月;

(四)《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2009年3月修订;

(五)《四川省湿地保护条例》,2010年7月;

(六)《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2012年12月。

三、规程、规范、技术性文件

(一)《农业部关于印发〈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农渔发〔2016〕39号);

(二)《四川省农业厅关于开展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川农业函〔2017〕46号);

(三)《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7〕1号);

(四)《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力的意见》(川委发〔2017〕1号);

(五)《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16〕1号);

(六)《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4〕3号);

(七)《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国发〔2006〕9号);

(八)《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水产产业的意见》(川办发〔2017〕96号);

(九)《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NY5051-2001);

(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

四、其他依据

(一)《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

(二)《四川省水产发展“十三五”规划》

(三)《德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版

(四)《德阳市2016年渔业统计年报》

(五)《德阳市“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

(六)《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划定、撤销部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批复》(川府函〔2017〕112号)

(七)《德阳市沱江流域水产养殖规划(2015-2020年)》

(八)《2017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

(九)德阳市各县(市、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十)德阳市各县(市、区)“十三五”渔业发展规划

(十一)《四川省农业厅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实施方案》(川农业〔2017〕80号)。

第三节  目标任务

一、规划期限

2018年至2030年。

二、规划目标

根据本地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结果和水产养殖产业发展需求,形成本区域养殖水域滩涂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总体思路,合理安排产业发展空间。将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重要生态保护或公共安全“红线”和“黄线”区域作为禁止或限制养殖区,设定发展底线,明确划定养殖区,按照不同养殖模式分区,并标明各区域范围。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管理要严格依据规划开展,严格限制擅自改变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用途的行为。通过编制《规划》,使本市水产养殖业生产布局合理,水产养殖污染得到综合治理,水产养殖方式和结构进行合理调整,水产养殖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渔民收入得到稳步提高。

三、重点任务

(一)德阳市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

(二)明确德阳市水域滩涂开发总体思路;

(三)明确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养殖区,标明各区域范围;

(四)规划实施后生态效益评价,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第四节  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本地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结果和水产养殖业发展需求,形成本区域养殖水域滩涂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总体思路,根据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大纲的具体要求,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生产,制定本区域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管理的具体措施,科学编制规划。

坚持生态优先、底线约束的原则

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科学开展水域滩涂利用评价,保护水域滩涂生态环境,明确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合理安排产业发展空间。将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生态保护或公共安全“红线”和“黄线”区域作为禁止或限制养殖区,设定发展底线。

坚持合理布局、转调结合的原则

稳定池塘养殖,调减湖泊水库养殖,发展生态养殖,支持设施养殖向工厂化循环水方向发展,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和宜渔地养殖,实现养殖水域滩涂的整体规划、合理储备、有序利用、协调发展。

坚持总体协调、横向衔接的原则

将规划放在区域整体空间布局的框架下考虑,规划编制要与本行政区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同时注意与本地区城市、交通、港口、旅游、环保等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相衔接,避免交叉和矛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第五节  规划范围

德阳市管辖水域滩涂范围内,已经进行水产养殖开发利用和目前尚未开发但适于水产养殖开发利用的所有(全民、集体)水域和滩涂。包括河流及其支流、水库、池塘、稻田和其他小型蓄水工程等宜渔水面。

第二章    养殖水域滩涂利用评价

第六节  水域滩涂承载力分析

一、水域滩涂资源状况

(一)地理位置

德阳市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东北边缘,界于东经103°47′31″至105°10′18″,北纬30°31′39″至30°42′05″之间。北邻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汶川县和绵阳市安县,南连成都市青白江区、金堂县,资阳市乐至县,西接彭州市,东与绵阳市涪城区、三台县以及遂宁市大英县接壤,全市幅员面积5911km2。

(二)地形地貌

德阳市地形南北跨度132.2km,东西宽130.1km,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界线明显,高差悬殊,最高峰位于什邡市境内的狮子王山,高程为4989m,至永兴、汉旺一线进入平原,其间无丘陵过渡,高程465~750m。从西北到东南高差约4000m,最大相对高差达4500m。

德阳市地处四川盆地与川西北山区的过渡地带,西北为龙门山区,中部为成都平原,东南主要为丘陵。边缘山区面积1470km2,占全市幅员面积的24.9%,主要分布于绵竹、什邡两市西北部的龙门山区,以及东南部分旌阳区通江镇、新中镇至中江县境内集凤镇一线的龙泉山区,西北龙门山区高山地带是茂密的原始森林,为灌木丛林和草地所布,而龙泉山区农耕较发达。中部平原区面积1859km2,位于龙门山与龙泉山之间,为本市的腹心地带,占全市总面积的31.4%,中部平原土地肥沃,河渠纵横,自流灌溉条件好,人口稠密,交通方便,是全市工、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东南丘陵区面积2581km2,位于绵远河以东的中江县、罗江区、旌阳区及广汉市的丘陵部分,占全市面积的43.7%。

二、自然气候条件

(一)气候特点

德阳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干暖和少霜雪,春温回升早不稳定,夏无酷暑多暴雨,秋凉多雨降温快等特点,且随地势的变化而变异。

气温自东南向西北随地势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多年平均气温为16.6℃至15.6℃;年内变化从1~7月逐渐升高,8~12月逐渐下降,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平均25.1℃~26.2℃;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份,月平均5.1℃~5.5℃。极端最高气温37℃~39℃(出现在平原和丘陵区),极端最低气温—7.5℃(出现在山区)。多年平均积温情况:气温大于零度,平原区为5750℃~5967.9℃,丘陵区为6105.3℃,山区(高程在800~2000m)为5300℃~2721℃;≥5℃的统计,平原区为5060.4℃~5775.1℃,丘陵区为5922.4℃,山区为4240.7℃~2342℃;≥10℃的统计,平原区为4408.8℃~5138.5℃,丘陵区为5296.2℃;山区为3597.2℃~2000℃。

本市降水量比较丰沛,降水量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辖区内的龙门山和龙泉山北段为两个多雨带,年降水量均在1000mm以上,其余地区在800~1000mm左右。雨量分布随高程的增加而增多。山区由1100mm上升到1734.4mm;平原区950~990mm,最多年为1390.6mm,最少年为553.4mm;丘陵区多年平均890mm,最多年为1466.8mm,最少年为534.5mm。年内降水多集中在7~9月,12~翌年2月降水较少。

日照受纬度和地形地貌的影响,在平原、丘陵区年日照为998.6~1290.5h,季节分布多集中在7~8月,秋冬两季由于四川盆地云雾日数增多,属于少日照季节。(详见表2-1)

表2-1  德阳市分区气象特征值表

项目(单位)

旌阳区

罗江区

广汉市

什邡市

绵竹市

中江县

年均降雨量(mm)

916.4

791.9

836.9

938.9

1059.5

884.0

年均蒸发量(mm)

979.4

944.1

1114.7

899.7

1084.1

1053.9

年均气温(℃)

16.1

16.0

16.4

15.9

15.7

16.6

>0℃年均积温

5896

5890

5994

5853

5751

6200

无霜期(d)

271

272

284

281

274

305

日照(h)

1251

1250

1260

1257

1005

1310

(二)水文地质

德阳市地层分布与地貌单元基本一致,即汉旺—永兴一线以西的龙门山区出露的主要是前震旦至侏罗纪时期的老地层和岩浆岩、变质岩。中部平原区则广布第四系冲积、洪积和冰水沉积。德阳—连山一线以东丘陵区则以白垩纪红色岩系为主。本市横跨五个区域地质构造带,西北部为龙门山褶断带的中南段一部分,中部为川西新华夏构造体系即成都断陷的一部分,东南为龙泉山褶皱带的一部分和德阳—中江环状构造及绵阳环状构造。

德阳市地下系统划分为三大水文地质区,即西北部山区裂隙—溶隙水水文地质单元、中部平原松散岩类孔隙水水文地质单元和东南部丘陵低山风化带裂隙水水文地质单元。德阳市地下水类型在平原区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白垩系红层砂泥岩类裂隙水,山区可分为碎屑岩类裂隙水、岩浆岩类裂隙水和碳酸岩类岩溶水,丘陵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有红层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和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两个大类。

(三)河流水系

德阳市境内水系发达,江河纵横,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共18条,总长度1129km(其中市境内长度816km),分属长江流域的沱江和涪江水系。

1.绵远河

绵远河为沱江干流上段,发源于龙门山脉九顶山南麓,河源高程4285m,分北西两源,北源为黄土坑河,西源为长河坝河,于烂柴湾汇合后称清水河,在小木岭纳入右岸支流黄水河,至汉旺场出山谷口进入成都平原,流经隆兴场、黄许镇、德阳市城区、连山镇,在广汉市三水镇易家河坝与石亭江、湔江汇合后称北河,并在金堂县赵镇与青白江、毗河汇合后称沱江。绵远河河长129km,流域面积1222km2,河口高程436.0m,天然落差3849m,河道平均比降20.2‰。清平、汉旺镇以上为山区,河段长39.0km,流域面积410km2,天然落差3590m,河道平均比降92.1‰;平原河段总长87.9km,其中德阳市境平原河段长72.6km、金堂县境长12.5km、两市县共有河段长约2.8km,平原河段流域面积802km2,天然落差约257m,河道平均比降2.92‰。

其间主要支流有寿丰河及和新河,均为左岸丘陵区排洪河道。寿丰河发源于旌阳区新中乡,河长38km,天然落差115m,河道平均比降3.03‰,流域面积125km2;和新河发源于旌阳区新中镇,河长28km,天然落差164m,河道平均比降5.8‰,流域面积121km2。

2.石亭江

石亭江属沱江上游二级支流,发源于龙门山脉九顶山南麓,河源高程4088m。上段称平水河,下段为二道金河,至龙宝坪汇入头道金河后始称石亭江。自北向南流,流经什邡市红白镇、绵竹市金花乡至高景关出山口进入成都平原,在天元镇白江村入旌阳区境,流经天元,于八角井潘家寺村西南界出境,在广汉市三水镇易家河坝与湔江汇合。入河口处高程451.0m,河长122km,流域面积1512km2,天然落差3396m,河道平均比降26.3‰。高景关以上为山区河道,河段长61km,流域面积629km2,天然落差3393m,河道平均比降55.6‰。高景关至汇口河道为平原河段,河段长61km,区间流域面积872km2,天然落差244.0m,河道平均比降4.59‰。

3.湔江

湔江发源于彭州市北部龙门山中段茶坪山,河源高程4812.0m,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彭州市、什邡市、广汉市,在广汉市三水镇易家河坝与石亭江汇合。河流全长120km,流域面积1318km2,河道平均比降29.1‰。关口以上为山区河流,河道长71km,流域面积626km2。关口以下平原河道长49km,区间流域面积692km2。德阳市境内长36km,金雁桥以上河道平均比降为2.55‰、金雁桥以下河道平均比降为1.52‰,区间流域面积为427km2。湔江平原河段较大支流有鸭子河、马牧河等。

4.青白江

青白江是沱江连接岷江的主要河流,位于广汉市南部边缘,系都江堰平坝区输水干渠和排洪河道之一,源于湔江至关口后的南极分支(小青白江)至桃花滩(大青白江),简称青白江。岷江水系经蒲阳河后,青白江即为岷江、沱江的双生河,沿广汉市边界至金堂县赵镇汇入沱江。青白江流域面积636.5km2,河长81.3km,河道平均比降1.7‰。德阳市境内长27km,河道平均比降3.3‰,区间流域面积143km2。

5.凯江

凯江为涪江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绵阳市安县太平乡境内,流经太平镇、秀水镇、塔水镇、回龙镇、通江镇等,在绵阳市三台县注入涪江。凯江属丘陵区河流,干流全长206km,流域面积2620km2,安县雎水关以上为山区,雎水关至罗江为浅丘平坝区,河宽60~120m,坡降小,水流平缓;罗江城区河段宽200m左右,河道比降0.6~1.0‰;罗江至中江段有深丘、浅丘和平坝区,沿河有阶地分布,河床受山峦约束,河道弯曲,水流平缓;中江至三台段,两岸为山丘或平坝,河槽宽阔,漫滩阶地发育。德阳市境内河长100km,河道平均比降1.0~0.8‰,区间流域面积1386km2。

6.郪江

郪江发源于中江县胡家瓦窑,由西向东流经三洞、马安、广福等乡,经三台县的千子坟,再入大英县内,于郪口镇汇入涪江。干流全长139km,流域面积2145km2,河道平均比降1.48‰。德阳市境内河长56km,区间流域面积928km2。(详见表2-2)

表2-2 德阳市主要河流基本情况表

河名

流域面积(km2)

河长

(km)

落差

(m)

平均比降(‰)

德阳市境内

干流

支流

面积(km2)

河长(km)

落差(m)

绵远河

 

1222

129

2605

20.2

1222

129

2605

 

寿丰河

 

 

 

 

125

38

115

 

和新河

 

 

 

 

121

28

164

石亭江

 

1512

122

3396

26.3

1512

122

3396

 

头道金河

 

 

 

 

119

32

2970

 

马尾河

 

 

 

 

422

47

900

 

射水河

 

 

 

 

292

39

986

 

遵道河

 

 

 

 

116

25

850

湔江

 

1318

120

3500

29.1

427

36

104

 

鸭子河

 

 

 

 

227

16

60

青白江

 

636.5

 

 

 

143

27

33

凯江

 

2620

206

1920

9.3

1386

100

150

 

黄水河

 

 

 

 

115

23

40

 

东河

 

 

 

 

145

35

64

 

辑庆河

 

 

 

 

251

34

305

郪江

 

2145

139

206

1.48

928

56

149

 

仓山河

 

 

 

 

446

61

106

(四)水资源总量

根据评价结果,德阳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约26.3亿m3,地下水资源量约12.5亿m3,两者重复量约12.1亿m3,则德阳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6.7亿m3。(详见表2-3)

表2-3  德阳市各县市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成果表

县市区

面积

(km²)

地表水

资源量

(万m³)

天然补给

资源量

(万m³)

地下水与地表水重复计算量

(万m³)

水资源总量(万m³)

人均水资源量

(m³/人)

亩均水资源量

(m³/亩)

德阳市

5981

263038

125319

121058

267298

739

963

旌阳区

646

23857

19056

17175

25738

413

722

罗江区

457

16416

6522

6522.1

16416

719

649

广汉市

541

20016

20413

17281

23148

406

543

什邡市

841

64356

25247

24226

65377

1616

2137

绵竹市

1236

90458

35691

34216

91933

1938

2305

中江县

2260

47935

21682

21638.4

47979

365

464

全市人均水资源量739m3,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水资源丰歉标准和水利部水资源司提出的中国水资源紧张标准为重度缺水区,为我省八个人均水资源量低于1000m3的市。其中中江县、广汉市、旌阳区人均水资源量仅365~413m3属极度缺水区;罗江区人均水资源量719m3为重度缺水区;只什邡市和绵竹市人均水资源量1616m3和1938m3为中度和轻度缺水区。

三、水生生物资源状况

(一)浮游植物资源现状

德阳市辖区范围共有浮游植物7门49科94属180种。其中河流种类较少,有6门34科77种,以硅藻门的圆筛藻科、舟形藻科、脆杆藻科、桥弯藻科、曲壳藻科、直链藻科、双菱藻科、以及异极藻科和绿藻门的小球藻科为主。池塘种类7门44科135种,水库有7门44科149种,且多以绿藻门和蓝藻门的种类为主,河流种类仅77种且以硅藻门为主。

(二)浮游动物资源现状

德阳市辖区范围内共有浮游动物4类63种。调查水域的浮游动物种类比较多,但数量较少,水库、池塘种类及数量接近,而河流的种类及数量均较少,几乎没有计数到枝角类和桡足类。

(三)底栖动物资源现状

德阳市辖区范围内有底栖动物3门33种。底栖动物的种类较多,资源量比较丰富。水库的底栖动物种群没有池塘的种类多,而在池塘中底栖动物的量丰富,特别是环节动物的种类较其他水体多。

(四)水生维管束植物资源现状

对德阳市辖区范围内有水生维管束植物31种,其中漂浮植物5种,沉水植物7种,挺水植物19种。

(五)鱼类资源现状

1.土著鱼类资源现状

分布于德阳市水域的野生鱼类分隶5目3亚目14科15亚科95种鱼,其中鲤形目共有68种,约占71.6%;鲇形目有18种,约占18.9%;鲈形目7种,约占7.4%。德阳市水域野生鱼类的14个科中,鲤科为最大的类群,有58种,占野生鱼类总数的61.1%;钝头鮠科3种,占3.2%;鳅科5种,占5.2%;平鳍鳅科5种,占5.2%;鮡科4种,占4.2%;其余各科种类较少。

2.主要养殖品种

德阳市主要养殖鱼类有草鱼、鲢、鳙、鲤鱼、鲫鱼等大宗淡水鱼类,还有鲇鱼、鮰鱼、鲈鱼、黄颡鱼、长吻鮠、中华倒刺鲃、青鱼、胭脂鱼、黄鳝、鳜鱼、乌鳢、罗非鱼、泥鳅、丁鱼岁、鳖、乌龟、虾、蟹、革胡子鲶、青鱼、鳜鱼等20余名特优鱼类,部分地区利用冷水和亚冷水资源还养殖有鲟鱼、鲑鳟鱼类、大鲵等。

四、水域环境状况

《2016年德阳市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6年,德阳市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物为总磷和氨氮。绵远河、鸭子河、凯江水质为良好,石亭江和北河水质为轻度污染,郪江水质为中度污染,中河(青白江)水质为重度污染。水质中度污染和水质重度污染的河流占总河流数的14.3%,水质良好的河流占总河流数的42.8%,轻度污染的河流占总河流数的28.6%。 

监测的18个国、省、市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占38.9%,Ⅳ类水质占27.8%,Ⅴ类水质占22.2%,劣Ⅴ类水质占11.1%。与2015年相比,水质有所好转,Ⅰ-Ⅲ类水质所占比率较2015年上升了5.6%,劣Ⅴ类水质所占比率较2015年下降了5.6%。 

2016年,全市西郊水厂、北郊水厂、人民渠3个市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监测点中,人民渠部分月份粪大肠菌群超标,受地质原因影响西郊水厂部分月份锰超标,其余达标。 

2016年,广汉三星堆水厂、绵竹自来水厂、罗江自来水厂、中江继光水厂等7个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均达标。 

2016年,全市共开展49个乡镇饮用水水源地监测,其中45个为地下水型水源地,2个为水库型水源地,2个为河流型水源地。2016年,除2个水库型水源地下半年有超标情况,其余乡镇饮用水水源地监测均达标。

五、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

(一)根据水环境与气候特点,德阳市主要适宜养殖常温性、亚冷水性鱼类;同时,德阳市主要天然河流适宜开展人工增殖放流工作,保护天然水域的自然渔业资源。

(二)德阳市境内水库适宜开展生态放牧式养殖,主养鲢、鳙等滤食性鱼类,控制养殖产量,确保不污染水体,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养殖产量适宜控制在300kg/公顷以内。

(三)德阳市可适度推广稻渔综合种养,发展循环经济,控制养殖产量,确保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养殖产量适宜控制在1200kg/公顷以内。

(四)推行水产健康养殖,开展高效健康优质精养,发展设施化、现代化、工厂化养殖模式,提高名优品种养殖比例,控制水产养殖容量,确保排放水水质达标排放,养殖产量适宜控制在12000kg/公顷以内,随着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发展,产量会有所提升。

第七节  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分析

一、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

(一)养殖水域面积

据2016年德阳市渔业统计年报显示:德阳市养殖水域面积共6681公顷,其中池塘养殖面积5216公顷,水库养殖面积1275公顷,河沟190公顷,稻田养殖面积11731公顷(不计入总面积),网箱养殖面积为55336m2。(详见表2-4)

表2-4德阳市2016年水产养殖面积(按水域和养殖方式分)

地区

养殖

总面积(公顷)

按水域分(公顷)

其中

池塘

水库

河沟

稻田

网箱(m2)

全市总计

6681

5216

1275

190

11731

55336

旌阳区

910

833

77

0

1950

0

罗江区

1316

1071

245

0

950

0

广汉市

803

680

123

0

2825

0

什邡市

191

184

7

0

2800

0

绵竹市

503

372

131

0

3040

0

中江县

2958

2076

692

190

166

55336

备注:稻田养殖面积不计入养殖总面积,网箱养殖已于2017年底全部取缔。

(二)水产品总产量

据2016年德阳市渔业统计年报显示:德阳市水产品总产量59403吨,其中淡水捕捞产量为568吨、淡水养殖产量为58835吨,其中名特优水产品产量为17152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的28.9%。水产品总产量中池塘产量为46194吨,水库产量7509吨,河沟产量为90吨,稻田产量5042吨。(详见表2-5)

表2-5 德阳市2016年水产品总产量(按养殖水域)单位:吨

地区

总产量

捕捞产量

养殖产量

总产量

池塘

水库

河沟

稻田

全市总计

59403

568

58835

46194

7509

90

5042

旌阳区

14400

0

14400

13092

418

0

890

罗江区

12100

0

12100

8045

3105

0

950

广汉市

12150

350

11800

10190

200

0

1410

什邡市

5253

40

5213

4219

94

0

900

绵竹市

7000

0

7000

5705

605

0

690

中江县

8500

178

8322

4943

3087

90

202

(三)渔业经济总产值

据2016年德阳市渔业统计年报显示:德阳市渔业经济总产值(按当年价格计算)为181937.05万元,其中渔业产值为100580.66万元,渔业工业和建筑业产值20348.72万元,渔业流通和服务业产值为61007.67万元。(渔业经济总产值见表2-6)

表2-6 德阳市2016年渔业经济总产值(按当年价格计算)

地区

渔业经济总产值

(万元)

其中(万元)

渔业产值

渔业工业和建筑业产值

渔业流通和服务业产值

全市总计

181937.05

100580.66

20348.72

61007.67

旌阳区

42771.18

21422.00

6600.80

14748.38

罗江区

31568.70

19034.70

5352.00

7182.00

广汉市

49125.17

23838.34

5240.00

20046.83

什邡市

20392.00

9096.00

2233.00

9063.00

绵竹市

19820.00

15630.00

60.00

4130.00

中江县

18260.00

11559.62

862.92

5837.46

二、区域经济发展方向

(一)区位条件

德阳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东北部,南靠成都,北接绵阳市,东壤遂宁市,西邻阿坝州。德阳市是成渝经济圈重要区域中心城市和成都经济区重要增长点,是四川省重点建设的九大城市之一,是成都旅游门户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四川省重点规划在建百万人口城市。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陆上、空中交通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通讯设施发达,为本市渔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渔业经济总量

市内各类水域中有4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目前人工养殖的常规品种主要有草鱼、鲢、鳙、鲫、鲤、武昌鱼等,名特优新品种主要有加州鲈、中华倒刺鲃、南方鲇、匙吻鲟、西伯利亚鲟、中华胭脂鱼、丁鱼岁、江团、乌鳢、裂鳆鱼、大鲵、黄颡鱼、中华鳖等10余种。2016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9403吨,比2015年增长4.2%,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18.1亿元,比2015年增长3.4%。

(三)产业结构

德阳市2016年渔业经济总产值(按当年价格计算)为181937.05万元,其中渔业产值为100580.66万元,渔业工业和建筑业产值20348.72万元,渔业流通和服务业产值为61007.67万元。养殖产量中大宗淡水鱼产量为42251吨,占养殖总产量的71.1%,名特优鱼类产量为17152吨,仅占养殖总产量的28.9%。产业结构存在种苗生产供应不足,渔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加工、流通渠道不畅等问题,特别是龙头企业数量太少,带动作用不够。

(四)调整方向

按照“让优的多起来,多的优起来”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原则,德阳市水产业内部结构调整方向为:一是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进行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加大名特优鱼类的养殖种类和养殖面积;二是对市场需求较大的大宗淡水鱼类,从养殖模式上进行调整,走生态养殖之路,真正做到让“多的优起来”,使其有更大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大老旧池塘改造力度,提高保水防渗能力,适度增加鱼池容积率,增添养殖废水处理方法和设施;四是大力发展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积极引领该模式在全市范围内大面积推广,充分挖掘水域滩涂开发潜力;五是要保证水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同时为促进各大水系中土著鱼类资源的保护,筹建有规模有实力的苗种繁育基地。

三、水产养殖前景预测

(一)面临的形势和机遇

2017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7〕1号)提出水产养殖业要合理确定内陆水域养殖规模,推动水产减量增效,推进稻田综合种养和低洼盐碱地养殖,鼓励争创水产养殖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力的意见》(川委发〔2017〕1号)提出要顺应新形势和新要求,以农业绿色发展为方向,以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产品结构,大力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建设一批水产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和安全食品生产基地。随着我国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案的启动,德阳市水产业将进入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机遇、新的挑战。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水产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宏观环境

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有利于各级政府加大对三农“多予、少取、放活”的力度,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快速发展;有利于广开农民增收渠道,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有利于理顺土地的产权关系,维护农民土地、水域合法权益,这些有利条件为德阳市水产业赢来了发展的良好政策机遇。

2.水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保障粮食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人口高峰、工业化高峰和城镇化高峰的来临,耕地保护形势日趋严峻,粮食安全保障任务十分艰巨。渔业是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对保障人们食品的安全供给有着重要作用。据对2000-2008年我国居民食品消费情况的调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粮食消费由2000年的120.72kg,减少到2008年的76.28kg,而水产品人均年消费由2000年的4.5kg增加到2008年的12.5kg;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粮食消费由2000年的232.08kg,减少到2008年的216kg,而水产品由2000年的1.13kg增至2008年的4.49kg,表明水产品在改善人们膳食和营养结构中的作用明显。同时,水产动物具有饲料转换率高、养殖占地少的优势,所以在我国未来大粮食安全体系的构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水产消费的多元性为拓展水产发展空间创造了条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随之发生改变,对水产品的消费也趋于优质化、多样化和绿色生态化;垂钓和观光渔业将成为城镇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观赏鱼逐渐进入居民家中,装点家居环境;农村市场的进一步开拓也将拉动水产品的消费市场,这些改变决定了水产业应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也为拓展水产业发展空间奠定了基础。

4.《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为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渔业指明了方向

2005年,国务院批准发布的《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一个指导新时期渔业发展、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的纲领性文件,它将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纳入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的总体部署,要求对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进行整体性保护。《纲要》明确了水生生物资源保护与恢复的指导思想、指导原则和奋斗目标,确立了以资源增殖保护、生物多样性与濒危物种保护、水域生态保护与修复三大行动为重点工作的落实方案。《纲要》的实施将促进各级政府和渔业部门加快转变观念,创新管理方式,强化执法监管,推进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保护管理机制的形成,为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渔业奠定基础。

(二)水产养殖业发展潜力

1.水域滩涂资源丰富。德阳市河流分属沱江和涪江水系,是沱江的源头和涪江上游的重要支流,主要河流有绵远河、石亭江、湔江、青白江、凯江等。沱江水系流域面积达3811km2以上;涪江水系有凯江和郪江,其中凯江流域面积678.7km2,郪江流域面积为1268.2km2。根据评价结果,德阳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约26.3亿m3,地下水资源量约12.5亿m3,两者重复量约12.1亿m3,故德阳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6.7亿m3。岷江河水通过都江堰宝瓶口沿人民渠流入德阳市,全长188km,渠系长藤结瓜的囤蓄水库遍布全市,据统计分析,德阳市多年平均引水总量为13.3亿m3,最小年引水量为9.8亿m3。境内江河渠系水网纵横,塘库棋布,丰富的渔业资源和良好的区位条件为德阳市渔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水产品市场前景看好。2016年全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已达48kg,德阳市人均占有量仅为16.91kg,仅为全国的1/3,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本地养殖的水产品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大部分水产品是从外省市(如湖南、湖北等)运来的,运输成本的增加和外省市的水产品难以大量鲜活的运达,无法解决本市夏季吃鱼难的问题。因此,立足我市的水产业发展解决水产品的有效供给问题显得至关重要,从数量到质量我市水产业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大力发展我市水产养殖,特别是加大名特优新品种的比重,既可满足本地市场的需求,也能利用德阳市良好的区位条件,辐射成都、绵阳、阿坝等水产品市场,大力发展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打造品牌效应,带动渔民增收。

3.水产业结构调整潜力大。德阳市水产养殖品种结构上尚有较大的调整空间,2016年养殖产量中大宗淡水鱼产量为42251吨,占养殖总产量的71.1%,名特优鱼类产量为17152吨,仅占养殖总产量的28.9%。按照“让优的多起来,多的优起来”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原则,德阳市水产业内部结构调整有较大空间:一是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进行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加大名特优鱼类的养殖种类和养殖面积,实现品种优质化、良种化、产业规模化,特别是我市有一定的冷水和亚冷水资源,为大力发展冷水、亚冷水鱼产业奠定了基础。二是对市场需求稳定且数量大的品种,要在养殖规模上进行调整,做大做强,使其有更大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大天然水域和水库生态养殖力度,利用渔业净水并提升水产品品质。

4.科技与体制创新促进养殖生产开发潜力大。长期以来,我市水面承包经营者往往是只经营不投入建设,耗损、老化和自然灾害给渔业设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毁,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德阳市从事水产渔业管理的人员偏少,远远不能满足全市水产业快速发展的管理需要。因此在健全水产技术推广、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等科技支撑体系以及加快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先进设施设备和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水产养殖业的基础上,德阳市的水产业在数量和品质上尚有巨大潜力。

(三)水产养殖发展预测

通过对水域滩涂资源的合理规划,对养殖品种结构及养殖模式的不断优化,有利于开拓水产品市场,调整水产养殖结构,增强特色水产品品质,促进渔业经济稳定发展,可使我市渔业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渔民收入稳定增加,从而迎来新的机遇、新的发展潜力,创造出更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第八节  养殖水域滩涂开发总体思路

养殖水域滩涂开发的总体思路为:生态优先、合理布局、结构优化、渔民增收。重点生态功能区严禁从事水产养殖,确保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安全,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天然河流及其支流、风景名胜区内水域、未被划定为饮用水水源的水库水域内禁止架设网箱、围栏等开展养殖,禁止开展施肥养殖。目前德阳市主要养殖水域为池塘和宜渔稻田,对池塘养殖的品种、密度、模式进行合理调整,对老旧池塘进行改造以及提高池塘利用率,大力推进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扩大养殖规模,丰富养殖品种,建立大型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引进龙头企业,创建水产专业合作社,带动渔民增收。

第三章  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划

第九节  功能区划概述

根据《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规划》编制遵循“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生态优先、底线约束、合理布局、转调结合、总体协调、横向衔接”的原则,并结合我市实际,将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分为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

禁止养殖区。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和未批准利用的重点功能区开展水产养殖。禁止在港口、航道、行洪区、河道堤防安全保护区等公共设施安全区域开展水产养殖。禁止在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水体开展水产养殖。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从事水产养殖的区域。

限制养殖区。限制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和外围保护地带、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验区、风景名胜区等生态功能区开展水产养殖,在以上区域内进行水产养殖的应采取污染防治措施,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限制养殖区。

养殖区。包括池塘养殖区、湖泊养殖区、水库养殖区和其他养殖区。池塘养殖包括普通池塘养殖和工厂化设施养殖等,湖泊水库养殖主要为大水面生态养殖等,其他养殖包括稻田综合种养和低洼盐碱地养殖等。

第十节  禁止养殖区

德阳市禁止养殖区范围涉及所辖县(市、区)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以及辖区范围内有明确划分的港口、航道、行洪区和河道堤防安全保护区。

一、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

全市境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已经依法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全部划定为禁止养殖区。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现有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作出调整,或新增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则调整后的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与新增的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自动全部划定为禁止养殖区范围。

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具体名录及范围见附件1。

二、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现全市境内仅有位于绵竹、什邡境内的四川九顶山自然保护区和位于广汉境内的广汉市鸭子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结合两个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其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全部划定为禁止养殖区。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现有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作出调整,或新增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则调整后的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与新增的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自动全部划定为禁止养殖区范围。

(一)四川九顶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范围

核心区:位于保护区的中西部和北部,主要包括保护区北部的金角银塘、大黑湾区域,即绵远河上游支流黄土坑河流域,一直延伸到保护区西部、西南部、中部的头道金河、二道金河流域以及大盐井、中盐井、花梯子沟尾部的溜洞崖、大垭口一带的山体中上部区域。面积为43010.4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9.78%。

缓冲区:分布在保护区东南边缘,为核心区和实验区之间的带状区域,南起蓥华山,沿途经过头道金河、平水河、长河坝、花梯子沟、黄水河、平水河、黑水沟、四道沟等,至三线岩沟尾处。面积3978.4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45%。

实验区:位于保护区东南边缘,主要为各沟系的下部,包括通溪河流域、头道金河下游、太阳寺白云山区域和黄水河一清水河流域。面积为14651.2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3.77%。

四川九顶山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图见附件3。

(二)广汉市鸭子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范围

核心区:三星堆古遗址区入口至小石河入口,青广什公路桥至宝成铁路桥。

缓冲区:三星堆大桥至遗址区入口,宝成铁路桥至成绵高速桥。

实验区:范围内所有桥闸、滚水坝等交通水利设施上下游100m内及河堤内50m的区域及青广什大桥至三星堆大桥的范围。

广汉市鸭子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图见附件4。

三、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

现全市境内仅有位于中江境内的郪江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其核心区全部划定为禁止养殖区。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现有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作出调整,或新增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则调整后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与新增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自动全部划定为禁止养殖区范围。

郪江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位于长江流域涪江水系的支流,包括郪江干流联合镇会仙桥—张家堰江段,寸塘口河蓬莱镇赵家湾—寸塘口河汇口河段。保护区河流长74km,面积520公顷,地跨中江县联合、万福、普兴,大英县象山、蓬莱等乡镇。

保护区(中江段)核心区范围:中江县郪江干流联合镇会仙桥—普兴镇二水口,河流长24km,面积184公顷,全部为核心区。

郪江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功能区划图见附件5。

四、有明确划分的港口、航道、行洪区和河道堤防安全保护区

现全市境内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划定的港口、航道、行洪区和河道堤防安全保护区,仅有经绵竹市人民政府划定的位于绵竹市境内的石亭江、绵远河防洪堤两岸50m范围陆域,位于绵竹市境内的射水河、马尾河防洪堤两侧20m范围陆域,位于绵竹市境内的龙蟒河、付家河、干河子、中渠子河、灌耳河、白溪河防洪堤两侧15m范围陆域,这些区域全部划定为禁止养殖区。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现有港口、航道、行洪区和河道堤防安全保护区作出调整,或新划定港口、航道、行洪区和河道堤防安全保护区,则调整后的港口、航道、行洪区和河道堤防安全保护区与新划定的港口、航道、行洪区和河道堤防安全保护区自动全部划定为禁止养殖区范围。

五、禁止养殖区管理措施

(一)禁止养殖区内禁止任何形式的水产养殖,已在禁止养殖区内开展的水产养殖,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搬迁或关停,并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落实相应补偿措施。

(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相关单位全面开展行政管辖区内水产养殖情况调查,摸清底数,并列出禁止养殖区内需限期搬迁或关停的水产养殖清单,制定详细工作方案,明确分步实施的时间节点和补偿方案,并落实到相关部门具体执行。

(三)环保部门制定水质监测方案,对禁止养殖区内的水环境进行全面监测,严禁任何污染禁止养殖区水域的活动。

(四)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大监察力度,严禁任何个人或单位在禁止养殖区从事水产养殖活动。

第十一节  限制养殖区

德阳市限制养殖区范围涉及所辖县(市、区)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另外,根据德阳市水域环境和水域滩涂承载力现状以及我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形势,《规划》将德阳市境内所有天然河流及其支流水域和未被划定为饮用水水源的水库水域也纳入限制养殖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天然河流水域各功能区水域滩涂资源范围有交叉重叠之处,重叠部分按最严格的功能分区执行,不再重复划分。

一、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

全市境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已经依法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全部划定为限制养殖区。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现有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作出调整,或新增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则调整后的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与新增的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自动全部划定为限制养殖区范围。

现有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具体名录及范围见附件2。

二、天然河流及其支流

全市境内所有天然河流及其支流水域,划定为限制养殖区(禁止养殖区除外)。

德阳市河流水系图见附件6。

三、未被划定为饮用水水源的水库

全市境内未被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划定为饮用水水源的水库水域,划定为限制养殖区。

德阳市水库分布图见附件6。

四、风景名胜区

现全市境内经国务院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风景名胜区仅有剑门蜀道风景区白马关景区(国务院批准)、九顶山风景名胜区(省政府批准)和蓥华山风景名胜区(省政府批准)。其中九顶山风景名胜区与九顶山自然保护区重叠区域水域一律划定为禁止养殖区,其余属于九顶山风景名胜区范围的水域划定为限制养殖区,剑门蜀道风景区白马关景区和蓥华山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所有水域,划定为限制养殖区。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国务院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对现有的风景名胜区范围作出调整,或新增风景名胜区,则调整后的风景名胜区与新增的风景名胜区自动全部划定为限制养殖区范围。

剑门蜀道风景区白马关景区范围:北起徐家房子,向南经花花店、付家房子至袁家巷,再向东经马鞍山、尚家湾至周家沟,再向北经黑石头梁子、陈家梁至土洞桥,再向东经赵家埝、周家桅至徐家房子闭合。

九顶山风景名胜区范围:东、北、西面均以绵竹市界为界,南面从金花镇沿土地岭山梁到遵道镇边界,再沿金花界、天池乡界到绵竹市界。

蓥华山风景名胜区范围:北至两河口;东至什邡界;南至广木路;东经103°52′26″至104°00′38″,北纬31°20′7″至31°26′52″

五、限制养殖区管理措施

(一)禁止在限制养殖区水域架设网箱围栏开展养殖,禁止在限制养殖区水域开展施肥养殖。养殖区水域内已开展的网箱围栏养殖和施肥养殖,应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撤除和停止施肥行为。

(二)天然河流水域承担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的功能,为恢复和补充江河鱼类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开展人工增殖放流,增殖放流活动按照《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2009年农业部第20号令)执行。

(三)限制养殖区范围内的其他水产养殖,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限期搬迁或关停。

第十二节  养殖区

划定的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范围以外的水域滩涂,可原则作为养殖区范围,包括区域内的池塘(包括山坪塘)、宜渔稻田以及可以用于开发水产养殖的非耕地,分为已养殖区和规划养殖区。规划养殖区应具有良好的水源水质条件,有适宜开展水产养殖的地形地貌和交通、通讯条件。

一、养殖区管理措施

(一)使用全民所有的水域、滩涂从事养殖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申请领取养殖证;加强渔政执法,严禁非法侵占养殖水域滩涂行为,规范养殖水域滩涂开发利用秩序。

(二)强化饲料、渔药管理,对养殖全过程进行监管。

(三)养殖区内现有水产养殖场要落实污染防治措施,加大养殖废水回收处理再利用程度,污染物排放必须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SC/T9101-2007);污染物排放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SC/T9101-2007)的,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限期关停。

(四)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按照不同的养殖模式、不同的养殖区域进行强制性的水产养殖技术培训工作,从源头上提升水产养殖整体管理水平。

(五)养殖区内的养殖生产者要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科学确定养殖密度,合理投饵,合理使用渔药和渔饲料,不得使用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饵料、渔药和渔饲料。

第十三节  养殖区功能区划

根据《四川省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在区域布局方面,围绕产业发展,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推动名优水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推进特色、生态渔业发展。拓展渔业发展空间,协调发展精深加工、休闲渔业、冷链物流等二三产业。平原区,以发展专业池塘健康养殖为主,重点发展鲶鱼、黄颡鱼、长吻鮠等长江上游经济鱼类以及斑点叉尾鮰、泥鳅等优势、特色品种和观赏鱼类,积极发展都市型休闲观光渔业。丘陵区,以多种模式稻渔和池塘健康养殖、水库生态养殖为主,重点发展优质大宗水产品和鲶鱼、黄颡鱼等长江上游经济鱼类以及斑点叉尾鮰、泥鳅等优势、特色品种,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休闲渔业。盆周山区,以发展池塘健康养殖和水库生态养殖为主,重点发展鲑鳟、鲟等冷水性、亚冷水性鱼类和优质大宗水产品。

养殖区功能区划按照“调结构、促增收、重生态、保安全”的思路进行布局,积极拓展水产业发展空间。按照“四大产业”进行功能区布局,分为冷水鱼产业、名优鱼产业、大宗淡水鱼产业和休闲渔业。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围绕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构筑现代渔业产业体系。

一、冷水鱼产业

(一)发展区域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绵竹市和什邡市的山区及沿山区冷水资源和德阳市境内平坝地区的涌泉水资源,开展冷水鱼和亚冷水鱼的养殖。养殖区域集中分布在绵竹市的清平乡、天池乡、汉旺镇、九龙镇、遵道镇、土门镇、金花镇,广济镇,什邡市的红白镇、蓥华镇、冰川镇、湔氏镇、洛水镇,中江县的古店乡、石泉乡,以及以广汉市连山镇、旌阳区德新镇为代表的平坝涌泉水资源丰富区域。以上区域与已划定的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有交叉重叠之处,重叠部分按最严格的功能区划执行。

(二)主要养殖品种

结合区域内已有的大鲵、鲟鱼、虹鳟等养殖品种,引进其他冷水鱼及亚冷水鱼养殖品种,如齐口裂腹鱼、重口裂腹鱼、金鳟、哲罗鲑、青海湖祼鲤、扁咽齿鱼、花斑裸鲤等。

(三)发展目标

引进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在冷水鱼养殖技术和市场引领作用,充分利用区域内的冷水资源,做大做强冷水鱼产业。充分利用水保蓄水池,组建冷水鱼产业渔业协会,大力发展家庭流水小鱼池。到2030年,新建流水鱼池20 公顷,生产大鲵、鲑鳟鱼类、鲟鱼、裂腹鱼类等共1000吨,实现产值约6000万元。结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打造冷水鱼休闲渔业,以流通和消费进一步拉动一产业,新增就业人口2000人,实现冷水渔业经济总收入达到5亿元。

二、名优鱼产业

(一)发展区域

以旌阳区柏隆镇兴桥村和松柏村、黄许镇宏山村、天元镇歇月村,广汉市小汉镇峰昌村、金轮镇金角村、连山镇四川涌泉珍稀鱼养殖有限公司,绵竹市玉泉渔场,罗江区境内人民渠五期、六期、七期干渠沿线乡镇,中江县黄鹿镇、青市乡为中心向周围集中连片开发的池塘养殖区域辐射。以上区域与已划定的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有交叉重叠之处,重叠部分按最严格的功能区划执行。

(二)主要养殖品种和养殖方式

在现有的鲇鱼、鮰鱼、鲈鱼为主要养殖品种的前提下,积极引进其他名优鱼类的养殖,开发沱江和凯江流域土著鱼类养殖。除养殖长吻鮠、南方鲇、黄颡鱼、斑点叉尾鮰、胭脂鱼、中华倒刺鲃、华鲮、泥鳅、黄鳝、乌鳢、花䱻、翘嘴红鲌、鳜鱼、梭鲈、甲鱼等名优品种外,积极引进中华绒鳌蟹、小龙虾等品种养殖,使区域内温水性名优鱼类的养殖品种达到20个以上。名优鱼类以80:20养殖模式的池塘养殖为主,甲鱼、中华绒鳌蟹、小龙虾、泥鳅、黄鳝等品种以稻田生态养殖为主。

(三)发展目标

德阳市目前名优水产品养殖总产量7414吨,名优水产品产量仅占鱼类养殖产量的12.6%。

规划期内,进一步拓宽养殖水面和养殖方式。到2030年,全市名优鱼类池塘养殖面积达到2000公顷,稻田名优水产品生态示范养殖面积达到5000公顷,养殖总产量达到22500吨。

三、大宗淡水鱼产业

德阳市是一个以大宗淡水鱼类为主养鱼类的区域。2016年统计,以草鱼、鲢、鳙、鲤、鲫、鲂(鳊)为主的大宗淡水鱼类养殖产量达到51421吨,占德阳市养殖鱼类的比例为87.4%。主要以池塘养殖和水库增养殖和网箱养殖为主。

(一)发展区域

大宗淡水鱼类产业发展区域在全市养殖水域均有分布,集中分布区域主要位于罗江区、中江县、旌阳区局部丘区。以上区域与已划定的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有交叉重叠之处,重叠部分按最严格的功能区划执行。

(二)主要养殖品种和养殖方式

大宗淡水鱼主要养殖品种有草鱼、鲢、鳙、鲤、鲫、鲂。其中鲤、鲫主推以生产性能较好的良种如松浦镜鲤、福瑞鲤、异育银鲫“中科3号”等品种为主。池塘养殖主推80:20的养殖模式、生态养殖模式、循环水养殖模式。养殖方式除池塘精养外,除禁止和限制养殖的小型灌溉型水库可实行精养,此外,除禁止和限制养殖的中型水库开展放牧式生态养殖鲢、鳙。此外,全市境内宜渔稻田可适度开展大宗淡水鱼类生态养殖。

(三)发展目标

1.池塘养殖

全市池塘养殖面积5216公顷,规划期内,确保池塘养殖水域面积稳定在该水平。调整产业结构,以大宗淡水鱼类为主养的池塘面积达到3066公顷,限制池塘大宗淡水鱼类在10吨/公顷内,池塘养殖大宗淡水鱼总产量可达30660吨,可实现产值约4亿元。

2.稻田养殖

一是通过加高加固田埂,开挖鱼沟和鱼窝改造低产稻田1000公顷;二是在旌阳区孝感镇和孝泉镇、罗江区新盛镇、中江县黄鹿镇等水源条件好的区域新增稻鱼养殖面积1000公顷,通过加高加固田埂,增大稻田蓄水深度,采用蓄水养鱼放水种稻进行稻鱼轮作,或采用前期稻鱼兼作,收稻后再蓄水进行鱼类精养的方式进行水产养殖。到2030年,全市稻田养殖面积扩大至13557公顷,生产无公害大宗淡水鱼5000吨,生产生态大宗淡水鱼500吨,实现渔业总产值约7000万元。带动生产有机稻100万kg,实现农业产值600万元。

四、休闲渔业

休闲生态渔业是实现对外交流的窗口,是传统农业与三产服务业有机结合的新兴产业,是农业一产业的三产业化,是农业产业化的新选择、新亮点。休闲生态渔业利用休闲特性、餐饮娱乐、生态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居民提供休闲活动,是实现城市居民对农业及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体验的有效途径,是将农业生产主体及其环境和休闲观光游憩活动相结合的一种活动型态。休闲生态渔业所表现的是结合生产、生活与生态为一体的新型服务业态和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在经营上结合了农业产销、农产品加工及游憩服务等于一体的农业新型式、新发展。休闲生态渔业的出现为传统农业和农村经济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空间,延长了传统农业发展产业链。休闲渔业可以凭借其新型的产业业态而吸引大批客人,在该产业获得发展的同时,与之紧密相关的交通运输业、商业、餐饮业等农村二、三产业也必将获得显著发展,从而增加农民就业机会,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目的。

在全市范围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加强休闲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到2030年,实现休闲渔业年总产值达到3亿元,新增就业人口5000人。

第十四节  规划实施后生态效益评价

《规划》根据《农业部关于印发〈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农渔发〔2016〕39号)要求,结合德阳市渔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需要,在科学评价本地水域滩涂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将德阳市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划分为禁止养殖区,禁止养殖区内的水产养殖限期搬迁或关停,并加强水质监测,严禁一切污染禁止养殖区水域的活动,《规划》实施后,禁止养殖区的水域环境、水产种质资源在将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规划》将市境内禁止养殖区外的所有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天然河流及其支流、风景名胜区内的水域、未被划定为饮用水水源的水库水域划分为限制养殖区,禁止在限制养殖区水域架设网箱围栏开展养殖,禁止在限制养殖区水域开展施肥养殖;通过各级政府及环保、农业等部门加大对限制养殖区水域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的监管力度,制止污染水域的行为,减轻外源污染对限制区水域环境的影响,《规划》实施后,限制区水域生态环境将进一步得到提升。《规划》范围内的池塘养殖通过对养殖范围的规划、养殖品种的优化以及循环水生态养殖模式的大力推广,并严格推行水产养殖许可证制度和对养殖人员环保意识的强化培训,逐步实现区域内的池塘养殖饲料、渔药使用合理化,养殖底泥再利用,养殖废水回收利用或用于就近农灌。《规划》实施后,养殖区的内源污染将得到有效控制,养殖区对邻近水域的养殖污染将减少到最低甚至不产生污染。

第四章  环境影响评估

第十五节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估

一、评估标准

《规划》的主要评价内容为水环境影响评价,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相应标准和德阳市相关环保要求标准。

二、水产养殖污染分析

(一)废气

水产养殖过程中基本无废气产生。

(二)废水

池塘日常排水及定期的清塘排水,废水的污染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养殖饲料

多余的外源性饲料残饵所含的氮、磷等植物性营养元素、悬浮性颗粒、耗氧有机物等为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来源,会导致养殖水体的污染。

2.渔用药物和环境改良剂

清塘除杂剂、消毒杀菌剂、杀寄生虫剂、杀藻除苔剂、疫苗、抗生素、解毒剂、水质底质改良剂等部分投入品会进入养殖水体,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3.水产动物代谢产物

养殖代谢产物排入水体中,使水中的氮、磷含量增加,某些水生动物的代谢产物具有毒性,如藻毒素、麻痹性贝类毒素等。

(三)噪声

主要来源于增氧机、水泵等设备噪声。

(四)固体废气物

包括饲料包装袋、池塘淤泥、鱼药药瓶及包装物等。

(五)病死鱼类

病死水生动物会产生有机酸和无机酸,可使底质酸化,pH值明显下降,同时滋生细菌等。

第十六节  养殖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一、废水污染防治

(一)合理投喂饲料

根据不同的水质情况、天气状况以及不同品种鱼类的习性、不同饲料的特性,进行科学投喂,减小多余饲料的浪费,降低污染。

(二)规范使用药品

落实各种渔药及环境改良剂生产的市场准入制度,严格遵守《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及相关水产品质量安全规定,规范用药,不得超期超量,禁止使用禁用药品。

(三)合理设计养殖密度

合理规划养殖品种、养殖密度和养殖模式。进行多品种混养,分层次养殖滤食性—杂食性—肉食性鱼类,建议池塘亩产量控制在800kg以下,水库放牧式生态养殖亩产量控制在20kg以下,稻田养鱼亩产量控制在80kg以下。

(四)发展生态养殖模式

推广“稻—渔”“渔—菜”“生物浮床”等种养结合的循环生态养殖,实现养殖生物—水体—水生植物之间生态循环。

(五)减少养殖废水排放

合理改建养殖池,大力推广池塘内循环和高位池养殖模式,减少养殖废水排放,增加多级净水池和沉淀池,建设人工湿地,采取物理、化学、生物等措施净化废水并循环利用。养殖废水可综合用于农业灌溉加以有效利用,未经处理不得直接排入江河。

二、噪声污染防治

池塘增氧机和水泵等设备,源强约在70-85dB(A)之间,尽量使用设置了减震基础的设备,同时在生产区内植树绿化,吸声屏噪,降低噪声对周边造成的影响。

三、固态废弃物污染防治

饲料包装袋由使用者统一搜集后,送回饲料厂回收利用或者用于无害化处理;池塘清塘后,作为有机肥循环利用,在运输的途中注意防止渗漏;渔药包装物等属危险废物,使用时由有资质处理的机构统一派送和回收处理,养殖区内不进行药瓶的暂存和固废的收集处理。

四、病死鱼类处理

对死鱼进行及时打捞处理,避免滋生细菌,零星死鱼应就地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出现大面积病死鱼需立即上报,由具有相关资质的机构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对鱼池排水进行消毒。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十七节  强化领导,加强协作

水域滩涂是广大渔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条件,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是广大渔业生产者的基本权利,做好水域滩涂养殖规划以及发证登记工作,是对养殖水域滩涂实施依法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也是法律赋予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渔业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制度建设工作,不断加强对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制订和实施的领导,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工作到位,切实组织做好养殖证发放工作。市、县两级农业、水务、环保、国土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第十八节  明确目标,落实责任

我市养殖水域类型比较多,情况比较复杂,管理难度大,渔业主管部门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决履行职责,不断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明确目标,积极争取多方面支持,强化各项工作措施,狠抓落实;要层层建立目标责任制,积极总结经验,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问题,确保按时完成《规划》的编制、修编等工作。

第十九节  完善制度,提升水平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制度是完善水产养殖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养殖证制度的全面实施,依法确定渔民对水域滩涂的养殖使用权,切实维护养殖生产者的合法权益,充分保护和调动广大农民群众从事水产养殖生产的积极性,保护好渔业环境,科学利用养殖水域滩涂发展养殖生产,从而促进农村稳定、渔业发展、渔民增收。落实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工作政策性强,业务要求高,要将维护渔业生产正常秩序、保障渔民合法权益放在首要位置,本着方便渔民群众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健全和落实相关制度,严格按照农业部《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办法》的相关规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养殖证发证登记操作流程,及时将养殖发证登记情况录入“养殖证信息管理系统”,不断提高养殖证信息化管理水平。

第二十节  加强执法,维护权益

市、县两级渔业主管部门要牵头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加强监管,依法治渔。要全面推行养殖水域滩涂使用证制度。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大力提倡和发展生态型养殖业,在保护与合理开发资源的前提下,促进渔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十一节  保险保障,稳定渔业

渔业互助保险是农业部牵头,由各级渔业合作保险组织在渔业行业内开展的以互助共济为目的非营利保险形式,是农业保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渔业保险采用互助保险的模式符合我国渔业生产实际。市、县两级政府要按照“政府推动、政策扶持、市场运作、风险共担、自主自愿”的政策性渔业互助保险原则,充分发挥渔业互保协会的特殊优势,充分认识做好渔业互助保险的重要性,将渔业互助保险纳入部门总体工作进行部署,要加快建立财政支持渔业互助保险发展的长效机制,争取地方财政的支持,提高财政的保费补贴比例,提高渔民的投保积极性,切实发挥渔业互助保险的风险保障和社会稳定器作用。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二节  规划效力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一经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必须严格执行。

第二十三节  规划图件

规划图为规划文本附件,具有与文本同等的法律效力。

 

附件:

1.德阳市已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名录及范围

2.德阳市已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名录及范围

3.四川九顶山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图

4.广汉市鸭子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分区图

5.郪江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功能区划图

6.德阳市水系图

责任编辑:王成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