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德阳市委办公室 德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阳市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索  引  号: 1111-2019-004528
文  号:德委办发〔2019〕18号
发布日期: 2019-07-01
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信息来源:中国·德阳
有效性:有效
相关附件:
发布时间: 2019-07-01 来源:中国·德阳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A+ A- 打印

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德阳经开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各重点产业园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市级各部门:

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将《德阳市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德阳市委办公室

 德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6月

德阳市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中办发〔2017〕38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川委办〔2018〕28号)精神,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扶持体系,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和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市场导向和因地制宜,围绕帮助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和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这一主线,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规模经营水平、增强引领带动能力、完善利益分享机制,为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全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基本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既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又不忽视普通农户尤其是贫困农户,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普通农户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

坚持市场导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运用市场的办法推进生产要素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化配置,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优化存量、倾斜增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农业,既扶优扶强、又不“垒大户”,既积极支持、又不搞“大呼隆”,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

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农民首创精神,鼓励各地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经营组织形式,不断创设扶持政策措施,重点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率先实施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一二三产业融合,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

坚持落地见效。明确政策实施主体,健全政策执行评估机制,发挥政府督查和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形成齐抓共促合力,确保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三)目标任务。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构建起框架完整、措施精准、机制有效的政策扶持体系,实现扶持资金稳定增长、扶持政策有效落实、扶持效果明显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显著增加,发展质量和助农增收能力显著提高,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1600家,市级以上示范社260家,家庭农场力争达到2000家以上,龙头企业稳定在29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领带动农户占农户总数的60%以上。

二、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发展。鼓励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家庭农场登记管理办法,推动家庭农场数量有较大发展。大力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社区合作、产供消信(生产、供销、消费、信用)“四位一体”综合合作等形式的农民合作社,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的田园综合体。鼓励农业企业、供销社社属企业通过强强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建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团。大力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主体,大力发展新型供销社,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供销社、市市场监管局。逗号前为牵头单位,下同)

(五)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大力推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并行,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鼓励农民采取入股、转包、出租等方式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经营权,发展土地流转型规模经营。创建为农服务中心,大力推广土地托管服务。现阶段我市土地经营规模100亩左右较为适宜,规模化种粮的地方,土地经营规模标准可适当扩大。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协调优势,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开展土地经营权委托流转,推进土地集中连片经营。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普通农户连片种植、规模饲养,并提供专业服务和生产托管等全程化服务,发展服务带动型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对接。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程农业机械化核心示范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综合示范区建设,推动集群集聚发展。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等特色优势产业、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和田园综合体,提高产业整体规模效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供销社、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文旅局)

(六)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质量。引导家庭农场建立健全农业生产、产品质量安全和财务收支记录制度,推进标准化生产,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支持农民合作社完善章程和管理制度,强化民主决策管理与监督,规范组织行为,调动全体成员参与农民合作社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推进农民合作社发展壮大。支持农业企业、供销社社属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优化产品结构,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促进龙头企业升级发展。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运用先进物质装备和技术,发展电子商务和智慧农业。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做大做强德阳市农业区域性品牌“蜀道牌”,鼓励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整县推进行动,深入推进家庭农场示范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组织、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创建,以先进示范典型引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健康发展。(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供销社、市自然资源局)

(七)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分享机制。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新产业新业态,通过建立保底分红、订单带动、利润返还、股份合作、提供就业等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加农民收入。推广农业全程托管、借羊还羊、托管寄养等经营模式,让小农户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防止被挤出、受损害。全面推行财政支农项目资金形成资产转交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持有和管护,并量化为成员股份参与盈余分配,探索建立农户政策红利分享机制。允许供销社社有企业将财政资金以股权方式投向基层供销社和农民合作社。允许将财政资金特别是扶贫资金量化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后,以自愿入股方式投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农户共享发展收益。鼓励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数量和成效作为有关财政支农资金和项目审批、验收的重要参考依据。(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供销社)

(八)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发包、入股、联合经营等方式,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同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引导农民创办家庭农场,推动家庭农场与农户组建农民合作社,依法自愿组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协会。支持农民合作社开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和社会化服务,支持供销社入股组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鼓励发展新型农民合作联合社,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立产业协会和产业联盟。探索建立农技指导、信用评价、保险推广、产品营销于一体的公益性、综合性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发挥供销、农垦等系统的优势,强化为农民服务。(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供销社、市商务局、市自然资源局)

三、完善扶持政策体系

(九)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和实施农业农村建设项目,各级财政支持的各类小型农业建设项目,优先安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等作为项目建设和项目资产管护主体,强化农民参与和全程监督。鼓励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工商资本投资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2020年,建成集中连片、稳定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70万亩,完成八角水库建设,加快推进华强沟水库、石泉水库建设,继续实施都江堰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继续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大力度改造新建丘陵山区机电提灌站,改善旱片尾水地区的农业生产用水条件。加强入组入户入园道路建设,继续实施畅通工程、县乡道改善提升工程、村道窄路加宽工程,加强产业园区道路、农机化生产道路建设,实现生产生活道路互联互通。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建或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建仓储烘干、晾晒场、保鲜库、农机库棚等农业设施。加快农村宽带建设,重点支持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和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建设电商平台基础设施,构建以县、乡、村、社为支撑的物流网络体系。大力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推进益农信息社建设,加快农业大数据开发应用。(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水利局、市交通局、市供销社、市自然资源局、市经信局、市商务局)

(十)完善公共财政扶持政策。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扶持力度,推行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重点向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和带动能力强、产品质量好、发展潜力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加工流通、直供直销、冷链物流和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康养农业等新业态。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乡镇和示范主体创建,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型供销社、供销服务体系承担农业公益性服务项目,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和承担农业公益性服务项目。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开展农林牧渔和水利等生产性服务,打造“一站式”综合性服务平台。鼓励农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创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文旅局、市供销社)

(十一)落实税费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法享受国家涉农税收优惠政策。农民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产品或向本社成员销售的投入品,按规定免征增值税;农民合作社与其成员签订的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购销合同,按规定免征印花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事农林牧渔生产经营活动,符合条件的依法减免企业所得税;按规定享受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责任单位:市税务局)

(十二)落实用地用电用水政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所用生产设施、附属设施、配套设施用地,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按农用地管理。各县(市、区)在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中优先安排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配套辅助设施,并按规定减免相关税费。市、县两级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等建设用地,按不低于省上下达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总量的8%予以单列;从事森林康养、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助设施建设用地可再增加3%。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的用地指标,优先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开展农业生产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允许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法依规盘活现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发展新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电价。鼓励各县(市、区)对直接从事农田作业的各类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进行农机燃油补贴。在完善水价形成机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对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奖补的政策。(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税务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水利局、市自然资源局、德阳供电公司)

(十三)改善金融信贷服务。落实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和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优惠政策,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方式,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信用评价体系,加强新农直报系统建设,推进建立政府有关部门与金融机构数据共享机制。市、县两级政府分别设立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建立政策性农业担保体系。对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灵活确定贷款期限,简化审批流程,对正常生产经营、信用等级高的实行贷款优先等措施。鼓励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稳步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试点,积极引导互联网金融、产业资本依法依规开展农村金融服务。依托省农担公司加快推进我市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市、县两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形成覆盖全市的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确保对从事粮食生产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信贷担保余额不得低于总担保规模的70%。对各级评定的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家庭农场示范场以及取得农民职业经理人培训证书的人员由农担公司在一定额度内优先提供贷款担保支持。支持龙头企业为其带动的农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市场化林权收储机构,为林业生产贷款提供林权收储担保的机构给予风险补偿。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推广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业务。加快农业生产设施设备确权登记颁证,推进农业生产设施设备抵押借款。探索开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营销贷款和大型农机具融资租赁试点,有条件的地区要落实好贷款补贴,以降低种植户经营成本。(责任单位:市金融局,人行德阳中心支行、德阳银保监分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水利局、市供销社、市发改委、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德阳办事处)

(十四)提高保险保障水平。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保障体系,加强农业保险监督管理,规范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完善农业再保险体系和大灾风险分散机制,积极开发适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保险品种,推动农业保险由保成本向保产量、保收入转变,探索建立政府有关部门与农业保险机构数据共享机制。落实农业保险保额覆盖直接物化成本,创新“基本险+附加险”产品,实现主要粮油作物保障水平涵盖地租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对“基本险”部分按规定落实保费补贴。落实特色农业保险奖补政策,鼓励开展农业气象指数保险、农产品价格指数和收入保险、“保险+期货”、农田水利设施保险、贷款保证保险、农民合作社互助保险、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保险、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畜禽水产活体保险、特色种养殖业保险等试点。支持保险机构完善基层保险服务网点,建立专业化农业保险队伍,提高为农服务水平,简化业务流程,搞好理赔服务。支持保险机构对龙头企业到海外投资农业提供融资保险服务。支持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供销社社属企业与农户共同设立风险保障金。(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德阳银保监分局、市保险行业协会、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供销社)

(十五)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深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完善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生产实训基地,按照分类别、分层次、分行业培训原则,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计划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对新型职业农民、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及家庭农场负责人做到五年一轮训,对各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负责人、家庭农场示范场负责人等力争做到每三年培训一次,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对经培训合格且符合认定条件的颁发《农业职业经理人证书》。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骨干管理人员通过“半农半读”、线上线下等形式接受职业教育。对取得农业职业技能资格或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人员,可按政策规定给予自主创业补贴;对其从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项目,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给予财政贴息等政策支持。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农业技术推广联盟。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科研人员到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供销社社属企业任职兼职和开展科技创业服务。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列入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服务岗位的拓展范围。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进境外优良品种、先进装备、专利技术。(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供销社、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

(十六)支持营销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有机衔接,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提高市场竞争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农企对接、农校对接活动,在城镇超市和社区、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直销店(点),建立健全农产品营销网络。实施农业品牌建设“孵化、提升、创新、整合、信息”五大工程,推进“区域品牌+自主品牌”战略,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统一使用德阳农业区域品牌“蜀道牌”,支持重要农产品品牌、重点企业品牌、优势区域公用品牌等做大做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请并获得专利、“三品一标”认证、品牌建设等给予适当奖励。大力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和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驻农业知名电商平台,运用微店、微信、手机APP等营销手段销售农产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参加国(境)内外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和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等政策。(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交通局、市财政局、市供销社、市自然资源局、市税务局、市经信局)

(十七)强化指导服务。加强县、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队伍建设,强化业务指导监督。完善家庭农场登记办法,建立农民合作社退出制度,落实年度报告公示制度,开展农业企业运行监测,切实规范组织行为、运行机制和市场行为。以示范场和示范社评定为抓手,推进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规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会计代理和财务审计制度,对各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及家庭农场示范场委托专业机构代理记账的给予定额补助,相关经费由县级财政资金解决。将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纳入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在关键农时、农事和灾害性天气时段提供农业气象指导服务。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和农场名录系统管理,探索建立资源共享、信息公开机制。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新情况新问题,加大政策宣传和指导服务力度,推广成功经验。(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市供销社、市气象局)

四、健全政策落实机制

(十八)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工作机制,落实职责分工,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推进落实措施,完善扶持政策体系,加强对扶持政策落实的督促指导,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各有关部门要主动作为、紧密配合、协调推进,形成工作合力,结合各自职责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德阳经开区〕

(十九)强化队伍建设。加强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建设,落实县、乡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岗位和专业人员,培育一支热爱农业、熟悉政策、业务精湛的农村经营管理队伍,每个乡镇确保至少有1—2名以上专职农经工作人员。各地要采取安排专兼职人员、招收大学生村官等途径,充实基层农村经营管理队伍,落实工作经费和培训经费等必要保障,确保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各项工作抓细抓实。市级有关部门布局改革试点、部署重点工作、安排重大项目,要向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完善、改革推进有力、机制创新突破、工作业绩突出的县(市、区)重点倾斜。〔责任单位:市委编办,各县(市、区)、德阳经开区、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

(二十)强化考核督查。将落实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情况纳入农业工作考核,建立科学的政策绩效评估监督机制。适时开展督促检查,对政策落实到位的地方和部门予以肯定,对工作不力的予以督促整改。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统计调查、监测分析、信息交换和定期发布制度,全面掌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责任单位:市委目标办,市农业农村局)

(二十一)强化法治保障。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体系建设,加强县级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及仲裁庭建设,健全乡村调解、县级仲裁、司法保障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机制,依法稳妥化解矛盾纠纷。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切实维护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法权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人行德阳中心支行、市市场监管局)

责任编辑:王成福
if (location.search.indexOf('?clientId=3')!=-1) { $(".slh_top").css("display","block"); $(".slh_bott").css("display","block"); $(".pc_top").css("display","none"); $(".pc_bott").css("display","no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