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罗江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索  引  号: 1111-2019-003037
文  号:
发布日期: 2019-08-14
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信息来源:中国·德阳
有效性:有效
相关附件:
发布时间: 2019-08-14 来源:中国·德阳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A+ A- 打印

2017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奋力推进美丽幸福新罗江建设。全区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

一、资源(国土、气象、人口)

年末耕地保有量2.48万公顷,比上年减少32.3公顷。本年征用土地面积0.72854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0.253422平方公里。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24.6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38万人;人口出生率10.94‰,人口死亡率22.12‰,人口自然增长率-11.18‰(公安口径)。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22.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1.7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8.0%,比上年提高0.21个百分点。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9.9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44.44%(即城镇化率),比上年提高1.24个百分点。

二、经济总量、增长与结构

初步核算,201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1.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89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54.81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35.6亿元,增长10.7%。

按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021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0%。三次结构比为:18.8:49.2:3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3%、55%和32.7%,分别拉动GDP增长0.8、5.5和3.2个百分点。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73.5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6%。非公有制经济占GDP比重为66.1%。

三、企业注册

年末,在册私营企业1519户,比上年末净增加190户,比上年末增长14.3%;在册非私营企业561户。在册个体工商户8474户,比上年末净增加670户,比上年末增长8.6%。全年新办家庭农场97户。新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22户,年末专合社达174个。办理动产抵押登记13件,抵押物总额达5.4亿元,担保的债权金额达3.1亿元;办理股权出质登记36件,出质股权2.3亿元,担保的债权1亿元。获“四川名牌”产品7个,创四川省著名商标3件,德阳市知名商标10件。

四、农、林、牧、渔、水利业

粮食播面28.32万亩,产量12.81万吨;油菜播面19.87万亩,产量3.62万吨;水果产量5.92万吨,新植果树5100亩;蔬菜种植6.3万亩,产量15.32万吨。

新增规模化经营0.38万亩,高标准农田1.91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39万亩,建设现代特色效益农业标准化基地1万亩。年提水保灌面积25.1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1%(机耕43.4万亩,机播4.27万亩,机收28.3万亩)。完成“三品一标”有机认证23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100%,主要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27.2%。新建沼气池400口,新村集中供气2处,大型沼气工程1处,完成秸秆禁烧,资源化利用率达93.52%。完成土地确权颁证5.85万本,颁证率达92%。新培育家庭农场45个,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2个、省级家庭农场3个。建立贵妃枣标准化示范园1个,创建省级康养基地2个。

新建生产便道8.3公里,新建和技改提灌站53座,农业产业发展基础更加完善。引进果树新品种10个、蔬菜新品种4个,新培育贵妃枣200亩、优质梨450亩、优质柑橘3000亩、青花椒2000亩、优质稻15000亩、优质蔬菜7200亩、水产500亩。建成优质油菜核心示范区2.6万亩,优质稻核心示范区1万亩。建成农业示范基地5个,启动3万亩国家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全区大、小春作物栽植面积44.22万亩,年产秸秆16.8279万吨,禁烧率100%。全年新申报无公害农产品19个、绿色食品1个、有机食品3个,创我区申报认证历史新高。全区总计无公害农产品40个、绿色食品2个、有机食品5个。率先建成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自8月试运营以来,完成土地规范流转、林权流转、宗农产品规范交易10余项,成交金额8000余万元,有效促进农业发展。

引进果树新品种10个、蔬菜新品种4个,新培育贵妃枣200亩、优质梨450亩、优质柑橘3000亩、青花椒2000亩、优质稻15000亩、优质蔬菜7200亩、水产500亩,强化七大万亩特色产业带建设。建成优质油菜核心示范区2.6万亩,优质稻核心示范区1万亩。建成农业示范基地5个,启动3万亩国家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

实施国有林管护12万亩,补偿集体公益林 4.22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2.55万亩,完成营造林1.4万亩(含低效林改造),义务植树30万株,林木覆盖率达40.03%。完成林下经济开发3000亩,实现林业产值3.86亿元。

全年实现生猪出栏37.3万头,同比下降4.97%,出栏牛0.75万头,下降2.18%。出栏家禽510.7万只,下降3.64%。年末存栏猪25万头,与上年持平。肉类总产量4万吨,下降2.46%。

水产品产量1.28万吨,产值3.28亿元,建设水产标准化基地2600亩。

完成2676.21万元水利项目建设,综合治理河道长度3.2km ,新建堤防4.372km,堤防加固0.261km,渠道整治1.56km,河道清淤疏浚1.8km;解决2780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平方公里。

实施垒水河防洪治理工程。项目总投资2399.23万元,其中:中、省级资金1444万元,地方配套资金955.23万元。建设内容为:综合治理河道长度3.2km ,新建堤防4.372km,堤防加固0.261km,河道清淤疏浚1.8km,目前完工。

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项目总投资185.77万元,利用现有农村供水站14处,采取管网延伸的方式解决299人饮水问题,新建和完善现有分散式供水工程1196处,解决2481人的贫困人口饮水安全。

五、工业和建筑业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含树脂)达121户,比上年净增12户;经开区企业达到92户。在全部规上工业中:轻工业45户、重工业76户;股份制企业及其他有限责任公司113户;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5户;私营企业3户;市、县属规模以上分别为2户和119户。

全年全部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17.3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2%;主营业务收入293.7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利润总额4.89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利税总额10.23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在规模以上现价工业总产值中:股份制企业及其他有限责任公司290亿元;增长18.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1.5亿元,增长16.0%;私营企业15.8亿元,增长13.8%。轻工业99.9亿元,增长23.2%,重工业217.4亿元,增长16.6%。

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总产值超5000万元企业106户(比去年增加9户),实现总产值313.1亿元,增长18.7%,其中亿元企业94户,比去年增加15户,总产值超5亿元企业达8户(含金路)。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78.39%,比上年提高5.44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96.7%,比上年减少5.23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29.8%,比上年增加2.79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1.7%,比上年下降0.07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55.5次,比上年增加2.82次。全区劳动生产率44.75万元/人,人均比上年增加7.28万元。

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20.22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8.0%,全社会综合能耗77.91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0.97%。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031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11.1%。单位GDP能耗0.934吨标准煤/万元,下降9.4%。

全区本地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8个,其中本地建筑业企业8个,比上年增加1个。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58亿元,增长119.5%;本年新签合同额7.7亿元,增长283.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0.2万平方米(含上年未完工程),增长205.59%;竣工面积6.7万平方米,增长515.8%。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3.98亿元,比上年增长15.7%。计划总投资227.2亿元,其中民间投资完成81.89亿元,增长13.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4.58亿元,增长101.8%;第二产业投资53.92亿元,增长1.3%;第三产业投资51.99亿元,增长15.4%。

七、批发与零售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商品销售额43.2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其中,批发业实现销售额7.47亿元,增长15.5%;零售业实现销售额25.7亿元,增长17.2%;住宿业销售额0.77亿元,增长13.1%;餐饮业营业额9.25亿元,增长17.7%。

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59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4.7亿元,增长18.5%。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8.37亿元,增长13.6 %;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1.22亿元,增长13.1%。按消费形态分,批发业4.4亿元,增长10.3%;零售业16.26亿元,增长15.0%;住宿业2.66亿元,增长9%;餐饮业6.28亿元,增长13.8%。

八、旅游和对外经济

全年全区旅游接待总人数突破370.0万人次,同比增长 15.2%,实现旅游总收入30.20亿元,同比增长62.3% ,全面完成省、市、区下达的目标。全区A级景区3家(其中,岭上花开农业公园于2017年12月22日被德阳市A级景区评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家3A级景区),星级酒店1个,旅行社分社及服务网点8家,农家乐达40家以上,四星级农家乐4家,三星级农家乐4家,二星级农家乐1家。

外资到位资金4500万元,同比下降2.6%;进出口总额1.4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出口额1.2亿元,增长4.6%。

九、招商引资与经开区建设

全年新引进项目132个,比上年增加43个,涉及军民融合、电子信息、新材料、装备制造、现代农业、文化旅游、职业教育等产业。其中:工业项目52个,协议引资79.99亿元;农业项目38个,协议引资19.08亿元;三产项目26个,协议引资16.43亿元。

截止2017年12月底,罗江区省外累计到位资金63.35亿元,市外累计到位资金76.27亿元。其中省外到位资金固投类占比达到67.13%。

2017年末,经开区入驻企业达到176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0 户,建成面积达到15 平方公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93.66亿元,利润4.88亿元,税收5.34 亿元。

十、交通、邮电

罗江区现有高速公路2条(G5京昆高速公路罗江段、S1成绵高速)、国道1条(G108罗江段)和县道8条,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640.617公里。罗江区域公路网密度为143公里/百平方公里,人均公路里程为24公里/万人,已实现镇村公路通达率100%。2017年完成地方交通建设投资1.02亿元,先后完成齐同路、罗高路、金连路等公路改造工程51.1公里;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48.1公里;窄路基路面公路改造6.5公里。

截至2017年底,按行政等级分:罗江区国省干线公路63.355公里,占总里程的为9.9%,农村公路577.262公里,占总里程的90.11%。

按技术等级分:罗江区等级以上公路里程581.69公里,占总里程的90.8%。其中三级及以上公路108.979公里,占总里程的17.0%,三、四级公路比例达到73.8%,等外公路比例9.2%。

全年邮电业务收入16089万元,比上年下降10%。其中:邮政业务收入3426万元,增长21.6%;移动业务收入7895万元,下降24.8%;电信业务收入3795万元,增长7.3%;联通业务收入972万元,下降4.7%。

十一、财政和税收

全年,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10.43亿元,比上年增长2.1%;地方财政收入7.37亿元,下降1.4%,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3亿元,增长8.5%;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2.31亿元,增长9.5%;基金收入3.8亿元,下降10%。地方财政收入中,国税收入1.03亿元,增长54.1%;地税1.46亿元,下降9.4%(不考虑“营改增”因素,比上年增收1427.68万元,增长10.8%);财政收入1.38亿元,增长20.9%;国土收入3.5亿元,下降13.6%。

财政总支出16.52亿元,比上年下降3.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77亿元,下降6.1%;基金支出3.72亿元,下降15.9%;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31亿元,增长46.3%。

全年,国地两税总收入5.27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国税收入3.49亿元,增长34.9%,其中:股份制企业25406万元,增长47.7%;私营企业1866万元,增长8.1%;个体经营2177万元,增长44.1%;港澳台投资企业1890万元,下降2.9%;外商投资企业439万元,增长125.1%;工业增值税21082万元,增长45.5%。地税收入1.78亿元,比上年下降17.8%。其中:股份制企业1.06亿元,下降15.7%;私营企业201万元,下降76.0%;个体经营2757万元,下降23.6%;港澳台投资企业135万元,增长2600%;外商投资企业355万元,增长5.0%。

十二、金融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94.95亿元,比年初增长3.1%,其中住户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2.68亿元,比年初增长4.5%;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2.19亿元,比年初增长6.0%。其中:工业贷款24.61亿元,增长5.7%。

十三、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区有各级各类学校61所,其中幼儿园30所(2所公办、14所民办、14所学校附属),小学17所(城区小学3所、镇小学14所),初中6所(城区初中1所、镇初中5所),高完中2所,特教中心1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3所(德阳通用电子科技学校、德阳中艺科技职业学校、罗江职高)、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所(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教师进修学校1所。

学前教育在园幼儿5954人,学前一年教育入园率达到100%,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达到94.05%。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在校学生15274人,比上年增加454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3094人。“普九”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小学入学率、毕业率均达到100%,辍学率为0,15周岁完成率100%;初中阶段入学率106.93%,初中毕业率100%,初中辍学率0.28%,17周岁完成率99.46%。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特殊教育中心在校学生15人,中小学随班就读60人,送教上门18人,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6.7%。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4536人,民办普通高校在校学生12462人(其中:本科5057人,专科7332人,中职73人)。高考本科上线率达57.5%,其中重点本科首批上线164人,上线率16.05%,3人进入全市特优生行列。中考优生达标率、达标人数全面增长,成绩为A1等的达标学生人数148人,比去年增加38人,增涨34.55个百分点;成绩为A2等以上的达标学生人数365人,比去年增加24人,增涨6.14个百分点;成绩为B等以上的学生787人,较去年增加11人。

2017年财政补助义务教育公用经费1196.86 万元。学前教育完成资助人650人,资助金额67.993万元。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面免除学杂费、教科书费、作业本费共计1426.70万元。全年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补助3200人,资助金额338.75万元。普高助学金项目资助学生916人,资助金额180.6万元;普高免学费学生635人,资助金额48.62万。中职学校免学费学生3338人,资助金额641.945万元,中职助学金资助学生448名,资助金额86.7万元。企业、社会团体及个人等面向师生设立奖学奖、助学金,资助1055人次,资助金额115.68万元。

全年投入资金249余万元实施改薄项目工程;投资726余万元用于学前教育项目建设;投资315万元对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校舍进行维护。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随迁就读继续得到切实解决,入学率100%。各类教育技术活动成果显著:“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我区共有1189名老师报名参加,1134名老师共赛课1201节,晒课内容实现主要学科全覆盖,艺体学科全覆盖,小学、初中、高中学段全覆盖,16节获得市级优课,各项指标均居六县(市、区)第一,区教育局、罗江中学和七一潺亭中学均被评为“最佳组织单位”。参加德阳市第32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71件(项)作品获得一、二、三等奖,6件(项)获得省级银奖和铜奖,略坪小学张思圆同学荣获德阳市第十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区教育局和略坪镇小学获得“德阳市优秀组织单位奖”;组建7支队伍参加德阳市机器人竞赛,实现了我区机器人探究活动零突破。首次组队参加省级机器人大赛,我区七一潺亭中学田杨同学就获得四川省高中组二等奖的好成绩;2017年通过公开招聘、定向招聘、考核聘用等方式共招聘82名教师。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2人,本科学历78人,专科学历2人。

全年共培育22个区级科技项目,完成专利申报348件(其中发明专利99件,实用新型241件,外观8件),授权131件(发明6件,实用新型120件,外观5件),全区高技术产业企业10个,创业园区1个,创业园区企业21户。争取省级资金20项,申报市级“领军”人才14人,完成3家高新技术企业复审,17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建。

全区已累计申报国家专利902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339件,实用新型申请409件,国际专利申请5件,有效专利364件,其中发明35件、实用新型297件、外观32件;申报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7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2017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产值突破43.1亿元。

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组织10个乡镇开展“科技之春”(3月)科普宣传月活动。组织各乡镇“科技、文化、三下乡”活动共计3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册。

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参加德阳市第32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71件(项)作品获得一、二、三等奖,6件(项)获得省级银奖和铜奖,组建7支队伍参加德阳市机器人竞赛,实现了我区机器人探究活动零突破。

十四、文化、体育

全区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书量159.2千册。全区拥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10个,博物馆、展览馆2个,剧场、影剧院1个。年末拥有广播电视台1座,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十五、卫生

年末,医疗卫生机构198个。其中,县直属医疗卫生机构2个,民营医院1个,镇(中心)卫生院10个,妇幼保健院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执法监督大队1个,个体诊所及门诊部67个,村卫生站10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

全区有在职在编卫生技术人员566人,其中,研究生2人,本科生210人,大专生267人。具有高级职称53人,中级职称184人,初级职称329人 。编制床位820张,开放床位1054张,房屋面积140975.61平方米,价值22613.5万元,其中:业务用户使用面积58577.91平方米,价值9376.82万元。设备4997.6万元。医疗门诊救治152.72万人次,全年120分中心接警3586次,收治住院病人3.84万人次,病床使用率95.99%。建立电子居民健康档案22.1万份,建档率97%;儿童预防接种建卡率99.19%,建证率99.19%;新生儿访视1923人,访视率90.66%;0-6岁儿童健康管理1.08万人,规范管理84.77%;新法接生率100%,住院分娩率100%,产前检查率98.73%,产妇建卡率97.11%,产后访视率94.53%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2.69%;高危妊娠管理率100%; 65岁以上2.3万位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并纳入规范化管理,实现65岁以上老年人全面体检,体检率93.16%,全部实行动态管理。累计管理高血压患者1.3万人,管理糖尿病患者0.6万人,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880人,卫生监督协管巡查405次。

十六、城镇住建

区自来水公司共计改造、安装户表1414户,迁改安装管道3390米。新增立户注册水表2670户,用水总户数达26812户。2017年1-12月供水总量795.68万吨,总售水量529.46万吨。

2017年完成西城区棚户区改造353套,全部实行货币化安置。

十七、公共安全

2017年,全区发刑事案件961件,同比下降5.8%,破案236件,同比上升3.1%,起诉215人,同比上升5.4%,打击人头数创历史新高,民警人均起诉达1.24人,排名全市第一。2017年,共受理治安案件1460件,查处1066件,查处率73%,行政拘留258人,同比上升13.6%。集中开展各类清查活动50余次,查处涉黄涉赌等案件20起,其中刑拘25人、取保候审10人、起诉14人、行政拘留9人、罚款10人。全年,共办理户籍、护照等业务49489件,办理交管业务32263件。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130起,同比下降8%,死亡15人,同比下降46%,受伤388人,同比下降27%,经济损失435.8万元,同比下降4%;辖区发生火灾事故48起,同比下降47.8%,直接财产损失4万余元,同比下降78%;未发生民爆物品丢失、被盗和污染等事故,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十八、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28元,同比增加2263元,增长8.4%;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52元,同比增加1114元,增长9.0%。

全区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城镇从业人员41959人,比上年增长1.9%;城镇新增就业2340人,比上年提高1.14%。城镇登记失业909人,比上年下降约44.8%;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02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77人,均与上年基本持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7.3万人,劳务收入近16亿元,其中:省外输出2.82万人,比上年增长4.92%;省外务工人员回流0.05万人;回流人员再就业0.04万人。各类技能培训达1812人,比上年增长1.79%。

2017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正式实施,2017年城乡居民参保缴费20.62万人,参保率达99.88%。继续调整15804人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人均增加99.29元/月。2017年11月全区停用医疗保险卡,全面启用社会保障卡,累计完成制卡19.33万张。

本年末有城市低保2935户、5002人,累计保障城市低保70185人次,发放资金2018.29万元;农村低保对象2862户、3874人,累计保障农村低保48602人次,发放资金902.97万元。本年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标准为400元/人、月,分散供养标准为300元/人、月。农村特困供养对象1585人,累计保障农村特困人员19092万人次,发放资金628.38万元。继续推进城乡医疗救助一体化,全年城乡医疗累计救助1.35万人次,发放救助资金622.81万元,其中:住院救助1079人次、264万元,门诊救助3189人次、166.71万元,资助参保9256人、192万元。 九寨沟地震,妥善安置受灾困难群众1人,救助受灾群众30人。积极充实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下拨冬春生活救助资金63万元,发放棉被800床,发放棉衣780件,棉衣裤320套,棉服504件,获救助0.8万人。新建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0个,设立许可民办养老机构1个。现共有孤儿10人,发放孤儿生活补助10.896万元。继续落实兑现百岁老人、9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补贴,全年共发放高龄补贴265.91万元。为低收入家庭60岁以上失能老人、空巢老人和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4030人、4.1万人次。开展第四个全国“老年节”暨“敬老月”慰问活动,慰问贫困老人114户,共发放慰问金5.7万元。累计为老年人免费办理优待证1063本。积极开展慈善帮困助学活动,共资助贫困学生58名,发放助学金14.7万元。积极开展法律进乡村和法律进社区活动,申报市级“依法治村(社区)示范村(社区)”6个,县级“依法治村(社区)示范村(社区)”19个。完成第十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登记参加选举的村(居)民共计201964人,参选率93.9%,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村(居)委会成员共计423人(女性220人),其中主任127人(女性21人)、副主任30人(女性25人)、委员266人(女性174人)。村(居)委会成员平均年龄41岁,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303人,占71.6 %;中共党员和预备党员309人,占73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通过市、省和国家验收,共收集整理地名调查目录5438条,外业采集5351条,预填登记表5438张,数据入库3575条(其中现今地名3219条,匹配率100%;历史地名356条),地名标志入库38条,标准化处理111条,审音订字1条,县乡界线23条,界桩52个。新登记社会组织4家;变更登记社会组织45家;注销登记社会组织3家。

联合公安、城乡综合执法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上街救助巡逻12次,累计站内救助98人次(站内救助中女性16人次,男性82人次;老年人21人次;救助肢体残疾人3人次,精神病、智障人员36人次)。对符合救助条件的98人次受助人员实施了站内妥善救助,支付救助经费21.779万元,救助率达100%。

积极推广鲜花祭扫、家庭追思会等健康文明的祭扫新形式,顺利完成了清明期间1.1万人次的祭扫服务接待和安全保障工作,确保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本年接运火化遗体2085具,发放惠民殡葬补助364人,共30.6万元。接待治丧群众2.6万人次,协助公安部门68具尸检。万福公墓入墓数93个。全年办理结婚登记1621对,办理离婚登记805对,补办结婚证710对,补办离婚证38对,婚姻登记合格率和办结率均达100%。办理收养登记4例。

慰问区驻军部队、重点优抚对象等10.7万元。接收上年度退役士兵122人,其中:符合安置条件的城镇退役士兵4人、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118人。发放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地方性经济补助118人、274.2万元。组织自主就业退役士兵政策培训53人次。对443名重点、困难优抚对象发放医疗补助金51.33万元。发放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253人、288.57万元。新增带病回乡优抚对象22人,新增参战人员132人,新增伤残军人2人。通过银行直发为全区重点优抚对象1111人(其中:三属40人,复员军人195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392人,伤残军人131人,参战参试人员362人)发放抚恤金 1217.53万元;为1479人年满60周岁农村籍退役士兵发放生活补助金246.95万元。

注:

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罗江统计年鉴》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2017年公安局人口统计数据变动异常,因2017年按照公安部要求集中开展了死亡应销未销人员清理,集中注销3万余人,造成2017年死亡人数远远高于往年。

4、资料来源。本公报中人口数据来自公安局;财政数据来自财政局;进出口额、实际到位外资数据来自投促局;公路总里程、客货运周转量等交通数据来自交通局;邮电通信数据通过电信、移动、联通等单位报表综合;旅游数据来自旅游局;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贷款余额等数据来自人民银行德阳市支行;教育数据来自教育局;科技数据来自经科局;文化广播数据来自文广新局;卫生数据来自卫生局;城镇就业、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数据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等社会救济数据来自民政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安监局;其他数据均来自统计局。

责任编辑:熊婉秋